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21─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9-2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連體與分身 |
新一波內閣人事變動,主掌外交、兩岸的首長大幅調整,總統馬英九的斧鑿之跡十分鮮明。尤其是金溥聰出任駐美代表,王郁琦高升陸委會主委,更可見馬英九個人意志的貫徹。在台灣政壇,所謂「馬金連體」已是全民常識。早在馬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兩人已是如影隨形;自2008年馬英九入主總統府以來,金溥聰更是幾度在關鍵時刻出面隨伴駕、護駕,到了2012年爭取連任的戰役,兩人更如鏡面之內外,難分彼此。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包道格評論此一人事案,說金「具有權威性」,這是內行人的說法,馬金一體,還有誰更有「權威」代表馬英九駐守華盛頓? 至於王郁琦,原本就是馬英九翼下的「童軍團」團長,不管任職總統府發言人或國安會諮詢委員,其功能從未改變。對於這樣的一個角色,金溥聰的描述最為傳神,他說:王郁琦等於馬總統在大陸政策的分身,「就傳達的訊息而言,王郁琦和馬總統可以畫上等號」。 馬英九信誓旦旦要尋求歷史定位,那麼,在攸關台灣發展最核心利益的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其負責人一個是馬的連體雙胞,一個是馬的忠實分身,顯然這是總統意志最徹底貫徹的時刻,是成是敗,馬英九再也不能有任何推諉之詞。 然則,如是人事布局固然有貫徹領導人意志的鮮明企圖,卻也可能產生思維單一化、政策制式化的危險。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就有二元化約的慣性:在冷戰時期,對世界的認識是「非美即蘇」,對於所謂「第三世界」、「第三條道路」或「不結盟運動」,沒有任何想像,一切以美國主導的反共、反蘇政策為依歸。解嚴之後,台海關係解凍,整個台灣社會卻也只能侷限於「兩岸」關係上論親疏,自我套陷於與外在事實嚴重脫節的所謂「統獨」之爭,一切只為方便於二元分化的簡約思維。國內政局就更不用說了,莫名的藍綠二分結構圖利了廟堂之上的兩大政黨,全體國民自我分邊械鬥,集體被整編為藍綠陣營的啦啦隊而沾沾自喜。 馬英九性格上謹慎有餘,靈活不足,人事的擇取原本可以藉由擴大攬才彌補個人侷限,擴增想像空間,從而掙脫既定的思維慣性和愚昧的二分結構,遺憾的是,他最終選擇的是自我的「連體」和「分身」。未來,台美和兩岸關係已可預見將越來越規格化、平整化、無聊化,連要期待偶爾出格的驚喜或想像,幾乎都已不可能。過去,馬也有過想要突破二元格局的銳氣,2008年初上任時選擇綠營出身的賴幸媛主掌陸委會,就為兩岸的發展平增無限想像空間。於今,在第二任期,似乎這樣的銳氣都已消磨。馬英九未來只能在鏡子裡看見自己的歷史位置。 |
(回目錄) |
左右看:釣魚台事件對兩岸三地的意義 |
左看:一中之下,各自發展
在近日釣魚台爭議事件上,兩岸三地以基本一致的立場抗議日本強奪領土。這反映了兩岸三地正在摸索一條新的互動方式,值得我們思考。 過去以來,在台灣反對日本對於釣魚台島嶼的主權主張,幾乎都是統派立場,而且往往難以釐清自身與中共政權的複雜認同關係。1970年代第一批海外的保釣派,後來有相當一部分保釣者成為從認同中共政權到徹底失望的自由派。 但在21世紀的今日,台灣民眾若重提保釣卻可從最現實的捕魚利益來出發,因為釣魚台的地理位置的水域、海地基線等其實最靠近台灣東北海岸,有其相當緊密的地理連帶關係。 其次,台灣民眾如今捍衛釣魚台主權,也可透過民主程序來表現,而非以過去空洞的中國或遙遠的祖國旗幟下來進行。換言之,這是可結合台灣經濟利益與民主的主張。最後,在對外之領土主權主張上,台灣民眾依然可以在中華民國所代表的一中架構下,與中國大陸、香港共同來對抗日本。 總結來說,釣魚台事件是讓兩岸三地如何在一中架構下,重新學習尊重彼此的自主性、特殊性,並讓兩岸三地在一中架構但各自獨立發展下逐漸融合的轉折點。 近日釣魚台島嶼爭議事件,不僅是日本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領土主權爭議,更直接牽涉了香港、台灣與日本之間爭議。但只要有基本的中華民族意識,則兩岸三地在釣魚台事件的立場乃是一致對外, 所謂「兄弟鬩於牆,共同對抗外侮」。 另一方面,兩岸三地彼此的互動,一旦落實到實際的主權運作,則香港與台灣對於中國大陸中共政權的認同,卻還是有相當大的歧異甚至矛盾之處。近日香港居民強烈反對港府要推動的愛國教育政策,台灣民眾目前至少有3成不願考慮兩岸統一等,都是鮮明的例證。 那麼,釣魚台事件是否是一個轉折,讓兩岸三地更往中國統一趨勢邁進或衝撞出相互分離、衝突的未來呢? 這可分3點來說,首先,香港與台灣在經濟上早已牢牢地與中國大陸結合為一體,根本無法分離。另一方面,由於兩岸三地長期不同的社會經驗,這當然會在政治認同上有摩擦與衝突之處。其三,因此,兩岸三地都需要民族情感的交流讓彼此能基於更寬廣的歷史目標而相互接受對方。 這次釣魚台事件,正是讓兩岸三地民眾透過對日本對抗而發展出兄弟一體的情感,長遠來說,這必然有助於化解兩岸三地的政治隔閡。 |
(回目錄) |
咄咄集:社會改革的關鍵在教室 |
■羅德水 有趣的是,各界的疑慮卻指向兩個極端:其一,以向來反對教師工會的校長協會為代表,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指出:政府政策確實需要監督,但教師用批判或抗議政府的作法,是否讓社會認為是製造對立?其二,亦有工會成員主張,抗爭的戰場在街頭,質疑理性的抗議無法促成改變。 前揭疑慮反映的其實是對教師角色期待,以及對教師運動路線的不同想像。必須承認,「溫良恭儉讓」不僅是傳統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甚至也是多數教育人員的自我期許;相反地,主動發表意見、勇於提出批判,從來不符社會對所謂好老師的認知。然而,不能不看到,教師的職業屬性,既有助於穩定校園秩序,對維持社會安定尤具關鍵作用,這也是官方不樂見教師動輒質疑教育政策、批判政府施政的主因。 自覺與批判是公民社會的重要元素,乖順、服從的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其實也不自覺地正在進行規馴與再製,不自覺地成為強化統治者意識形態的工具,教師唯有深刻體察其公民責任,方能執行培養學生批判意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任務,也才有可能在促進公民社會上貢獻屬於教師的力量。 至於有關溫和抗議不具實益的批評,其實,表達訴求本來就有靜坐、遊行、絕食、自焚、不合作運動等多種形式,訴求的成敗與運動途徑也不必然相關,成功的運動取決的是正當性與持續力,1960年代的反戰遊行、美國金恩牧師以靜坐抗議作為民權運動的重要手段、1981年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大規模絕食運動(10人絕食抗議至死)、2010年12月一名突尼西亞青年自焚所引發的「阿拉伯之春」,皆為實例。 面對輕諾寡信的執政者,面對屢屢跳票的教育政見,「2012團結928」正是展現教師集體力量、踐行其進步性的具體行動,教師工會動員數萬教師在同一時間表達同一訴求,其力量未必小於上街抗議,要說執政者何以對教師工會心存忌憚,不正是因為教師工會擁有10萬名素質整齊的會員,以及可觀的組織動員實力? 然而,教師工會卻不能以此自滿,在集體表意之後,教師工會尤應深思如何擴大組織影響力,其實,教師真正的武器就在教室、就在教師的教學、就在教師與家長的對話,未來教師組織更應扎根勞動教育,須知,教室就是啟動下階段社會革命的關鍵。 |
(回目錄) |
貓眼的世界:詩一般的設計(二) |
■黃懷軒 室內設計師則是現在市場上的顯學,房地產夾著萬鈞之勢擊潰了在資本主義中顯得無力的小民們,看著滿天飛的豪宅,動不動就是千萬裝潢,室內設計師也跟著升了天,人們看著「室內設計師」這個頭銜與專業,腦子浮現的是打扮時尚、擁著帥哥美女兼開跑車的多金專業者。但其實在法規面上,台灣的室內設計師甚麼狗屁權力都沒有,充其量只能貼貼材質做做櫃子,但台灣的室內設計師們通常也都甘於如此,反正業主不懂也怕麻煩,花心思調整務實的空間機能吃力不討好,表面裝修則是做越多越賺錢,何樂不為? 我可以理解在西方社會普遍尊敬建築師的想法,因為建築師的養成除了工程上的專業背景之外,絕大部分來自於自身的修養、美感的養成與人文的累積,這種認同與尊重來自於文化,而不是法律上的簽證權力。事實上,在歐洲,建築師和其他相關專業技師,甚至是室內設計師的權力是平行的,沒有高低的分別,有些國家如英國、日本,建築師的執照是分級的,必須一級一級往上取得,各級別能作的空間類型與規模都受到限制;但是反觀台灣,建築師大得不得了,其它的結構技師、都市規劃師、室內設計師全都在建築師之下,一旦十年寒窗考上了,你就幾乎甚麼類型的案子都可以做了。附帶一提,台灣其實沒有「室內設計師」這種國家證照,只有「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技術士」這種誰都可以考的證照。 台灣的設計界其實充斥著成名的想像,所以我們習慣把話說的很好聽,把設計的原由說的很玄,好像這樣才專業、才是有內容。拆穿了,不過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濫情與虛榮。歐美日等國家成熟的設計產業倚仗的其實是那些秉持專業默默執行業務的建築師與設計師們,出類拔萃的頂尖團隊遇上機會了,或許就成了知名的設計人物或公司,但若是大家都只是想著要「出名」,矯揉造作的虛偽名聲其實是經不起時代考驗的。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