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10-0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0-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0-0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你屬於99%

9月17日開始的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起初主流媒體並不看好,然而,進入第三週,活動堅持下來,而且愈演愈烈,從紐約傳染到芝加哥、洛杉磯、波士頓。

美國國家機器沉不住氣了。10月2日,藉口妨礙交通,員警逮捕7百名示威者。示威人士並不只是失意的中下階級,許多穿西裝的中產階級紛紛加入。更值得注意的,一些大學教授也在示威行列,並以專業知識批評華爾街的貪婪無度,為示威者提供理論依據。發起人不諱言,藉由網路動員,係受了「阿拉伯之春」的啟發。巧合的是,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發生在今年春天,象徵著阿拉伯的革命前途有如春天之來臨;佔領華爾街的革命發生在秋天,是否預示資本主義金融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這不是無稽之談。3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許多評論便對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提出強烈的批判,有些人進一步認為,金融海嘯的嚴重性要超過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很可能是資本主義體系由盛轉衰的里程碑。因為,在諸多原因中,金融海嘯爆發在貧富兩極化空前嚴重的程度。佔領華爾街的示威人士不斷強調,世界財富一半以上掌握在不到1%的富人手中;原因主要是金融商品的操作,而金融海嘯正是金融極度商品化的病症。相比之下,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主要由於實體商品滯銷引發,兩者性質截然不同。

佔領華爾街示威的主要口號「你屬於99%!」說明這個問題。在新自由主義思想引領下,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以高槓桿的方式,可以讓華爾街的炒作人士極快速獲取驚人的財富。這些財富從何而來?當然是華爾街外的普羅大眾。這與實體商品的貧富兩極化不同。實體商品必須經過生產、流通、銷售,才能獲得商品生產所創造的財富,然後經過私有制的分配,才導致貧富兩極化。這樣的過程至少需時多年。但是,金融商品的財富重分配可以在一夕之間賺取天文數字的財富。這樣的過程下來,世界的財富便集中到1%的少數人手裡。

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1%的人不僅獲取天文數字的財富,也控制了政治權力,以及社會思潮,建構出一個似乎十分牢固的資本主義新體系。但是,他們高興得太早。那99%的人不可能無動於衷,無奈地接受貧困的命運。平地一聲雷,99%的人開始革命了。

(回目錄)




左右看:勞工政策牛肉上桌

左看:兩黨半斤八兩

愈接近選舉,愈暴露出兩黨的同質性。平常364天忙著照顧企業需求,總會到了選舉那一天,突然想到勞工手裡的8百萬張票。因此,這廂在野黨候選人蔡英文端出「勞工新政」,把基本工資喊到22K、時薪112元; 那廂現任總統馬英九繼家庭照顧假後,再提每周工時縮短為40小時,全面實施周休二日。怎麼辦?勞工朋友怎麼選?要錢還是要休假?

看似有得選,其實沒得選。所謂勞工政策都只停留在給糖吃的層次,口味或許不同,給法卻一模一樣,也不保證能不能吃得到。況且,誰都知道,勞工政策不會是選前的決勝點,頂多是用來炒熱選戰搏版面的作文比賽。兩黨的候選人心裡很清楚,8百萬勞工不是一股可決定大選輸贏的政治力量,其中有只看藍綠的死忠派、有不聞不問的冷漠派、有想靠大邊的西瓜派……。

當一張張勞工的選票都因各自的利益考量而分散,當然會失去選前和政黨協商的籌碼,和選後監督政策執行的權力。論人數,勞工絕對可以組成真正的全民最大黨,可惜政治實力不是用人頭算的。台灣的勞工必須先從看清兩黨的本質開始覺醒,進而找出集體參與政治的可能性。
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右看:勞工政策非福利

上週是兩黨總統候選人的勞工政策牛肉大拚場,蔡英文針對低薪工作者提出要提高基本工資和時薪,馬英九則是從工時的問題下手,承諾修法縮短工時,從雙週84小時縮短為單週40小時。低薪和長工時都是勞工長期面臨的處境,歷經兩次政黨輪替都還無法解決,足見其茲事體大,選前拿來喊喊還可以,如果執政黨在選舉壓力下貿然推行週休二日,只怕會拖垮搖搖欲墜的企業信心。

選前開支票乃兵家常事,用福利訴諸選民既簡單易懂,又能符合民眾現實的期待,例如老農津貼的喊價。然而,勞工政策的性質和社會福利不同,涉及整體的產業發展,不是政府單方面制訂法律、編列預算就完備了。若無視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壓力,和隨著物價上漲而提高的經營成本,各種討好勞工選民的支票,就是政府在慷他人之慨,實非正途。

全球經濟的二次衰退即將來臨,企業主抱著頭皮準備應戰,底下的員工其實也有共體時艱的決心,不一定會在乎是否能週休二日;基本工資和時薪已經逐年調高,多數人也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作為總統候選人,卻比一般民眾還沒有遠見,令人失望。
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台灣民眾為何政治冷淡

■姚欣進
離台灣總統大選大約只剩3個多月了,進入最後階段的對決。

然而,即使從藍綠兩黨候選人底定以來,至今台灣社會可說是感受不到什麼真正的大選氣氛。過去幾次台灣總統大選的投票率都在7成5以上(2008年為76%、2004年為80%、2000年則為最高的82%),但有些評論者已判斷這次大選的投票率恐怕會低到不滿7成。

為何會如此?難道台灣社會缺乏重大政治議題、社會議題來辯論並據此來選擇出最佳領導者?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全球經濟的二次衰退早已成形,台灣失業率依然難以逆轉;無薪假甚至又悄悄地蓄勢待發;台灣婦女的全球最低生育率,更具體說明了我們民眾根本對未來前景毫無信心。更可怕的是,台灣次貧族(即若以五等分平均家庭收入來衡量,在最貧困的家庭收入族群之上的倒數第二低族群)的比例近年來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原本最具堅實數量的台灣中間等分族群已支撐不住而不斷往下掉,成為次貧族。

另一方面,次貧族的主要來源是青壯年族群(25至45歲):去年國內未滿40歲、約460萬名的青年勞工,平均年所得不到54萬元,而若夫妻皆不滿40歲的雙薪家庭,只要扶養兩個孩子,又住在台北市,就可能淪為官方定義的「中低收入戶」。

既然台灣社經現實如此困頓,那為何台灣民眾對於這次總統大選,相對來說,如此冷淡呢?

答案恐怕是:台灣民眾自覺或不自覺地已體認到,這兩黨候選人根本提不出什麼扭轉現實乾坤的法寶,自保都來不及了,何必去追捧空洞的政治口號、去追隨毫無魅力的政治人物呢?

在政治上,所謂政治冷淡意味著:在民眾認知裡,這些政治人物已無能激起他們的政治想像來突破、來干涉、翻轉醜惡的現實。而政治冷淡的氣氛,在現實政治中,又往往極有利於在位者的連任,因為民眾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目前在位者雖然平庸但至少安穩,在沒有更好的現實機會出現之前,這在位者的政治方向畢竟是目前相對最好的選擇。

這群眾政治態度的心理解釋,顯然能合理說明為何一位毫無群眾魅力、毫無政治想像力的馬英九能在目前平淡的氛圍中穩定地領先蔡英文。

台灣民眾的政治冷淡,反映了近10年來現實的困頓、各個政客們虛偽與無能已深深地打擊,而且幾乎徹底枯竭了群眾與生俱來的政治渴望與熱情。要讓台灣民眾重新燃起政治熱情、重新發展公民政治,根本之計,不在於舊陣營的老招式,而在於新的而可行的政治方案的提出與宣導。捨此之道,莫有他途。
(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迷走地圖: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

■向紅岩
氣候變遷議題自1970年代以來逐漸獲得全球重視。經濟產業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不僅是問題的肇因與根源,亦是承受環境氣候變遷衝擊的受體。產業生產與消費行為係人類社會經濟系統運作的關鍵活動,若承受氣候變遷影響的調適能力不足,恐將影響系統正常運行甚至造成停擺的可能。

根據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第4次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所引致的增溫、降雨改變、極端氣候等異常氣候現象,將對農地資源產生不同以往的衝擊,進而擴大農業部門的風險與損失。

我國農業屬小農型態,在國際氣候變遷研究中屬高風險之邊緣地區。稻米為我國主要糧食,亦是生產面積最大的作物。我國稻作以溫帶型梗稻為主,對高溫適應力相對較低。據調查顯示,台灣近10年來在一、二期稻作之穀粒充實期,已發生溫度相對上升約0.3度的現象,恐已對農民的耕作時序造成影響。

又,根據國際水稻研究中心研究顯示,當平均溫度上升1度,榖粒產量將減少7%;當平均日低溫上升1度,產量更將減少10%。依作物模式推估台灣2020年、2050年及2080年稻米可能平均分別減產3.5%、4.7%、7%;若超過33度高溫將明顯造成不稔實、心腹白增加;乾旱及颱風則會導致休耕停灌或更嚴重的損失。

目前台灣的栽種土地面積約83萬公頃,稻作一、二期栽培面積共約23萬公頃。我國法定稻米庫存量最低30萬公噸,約為需求量的23%,但若加上小麥的需求量及飼料作物需求,則整體糧食庫存量可能低於國際農糧組織(FAO)建議之17%至18%。自給率方面,在主食中稻米每人年消費量約為48公斤,小麥每人年消費量約為37公斤。稻米每年需求量約為130公噸,生產與消費雖能自給自足,但小麥和飼料作物幾乎全賴進口。若以熱量估算我國整體的綜合糧食自給率僅32.7%左右,明顯低於韓國的45%與日本的40%,顯示即使在氣候穩定狀態下,與國際相當發展程度以上國家比較,我國糧食自給率已呈偏低現象,且幾乎完全由稻米單項生產支撐,風險過高。

更遑論在氣候變遷趨勢下,稻米生產風險顯著增加,主要進口國亦面臨氣候變遷威脅,境外國家亦可能因氣候風險實施小麥及飼料作物出口管制,諸多變數都將危及我國整體糧食安全。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多重新檢討其糧食安全策略,中、日、韓等鄰近國皆釐定期穩定國內糧食生產、掌握境外糧源、及提升其糧食自給率等策略。反觀我國政院與朝野兩黨,除了會在老農津貼選前加碼議題上吵鬧不休外,何曾提出過永續農業發展政策的具體南針?
(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手機王 2009 年 5 月新機月報@【SOGI 手機快報】
第六十五期110902 公眾領域在哪裡?@【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0-0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