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12-2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日韓大選後東亞政治趨勢

隨著韓國選出新總統,2008年金融海嘯後東亞強權領導人都已經過改選。歷經世紀性經濟危機,東亞強國的改選出現怎樣的情景?新政治領袖對於經濟危機有什麼新政策?東亞的政經局勢將往何處走?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但是卻極為重要。我們試圖分析可能的走向。

首先,最近完成大選的日、韓兩國都是偏右翼政客當選,東亞政治更向右傾。特別是日本,不僅右傾,而且民族情緒高漲,顯現法西斯的特徵。這對東亞人民實在不是好消息。歷史經驗,法西斯化是通往對外侵略的條件。日本會不會重行百年前的侵略道路,可能性無法低估。

右翼政客選勝只是日本法西斯化的表徵,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選舉中整個日本社會政治氣氛理性聲音弱不可聞,要求日本政府修改憲法以解除戰後和平憲法的限制、侵佔釣魚台、擴充軍備、加強美日安保條約等等主張響徹雲霄。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法西斯興起的歷史經驗,主要有兩大因素。其一是對戰前德國的對外侵略政策毫無反省,反而怨懟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限制;其二是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導致大量失業、中產階級生活水準下降,人民對現狀不滿,並把經濟困境歸諸外國因素。這兩大因素都適用於今日的日本。首先,二戰戰敗,日本並無反省,反而不滿意於「和平憲法」對日本的限制;其二,日本自從1990年以來,經濟增長趨緩甚至停滯,這情形到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成了激化民族主義情緒的觸媒。這些驚人的相似,讓人不得不擔心,日本是否正在重蹈1930年代德國納粹興起的道路。

韓國的大選結果也是右傾化。韓國在近年來經濟有相當的成長,金融海嘯的打擊比較不嚴重,但是在李明博統治時期資本快速壟斷集中化,GDP成長掩蓋了貧富差距惡化,其情形猶如中國大陸。貧富兩極化加上政治右傾,韓國也處在高度不穩定的狀態。

不穩定的東亞局勢又受到外因的煽動,將使原已十分緊張的東亞局勢更加詭異。這個外因主要就是美國的「重返亞洲」。美國為了抑制中國經濟崛起,擔心不久後GDP將超越美國的中國成為妨礙美國獨霸世界的絆腳石,因此在中國周邊國家挑撥離間,製造糾紛。過去一、兩年來鼓動印度、東南亞等國不斷與中國產生爭執,並企圖影響澳洲、緬甸等國對華政策,在美國國內不斷散布中國是造成美國大量失業的罪魁禍首以形成國內輿論。最直接的就是挑撥日本右翼霸佔釣魚台以製造中日間的緊張關係。

歷史上,經濟的危機往往帶來政治右傾化,終於導致侵略戰爭。東亞局勢正處在這個關口,令人擔心。

(回目錄)




左右看:中國逆轉為糧食進口國

左看:誰來養活台灣?

「九連增!」當北京政府發佈今(2012)年夏糧總產量又比上年增長2.8%的佳音時,強調這是2002年以來連續九年增產不輟,亦即十年間糧獲上加25%,如此漂亮的數字又為其盛世榮景劃上濃彩重墨的一筆。

其然乎?豈其然乎?糧食高速成長的同時,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卻急轉直下,自2002年的0.14億噸擴大到2011年的0.64億噸,亦即在這十年間從糧食淨出口國逆轉為淨進口國,更具體可畏的是,糧食對外依存度由-0.21%變成2011年的11.02%。

中國是缺糧了!令人悠然想起18年前美國的世界觀察研究所發出《誰來養活中國?》的警報。當前全球每年糧食貿易量在2.2億噸至2.3億,不過是相當於中國糧食需求的45%,而中國人吃進口糧的態勢業已日益明顯,又如何不讓國際糧價上漲呢?並且必將暴漲,因為糧食的價格彈性十分大,一旦14億人中國挾其豐沛的外匯存底進行搶購,一己之糧荒就要轉嫁到列國萬民了。

我台灣的糧食自給率不足3成,對此搶糧大戰的惡兆不能無感。時下頗有好言農事者,多流於有機啦!田園啦!精緻啦的小農思維,不解農之本義是養人、活人,在此「誰來養活台灣?」的根本問題逼人時,讓我們直面作答吧!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改變世界史進程

一貫奉行「以糧為綱」的中國大陸長期來不足小麥、食用油,現在連有餘出口的稻米也進口了,預告此一糧油缺口還要擴大化,由於其體量龐大,即便小有不足,也是一枚重磅炸彈,對國際糧食市場是如此,對各國政局安定更是如此。質言之,所謂「中國威脅論」無一版本比中國人搶購糧食更見真切著明。

然則,矢口和平崛起的北京當局何以坐實了各國的疑懼呢?歸根究柢說,正是彼所自贊的「開放改革」有以致之,如眾所共見共聞,這卅年進行的,不外乎赤裸裸的原始積累,首先是工商業壓榨小農經濟,造成所謂農民破產、農業破敗、農村破落的三農問題,或有反證,不是糧作年年增產嗎?其實這是統計魔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糧油不分家,現在是大豆等油料作物幾乎仰賴進口,騰出至少6億畝耕地,但耕地面積每年減少1,200萬畝,刻已逼進18億畝的紅線,人均耕地只剩1.38畝,為世界平均的40%,人均用水僅世界25%,以此生產要素毀壞,糧食增產不過是一時假象。

或有人寄望技術突破,如李振聲之於小麥、袁隆平之於水稻,其實傳統育種已到盡頭,說穿了,就是寄望基因轉殖,但問題更大,要之,中國進口糧食已呈定局,並將改變世界的進程。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心跳的聲音:馬雅,末日已盡,和平未臨

■張義東

馬雅,占領全球新聞版面的是它的末日預言,挾帶式式樣樣的準備者、狂歡者、旁觀者,好一幅倒數計時的嘉年華。至於馬雅在哪,人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抱歉囉,沒有「新聞價值」,嗜血追蜜的消費(新聞)媒體想必如是答。

末日已盡,人民對於和平與自治的堅持未曾停歇。12月21日,末日喧囂暈眩中,馬雅文明區裡2萬人,走進墨西哥嘉巴斯州聖克里斯托.巴德拉斯.卡薩斯市的街道,沉默堅定的前行,占領此市以及其他數個城市的中央廣場。

這次遊行是為了支持,去年墨西哥詩人西西利亞於其子胡安死於「毒品戰爭」中,起而號召的反毒反暴力和平遊行。「毒品戰爭」又稱「卡德隆戰爭」,前總統卡德隆採取武力對抗策略,以長年腐敗制度對抗龐然組織犯罪,徒使人民無辜犧牲。去年5月,他們高呼「Estamos hasta la madre!(我們受夠了!)」。今年,沉默的行動是最強硬的宣示。

遊行所見盡多黑色面罩蒙面,那已成「反新自由主義」符號的面罩是查巴達民族解放軍EZLN的標準配備,一如去年,他們組織了這場遊行。一樣的廣場,一樣的城市,地點依然當年1994年元旦揭竿起義,嘉巴斯州遍地開花之處。但今日非以武裝救亡原住民馬雅文明於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之前,而是以無聲之吶喊,守護和平與生命。

EZLN的武裝革命是對抗新自由主義之戰,亦是保育原住民文化之戰。詩人西西利亞的和平遊行則是要求「毒品戰爭」停火,停止以暴易暴,血流成河。二者合流,一方面自然是重合於守護生命之上,一方面也讓世人警醒,新自由主義的思維其實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偏又以經濟供養為說詞,「毒品戰爭」赫然無二,販毒與掃毒唯利與力是視,廝殺染血,也是叢林,只不過更原始,更野蠻。

是以,今日說全球化,早早已非20年前,夢者疑者,彷彿皆一派天真,當那是從天而降,必加惠或加害腳踏當下在地的神龍或惡龍。事實是,不同社會整合層次如社區如國家如全球,循著狀似命定、實則社會規律,彼此交織,處處相依而互以為命。看EZLN極早便善用網路以見於世人,混淆者會設問為何既已反之,卻又如此全球化,實在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所對抗者,並非全球人民相互依賴之網絡,而是在之中行叢林掠奪卻又能標榜自衿的一種教條。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回目錄)
迷走地圖:改革當忌投機媚俗

■向紅岩

財政部長張盛和17日在立法院財經委員會審查「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時,為因應立委減稅的要求,提出只要連續2季GDP達3.5%,就要開徵能源稅,此話一出,報載媒體即引用2009年賦稅改革委員會的學者建議方案,推估實施能源稅後第5年,油品價格將突破每公升新台幣50元。在油電雙漲衝擊未退,當前失業率居高不下,職場逾半數認為正職薪水吃不飽想另謀兼差填補不足,明年上路之二代健保新制又將兼業所得納入加收2%健保費用範圍,致多數民眾終日為生計惴惴不安之際,此案一出立刻引起民眾高度關切。

事實上,我國化石能源價格長期偏低,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甚至低於鄰近的日本、南韓、香港及新加坡,導致能源消費量偏高、效率偏低,不利高能源效率技術的發展,也造成生態的浩劫。最根本的制度改革便是讓能源價格合理化,除反映內部的生產成本,也應以對碳課徵方式反映其外部成本。化石能源價格提高,再生能源自然會發展,而非如現制只對再生能源補貼,卻不改變低油價、低能源價格的現況,如此只會導致能源總消費量增加,降低能源產業結構轉型調整的推動效果。

開徵能源稅之目的在於:提升能源價格使能源價格合理化、提升廠商之能源使用效率,以促進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其終極用意應是為了促進產業朝低碳、無碳、清潔生產轉型,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讓政府有朝一日無稅可徵。

而能源稅主管機關財政部基於不重複課稅原則且為簡化稅制,於稅收用途規劃上,卻傾向課徵能源稅後,同時取消橡膠輪胎、平板玻璃、飲料品、電器類等四類貨物稅、印花稅及娛樂稅。而在汽車燃料使用費方面則計畫採漸進式併入方式。另為兼顧「稅收中立」原則,新增補助低收入戶與大眾運輸系統,降低所得稅率等用途範圍。

依財政部之稅收用途規劃,雖兼顧節能減碳、經濟發展、福利分配,但橡膠輪胎與平板玻璃二者均屬高耗能產業,若給予免徵貨物稅之優惠,就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目標來說,又與能源稅開徵之目的顯有違背。顯見對碳用開徵需有充分細緻的規劃與審查,否則極易發生財政主管機關不諳能源事業整體發展,導致細節規劃不當甚至互為矛盾的問題。

能源稅議題涉及國家產業結構轉型與整體稅制改革,內容複雜更應及早提案公諸討論,而非短視媚俗、屢以社會大眾普遍聞稅色變,一再推遲送入國會展開細部討論的時程。

(自由撰稿人)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12-2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