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8-1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Camper童鞋3%公益捐,邀您一起來分享「擁有與付出的美好」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1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全球經濟風暴帶來的中國難題

如果中國是一個符號,它就是艘救生艇。2008年,歐美金融風暴,人們開始寄希望於東方;如今,歐美再度被債務所困,中國還是雀屏中選,成為目光焦點所在。

中國經濟崛起是客觀事實,至於它的體質是否如外界所想像地紮實,那倒無關宏旨。因為當前選擇無多,西方鐵達尼號已經在下沈,人們第一時間所想到的逃生方向就是中國。

但對藍綠總統候選人來說,這卻是一道亟待克服的中國難題。

馬英九任內簽署ECFA,確實普獲國際好評,因為這讓台灣打通了與中國經貿關係的便捷通道。問題在於,下一步呢?如果經濟危機讓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更深,或者中國讓利的幅度更大,則在台灣的政治氛圍裡,未必是值得再三複誦的政績。

再者,馬英九還面臨了嚴重的「再平衡」困境。兩岸經貿關係雖然有所進展,但許多人並沒有被帶動受惠,在這種「單腳跳」的情形下,極可能導致馬英九的兩岸經貿政績談得愈多,民眾的相對被剝奪感反而愈強的弔詭結果。

相較於馬英九「作了不能多說」,蔡英文的難題則是「只能多說難以實作」。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已經提醒,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處理仍停留在原則宣示層次,缺乏具體可行的政策。

但要蔡英文從抽象到具體、從原則到政策,談何容易?如果全球經濟危機讓中國成了救生艇、逃生門,那麼蔡英文既要區隔馬英九的中國政策,又要可行有效,如何可能?

分散市場、佈局全球,沒人會有異議,但眼前歐美市場急遽萎縮,如何逆勢操作?至於「從世界走向中國」的宣示,若意味了與外資攜手進軍中國市場,則也是一個落後現實的認知。畢竟,中國經濟開放已經超過30年,外企來來去去的淘汰賽早就有了適者生存的贏家,這類外企根本不需要台灣引路。更遑論,若外企真有需要與台灣合作,那麼對象也是早就在中國深耕的台商。因此所謂的合作模式,將是在「中國就地混血」,沒有台灣政府可以施力的空間,所謂「從世界走向中國」將淪為空話。

這次全球經濟風暴,將為接下來的藍綠總統候選人帶來性質不同的「中國難題」,這個新考驗已經不是願景修辭的較勁了,而是關乎誰才具有問題解決者的能力,選民不妨拭目以待。

(回目錄)




左右看:三思北宜直鐵

右看:翻炒台灣


國民黨政權的確是一個開發主義掛帥的政黨。在新北市,朱立倫政府大開合宜住宅的興建案,而不是利用現有的空屋進行社會住宅計畫;在台北市,郝龍斌執意在松菸現址興建大巨蛋;在全國層級,馬政府念茲在茲的是繼續蓋蘇花替以及北宜直鐵。蓋蓋蓋,怎麼樣也蓋不住民眾沈痛的無感復甦知覺。

或許民眾不理解大衛哈維的「第二級資本積累迴路」,但民眾能夠理解的是這些大型工程建設達成的社會後果,往往是政府發包,造福營造財團與房地產業者的「德政」,物質建設成為土地投資炒作的題材。

以從南港開鑿直達宜蘭頭城的北宜直鐵為例,幾乎是北宜高速公路的疊床架屋之作。據說興建北宜直鐵,有助解決北宜高塞車問題。試問,北宜高是天天塞到不行嗎?還是只有假日特殊時段才是如此?那交通部是否能夠設定特別時段自小客車上至少坐滿4人才能上交流道?既然在春節能做到,在其他時段難道做不到?

繼礁溪之後,房地產業者早已摩拳擦掌在頭城與烏石港佈局,進行炒完北台灣繼續輪炒東台灣的準備。台灣政府財政狀況整體來說並不好,今年年底台灣政府債務將達4.9兆元,一味蓋,最後蓋出了台灣的希臘化,悲哉!
倪世傑/研究人員

右看:忽然普羅旺斯

莫拉克風災二週年之際,馬英九夜宿屏東縣瑪家鄉部落永久屋,說好像來到普羅旺斯,引發爭議。位於在法國東南角普羅旺斯,其聞名得之於彼得梅爾所著的《山居歲月》一書。普羅旺斯為何使得梅爾難以忘懷?是福斯坦夫先生親手釀的葡萄酒,雷蒙先生推薦的頂級松露,以及市井庶民交往中的真誠與熱情。

壓根沒去過普羅旺斯的馬總統,想必是直接或間接的接受了梅爾先生田園詩般的普羅旺斯,當成理想生活的典範。相形之下,台灣哪裡有普羅旺斯?或者說,一條高鐵、全線鐵路、兩條高速公路、15條快速道路的台灣,何以未能擁有普羅旺斯?以此類推,再多一條蘇花替,再多一條北宜直線鐵路,也不可能出現台版普羅旺斯。

很多人都去過上海,訝異於上海聳立的高樓與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早已超越台北市,但嫌惡上海者亦所在多有,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銅臭味太重常常是影響上海觀感的重要因素,並以此凸顯台灣人有禮、有秩序且充滿人情味的社會環境,是社會風氣與庶民文化,讓台灣人再次發現台灣,一個物質建設相對弱勢的台灣,反而讓台灣民眾在崛起大國面前感覺走路有風。

鋼骨水泥難以成就文化底蘊,馬英九這回可是自己漏了餡兒。
林水秀/社會觀察人士

(回目錄)



聊以行國:馬國華文報好日子不再

■莊迪澎
在馬來西亞素有論者形容,華文報、華人社團與華文教育形成了相互依賴、唇齒相依的「鐵三角關係」,此說反映了華文報在華人社會的特殊地位:它不僅是一種以中文為媒介語的傳播媒體而已,更是被視為保障華人在馬國安身立命的政治工具。

2003年,我曾撰文論稱,馬國華人社會與華文報業的密切關系,令華人社會對華文報萌生「自家人情結」與「文化事業情結」,一如擔心華文學校存亡般,不容華文報少一份。這種情結業已造成華人社會漠視報社作為經濟實體必有的各種商業考量,以及報社業主與執政黨政治菁英之間親密的政商聯繫,迷信於華文報必是果敢為華人權益發聲之正義喉舌。

1998年爆發「烈火莫熄」政改運動時,馬來人社會強烈意識到馬來文及英文媒體之偏頗與不可信,號召杯葛馬來文報《馬來西亞前鋒報》、英文報《新海峽時報》及電視台「第三電視」(TV3),導致兩家報紙的銷量大跌。華文報雖然在許多攸關華人權益的事件中退卻、消音──例如2001年一所華文小學被關閉,當地社區發動「保校運動」,華文報卻一度封殺保校運動的新聞──,但是華文報的銷量卻不減反增。

原因之一,是前述情結導致華人社會對華文報愛護有加、批評不足──體諒它們礙於嚴刑峻法才不得不妥協,而不是要求它們恪守媒體專業與道德勇氣。這種現象是族群政治環境產生的結果,華文報社則有意識地把「國家機關vs.華文媒體」塑造成「馬來人vs.華人」的印象,利用族群政治矛盾博取同情,淡化其錯誤及對新聞自由之不作為。

比起馬來文報和英文報,雖然遲了十多年,但是華文報免受責難的局面開始產生變化。今年7月9日的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凈選盟)大集會當天傍晚,《中國報》夜報封面頭條打出「說好的和平呢?」的大標題,配上警察鎮暴隊與民眾各據一方的半版大照片;讀者該報無視警察濫用暴力鎮壓,反而把集會「亂象」歸咎於聲明舉行和平集會的凈選盟,於是號召杯葛《中國報》。

與《中國報》同屬世華媒體集團的《星洲日報》,亦因事前連日唱和政府官腔、事後見風使舵的評論而招致非議。

世華媒體集團再次訴諸「不要犧牲華文報」等論述回應杯葛與責難,但似乎未能化解窘境。原因之一,是年輕讀者新聞來源多樣,不再局限於華文報,對華文報的依賴和情結相對淡薄,不吃華文報「哀兵策略」這一套了!這是進步,我樂觀其成。
(馬來西亞評論人)

(回目錄)
另眼相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喜嗎?

■洪致翔
「有教無類」雖是許多教師朗朗上口的教育原則,但許多基層教師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們想像中的「英才」學生通常有下列特質:學習能力強、領悟力高、能舉一反三、學習意願高。當英才型學生出現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往往會讓教師充滿教學成就感,然而這類學生的表現果真是教師的教學成果嗎?

英才型學生的優良表現或成就,若非源於天賦,則多半來自於其自身經驗,以及在學校之外的學習場合所累積的習練成果。教師無須付出太多努力,學生就可以有不差的表現,何來成就可言?由此角度來看,即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又何須沾沾自喜?

英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學生不是英才,經常面臨各種學習困境:有些學生悟性不高,不得要領;有些學生學習意願高,但卻囫圇吞棗,淪為死讀書;有些學生聰明,但卻懶於學習、甚至抗拒學習……。面對種種學習困境,教師的反應往往是氣餒,甚至責怪。但教育的成就感,不正來自於偕同學生克服種種學習困境?

說起面對困境,大概很難有教師面臨的挑戰會比海倫凱勒的教師蘇利文更嚴苛。蘇利文是海倫凱勒的教師。海倫凱勒19個月大時,罹患急性腦炎以致失明失聰,因此,童年時期,海倫凱勒幾乎無法與外界溝通、鎮日亂發脾氣。

一個失明失聰者,幾乎無法溝通,遑論接受教育。為使海倫凱勒能與外界溝通,蘇利文教導海倫凱勒使用語言。但由於海倫凱勒失聰失明,蘇利文以手指在海倫凱勒手上寫字,教導海倫凱勒認字。海倫凱勒就在沒有聲音與影像的刺激下,以觸覺學習語言。海倫凱勒就讀大學時,也都是藉蘇利文之手進行閱讀。所以海倫凱勒能克服失聰失明的殘缺,於24歲時取得哈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盲人博士。若非蘇利文,海倫凱勒這個名字注定埋沒在歷史的角落無人聞問,是蘇利文的堅持造就海倫凱勒奇蹟般的人生。

絕大多數基層教師面對的學生,其學習困境的棘手程度幾乎無法和海倫凱勒相提並論,但許多教師面對學生的問題時,卻往往因為「學生表現不如預期」(姑且不論教師所預期是否合理)而萌生挫折感,進而放棄教育、改變學生的機會。「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對於教師而言,究竟是展現教學能力的機會?還是縱容自己不思如何克服困境的理由?值得我們深思。
(文教工作者)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無主旨@【嗷雜誌】
【媒體小鋪電子報230期】@【媒體小鋪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1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