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1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1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911:歷史的轉折 |
911事件已經10年了。2001年的9月11日,兩架民航機由劫持者駕駛分別撞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大樓的雙塔,造成雙塔崩塌,3千多人死亡。這個事件震撼了美國與世界,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為人類剛進入新世紀帶來重大的歷史轉折。 美國政府立刻認定事件的主持者是賓拉登,他建立的反美組織蓋達主要隱藏在阿富汗,受到該國統治者的庇護。美國總統小布希立刻派軍攻打阿富汗,推翻神學士政權。但是,神學士伊斯蘭教派系並未被消滅。他們在阿富汗鄉下地區進行反美的抗爭,不僅應用遊擊戰術,而且實施自殺式的爆炸攻擊,使得美軍死傷累累,一直無法結束戰爭,更無法清除蓋達的組織。 其後不久,小布希又聲稱另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拉克領導人海珊也包庇蓋達、並且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出兵侵略伊拉克。海珊政權被瓦解,他本人被逮捕並被「審判」而處死,儘管小布希侵略的藉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未發現。這一系列的侵略行為激起伊拉克的反抗,美國又陷入另一場戰爭。兩場戰爭曠日方式,造成阿富汗、伊拉克兩國人民傷亡數十萬,就是美軍也付出重大代價。 戰爭還不是911事件的唯一後遺症,經濟問題更是嚴重。僅僅兩場戰爭,美國政府10年來的花費,保守估計至少6兆美元。以美國之富強都深感力不從心,國債屢屢衝破舉債上限,需要不斷修改法令才能應付。這又造成近日美國政府在避免國債違約、降低失業率等等問題上捉襟見肘。 這些現象說明美國獨霸世界的時代可能快要過去。美國從19世紀末,GDP便超越英、德等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兩次世界大戰更造就了美國在武力、政治影響力等等方面的霸權地位,1990蘇聯垮台更使它免除挑戰、制衡的制約,獨霸世界的格局成形。但是,物極必反,獨霸才10年,便爆發了911事件。事件的結果顯示美國獨霸世界的時代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世界局勢可能走進多元時代,甚至是民主時代。 就在美國窮於應付911事件所衍生的各種問題之際,世界經濟悄悄發生巨變。一方面,往日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經濟迅速成長;另方面,資本主義演變到金融高度商品化而爆發了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美國獨霸全球的經濟後盾鬆動了。這說明911事件並不是孤立事件,國際局勢民主化的要求、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爆發,這種種問題顯示單極獨霸的世界體系已經難以為繼。總之,911事件象徵著世界局勢已經進入歷史轉折的過程。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猶如日之東升照耀大地。 |
(回目錄) |
左右看:從維基解密看台灣危機 |
左看:媒體的解密危機 即便內容是關於2008年總統大選前後的陳年往事,由於相關人物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各有考量,讓媒體有機會炒成一盤盤的熱飯。然而,仔細咀嚼後會發現,這些新聞根本毫無營養價值。說是官場現形記,對台灣人來說也不足為奇,因為政客們偷來暗去的內幕,電視名嘴講得更精彩;說會影響明年大選選情,似乎又言過其實,經過5個月的激化與對立,有多少人會看破藍綠,用理智去投下那一票? 維基解密的聲名原本是建立在揭發當權者罪行,發揮獨立媒體的影響力上,例如公布美國軍方殺害伊拉克平民的影片,推翻了反恐戰爭的正當性。台灣媒體卻把解密當爆料,放棄新聞的理想與專業,這才是隱含在「維基」風暴的另類危機。 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右看:政府的洩密危機 維基解密在許多國家都造成政治風暴,最近因為公開一批美國在台協會的電文,讓台灣也被掃進風暴圈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倒不是那些政治人物私下的牢騷和抱怨,而是他們發牢騷的對象是台北辦事處的處長楊甦棣。這些當時執政的重要行政首長,竟對美國政府代表說出如此「推心置腹」的話來,讓人懷疑政府的保密系統是否有嚴重的疏失。 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甚大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兩岸關係牽扯到主要對手中國的動態,美方積極觀察台灣政治情勢的意圖是可以理解的。但掌握政府機密情報的官員,上至立法院長、下到地方首長,不該對美方代表毫無戒心。美國政府每年編列龐大經費,專責蒐集各國情報,從這次維基解密的電文就可發現,對台灣的情蒐工作也是毫不馬虎。 台灣不如美國能對情報蒐集投下許多資源,但至少應該做到防堵自己情報的洩漏,任職於政府的公務人員,不論官銜高低,外交部都應嚴密監督。雖然這些披露的談話內容聽起來像是餐桌上的閒聊,但別忘了維基洩漏的只是秘密冰山的一角。 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個人隱私、新聞自由與公共利益 |
台灣社會持續邁向更成熟法治社會的例證之一,就是近年來連非常專業、冷僻的大法官釋憲文,如今都會立即成為當日主要新聞,甚至是社論的主題。 大法官的釋憲文都是針對有違憲爭議的題目提出,這些有違憲之虞的爭議,反映了我們社會的基本價值觀中往往有內在矛盾,需要更進一步釐清或整合。基本上,大法官的釋憲文正是要完成這頗為艱鉅的論證任務:如何釐清我們的基本價值觀,並整合其內部矛盾? 以此來看,一個公民社會的論壇其實往往可從對這些解釋文的反思中,來提昇我們進步力量的社會願景。我們不妨以最近一次大法官釋憲文的論述(今年7月29日的釋字第689號解釋文)為例證來討論。 這篇釋憲文,是針對蘋果日報王煒博記者所提出的「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規定」使新聞採訪者之跟追行為受到限制、是否違憲之申請釋憲的回應。解釋文首先點出了爭議焦點,不僅在於新聞自由的問題,更在於新聞自由(包括採訪、報導與出版等)與個人自由之間的價值衝突,即新聞界自身的利益、公共利益(若此新聞報導對公眾有利)與被跟追對象者的個人自由等三者之間之利益衝突。 也就是說,這三大方面的利益衝突,與作為基本價值判斷與規範的憲法與一般法律來說,我們的憲法與一般法律運作又如何整合這些利益、價值觀的內在衝突? 解釋文認為,上開社維法條款所要保障的乃是個人自由與權益(包括個人人格權、人身自由等)。但這個人自由並非絕對不能侵犯,只要是在合乎公共利益而且不會過度侵害被採訪者個人自由。而且若這被採訪者的公共性越大,則其個人隱私空間就相對越小。其次,對於新聞跟追行動的限制,客觀上,有其相當程度的經驗為參考,不至於淪為無明確規範標準,而讓行政單位恣意妄為。 綜合來說,這解釋文的立場是:若合乎公共利益而且追跟等較激烈的採訪行為,即使是傷害到被採訪者個人利益,只要其採訪行為不至於太過分,而且被採訪者的公共性或其所牽涉的公共利益非常強烈,是可以被允許的。另一方面,如果上述條件不具備,則個人自由還是應置於最高位價值,必須予以保障。 這結論,乃是要在這多元社會裡尋找到一條能兼顧多元價值,而且在價值衝突中保持平衡的價值論述。但,個人隱私與公共知曉的權利,真能在新聞自由中找到平衡點嗎?尤其是這新聞自由乃是直接與窺伺消費的市場利益直接掛勾時,這新聞自由能與公共利益等同嗎?我們將繼續討論這問題。 (社會評論者)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雙英得票差距取決於貧富差距 |
繼蔡英文首波競選政策電視廣告「他們的距離」,主打貧富差距問題後,金溥聰亦坦言,貧富差距乃這次選戰對馬英九最大的挑戰,為此,民國101年中央政府社福預算逾4千億元創歷史新高。貧富差距擴大,儼然成為2012大選雙英攻防重點。 回顧近6年來,基本工資調幅有限,難以縮短工資所得差距。最近兩次(民國96年及100年)基本工資調整,分別從1萬5,840元調整為1萬7,280及1萬7,880元,調幅雖有9.09%和3.47%,但在96年以前卻有長達9年未做調整。比較過去6年薪資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台灣每年平均實質經濟成長率大約為4%左右,但平均實質薪資成長率卻只有約0.1%;且同時期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為6.0%。若再以5等分檢視薪資所得者,近10年的可支配所得最高20%者和最低20%者,其平均倍數為5.68,且差距倍數呈增加的趨勢;亦即最高20%的薪資所得者薪資提高,而最低所得者實質薪資並未增加還可能減少。 近年來失業率維持在5%上下,尤其中高齡和初次尋職者的失業率偏高;表現在中產階級人口的衰退與邊際勞動人口的增加,後者包括非典型就業與兼時工作者,工資大多只維持在基本工資水準,勞動保障也最薄弱。 財富累積來自勞務初始所得,也受投資盈虧等二次分配影響;換言之,財富改變與不均化,並非完全起因於初始所得的分配不均,更有可能導因於重分配機制的影響。前者的分配主要決定於貢獻價值的可取代性,後者則較可能被制度設計關係人所操控,產生不符合公平正義法則的財富移轉。最常見的如:未完善的稅賦制度設計、房地產增值不勞而獲、股市投資信息明顯不對稱等,都是典型且常見的財富重分配殺手。此外,特定事業持續寡占暴利,更是造福少數巨富階級的幫凶。 反觀財政部面對貧富差距問題,卻總是採取三段式說法拖延:首先以稅改的推出須慎選「時機」為由,不敢提出強化重分配功能的改革措施;其次用現行稅制已存在些許量能課稅機制做藉口,來淡化稅改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其三則是強調租稅非縮小貧富差距的唯一工具,以減輕或轉移財政部的責任。 質言之,改善貧富差距,不能只限於社會福利,也不能只歸因為經濟與勞動部門的問題;教育部、勞委會、農委會、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金管會、公平會、中央銀行等均責無旁貸。對此,雙英皆應提出有效整合勞動就業政策、產業經濟政策與社福政策的政見,並就如何徹底改革既存已久、不公不義、優惠少數既得利益集團的財富二次分配制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自由撰稿人)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