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1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1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仍需智慧的「智慧財產權」爭議 |
國科會舉行「全國科技發展會議」時,產業界在會場上對於國內業者在專利權(智慧財產權)上主控權過低的窘況,大聲提出呼籲。這類議題已經是長期以來台灣產官學界的必談話題,似乎技術並不難突破,但是一旦有了人為法律保障而成為專利權、智慧財產權後,門檻立刻變成高不可攀。 這是個誤解,明顯的把產業競爭力侷限在「技術」這個單一的議題,而且還把技術、知識看成像是常識那般簡單。完全忽略了產業的發展關鍵,除了技術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 從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脈絡來看,智慧財產權雖然掛著「鼓勵創新」的名號,但是實質上是資本家在進行攻防時的消極防禦策略。法律既然是人為的,它就不可能全面的保護資本家的利益。資本家要杜絕競爭者的進逼,只有靠著不斷的進步,來維持競爭力。 企業要擴大自家跟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有多種方式,這些方式也未必就要躲在人為法律的保護傘之下。例如,網路書店的經營策略、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選股,這些模式即使以具體文字公布,後繼者都未必能複製。 即使在製造業,也不乏類似的案例,許多製造業的成品,例如康寧生產的觸控螢幕玻璃、航太載具所用的材料,就算將成品公諸於世,對手也難以用逆向工程的方式加以破解。在這部分,台灣有非常豐富的體驗,台灣的半導體業在1990年代還需要向日美歐等國購買技術時,就算對方依照契約將製程移轉給台灣廠商,移植的過程都須有相當多的參數微調,也不時傳出廠商在製程移轉時有失敗的案例。美國在歷次的對外戰爭,都不時傳出高精密的軍事裝備「遺落」在戰場,1990年代就有隱密戰機的機身碎片遺落在科索沃戰場,最近美國出動特種部隊獵殺賓拉登時,也有高科技的直升機遺留在巴基斯坦,然而,這些成品即使公開出來,都難以模仿複製。 如果是更高段的商業運作手法,則會將所有的關鍵技術全部以製造設備來呈現,藉此來拉高競爭的門檻,有心模仿、甚至準備進行抄襲的業者,在面對一整套製程機器設備時,都未必能找到突破點。許多生物科技的關鍵技術,就是不透過專利、法律,反而是透過生產設備來進行隔離保護。 對於資本家而言,將知識、技術裹上人為的法律,只是消極地競爭策略。但是,台灣的資本家似乎是被索取過太多的權利金,在國際訴訟上吃過不少悶虧,以至於一遇上智慧財產權、專利,立刻就被擴張成為天大地大的嚴重議題。再加上,近幾年台灣所遇上的專利權,似乎都是觸控螢幕解鎖方式之類,研發難度不高,但是註冊時機很重要的技術,以至於企業生存的問題整個限縮在專利權的註冊、訴訟議題,法律突然變成企業經營的關鍵。似乎企業的發展的關鍵在技術,而技術的關鍵在註冊、訴訟。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以管窺天。專利權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影響因素,也不可能是競爭力的唯一來源,就算是技術上全面輸給對手,還有成本、經營模式、行銷、品牌形象、甚至團隊戰力可以依恃。台灣在40餘年前剛發展製造業時,在技術上完全是白紙一張,也毫無技術的競爭力,但是,在技術之外,台灣仍有些許的競爭優勢可以利用,並沒有完全被擊敗。然而號稱充滿創業精神的台灣資本家,近幾年在專利權的議題上,卻完全沒有展現出30餘年前那種拚勁,眼界也完全限縮在技術。 資本家雖然高談創新、知識、品牌,然而一遇上法律障礙,智慧立即不足,似乎真正主宰產業界的,除了工程師之外,就是律師。這倒是商業界的奇聞一件。 |
(回目錄) |
左右看:大開倒車的民眾參與 |
左看:禮貌的暴力深埋於權力
立委陳淑慧在週一的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核四安全總體檢」專案報告之時,下令清查旁聽人士名單。看到新聞忍不住揉揉眼睛,不敢相信就連旁聽這麼卑微的參與權利,竟然得如此小心翼翼過濾。 「旁聽」究竟如何擾亂立法院委員會開會?觀察民意代表與民意機構是否已腐化的核心指標,就在於民意代表對於角色與定位的自我認知。當民意代表已儼然官僚,試圖百般阻撓任何建立民眾參與的機制、資訊透明化的可能性,這樣的民意代表呈現的問題,不僅是無法發揮監督作用,更是過度為自我擴權的不適任官方代表了。 諸如「清查旁聽人士」、「禁止錄音、錄影」這類規範,進一步深究令人不知此類主張的立論依據。但是,這些毫無正當理由根據的「規範」,卻已深深蝕害了各項重大政策、開發案決策過程中,已淺層到不能再淺的民眾參與。 退萬步言,縱使觀諸「立法院會議旁聽規則」,也遍尋不著任一條是規範旁聽人士的身分資格。能夠以禮貌為由,行使暴力迫人服膺於道統、灌輸以惡法亦法麻藥者,只有既得利益者與當權者了。今日民意代表能淪落至對於民間團體與會旁聽感到如此焦慮,在於其害怕「權威、道統重建」有任何一角崩盤潰敗。 1960年代末期,美國社會學者雪莉.亞恩斯坦曾提出所謂民眾參與的階梯,依據市民權力的大小,依序為市民掌控、權力委讓、夥同、安撫、諮詢、告知、治療與操縱,共8個梯級。這個階梯模式隨著民主化運動與社區參與的普及化,已成為廣為人知的典範。 時隔將近50年後的台灣,我們上至立法院的各種會議、下至各級地方政府環評、都市更新審議會,都仍停留在亞恩斯坦所謂的治療與操縱──「無參與」狀態。使用者當然可以把握3分鐘或是數百張紙大書特書陳情意見,但絕對不會直接影響計畫是否有無缺失的判斷;決策者在計畫執行前,進行單向的告知……這些彰顯決策者為權力核心的操作模式,顯示台灣政府欲談民主,是自打誑語。 日前立院專案報告爆發身分清查一事引發軒然大波。筆者認為這不過是恰如其分反映出台灣真實的民主等級。民主與經濟發展並非對立關係,不少歐美國家的民主治理經驗裡我們都能看見:持相反意見的非政府組織,能夠協助改革推進,有效地成為輔佐政府民主實踐之助力。 台灣的民主發展與經濟發展指標共同迅速衰退,此刻呈現的警訊已然清晰。此前高喊的GDP幻象一如民主幻象,只是與現況悖離的催眠術。而這些民意代表與執政官員的無感與霸道,對此一後果責無旁貸。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美國槍枝管制此其時矣 |
節譯■葉興台 但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稍早之前當卡尼被問及,現在是否為重心檢討美國長期被忽視的槍枝管制問題時,他猶豫片刻後指出,總有一天會對華府的政策繼行討論,「但我不認為今天是這一天」。 歐巴馬以沉著和鎮定聞名,看到他哽咽而無法言語,凸顯出所發生事情的駭人聽聞。他說:「身在美國,我們已經歷過太多次這種事情,我們需要採取有意義的行動,避免更多類似的悲劇,無論政治立場為何。」聽起來可能會讓有些人期待,他將要求國會通過法律,禁止問題青少年可以輕易地取得槍枝。 但目前最令人擔心的是,卡尼代表歐巴馬政府的發言。在4年忽視槍枝管制後,什麼事情都沒有改變。因此,美國左派陷入兩種矛盾的想法中:歐巴馬是個有人情味的領袖,疏通美國人的情緒;他是個不願動用制治資本,來拯救無辜孩童性命的懦夫。有些人甚至對歐巴馬的發言感到憤怒,認為他的反應不像是個總統,而像是個家長。具影響力的自由派雜誌《美國展望》(American Prospect)編輯瓦德曼(Paul Wadman)和富勒(Jamie Fuller)抨擊:「這種發言還不夠好,他不僅是個家長,國會議員也不僅是家長,他們是擁有權力可以做點改變的人。」 支持槍枝管制的美國人經常覺得憤怒又認命。畢竟,5個月前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的電影院,才發生過一名男性持槍掃射觀眾的悲劇,導致12人死亡,58人受傷。美國時時刻刻有人呼籲採取行動,政治人物卻無人聞問,在總統大選期間,槍枝管制這個議題鮮少被提起。 數十年來,美國經驗過鬆散槍枝管制的恐怖後果。但近來重大槍擊(mass shooting)的頻率逐漸升高。史上傷亡最慘重的12起重大槍擊案中,有6起發生在過去5年。但即便目睹同僚女眾議員吉佛茲(Gabrrielle Giffords)2011年年遭到槍擊,國會議員也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自吉佛茲遭槍擊後,美國發生了65起重大槍擊事件。 這次可能不一樣了。這次槍擊帶來的震撼可能更大,感受更深刻,政治中心要求更快地擴大槍枝管制,焦點也更為集中。也許是因為這次的受害者主要是幼稚園生,只有5歲而已。也許是因為美國人不再能無感地容忍這麼多因槍枝暴力所造成的死亡。或者是因為槍枝管制剛好成為熱門議題。2週前,在美式足球球員堪薩斯酋長隊後衛貝爾撤(Jovan Belcher)槍殺女友和自裁後,美國國家廣播電台(NBC)運動新聞主播柯斯塔斯(Bob Costas)被問及槍枝文化是否為背後原因;據報導,隔週至少有7名美式足球球員繳出槍枝。 在1990年代幾起重大槍擊案發生後,槍枝管制議題曾獲得美國社會短暫的重視。1993年一個發狂男人在長島鐵路持槍掃射後,槍擊案受害者的妻子和母親卡洛琳.麥卡錫(Carolyn McCarthy)發起管制槍枝的運動,最後還代表民主黨當選聯邦眾議員,成為管制槍枝運動的頭號領袖。1994年聯邦政府起草一項禁止攻擊性武器的法案,在1999年柯倫拜高中槍擊案爆發後,似乎強化了這個議題的急迫性。 但2000年時情況出現變化。高爾在總統大選中敗選,很多政治觀察家歸咎於他在西維吉尼亞這個偏遠小州輸掉,是因為提出不受歡迎的槍枝管制議題。此後,支持槍枝管制的遊說團體變得更有力量,犯罪率下降也使得民眾漸漸忽略這個議題。上述禁止攻擊性武器的法案在2004年被廢止,也從未被翻案過,國會根本沒有關心過這個事件。目前聯邦眾議院是由共和黨控制。近年來逐漸增加的毀滅性颶風都不能改變共和黨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看法了,為何20個兒童被槍殺應該改變他們對槍枝管制的想法呢? 聯邦參議院也有強烈的地域偏見問題。槍枝管制在人口稀少的州不受歡迎,但在人口眾多的加州則受到重視。此外,具右翼意識形態的美國最高法院,最近違反前例宣布,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確保個人擁有武器的權利。因此,美國要進行嚴格的槍枝管制,需要大規模的運動。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