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5─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反民主的禁菸大戲 |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上周(22日)召開「菸品健康福利捐評估座談會議」,旨在廣納社會各方意見,俾使菸捐的調整能符合多數民意期待。然而董氏基金會等反菸團體再次缺席,而且這回理直氣壯地說是遵循WHO對菸商採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原則,所以才沒有出席。
偉斯言哉!不過董氏等團體可能忘記我國本有「菸酒公賣」,如今國內市佔率最大的台灣菸酒公司仍屬國營事業,若真的要貫徹三不原則,只好斷絕與政府的所有互動,因為政府就是最大的菸商。其實WHO的三不原則並非反民主地禁絕針對公共議題的辯論,只要完全揭露與菸商的所有互動,在公眾的監督之下,即可避免打著反菸旗幟卻向菸商勒索,或者私下與菸商談判和妥協,而違背公共利益。 董氏基金會等團體違反民主常態,拒絕出席國健局召開的座談會,如何在菸捐調整的政策形成過程中表達意見?還是這些團體另有直達天聽的管道?知道座談會只是國健局虛應故事的手段?或者他們真的與藥商、菸商有什麼私下的利益輸送,所以不方便在公開的座談會中揭露? 再者,座談會中有人質疑將「以價制量」當作菸捐開徵之目的,與本報之前社論恰相呼應。不論是菸稅或菸捐的課徵,目前皆採用從量方式,以菸品的消費量多寡(支或公斤)為計徵的基礎。雖然就消費稅制而言,課稅的方法本來就有從價與從量二者,可供選擇與採行,但不同的方法背後,立論的依據與課稅的意涵自亦有所差別,不可隨便混淆。 現行從量計徵,表示菸品消費者除了應負責製造菸品的成本利潤之外,尚需負擔因此造成的個人及社會健康成本,所以政府藉由課稅、捐來校正或控制此行為,即「使用者付費」的概念。若是從價計徵,表示購買越高價菸品的消費者,應該負擔越高的稅捐,這才符合「以價制量」的概念。否則現行從量計徵的方式,等於購買單價60元一包菸品的消費者,與購買單價1百元一包菸品的消費者,同樣負擔20元菸捐,負擔的比率卻比購買高價菸品者還重。 針對這些問題,國健局則從會議主席變身成為「支持菸捐調漲」的代表,聲稱菸捐的開徵就是為了「以價制量」,所以當吸菸率降低、二手菸問題已經由空間禁菸而改善,吸菸所造成的社會健康成本已降低時,菸捐仍要繼續調高而非調低,完全無視前述課徵方式的矛盾。原來,董氏等團體不出席,可由國健局代言,一場反民主的禁菸大戲正在上演。 |
(回目錄) |
左右看:中研院批農業政策 |
左看:新自由主義的矛盾
當中研院提出「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總結今日台灣農業的各種怪現象,而1984年因《農業發展條例》而開始執行的休耕補助政策又尤其受到批判。 然而中研院的26位專家似乎都忘記了,台灣農地變遷史正是新自由主義的發展史,當初農發條例正是因台灣面臨工業轉型,故國家一方面以厚工業、薄農業的政策,讓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工廠,更重要的是由國家圈地來開發工業區。至於2000年的修正農業發展條例、放寬農地自由買賣、個人持有,這僅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已實質荒廢的農地藉由土地炒作來榨乾其最後一分利益。 自1990年代的自由貿易談判以後,台灣農家平均每人每年實質所得由27萬元下降至22萬元,且僅有非農家的70%。農委會號稱有81萬公頃的可耕地面積,實際上僅54萬公頃在耕作,其他的27萬公頃則非農業使用。 面對這險峻情況,中研院雖提出眾多對策,但卻未對問題定性,即認清這龐雜農業問題的起因,主要在於台灣將農業作為轉化新自由主義矛盾的犧牲品。相對的,當今日重新提出農業政策時,必須將農業的目的回歸農業本身,即人們透過土地獲取健康的食物、合理的收入、關係的恢復,亦即達成人與自然平衡的合作互助農業。 中研院提出「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其中強烈批判1984年起的政府輔導農田休耕轉作,走到今日,台灣休耕地兩期作面積共20.3萬公頃,其中5萬公頃農地甚至是全年兩期休耕。 事實上,自5年「合法」領走休耕補助1,305萬元的台東休耕大戶被踢爆後,政府每年更需支付1百億元補助稻田休耕即為民眾強烈詬病,且此陋習已長達28年。尤其到2000年1月修正農業發展條例,放寬農地農有,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個人也可輕易變身農民後,北部農地迅速蒸發,迄今剩下的完整良田已不多,縱使少數仍存在,但也因氣候條件、轉作不易,而難以轉向。 事實上,而中研院至今才以「不幸」定義現況,似乎太晚。尤其忽視了1984年訂定《農業發展條例》的歷史背景,是因正逢經濟起飛,故需放寬農地轉工業使用,其後因加入關貿總協、逐步修法將重視「農業(地)保護」改為「農民福利」,所以休耕政策的出現是為了配合經濟發展,不能全然以今是來言昨非。 回歸今日問題,因著國際糧價飆升而需提高糧食自給率,而必須鼓勵生產進口替代或具競爭力的作物,但追本溯源仍許鎖定地與水兩個改革關鍵因子,即透過農地銀行,整合農地租賃。同時規畫水資源調配,提高農業用水效益才是根本。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面對不方便的真相、記得土地的容顏 |
■徐銘謙 然而從1994年RCA爆發嚴重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事件以來,昔日員工罹癌過世已超過百人,近千名染病員工仍在訴訟,而污染場址直至今年初場外的29口監控井,仍有11口井水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含量超標,場址內外交界更出現超標20倍情形,然而不到一公里範圍,附近已經蓋起高樓大廈,居民照常出入,有地下水污染疑慮的埤塘,設有養殖魚池的餵食器,顯然有民眾仍在此捕魚且流向不明。 不遠處昔日鎘米污染之農地,現已變更地目重劃改建大樓,受地下水污染之埤塘反成湖景別墅之賣點,街道巷弄彎曲甚至於大圳加蓋成路,顯示缺乏區域整體規劃,此處人口近年來大幅膨脹,鄰近小學一反少子化趨勢,學生數大增,新移入居民多對污染整治狀況一知半解,暴露於不確定風險中,此地僅是桃園乃至台灣的縮影。 昔日家庭即工廠,使得農業與工業區位不分、水道灌排不分,重金屬對農地造成污染事件頻傳,政府疲於向企業課以究責整治、而污染者跨國企業往往轉手脫責,污染整治基金又無法從污染物生產源頭貫徹風險分擔,員工健康與環境風險難以得償回復,農民被迫休耕、辛苦生產的農作付諸流水,鄰近社區既承擔空氣、水、土壤污染擴散之風險,又不願污名影響發展,寧可掩蓋遺忘,缺乏徹底整治之法制與社會意識。 惡性循環之下,吾人以為鎘米污染已經是上世紀的往事,至今仍不時爆發重金屬污染農地、農作物早已流入市面之新聞,例如去年雲林虎尾同一塊農田遭到11年前同一家色料廠鎘污染事件,顯示台灣對污染場址整治與污染源頭重罰欠缺決心,未能從歷史經驗徹底得到教訓,至今仍缺乏整體農、工、建地等國土計畫,使全民暴露於直接與間接的風險。 台灣人強調速成、一夜致富,與歷史、環境徹底斷裂,一面缺乏整體國土計畫而局部變更地目,未經徹底將土地恢復健康,即將污染農地改變用途進行開發;同時又繼續徵收健康農地,作為各種名目的工業區擴大對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實在是世所罕見。不遺忘過去教訓,才能真正擺脫錯誤,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讓土地與環境保持健康,才是撫平傷者正義、對未來世代負責的作法。(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劍的故事(二) |
■陳真 他們自稱薩帕塔民族解放軍(Ejército Zapatistade Liberación Nacional,簡稱EZLN),蒙面,千餘人,略為矮小,黝黑;所持槍械簡陋,其中許多人僅手持木棍。目擊者聲稱,如此裝備,無異飛蛾撲火,街上發現一整排被摘掉面罩的武裝農民遭政府軍近距離朝頭部開槍當街處決。令人驚訝的是,簡陋的武裝,卻展現高度紀律與不惜自我犧牲的勇氣。 雙方互有死傷,但墨西哥當局怕影響外來投資,淡化事件影響,表明死亡僅數十人,甚至一度否認有武裝起義這麼一回事。但墨西哥天主教會估計死亡約數百人;起義軍一度控制數個城鎮,後來政府軍出動坦克飛機大炮,才把他們又趕回山區。政府當局企圖尋找背後策動者,箭頭指向某些左派解放神學勢力。 一位墨西哥大學教授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第安農民武裝起義一事雖事發突然,但他相信,必然有一群人長期默默同情原住民貧窮處境並給予各項支持。原住民務農維生,需要土地,但政府當局為了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透過修憲手段,廢除原住民土地擁有權,無異把他們進一步逼向絕路。 一位記者在事件中找到帶頭的Subcomandante Marcos,問他:你(們)是誰?為何蒙面?為何而來?Marcos說,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具底下那個「我」所代表的意義;我們不為奪取權位而來,不管是政治權力或世俗任何所謂重要職位都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之所以揭竿而起,無非是為了反抗統治者對原住民對窮人所頒發的「死刑判決書」。我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不論死活,在我們用生命揚起的這麼一點灰塵中,我們要讓世人記住我們所曾經承受的痛苦。 他還說,我們不光要生存,而且也到了這樣一個時機,是該重新把「尊嚴」這個概念給放回生命之中的時刻了;尊嚴並不僅僅是一種放在你腦袋裏、你能懂能理解的東西,更是一種做為一個「人」的本質,充塞在你的胸懷之中、與生命同呼吸共生死的狀態。 據說這場起義持續僅十多天。有位研究者說,在這之後,EZLN逐漸改採非暴力至今。一位記者說,因為Marcos文采動人,語言與思想於是從此取代了槍炮。(下週續,醫師)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