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0─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4-1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台灣在博鰲論壇表現格局可以高些 |
博鰲論壇結束了。台灣的主流媒體聚焦於兩岸關係上,特別是兩岸領導人都在換屆前夕,台灣的準副總統以及中國的準總理會談彷彿成重心。似乎,我們參加博鰲論壇只是為了在國際場合安排雙方領導人露臉。然而,博鰲論壇還有更重要的作用,我們的出席代表以及媒體輿論卻不重視。這樣自我設限,浪費了台灣在國際場合表達觀點的機會,更談不上對博鰲論壇的宗旨有所貢獻。長此以往,博鰲論壇的成員將視台灣的出席只注意兩岸問題。這對台灣是不利的。 11年前開始舉行的博鰲論壇,目的在於建立一個真正由亞洲人主導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的民間組織,提供政府、學者專家、企業家等領域高層對話的平台,被視為亞洲的達沃斯論壇。在此之前,亞洲的事務亞洲人做不了主。到了上世紀末亞洲國家經濟普遍和平崛起(有別於歐美國家經濟崛起時充滿侵略戰爭),亞洲人民開始覺醒,亞洲國家的對話與團結成了各國重視與支持的議題。於是菲律賓與澳洲前總理倡議創設由亞洲人主導的論壇,迅速獲得亞洲多數國家的贊同,一年一次的博鰲論壇便在千禧年之初於中國海南的博鰲村開始,並立即受到世界媒體的關注。今年4月1日至3日剛舉行過的第11屆有正式代表近1千5百人,來採訪的全球記者多達8百多人,被認為是對應於G8的最重要平台。 除了經濟崛起,新世紀歐美國家經濟成長趨緩,也相對凸顯亞洲國家的份量。特別在金融海嘯後,亞洲國家還能維持成長率,成了帶動世界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博鰲亞洲論壇的重要性更上層樓。 雖然如此,亞洲卻是最複雜的一塊大陸。國家多,文化與經濟差異大,加上2、3百年來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與分化統治,使得亞洲國家的整合特別困難。博鰲論壇意圖從經濟、社會、環境與永續發展等領域切入,建立亞洲利害與共的團結意識,不失為「避開爭議,尋求共識」的方法。但是,在實施上仍有許多困難。 面對亞洲與世界這樣的新局勢,台灣其實大有可為。台灣人少力孤,不會引起世界強權的忌諱,最能秉持是非公正發言,發揮槓桿效應。過去被殖民的歷史、四小龍的地位與經驗、兩岸的特殊關係,都是台灣可以借力使力的地方。但是,我們看不到台灣朝野對此重大局勢變遷有任何有格局的策略。 總體而言,博鰲論壇是國際資產階級全球治理的一個平台,但也反映了新興亞洲與歐美傳統強權的對抗,因而具有追求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意涵。在此,台灣其實大有可為。 |
(回目錄) |
左右看:新識社會運動在台灣 |
左看:自我實現大於人間救贖
這裡沒有燎原大火,但見不斷在冒煙生氣,有怨氣、有怒氣、有腥氣,近來則有義氣層見而疊出,很是凜然,很能解人晦氣似的。 例如張曉風一番剩女說,立即招來女性主義者、人權工作者以及嫁作台灣婦的新移民交相鳴攻,彷彿織成正義連線;再如都更案的釘子戶遭到強拆而爆發拂曉時分的學生抗暴行動,直至午時陸續有教授、電影導演等加入,造成清議一致撻伐,蔚為一場義勇動人的社會運動,頗有不信公義喚不回之慨。 其然乎?豈其然乎?為了外籍新娘,正義人士罔視這是一種「子宮流出」,減少了台灣的羅漢腳,卻增加了大陸與東南亞的羅漢腳,無異是社會矛盾輸出;為了釘子戶,正義人士成為私有財產制的聖戰士,又如何反抗資本主義嫡生的建商與財團呢? 顯然,正義的台客熱情擁抱人道,未能冷眼看見結構;只有個別問題的意識,沒有總括的世界觀;受到網路圖文的驅動遠遠多過對實體社會的感知;勇於罵官而不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一切有異國際的秉賦註定這裡有雅痞運動而無社會運動;自我實現大於人間救贖。 邇近,老被貶斥的「台灣亂象」出現了有觀點、有理據的社會辯論與集體行動,讓人耳目一新,是可寄望為台灣新生的助力。 以觀張曉風失言剩女等云,即有婦女與外配等團體反嗆,不啻是上演一堂社會教育,教示大眾學習尊重人權,而不僅僅故作莊重模樣,正是這種及時的機會教育不斷積累,終讓台灣人指謂同一種人群的詞語從外籍新娘變為外配再變為新移民,舖陳出一條社會進步的軌跡,可見這方面的交鋒決非口水戰,勿寧是歡迎之至。 以觀「都更條例」具體實施的強拆拒遷戶風波,充分暴露了根本的糾結:私有財產與公共利益的頡頑、公權力與建商的分際、警察驅離群眾的尺寸以及大學生參加社會運動的定位……凡此種種問題有新有舊,要皆是台灣社會更上一層樓的修煉功課,應該是多多益善。 這種出招拆招、就事論事的社會改革在極端主義者看來,當然是瑣碎、不澈底、不合意識形態。問題是,可行嗎?有必要嗎?每個社會都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踽踽而行,不須比附他人經驗,今日台灣正在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進化路。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從方勵之看兩岸民主 |
■姚欣進 中國民運中,另一個對比人物乃是目前猶被無合法程序而被監禁在獄的劉曉波。與方教授不同,劉曉波除了當年積極參與89年民運抗爭外,這20餘年來繼續在大陸民主抗爭實踐中奮鬥,從未長期離開自己的社會,一再以公開抗議、發表各類宣言方式來宣導人權與民主。 對於方勵之、劉曉波兩位的民主言論思想,我們容或有不同意見,但對這兩位原本可在大陸享有高階現實利益的知識份子,能忠於自己知識良心,在一個政治高壓的社會裡為還看不到民主光明的理想而發聲,都會激勵在海峽另一邊的台灣公民社會追求者。 然而,相對於台灣社會的民主經驗來說,從這兩位大陸民主運動者的奮鬥過程中,我們卻看到中國大陸社會的錯亂歷史階段解釋。依照教條左翼者的詮釋,這兩位民主人士所倡導的人權民主,不過是18、19世紀以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民主政治;而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之後,更高的歷史階段乃是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而這高階的社會革命已在中共領導下實踐完成了。 但若是如此,為何在中共建國60餘年之後,還會持續出現爭取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要求呢?為何號稱已跨入社會主義階段的中國大陸社會裡,還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中最基本的人權自由、自由結社、政黨政治等都一概付諸闕如呢? 以對民主自由的思想與實踐深度來說,台灣社會從過去的殷海光、彭明敏、李敖等人的言論,到這20餘年來的政黨政治實踐等,都早已遠遠超過方、劉兩位訴求。台灣現今的民主政治,既然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孕育成長,就當然是資產階級性質,也必然包含著許多庸俗性(如媒體行銷的炒作、民粹現象等)與結構限制(如資本勢力與政治權力的相互湊合)。 然而,對比於當前的大陸社會之政治現狀(如一黨專政、毛主席思想陰魂不散、毫無政治自由等),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大陸社會的民主發展,在許多方面恐需借鏡台灣民主經驗。更長遠的來看,兩岸社會要在未來共創更高階的公民民主社會,大陸民主人士也恐需以更平等、謙卑的態度來學習公民社會的審議民主。 筆者熱切地期待兩岸民主、兩岸公民社會落實,這一日的來臨! |
(回目錄) |
迷走地圖:IKEA的媒體化妝術 |
■向紅岩 有別於一般書籍對IKEA隱惡揚善的談法,史丹納柏在接近書末的章節中,直言IEKA多年來之所以能夠不沾黏各種負面新聞,在於IEKA有目的性地力行「不沾鍋策略」,即以捐款國際環保團體、兒福團體的贊助計畫,來美化其在生產過程中為節約成本所致生的違權爭議。 IKEA歷年所涉爭議包括:瑞典電視台曾以紀錄片揭發IKEA合作的製造商雇用童工在惡劣環境下工作;木材原物料產地近9成來自中國僅存的森林或西伯利亞未受侵擾的天然林,以及不易復育的熱帶雨林;以虐待方式自活禽身上取得低價羽絨至少長達30年;以及生產塑膠、金屬、玻璃製品所產生的居高不下的高排碳量。 IKEA的獲利之道在於精準掌握「從森林到顧客」全球生產鏈上的每條產品線,都能榨取到最低成本,以確保終端產出在同業中能擁有最低價的競爭優勢,達到最多銷量並賺取最佳獲利。換言之,IKEA很清楚每種物料的產地來源、工廠作業環境與勞動狀況;但只要有媒體調查報導IKEA的負面消息時,IKEA總公司皆一概辯稱集團旗下合作往來的代工廠商數量龐大,不可能一一掌握外包廠商的作業狀況,將所有黑心劣跡都歸咎為當地分包商的錯,總公司完全不知情。 不僅如此,IKEA也深信當一家公司被認為在社會和環境上持續善盡職責後,就算某天被發現犯了錯,媒體在批評時也會有所保留。故為了讓媒體對IKEA放任包商雇用童工的負面報導消聲匿跡,IKEA遂主動與「聯合國兒福基金會」(UNICEF)合作,分5年捐款4億2千萬克朗贊助在印度的村落重建計畫,提供印度兒童就學補助。然而,相較IKEA集團每年獲利2百億克朗、坎普拉的財富、IEKA的價值,以及IKEA從60年代開始販賣印度手工編織地毯的幾十億收入,IKEA捐給UNICEF的金額僅九牛一毛,但卻占了UNICEF用於印度基金的4成,成了UNICEF的最大捐款機構。 另方面,為了掩飾伐林真相,IKEA亦捐款給「世界自然基金會」,並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資助「全球森林監測計畫」。IKEA精心安排的「不沾鍋策略」是,主動與知名的NGOs密切合作打好關係,持續捐款供養NGOs的工作人員,以換取當IKEA出現媒體揭露的負面新聞時,這些NGOs能出面替IKEA說話,證明自己是正派經營的公司。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