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4-12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1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美人醜聞

名嘴主持于美人的家庭糾紛在媒體上爛戲拖棚,既不堪聞問,我們也不願聞問。然則,10日爆出她「瞞夫海角藏五億」的新聞,這就已不是家庭瑣私,而是牽涉到匿財逃稅的公共事件,我們還是不得不掩鼻品評。

台灣明星、豪門避稅逃稅花樣多端,類似于美人五鬼搬運、隱匿財富者,恐怕已成上流階級的慣習。近兩年來,美歐政府在財政困窘的危機之下,紛紛祭出討錢追稅的撒手鐧,台灣當局卻是對此視而不見,更是助長本土財富流竄於海外免稅天堂和匿名金庫。

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台灣的稅賦依存度只剩57.4%,也就是說,政府每支出100元,只有57元來自稅收,其餘的部分一方面是靠變賣祖產和國營事業繳庫,然則,祖產經過朝野兩黨輪政競賣,已所剩無幾,國營事業在私有化風潮之下亦每況愈下,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舉債補足。行政院去年8月公布20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債務未償餘額增為5兆2691億元;然則,根據公平稅賦聯盟估計,若是再加上將近16兆的隱藏性債務,台灣國債總額超過21兆!

要降低赤字,減少國債,最重要的手段還是來自稅收。只不過,一葉知秋,于美人的案例告訴我們,有錢人就是有辦法,有辦法隱匿快速積累的財富,有辦法讓政府只能抽取到稅賦零頭。

台灣當局對於公務員和一般勞工的退休給付斤斤計較,卻又縱放明星豪貴億來億去藏錢逃稅,要說政府是資本家代理人,台灣允為明證。其實,國際上早就注意到,富人逃稅在各國不僅嚴重破壞賦稅公平,同時也造成國民道德危機。20大國集團(G20)在2008年就已對海角各地的賦稅天堂提出警告,要求其莫再成為逃稅的幫兇。在「國際透明組織」協助之下,要求各大離岸金融中心活動的透明化,各國政府有權要求銀行提供有利於稅賦清查的必要資訊,以及凡是既往以信託、基金等隱晦形式寄存者,可強制要求其公開實名管理人或受益人。

這些要求,近年來已有具體回應。以富人最愛、最信任的瑞士金融機構為例,瑞士財政部正式宣告:銀行隱私不再為來源是犯罪和逃稅的存款服務。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政策之下,逃漏稅者將視同非法洗錢處置。本於上述原則,自今年元旦開始,瑞士已與英國、奧地利等國家簽訂追稅討錢的行政協助和司法互助條款。台灣政府若是真心促進稅賦的公平,就該用心研究這些國際金融體系的新趨勢新措施,同時進一步尋求簽約合作的可能。

于美人婚變是家事瑣私,我們不予置評。然則,若是牽涉到匿錢逃稅,那就是危及社會公平正義的醜聞,眾人鳴鼓擊之可也!

(回目錄)




左右看:佘契爾夫人的歷史意義

左看:沒有選項下的肯定

前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逝世後,一般主流媒體幾乎都以世界歷史偉人的地位來蓋棺論定。

一個終生矢志奉行極端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英帝國政治領袖,在翻轉了英國社會福利長期歷史傳統政策後,在當前全球資本主義正陷如危機四伏的境地中,居然仍被主流媒體、政治潮流所大力肯定,這不能僅以所謂右翼意識形態操控得當、資產階級文化霸權成功等說法,所能完全解釋的現象。

事實上,佘契爾夫人今日的歷史地位之所以能被肯定,主因不在於她有魄力的執行新自由主義政策,拯救了資本主義(沒人可以辦到),而在於:她當年所提出的根本質疑,除了當前資本主義外,沒有其他的出路、其他的替代方案(There is no alternative ),充分地反映了當前的現實。即,凡是厭惡、嚴詞批判資本主義體制左翼者(從誓不兩立革命派到泛左翼), 至今始終無法實踐、摸索出一條可行的替代方案,或至少是指引出一絲絲可能的曙光。

只要左翼陣營只能繼續如今日一樣除了叫囂、街頭反彈外而拿不出替代方案時,佘契爾夫人之流者,當然就繼續會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了。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政治信仰者的實踐

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雖已自政壇退隱多年,但她近日的逝世,提供了我們可從歷史總結的眼光來面對一個深刻的問題: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現代政治人物,她彰顯了什麼政治典範,可供台灣政治領袖學習?

這至少有兩點。其一,佘契爾夫人篤信政府應扮演維持市場正常運作的程序管理者角色,不以任何政治利益來干預市場經濟自身運作,那市場就必然會帶來整體社會資源最佳的配置結果。這就是她主政時代與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所共同攜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社經政策。

但身處於歐洲與英國本身多年之社會福利政策的歷史脈絡中,佘契爾夫人要走出這新政治方向,遠比較少歷史包袱、一向崇尚市場競爭的美國雷根總統要困難得多。但佘契爾夫人卻成功做到了扭轉政策大方向。

為何能如此?這就是佘契爾夫人第二項值得政治人物學習的特質:她一貫堅持基於理性的判斷而來的政治信念(新自由主義政策),而在執行過程中從不會因為民意反彈、同黨同志的畏怯等而退縮動搖,讓現實的發展證明她的政策正確性,終至於成就了一代事功。

高瞻遠囑又不畏流言,台灣政治人物有幾人能做到呢?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讀者來稿:在課程規劃中 看見學員的自我、人生與社會

■張正揚


社區大學是台灣社會的獨特產物。不同於一般大學,社區大學強調一種「知識解放」的精神;相較於坊間的各種學習,社區大學承載了「建立公民社會」的目標,展現了學習的多元內涵與形式。這些差異,表現在社大的學員身上,尤其強烈。

台灣社區大學總共有8、90所,各有因適應在地而發展出的辦學特色,然而都以推動「知識解放」以及「建立公民社會」作為共同目標,社大的學員也大都具備以下的共同性,(1)豐富的社會經驗(2)擁有強烈自主學習的精神(3)大都來自當地社區。由於以上的條件,使得社大講師在課程上,面臨了充滿挑戰性的教學;社大學員也在課堂上撞擊出令人驚奇的火花。

你能不能想像以下的過程?「一名寡居30幾年的老婦,在上了社大的民謠課程之後,在老師細緻而積極的安排下,開始到社區公開表演,獲得社區肯定之後,班上決定集體製作表演服裝,深藍亮麗的歌唱制服,傳達了表演者的心情,那是一種揉合了自信、渴望、雀躍…等萬般感受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老婦的生活路徑從此不在侷限在家中的客廳、廚房和臥房,開始跨出守護了一輩子的老屋,路徑開始和別人交會。由於這樣一種轉變,老婦開始散發出一種神采,生命的色彩,由30多年來的灰色煥然為令人無法忽視彩色。」

當初安排進入到社區表演的社大講師,為什麼會在課堂上的學習之餘,堅定地撮合表演的機會呢?在媒合這些表演時,講師心中有沒有預料到班上的學員,竟然會產生這樣一種變化?

在你服務或鄰近的社區大學,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學員?「起先只是到社大來想上導覽課,這樣下次親朋好友來拜訪時,就不會不知道要介紹什麼了。但上了一般導覽才發現,原來認識一個地方,還可以分為生態、社會,甚至更細緻到河川、文學,乃至於從人類學的角度去理解農村的價值;學過特定景點導覽之後,才又瞭解還有『無景點導覽』,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農人都充滿了解說和學習的價值;後來更發現,除了一般課堂上的學習,社區的參與和實踐能夠增加解說的廣度和深度?」

這個學員當初進入社大選第一堂課時,有沒有想過,他不僅覺得越學越覺得匱乏,最終還變成社大的解說課程講師──雖然他自覺所學遠遠不足,但相比於其他人,他已經很博學了,而且還有實際參與的經驗,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顆強烈的學習之心。

我相信每一所社大都充滿了這樣的故事,甚至更精彩的,「因為到社大來上地方記錄課程,認識了同村居民,原來大家也都在想著村子未來發展的事,那種對一個人的認識,不再傳統鄉里上認知的只是某人的兒子或媳婦,而更多了一種隱含的公共性,直接間接促成組織結社的可能。」比如「原來只是一群喜好看電影的的學員組成的電影社團,在莫拉克風災之後,發覺在重建區邀大家一起來看電影,有助於大家在災難後,漸漸找日常回生活的感覺,以後就把上課的地點改到重建區了。」

社區大學的學員,經常是利用工作之餘,持續18週到社大來上課,背後必然有一種強烈動機。多數社大學員只有在課程進行時,才會和社大講師與經營團隊產生互動,然而,社大學員學習之後的影響,卻經常發生在離開教室之後,我們如何理解,社大學員在離開課堂之後的表現和在社大學習的關連?社大學員來自不同的背景,一方面挑戰講師,如何在不同的年齡層、職業、組群、性別等多元組成的學員中,進行生動的教學,更考驗講師,如何看見學員的自我、人生和社會,在課程中如何透過具有創造性的教學,讓不同的背景和生命經驗得以對話和激盪,延續生命的創造性。

(高雄市旗美社大主任,全促會常務理事)


(回目錄)
咄咄集:防弊要靠球員工會

■羅德水
延續2013年WBC經典賽熱潮,中華職棒新球季開出大紅盤,開賽至今,平均進場觀眾超過1萬,屢破歷年同期紀錄,電視收視率也同步倍增,職棒新軍義大犀牛發下希望第一年就能有盈餘的豪語。與此同時,球迷似乎更加關心職棒能否徹底遠離昔日假球陰影?咸認這是觀察台灣職棒是否真正回春的重要指標。

球迷的憂慮完全不讓人意外,回顧台灣職棒20多年的發展脈絡,假球事件與球員涉賭歷歷在目,可謂週而復始、死而復生,不僅知名球星、總教練紛紛淪陷,甚至曾爆發球團高層下令球員打放水球的事件,自1997年「黑鷹事件」(時報鷹隊集體涉賭)以來,所有球團都曾有球員涉案遭檢方調查、起訴,與打假球劃上等號的台灣職棒可說僅剩最後一口氣,多次瀕臨解散危機。

其實,職棒聯盟與各家球團確曾對乾淨比賽做出許多努力,檢調也曾多次大規模調查職棒簽賭案,政府甚至破天荒召開棒球國是會議,應該問的是,既然各方都有決心整頓,且涉賭球員必須付出終身禁賽與鉅額求償的高昂代價,何以仍然無法徹底根絕假球?

筆者以為,假球案的背後,除了球員缺乏法治素養與職業道德、球員薪資普遍偏低外,職棒聯盟長期由資方把持,缺乏工會制衡或許也是主因。眾所周知,過去職棒聯盟並不樂見球員成立工會,資方與球團管理階層阻撓工會的慣用手法就是威脅要解散球隊,已經轉手的興農牛前領隊劉志昇就曾公然嗆聲:「我禁止牛隊所有球員加入工會,如果今天有任何人參加成立大會,牛隊絕對開解散這一槍,後果自行負責。」後來葉君璋重組球員工會並當選理事長後,雖努力使球員自清自律期能杜絕假球,卻遭興農牛以「戰力外」為由釋出,興農球團甚至以解散球隊要脅其他球團不得錄用工會理事長,本案正是典型的不當勞動行為。

一如其他公、私部門雇主,球團之所以打壓工會,大抵堅信工會為爭取權益勢必糾集會員站在資方的對立面,殊不知,此一假設根本完全違反現實。試問:有誰比球員更希望職棒永續經營?又有誰比球員更擔心球團倒閉?球員工會若縱容球員涉賭,豈不等於傷害自身的工作權?依此而言,工會、各球團、職棒聯盟不僅毫無對立理由,甚至有高度共同利益。

值此各球團補強戰力、創新行銷策略之際,球隊經營者實應正面看待球員工會意義,相信透過工會團結與球員自覺,可以有效杜絕職棒賭風;相對地,球員工會亦應以各種積極措施防弊自律,例如訂定比球團更高標準的會員公約與罰則,建立球員工會正面形象,讓工會成為職棒永續經營的基石。
(NGO工作者)

(回目錄)
貓眼的世界:鐵娘子與博物館(一)

■黃懷軒
舉世有名的鐵娘子佘契爾(Margaret Thatcher)這個週一去世了。她除了是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之外,也是20世紀英國在位最久的首相。她在英國政治圈及國際政壇叱吒風雲,喊水會結凍,出了名的作風強硬,有人說她塑造了現在的英國;也有人說她主導的自由市場政策過度傾向資本家。不論如何,對她的政績褒貶不同調,也十分兩極。但除了政治之外,鮮少人知道鐵娘子佘契爾其實直接造成了博物館展示方式的改變,也間接造就了現代的博物館產業。

佘契爾當政之前英國主要的博物館仍舊直接屬於政府機構,館員基本上就是公務員,每年接受政府編列預算以維持營運。博物館的主要工作「只有」研究一項,若你不是該領域的學者專家,即便博物館是對外開放的公眾場所,一般民眾會主動參觀博物館的是少之又少,博物館對於大眾教育的功能基本上是被動的。該時期博物館內的展示方式以「陳列 (Display)」為主,有沒有人看、好不好看、有不有趣、博物館是不是友善的公眾空間等,都不會是需要被在意的議題,因為博物館不需要民眾的參予與支持,參觀者基本上不是博物館所關心的部分。博物館仍屬於學術機構的範疇,與一般大眾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1979年上台的佘契爾,接手的其實是一個幾乎要被踢出已開發國家之列的英國,經濟狀況每況愈下,政府赤字嚴重,幾乎要關門大吉。80年代佘契爾執行了一系列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將許多國營的獨佔事業私有化、公司化,除了刺激英國經濟恢復活力,也為了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佘契爾的政策背後秉持的其實是一種效率的概念,她認為不賺錢甚至只靠政府餵養的非必要政府機構,此後必須要自給自足。而被政策點名必須脫離政府經援懷抱的政府機構也包含各大博物館,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也一樣。

自此之後博物館不再是政府機構,必須自負盈虧,經營不下去的只有倒閉一途。此舉在制度面上強迫博物館轉型,不再維持公務體系單一制度單一目標的組成結構,博物館開始轉型為基金會、法人、甚至是企業化的經營型態;市場面上博物館開始必須直接面對民眾,吸引民眾來到博物館,證明博物館達成的教育功能成效以取得部分來自政府的補助款,而增加的參觀者也代表增加的自籌財源收入。

博物館直接面對參觀者的媒介就是展示設計,這項重大的政策制度轉變直接改變了博物館展示設計這個行業的未來以及整個博物館產業的發展。
(展示設計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11@【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四 期 2013.04.05 仿佛沒有明天的資料狂歡會(datapalooza)@【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4-1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