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1-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1-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1-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製造業小作坊思維下的學術界假帳 |
檢察官查學術界報假帳、作帳的消息,歷經年餘的發展、布局,終於在上周取得重大進展,緊接著就是檢察官要繼續順藤摸瓜擴大查緝範圍。消息一出,效應等同於捅到蜂窩,先是學術界的三大龍頭國科會主委、教育部長、中研院長聯名動之以情,接著是國立大學校長也開始討論要如何善後。 以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大學生幾乎都有研究所可以念,而且以碩博士生求學過程中普遍都在教授研究案擔任過助理的狀況,此事會讓學術界將長年以來說不出口的秘密,要一次公諸於世。解魅,是可喜可賀,更期盼結構性問題能一次解決。 國科會、教育部、中研院,以及各大學在教授們作帳的議題上難辭其咎。本地學術界報假帳的結構性因素,就在於製造業式的小作坊運作模式。每個教授就像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雖然後稱是某科系、某研究的成員,其實除了系務會議之外幾乎沒有往來,每個團隊都是獨立的學術小作坊,或是到寺院掛單的雲遊出家人,每個作坊都宣稱研究內容有高度獨特性,幾乎無法跟系所內同儕的研究有任何相容、互相支援的可能性。 於是,研究過程所需要用到的硬體設備,從實驗儀器、書籍、碳粉匣,在學術自由、研究效率的大帽子下,幾乎沒有共用的可能性,各學術作坊都是自成一套硬體設備;而設計實驗的所需要的技工、技術人員,也沒有共用的可能性,各作坊寧願找研究生從零開始摸索,然後在剛要熟練時就畢業離校,也不肯、不願培養成立一個技術後勤團隊支援各作坊。最詭異的就是報帳等行政、會計、法律事務,明明不是學術人的專業,卻不見各系、各校有相關的支援,任由各學術作坊摸索。 這是台灣式的學術奇觀。據說學術研究最需要的是人才,可是理工科研究幾乎沒有相關的技工作為後勤支援,全靠口傳、學長帶學弟;人文藝術領域的研究沒有專業專職的助理、研究人員,全是研究生兼職邊學邊做,每換一屆研究生就等同於所有的研究方式從零開始。從助理報帳頻頻出錯以至於被檢察官看破手腳,就可以看到學術研究當中臨時性、半路出家的成員才是主流組成,毫無專業性可言。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學、系所幾乎只有名銜的意義,完全不對研究的軟硬體資源進行整合、協助,而只是任由各研究團隊形同一盤散沙。 以此次引爆問題的報帳事件而言,照理來說,報帳不是學者的專業,報帳有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由系所、學院、大學進行協助,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聽說審計單位嚴審單據,卻罕見有校方成立帳務中心,比照中小企業聯合尋找記帳士、會計師的作法。 要說這是學術象牙塔所造成,也有失公平。畢竟,台灣的高等院校有大量的海外歸國學人,埋首論文撰寫的過程,至少也見識過國外的學術研究進行方式,甚至也有不少人在拿到學位之後,仍與國外學術界維持相當深度的合作、聯繫。但是,橘逾淮為枳,台灣的學術界只有小作坊,而沒有團隊運作,就連最起碼的中小企業運作模式都闕如。 如果真要追究結構性因素,最應該處理的是製造業小作坊的作法,而不是法律規範。如果各學術小作坊的結構沒有改變,那麼,報帳的問題會繼續存在,然後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繼續「剉咧等」。眼前的潛在危機就是,高層開始鼓勵學界在埋首自產論文時,也要積極參與跨國性合作的計畫,這是目前以硬體採購為主的會計審計制度所難以顧及的,以學術中人的聰明、靈巧,可以預見,跨國性的學術小作坊將會是下一個階段的學術運作主流,另一個學界未爆彈正在醞釀中。 |
(回目錄) |
左右看:南方周末夢憲政 |
左看:在「南方」,讀懂中國 自2007年起,中國改革派媒體《南方周末》即於改版之際印上「在這裡,讀懂中國」。《南方周末》在機關整肅與體現民音之間不斷扭鬥成長,前仆後繼以改名、解職等策略抵抗,不少記者持續產出深入報導。雖然在歷次編輯台的清洗過程中節節敗退,《南方》始終是大片剪貼簿新聞裡,仍能看見媒體良心與尊嚴的綠洲。 此次《新年獻詞》出版事件中,獲得港台近來掀起的反洗腦與反媒體壟斷運動之間的聲援。不過,如果檢視這幾波爭取媒體獨立自主的力量,事實上「反抗」本質有異,卻湊巧由於反媒體專業遭不當介入而走在一起。 從被禁的〈中國夢,憲政夢〉來看,文字本身並不特別對中共政權敏感激進,反而投以更多對「憲政中國」的期許。這樣委婉的讚辭遭到否定,不曉得是廣東省某官員為揣測上意拍馬屁的愚蠢之舉,或真是黨意不容憲政主義;無論如何,結果卻成為「黨管媒體」秩序性的不容挑戰。無論從這幾波反對官商控制的媒體獨立自主訴求,或者比對中港台三地的抗爭原形,其實本質上有些差異。《南周》事件的啟示對於台灣媒體獨立可能產生雙面刃的作用,一是淺層地加深「反中國因素」在反媒體壟斷運動裡的核心;另一則是重新檢視華人媒體裡的自由獨立之音,並藉此識清共同對抗之敵。 2005年《南方周末》集體辭職事件、2009年專訪歐巴馬時的「開天窗」事件,都曾看見南方編輯群集體面對高層控制的「集體抵禦」,秉持著魯迅「向權力說真話」的媒體專業良心。而《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獻詞遭統治階層外力竄改事件,以及中共黨務機關介入,引發編輯群集體罷工,卻被官方聲明荒謬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介入」。 原屬於中國共產黨省委機關報週末版的《南方周末》,過去一直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管理。但此次事件的喧嘩,不知是《南方周末》的獨立出版精神已達忍無可忍,不容打壓的程度,還是意欲趁機帶起報禁解放的自由民主風潮。 對於中共官方而言,強硬將境內改革之音,打壓扭曲為「境外敵對勢力」,並非智舉。這實際上反映的是長久以來中國內部高壓箝制媒體、網絡自由的反撲。自從十八大之後,從《炎黃春秋》到《南方周末》等接連的打壓媒體事件,也許在未有網路的年代,是個一「封」天下無難事的小事件。但《南周》事件帶來值得商榷之處在於:中共的改革開放歷程中,長期以來依賴高度媒體干預,以成就統治政權的穩定性。但如果往後十年再以粗糙剛硬的言論高牆相擋,成也高壓、敗也高壓,勢必將成為民眾起而攻之的對象。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歐洲對美國的支持,讓世界變更危險 |
節譯■葉興台 「現在在越南發生的事情是一種折磨,轟炸行動沒有軍事正當性。人們遭到懲罰,一個國家遭到懲罰,以羞辱這個國家,迫使該國屈從於武力。這是轟炸行動卑劣的原因。近代史中曾犯下很多這類殘忍行為,且通常被連上以下的名字:葛爾尼卡(Guernica,西班牙北部小鎮,二戰期間曾遭德軍轟炸)、歐哈杜(Oradour,法國中部一村落,二戰期間遭德軍滅村)、巴比亞(Babi Yar,烏克蘭首都基輔外的一個峽谷,二戰期間猶太人在此遭德軍屠殺)、卡廷(Katyn,俄羅斯的一處森林,二戰期間波蘭一群俘虜在此被俄共屠殺)、利迪澤(Lidice,捷克一村落,二戰期間遭德軍滅村)、莎佩維爾(Sharpeville,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附近小鎮,1960年黑人示威群眾遭白人警察射殺)、特雷布林克(Treblinka,位於波蘭的納粹集中營)。暴力雖然獲得勝利,但後代子孫譴責這些加害者。如今這份名單要加上一個新名字:河內,1972年耶誕節。」 強烈譴責美國轟炸北越的不是當時的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也不是古巴領導人卡斯楚,而是瑞典總理帕爾梅(Olof Palme)。沒錯,這個西歐國家總理和非共黨國家領導人將美國的越南政策比作納粹戰爭罪。讀者有理由感到驚訝,因為今日西歐主要國家領導人敢用如此強烈的措辭批評美國,根本是聞所未聞。 但1960和1970年代敢挺身對抗美國這個超級強權、施行獨立外交政策的西歐領導人,不僅是帕爾梅。1966年,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就退出北約組織(NATO),1年後美軍位於法國的所有基地都被關閉,北約總部移往布魯塞爾。在一封致美國總統詹森的信函中,戴高樂宣布,法國需要恢復國家的完整主權。 就像帕爾梅,戴高樂反對美國的越南政策,呼籲美國撤軍。就連在英國,遭左派工黨批評太過親美的首相威爾遜(Harold Wilson),也拒絕美國要求派英軍赴越南。想想布萊爾若在1960年代擔任英國首相,他會怎麼做?在1970年接替威爾遜擔任英國首相的希斯(Edward Heath),被視為戰後最不迷戀與美國特殊關係的首相。在歐洲的一些小國,領導人也毫無畏懼地走自己的路,如保持中立的前奧地利總理克萊斯基(Bruno Kreisky)和活躍的馬爾他總理米托夫(Dom Mintoff)。 快轉到2013年,情況就截然不同了。讀者可能會想,在東歐共產政權垮台後,西歐領導人會更敢於對美國說不,但實際上剛好相反。1970年代推出進步政策的瑞典,如今已成為華府的忠誠盟友。法國重回北約的懷抱。英國菁英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都順從地依循美國的路線。就算對美國有所批評,如美國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火力也是點到為止,不像帕爾梅對美國啟動越戰,發出擲地有聲的強烈措詞。 西歐國家怎會走到如此地步?過去30年所發生的事情是,幾個西歐國家主要的左派或右派政黨已變得更大西洋主義,新保守運動已成功挾持英國保守黨,也攻入法國。儘管忠實親美的反反戰左派,已對左派和中間偏左政黨動用極大的影響力,但英國工黨已明顯出現轉變,由1983年堅持片面解除核武的立場,到領導階層與美國史上最右政府於2003年併肩入侵伊拉克。 這其中有世代的因素。帕爾梅、戴高樂、希斯、克萊斯基和米托夫等領導人,知道戰爭的恐怖,因此出於直覺地反戰和反帝國主義。而新右派和新左派領導人(如沙柯吉、卡麥隆和布萊爾)出生於二戰結束後,不了解前任者反對軍事手段解決紛爭的緣由。 無論如何解釋,這種轉變的解果是一場災難。歐洲國家已參與一連串的軍事冒險,並簽署一些經濟政策,如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除非該國取消核子計畫,但這顯然不符合歐洲的最佳利益。 在此同時,美國以大膽地進行更積極的外交政策。這些由美國主導的軍事干預,毫無疑問地已讓世界變得更危險。歐洲今天需要帕爾梅這樣的敢言人物,反對新世紀的軍國主義。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