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1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1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中國經濟發展路線轉向 |
在北京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溫家寶提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將下調為7.5%。熟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人都早已猜到,並不意外;即使如此,對於原本經濟年增長率長期保持在兩位數的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此一報告還是引起世界輿論密切注意,因為這個變化會深刻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台灣的主流媒體也議論紛紛,但多半關注台灣本身的利害關係。然而,中國經濟發展路線轉向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反過來也會衝擊到台灣。因此,我們需要拉開視野探討,不宜局限於這個轉向的直接衝擊。 首先,對於出口導向的國家,調低經濟增長率意味著出口成長將會下降。這反映了金融海嘯之後中國政府對世界經濟變化的估計。中國的經濟計劃顯然考慮歐美市場的成長率將會變緩、停滯,甚至萎縮。這是務實的態度。此外,減緩對美貿易的出口,將減少中美兩國貿易摩擦。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嚴重,尤其在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朝野一直都認為,中國商品大量傾銷是造成美國高失業率的元凶,貿易摩擦演變成政治摩擦,導致美國人民普遍怪罪中國。減緩對美出口,將減少兩強衝突的機會。 但是仍然有風險。如果中國持續過去出口導向的模式,面對疲軟的歐美市場,7.5%都不保險。因此,與調降經濟增長率政策的同時,中國政府表示將加強擴大內需市場。最近的一些政策,諸如開發中西部、稅制改革、建立社會福利安全體系、加大扶植農村等等「十二五」計劃重點,都可視為擴大內需的配套措施。13億的龐大人口如果提高消費能力,所增加的市場規模將是空前的。這不僅彌補外銷的不足,還將是拉動世界各國經濟的火車頭。這也會是跨國公司追逐之鹿,其結果甚至可能啟動世界經濟版圖的重組。 擴大內需誠然有這些好處,然而也有令人擔憂之處。最重要的,在於巨大的消費,將耗費巨大的資源,並產生嚴重的污染。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而近2、3百年來人類的經濟活動所破壞的地球環境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發展的邊緣。這個巨大消費市場的形成,所需要的天然資源以及所破壞的天然環境也將是空前的。中國政府誠然也注意到永續發展的問題,甚至倡導綠色GDP的概念;但是效果如何,還在未定之天。 另一個令人擔憂之處,在於刺激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消費如果基於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為了擴大利潤,或是由於盲目地生產過剩等理由而刺激消費,那就是浪費地球珍貴的資源,惡意污染生態環境。中國千萬不要走到「刺激消費」這條凱因斯式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路線。 |
(回目錄) |
左右看:街頭熱陣頭 |
左看:市場派御用李哪咤 褻瀆!
泛靈崇拜的民間信仰通過舶來舞步與搖滾樂的拚貼,正為台灣的流行文化推出一批新亮點,任何人,無論中外或古今,都會驚訝其異國情調。 但驚異也止於一時而已,不會擴大,因為這種神偶不易被台灣以外的人所了解;而初見之驚異也不會加深,因為沒有內容、沒有故事性,不過是披著古裝跳洋舞,突梯有趣,此外別無其他,要亦是文化市場又一項過眼商品。說是代表台灣,也未免太廉價了。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三太子、宋江陣等異軍崛起於主流社會,除了符應混搭風之外,還有一種招安效用,宣示中輟生、鄉野廟口等邊緣人、事只要上進、不作亂,還是可以得到優容,甚至變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掌旗官,即使褻瀆神明也沒關係。同一位李哪咤在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中國,被詮釋為把肉身賠還父親,再把自己從蓮花生出,抗擊玉帝,澈底推倒君父,把造反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正是宗教寓有超越塵世、拒絕宿命的深層含意,兩相對比,這個市場派御用的「電音三太子」何其猥瑣、不經。 踩著街舞的「電音三太子」不再腳踏風火輪,卻倏然遍行台灣全島,乃至飛越撒哈拉沙漠、巴西嘉年華以及紐約麥迪遜花園等等,並且扭力十足,帶動「陣頭」的電影,從而掀起「宋江陣」熱潮。傳統文化的藝陣至是大得張揚,較諸歷來較受注意的歌仔戲、南管等更見發皇,勢可媲美布袋戲現代版的「金光戲」。 這是十分值得欣慰的新生事物,不僅僅是代表一項文化創意,尤可寶貴的是,激活漢文化的小傳統,接軌現代,彰顯庶民社會生猛躍動的元氣,形成台灣特有的文化產品,恰與墨守漢文化大傳統的海峽彼岸區隔開來,只要中共當局一日不卸除封建迷信的誡條,這種比傳統更傳統、比現代還現代的街頭表演藝術就是台灣獨領的風騷。 事實上,可資表達的題材實在非常豐富,無論是流傳下來的廟會活動,抑或「封神榜」的諸多故事,在在是無盡寶藏,不虞沒有創作空間,惟當今急務是如何產業化,讓這種為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藝陣」能夠財務自給自足,而非滯留在青少年的休閒圈,當是有識者所該講求的。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大轉變時刻中的挑戰 |
■姚欣進 在政治上,政黨政治雖有相當程度的穩定,但這卻同時反映了更深沈的鉅變潮流:多年來台灣意識的政治認同將擺在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來重新詮釋、轉化。而這巨幅的轉化挑戰,顯然遠逾於多年來靠著台灣意識起家的民進黨所能掌握的範圍,而失落徬徨,至今尚提不出有實質內容新政治路線。 在經濟上,相對於其他社會領域,其轉變步伐大概是最慢的,但隨著多年來幾乎令人窒息的停滯局面,過去所謂的台灣奇蹟、白手創業等傳奇,過去棄如敝屣的公營事業工作,如今已成為越來越珍貴的鐵飯碗。過去「愛拚就能贏」的座右銘,如今早已成為苦澀不堪的黑色笑話。 在社會生活層面上,台灣職場上的壓力是在工作流動轉換迅速的表面形式下(據調查,台灣一般民眾固守在一家企業的平均工作年資越來越短,尤其在科技業),流浪教師、「派遣女王」,這些名詞已是台灣職場活生生的景象。而或所謂自主管理、責任制標籤下,卻呈顯出越來越嚴苛的勞務重擔,而且看不到什麼長遠而穩定的職場生涯未來──因為自己工作的公司、老闆自身也是不斷轉換軌道,不知未來5年會在哪裡。 政治、經濟與職場工作現實的鉅大變化潮流與不穩定氛圍,反映在表層的文化與人際生活上,就是尋求開放、快速甚至是各類膚淺的速食式生活態度上。這可從我們的羶腥媒體炒作、短淺的各類流行文化看出端倪。 但這一切負面現象,絕非是台灣社會的全貌。筆者在近年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有限經驗裡,都見到為數或許不多但卻持續出現在各地角落的青年人,不斷在默默摸索新的生活方向、彼此激盪新的生活實踐。這些青年朋友的實踐雖然局部、力量雖然微小,但卻是邁向新價值觀生活的第一步。 例如,在花蓮地區開始嘗試將環保生態議題與交通、有機農業、社區營造等串連起來,這不僅是在犀利反對主流市場經濟的生活價值,更是開始嘗試營造自己所認同的新天地,一個充滿公義、平等,甚至是博愛與理性的新生活。 在這大轉變的時刻裡,左翼者若要想走出自己的公民社會道路,就不能僅止於解脫資本壓迫、爭取個人自由而已,這些都是「破」,左翼必須同時「立」,以明確的回答:什麼才是具體可行的另項生活價值選擇?我們如何實踐?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台美FTA,經濟考量還是政治考量 |
■向紅岩 FTA作為一種雙邊談判結盟形式,相對WTO多邊架構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抵觸、制衡作用,因為簽署FTA,幾乎等於是兩國經濟體的合併,同時又可一致對外。目前各國在計算FTA的貿易創造效果方面,每項商品均採美國普渡大學的GTAP計量經濟模型,但該模型蒐集的資料庫卻是1997年以前的資料,所以中國崛起、東亞經濟危機等後來發生的世界經濟變化都未列入,更遑論計量模型仍有它的侷限性,其中敏感產業的衝擊更非計量模型可以解決,只能做為官方談判的參考,至於實際的利害評估則應再仔細衡量政經局勢的動態發展與特殊產業的變化。 質言之,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是有選擇性的自由,類屬「敏感產業」者,因牽涉產業利益,不似政治利益交換容易解決,且同一產業的利益又因上/中/下游、出口/進口,所佔市場大小壟斷與否,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差異,而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故國與國在談判簽署FTA時,按理應對兩國的經濟體、產業結構進行分析,以評估其利弊得失。 但,我國府院高層向來視推動FTA為避免台灣邊陲化的全球經貿布局策略,認為台、美若能順利簽署FTA,將消除新加坡、日本等國對中共干擾的政治顧忌,加速和台灣簽署,因此,為能順利推動台美FTA簽訂,對台灣政府來說,讓步只是遲早的問題。而美方看準我方急於洽簽的政治盤算,逕將TIFA的諮商議題與台美雙方推動簽訂FTA掛鉤,順勢要求我國做出超乎WTO規範的承諾,歷年所提要求已遍及智慧財產權、稻米開放、電信市場開放、藥品核價及新藥檢驗程序等面向。 究其實,台、美FTA這盤局是政治考慮大於經濟考慮。台灣是美國的第5大輸出國,美國每年對台灣輸出20億美元的農產品,但在稻米、肉類方面,因現有配額少、配額外關稅高達300%,難與台灣本土農產品競爭。故對美國而言,若與台灣簽定FTA,美國的稻米、肉類將更容易進入台灣市場,評估每年將因此再增加50億農產品的輸出。易言之,台、美FTA將衝擊台灣農業甚鉅。若真為經濟考量,台灣理應尋求產業結構、發展階段較台灣落後,且與台灣形成一定程度互補作用的國家來簽定FTA,也遠比跟美、日、紐等國簽署要有實質效益得多。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