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2-2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民進黨終於正視兩岸問題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嚴格說來並不存在,即使敗選後的檢討,依然未能正視其重要性。然而,在選舉萬歲的台灣民主實踐上,民進黨終究要面對兩岸問題。最近幾天,民進黨一些重量級領導人,如陳菊、蘇煥智、羅文嘉等都提出加強兩岸交流的意見,或建議恢復「中國事務部」,或在對岸設立「中國代表處」,或建議黨主席等重量級人物訪問大陸,不一而足。這說明民進黨內,已經有不少人醞釀改變兩岸政策。如果這些建議能夠實施,將是民進黨朝兩岸政策重大改變跨出第一步,雖然是遲來的一步。

這一步並不容易。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使其對兩岸交流一向排斥、阻擾。即使兩岸來往無法阻擋,也設下重重關卡,儘量減少交流的影響。至於逢北京涉台人員來訪,更是經常鼓動一些支持者前往包圍示威。主張兩岸加強交流者,往往被貼上「親中賣台」的標籤。回顧這些歷歷在目的往事,最近民進黨紛紛有人建議加強兩岸交流,不能不說是重大的突破。

不管基於怎樣的原因,民進黨這些改變的萌芽至少比較符合客觀事實;而這樣的客觀事實是台灣多數民眾共同的認識。倘若民進黨繼續漠視客觀事實,選民將擔心民進黨執政會把台灣帶到不可知的局勢而不敢托付,民進黨可能會淪為永遠的在野黨,國民黨就會長期執政。這顯然不是理想的民主實踐。因此我們樂於看到民進黨的這種主張被提出來。

但是,我們也不能期望太高。這不僅因為民進黨內部台獨基本教義派幾乎無可避免會盡力阻擾,還因為我們很難期望民進黨的交流,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可以在理性、平常心的心態下進行。在充滿對立情緒下的來往,很難客觀地認識對方;更不用說具有前瞻性、開拓性的交流。人們將看到,民進黨是在不得已的心態下進行交流。如此,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最多只能是跟在潮流後頭,而很難期望具有開展性的做法。然而,人們期望於執政黨者,在於它能發揮領導作用。在可見的未來,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不可能有這種領導作用。

1971年,國民黨政權在面對丟失聯合國席次的困局,派遣當時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前往日本求救。在會談後,張群說:「我已經知道無法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但仍希望日本能夠幫忙維持中華民國在安理會的席次。」張群這段話,讓日本外相啼笑皆非。日本哪有能力維繫安理會席次?國府當年眛於客觀事實,一廂情願,引為國際笑談。我們希望民進黨的兩岸交流不要重蹈覆轍。

(回目錄)




左右看:農地剩68.6萬公頃

左看:廢作連阡陌 無驚蟄

從立春開年,經雨水到今驚蟄,任何人沿著縱貫南北的4條鐵、公路瀏覽兩側農田,都會發見休耕、廢作是阡陌相連,適與節氣不符,卻完全引不起台灣人驚心,反倒是驚聳於美牛進口、瘦肉精開禁等,據說食品安全關係民命的根本;更群相驚艷於一年茂盛一年的櫻花叢,據說農業已昇華為服務業的上乘美景幻境。

一言以蔽之,這個島國把農業謀殺了,不打緊,還姦屍取樂。

敢問:誰知道全台農地總盤點僅得68.6萬公頃?誰正視糧食自給率低到32%?誰又理睬登記有案的休耕面積在大前(2008)年已達22萬公頃?

咦!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幅意氣揚揚的涉農世態:種櫻、賞櫻蔚然成瘋,難不成要變身為食花族?抑或扶桑第五島?養豬戶歷來是愛用獸藥的冠軍,也是進口10倍糧產的大宗穀物的主力軍,既違食之衛生(safety),重違食之保障(security),驀然高擎安全大旗而眾無異詞,農有遺類乎?國有遺類乎?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農業走出去 建「飛地」

今年農民節在18日靜悄悄過了,儘管農委會在節前發佈台灣農業資源的首度總盤點,也未引起注意,特別是目前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面積僅剩68.6萬公頃,比法定編定的76萬公頃耕地還少,也少於維持糧食自給所需的71萬公頃,應該掀起一番波瀾,然10天來無聲無息,反映台灣上下已經告別傳統的教條。

惟農委會不改其本位主義,聲稱到2020年將把目前32%的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也就是活化14萬公頃的休耕地,要非官人官話,就是癡人癡話。農地繼續非農化乃無可扭轉,尤其可怪的是,農委會博士雲集,算術一塌糊塗,依其現行耕地與糧食自給率之比,怎麼71萬就告糧食100%自給?

糧食自給的國家目標未嘗不可,但大可投資東南亞,乃至非洲、中國大陸,再回銷台灣,正如工業走出去、旅遊業建「飛地」,以台灣農業的技術與資金,有能力、尤有必要,向外輸出資本,而不是農產品,談台灣農業者,何苦把農業綁死在台灣!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林來瘋」與文化領導權

■姚欣進
這兩週台灣所有類型媒體的頭條新聞,幾乎都是林書豪的球賽報導。美國職籃、紐約媒體與全球媒體等,每一個都是全球資本主義裡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私人資本產業,而林書豪乃是近日這些產業活動中的焦點明星,其背後的運作當然是以全球資本主義利益交織的核心為主軸。

但林來瘋現象,除了資本主義利益與媒體運作邏輯之外,應還有其他或許更深層的意義,值得我們從左翼的角度來思考。即,「林來瘋」現象之所以會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社會的轟動新聞,除了媒體的炒作、美國職籃或紐約城市等條件外,林書豪個人故事顯然在全球民眾中得到鉅大的投射、共鳴與不同方式的認同,否則這無以成為一個轟動新聞的事件。此其一。

若將「林來瘋」事件放大,或以此類推來看,我們就可發覺:像這類運動消費文化佔最大比例的消費民眾,其實就是一般中下階層的受雇勞動者或尚未進入職場的青少年,他們會瘋狂的追逐購買球星的各類商品、熱烈地支持他們認同的球隊等。事實上,在歐美社會裡,運動消費文化早已是一般受雇勞動民眾的主要生活內容之一。工作或休閒場合中的閒聊話題,或平日閱覽的主要訊息都會以運動消費為主軸。

有些社會學者更指出,盛大的運動賽事(如美國職籃、職棒的年度冠軍賽)早已成為一個職場殘酷競爭、人際疏離的社會裡的集體儀式,人人都在其中得到壓力紓解、個人幻夢投射的滿足。

以此來看,運動消費乃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最有效、也最具創意的勞動者階級意識塑造過程:一個在客觀結構上乃是深受資本剝削的勞動者,卻可在這最戲劇化的各類運動賽事消費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投射的滿足(自己雖辛苦打工,但只要不斷努力,或許有一天也可如林書豪長射空心入網一樣地揚眉吐氣)。在這自我認同的運動消費過程中,只要有球看、有很棒的人物或故事出現,大部分的勞動者又有何所謂左翼的階級意識呢?此其二。

若是如此,那麼對當前左翼社運者來說,最大的實踐挑戰,就不在於繼續指出客觀結構的因果關係(林來瘋現象背後的資本邏輯),而恐怕是:當群眾是活在當下的社會文化氛圍中,直接感受到如此棒的運動賽事情節,而形成消費者文化的意識形態時,左翼者又有何實踐的著力點,來徹底改換這濃烈的資本主義消費意識形態呢?此其三。

不能回應這挑戰,就意味著左翼者尚未能掌握與資本主義爭鋒的文化價值領導權!
(社會評論者)

(回目錄)
迷走地圖:拆解能源稅法

■向紅岩
立院開議首日,陳揆施政報告宣示將優先推動《溫減法》、《能源稅條例》完成立法,旨在履行馬總統上一任期未實現的競選承諾。

近年來,因氣候快速變遷、環境品質惡化,加上租稅扭曲導致經濟效率不振,許多國家紛紛興起綠色稅改,以綜合考量環境政策目的與整體稅收的合理性,將環境保護整合於稅制體系中。綠色稅改無疑是當代潮流,然,如何有效監督《能源稅條例》這部專法,確保節能減碳、經濟發展、福利分配三方取得良好的平衡,關鍵更在於能源稅的配套措施是否經過審慎評估與設計,包括課徵能源稅之目的、課稅項目與方式之影響、與現行稅費的整合,以及用途之指定範圍與順位等,皆須做好細緻完善的策略調控。

目前國際上對於化石能源稅與因應全球暖化的碳稅機制可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對能源稅與碳稅分別課徵,二是在既有能源稅內增加含碳量為基準的稅率,不另外增加稅目。課徵碳稅是以排碳係數計算,度量單位標準一致較無疑義,課徵能源稅則有度量標準主觀認定的問題。兩稅皆是針對減少能源使用量而課徵,惟動機不同:能源稅是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碳稅是基於「污染者付費」原則。

稅徵能源分消費性用油(汽油、柴油)和生產性用油(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兩類。因為是從量課稅,故短期內生產者很可能將增稅額轉嫁消費者,但長期而言,價格效果亦將對消費選擇行為造成影響,當消費者開始考慮選擇非化石能源或節能之替代商品時,亦會刺激傳統產業向清潔生產轉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故,質言之,課徵能源稅與碳稅,提升能源價格,目的在於提升廠商之能源使用效率,促進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減量,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終極目標是促進產業朝低碳、無碳、清潔生產轉型,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讓政府有朝一日無稅可徵。

能源稅與現行稅費的整合,不應將橡膠輪胎與平板玻璃等高耗能產業之貨物稅納入免徵優惠範圍,方不違背立法宗旨。至於稅收用途及分配,基於租稅中立原則,能源稅開徵後所徵稅額,扣除開徵前原依貨物稅條例第10條及公路法第27條規定之應徵稅額後,其淨額應優先用於整併油氣類貨物稅、汽燃費及石油基金後淨增加的稅收,其次為環境能源面之相關研究發展支出,如節約能源、無碳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減量技術等。再其次為補貼低收入戶所得,補貼節能大眾運輸等。上述各項法制配套可謂缺一不可,失之毫釐差之千厘,民眾應層層把關,切莫放任廟堂諸公論斤秤兩東折西扣。
(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