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1─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1-0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憤怒者運動 |
台灣社會於10月底出現兩波抗爭風潮,其一是勞工上街蛋洗總統府,其二是大學生集結阻撓教育部主辦的「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公聽會。這是政府最近施行削減既有福利、調漲公共服務價格(油電、學費等)等系列緊縮政策之後遭遇的首波群眾反彈。而些抗爭行動既無明顯的組織與指揮系統,沒有明確的發言機制,現場的訴求和口號均相當龐雜,似乎已可窺見在經濟危機之下西方街頭普遍出現的「憤怒者」雛型。而這顯然只是序曲,隨著緊縮政策的擴大,「憤怒者」將在許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湧現。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地紛紛出現針對當今國際金融體制與政治結構的反思和抗爭。在傳統工會、政黨、派系頭人組織以及舊有意識形態日趨式微的情況之下,這段期間人民力量的展現以「憤怒者」的集結最為鮮明。「憤怒者」(英文indignants,西班牙文indignados,法文indignés),也許沒有固定的組織,沒有明確的綱領,但是,其動員能力和後續的能量都相當可觀。亦即,自2008年以來,不僅過去以金融集團為主體的全球統治階層發生大地震,就連民間抗爭、組織、動員的形式也有重大翻轉,「憤怒者」如星火燎原,從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擴衍到英國和整個歐洲大陸,他們是「憤怒者」,也是新形態的「異議者」,他們的思維以及他們的運作模式,可能將改變我們對於民主社會架構和既有權力關係的想像。 近年來的「憤怒者」運動,動輒10萬人以上席捲街頭。去年5月15日在西班牙乍然湧現的憤怒人潮更是創下歷史性記錄。媒體很尷尬,找不到組織者,找不到指揮系統,只能拿著麥克風和攝影機記錄下一張張年輕而激亢的面貌。這樣的社會動員,無以名之,只好根據發生的日期,通稱為「15M」運動。 憤怒者龐大的數量和青春的能量自然引起媒體和傳統政黨或政治勢力的注意,於是開始有人想收編,有人想指導,也有人要求他們「嚴肅對待問題」、「負起責任」、「提出改革的方案」,並將他們的變革訴求透過政黨、國會、選舉……具體實踐。這些要求基本上都是從體制的觀點看待憤怒者,他們無法理解新興的「憤怒者運動」其實已超越了質問政府、變換統治菁英統治階層的傳統社運格局,他們要做的可能是更大的實驗,要創造全新的文化符碼,全新的民主參與模式,乃至全新的政經架構,或者簡而言之,重新開展馬克思在19世紀即已提出的,對於「新社會」的想像! |
(回目錄) |
左右看:宗教改革與萬聖節 |
左看:改革,不應只是標榜
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紀念日,據說馬丁路德在這天公開張貼了95題綱,質疑天主教會販售贖罪券的作法,後人訂此日以紀念他所開啟的歷史新頁。宗教改革雖譜出西方文明的政治人文與宗教的新曲,然新舊教爭引發的宗教殺戮,卻成西方世界悲慘黑暗的一頁。更別說以異端現身的抗議宗新教,之後對於異端的殘害,並不下於它先前所反對的舊教。 掏空悲慘的歷史記憶之後,此節日被新教信徒作為自我標榜的紀念日。但看此岸新教徒又是如何繼承改革?席捲各方的福音靈恩成功神學綜合派將自己視為戰神子民,無視以色列所犯下各種反人類罪與種族歧視,辦個書展更扮裝為聖地觀光秀,至今仍活在人間之外。披有社會實踐外衣的長老會則仍活在戒嚴,走不出妒恨情結,反共反中反老K,卻認不出美日與自身的法西斯。 拉美的天主教會為拉美左轉奠下基礎,韓國的天主教會至今仍在力抗軍事霸權。70餘歲高齡的文正鉉神父,今年光州人權獎的得主,從70年代對抗獨裁開始,至今仍積極反對濟洲島美軍基地。相較於此,新教反倒老舊。如何挑戰自身對抗不義委身人間,才應是紀念宗教改革的積極意義。 萬聖節對此地人們來說,原本頂多是外語補習班或大專校園裡頭的異文化體驗,或是幼兒園的扮裝喜慶。無處不商機,隨著流行文化的收編與再製,已成消費熱潮的各項節期。萬聖接著感恩接著聖誕與新年,這是年末力拚業績爭取獲利的好時節。 這幾年,連官方活動也開始搶搭萬聖節的順風車。天燈扮起南瓜,天橋成了鬼道,加上爆乳女鬼與眼球餐點,一起扮裝比賽搶奪獎金。官方玩扮裝,起於1994年台北市的「新市府」,透過舉辦各項綜藝與商演活動,取得市民的好感與認同。此一風氣延續至今,只要多露臉多辦活動,就能讓人覺得官府開明,贏得民調支持。 萬聖節實為西方萬聖節之前夕,一如新年的除夕。過夜之後的真正的萬聖節,帶有紀念過往諸聖的宗教意義,與揮別舊往迎向新年的民間意涵。如今這些意義早被抽空,只剩狂歡與消費。 官方辦萬聖節活動,市民看得欣喜歡愉,但這一切不過只是促銷的秀場,實為弱化吾人監督市政的能力。當市民為萬聖狂歡,官府早已活在2014年,為五都選舉扮裝自身。今日,不如讓我們回首過往,細數官府過往各項殭屍作為,過過有市民新意的萬聖節。 |
(回目錄) |
瞭望台:財政危機暴露了國家的本質 |
■曾健民 最近的歐債、美債、日債危機,使各國政府瀕臨破產;而財政大緊縮(台灣媒體體貼地用「撙節」)造成了經濟蕭條、人民失業、貧困不得不走上街頭。美英等霸權國家甚至用大印鈔票或者在世界各地製造動亂,將財政危機轉嫁給世界。由此可見,資本主義國家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向誰抽稅把錢給了誰的財政問題,決定了一個國家或政府的基本性格──國家為誰服務的根本問題;具體說就是為哪些利益集團服務的問題。由此觀之,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所謂「全民政府」是不存在的。 兩星期以來,先是勞保基金財務危機引爆,再擴及軍公教退撫基金財務危機曝光,引起「全民」的恐慌,大家都擔心退休金泡湯。最恐慌的莫過於9百萬的勞工了。行政院長先說政府不為勞保財務負最後的責任,雖然後來改口說會盡最大的努力改善,但就是不願意說負最後責任。再加上,政府財政每年要花2百億給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或慰問金;更有甚者,政府財政支出中,竟有2千4百億元用在軍公教退撫金加18趴,這等於全民綜合所得稅總額,財政支出的將近2成。約40萬的人分到這麼大的財政份額的確異常。9百萬勞工的不平和憤怒是當然的。 但是,這不平等狀況也並非如媒體說的是9百萬對40萬的「階級鬥爭」,所謂「階級鬥爭」是勞工或薪資所得者對資方的鬥爭,而勞工和軍公教都是受薪階級,只不過一方由國家雇用,另一方為私人資本雇用。造成兩「階層」所得的大不平等和保障不同,原因很多,但台灣60年來國家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巨大角色是主要原因。50年代是反共復國的雙戰國家,60年代又多了獨裁下的經濟發展國家,高高在上的威權國家奶大了台灣的資產階級,相對的,形成了作為具體國家機器的特殊的大量軍公教階層。80年代末以來,雖然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但政黨為了選票也為了鞏固政權,還有更多的是,台灣的資產階級還須要強有力的國家機器作為超級資本積累的工具;再加上掌握政法的公務階層的自利自肥,造成了今天的階層不平等。 不要忘了,在勞工和軍公教的「階層」鬥爭中,資產階級在後面袖手獰笑。這個分財政大餅的階層鬥爭,或許會有一點改進,但不要忘了真正的階級鬥爭。 |
(回目錄) |
蠹魚的上崗日記:龍應台的眼淚 |
■邱士杰 如果我們願意記記帳,翻翻龍應台過往的相關言論,想必會對龍應台此刻的眼淚感到不可思議。 1993年,台北六張犁發現了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槍決者的亂葬崗,引起社會關注。作家陳映真藉此撰寫了《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一文,頌揚當年台籍中共地下黨人的鬥爭。此時,龍應台在〈誰是官兵?誰是強盜?〉(1994年7月18日,中時人間副刊)一文中搬出她日後大肆渲染但當時仍不敢張揚的「道德相對論加個人動機說」(林書揚對她的批評語),狂言:「50年代的殺戮,究竟是傷天害理?還是光明正大?」「陳映真在面對50年代白色恐怖時,試圖把蓋棺論定的忠奸倒過來寫。黑的變白,白的變黑。」「在我的價值表上,如果這些被殺的『匪諜』能被稱為『壯士』和『英靈』,那麼那些在中國大陸被捕殺的『反蔣國特』同樣是『壯士』和『英靈』。」「把黑白顛倒過來,把官兵和強盜調換角色,或許讓受難者心裡舒服一點,但是,我覺得,對透視歷史,從而自歷史中獲得教訓,並沒有什麼幫助。」──但龍應台大概還是懼於社會對於六張犁的同情,因此加了一些她日後索性捨去的但書,自稱是「世紀末」與「忠奸不分」心態在起作用。 十多年後留下虛偽之淚的龍應台,仍然在其意圖包山包海的《大江大海》裡宣傳她的「道德相對論加個人動機說」,並以更險惡的姿態表達她對白色恐怖的態度。她用「官兵」為「強盜」掬一把廉價眼淚的姿態,讓「強盜」繼續當「強盜」、「官兵」繼續做「官兵」,誰都別想改變這個格局,這就是「轉型正義」!更可悲的是,這種「通過革命對反革命的『包容』以深化反革命」的態度,現在也被大陸的右派媒體拿來消費,藉以推倒中國革命的價值體系和歷史,甚至被稱為「馬場町的精神高度」了。──兩岸右派聯手消費革命,有識者豈能蒙眼而不警惕!?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