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5-2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為孩子點一盞燈 ─ 弱勢家庭課後陪伴計劃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2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台菲爭議裡的一中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針對台菲爭議於13日公開表示,將遵循「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由菲律賓駐台單位「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主導處理。這段話平鋪直敘,重點只是強調MECO將全權代表菲律賓政府與我國交涉,其實沒有任何暗示或影射要轉而對中國大陸道歉,以及企圖撇開台灣,改與中國大陸協調相關爭義的意思。

無奈台灣朝野對「一中」皆過度敏感,先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表示要「提醒馬政府,中國因素介入,最後可能是菲國向北京道歉,民進黨將無法接受」;接著陸委會也發出新聞稿澄清「菲律賓違反國際法殺害漁民一案與中國大陸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毫無關係,希望各方能充分認知此點,避免處理事件過程中,傷害中華民國人民感情」。此外,陸委會新聞稿更刻意同時感謝美國及中國大陸對此事件的關切,再次強調「一中」就是「中華民國」。

其實菲律賓的「一中政策」恰好不是陸委會所強調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否則在台灣所設的機構就應該是「領事館」,而非「辦事處」。不過即使菲律賓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卻也「認知」(acknowledge)了「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所以在台灣設置了「辦事處」(即MECO),處理核發簽證、護照以及菲律賓公民服務等,相當於領事館級別的外交代表機構。這種所謂「認知」了「一中原則」的「一中政策」,就是菲律賓駐台代表白熙禮(Antonio Basilio)所謂比照美國在台協會(AIT)和日本交流協會的模式,但是此話一出,又被台灣媒體解讀為「無誠狡詐」,竟然拿美國和日本來「壓」我國外交部。

因此,讓我們釐清台菲爭議裡的「一中」,就不會「過敏」而反應過度。所謂「一中原則」是兩岸交流之中相互定位的原則,是專有名詞,大陸官方曾提出新、舊三段論的「一中原則」,台灣也提出相應強調「中華民國」的「一中原則」。至於比照美國的「一中政策」,就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以此作為外交政策的準則,但只「認知」卻不介入「一中原則」的實際內容。換言之,「一中原則」是兩岸之間彼此定位的問題,美國或菲律賓的「一中政策」不會介入,之所以強調遵循「一中政策」,只是為了賦予MECO充份的代表性。結果,在一連串含糊的引用和誤解後,演變成菲提「一中」離間兩岸;拿美、日「壓」我外交部等,徒增台、菲之間的爭端,以及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回目錄)




左右看:中美夾縫下的抗菲

左看:抗菲可以更有智慧

菲軍殺人理應負責,但近日台灣四處傳出拒賣、追打菲律賓移工的消息,所引發的民族主義已模糊焦點。更糟的是仇視菲籍移工,不僅對護台漁民無益,也可能讓原本同情台灣的國際輿論,因台灣虐待移工而喪失,更造成台灣聘用菲籍看護工的家庭沉重負擔。

而在這冰山底下,更潛藏著台灣人民對經濟危機下,受不了往日被我們瞧不起的菲國欺侮的嘔氣,而這因經濟困境所引發的強烈民族主義,可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或者911後的美國類似:當時兩國都極度仇外、一心復仇,最終導致納粹主義興起、或蹂躪阿富汗,更將母國底層的農漁工人子弟拖下水。

我們既要撲滅台灣國內非理性的民族主義,但又需保障台灣漁民的基本生存權是我們的要務。對此,或可善用美中關係的微妙競合,如台灣宣佈無限期暫停對美軍購,來迫使美國向菲國施壓、接受道歉賠償逞兇談判的要求。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倘若台灣人能在此刻,區別惡劣的菲律賓統治階層、與底層移工之間的差異,並以仁者無敵之心,讓菲籍移工心悅誠服的感謝台灣人的理性包容,並取其站在人道的立場來反對母國菲律賓,更可爭取國際對台的支持,以顯露台灣人民高度的政治智慧。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善用美中才能治菲

此次菲律賓槍殺台灣漁民洪石成是高舉其漁業主權,而菲國可有恃無恐的將南中國海重新定名為西菲律賓海,則是因美國由希拉蕊領軍的「重返亞洲」國際戰略作為靠山,即美菲聯防抗中。

然而,在美中台三角微妙關係下,中國大陸率先譴責菲律賓暴行,但馬政府為了避免被指為靠中國撐腰、等於默認一個中國的事實,所以才不得不以罕見的強硬態度祭出制裁。

然而馬政府卻忘了,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如果不善用與中國在國際合作、在兩岸關係以台灣民主為優先的巧妙槓桿,則在美菲聯防、台灣無中國奧援下,必然走向目前缺乏制裁性的外交籌碼的尷尬。

事實上,「聯中」和「親中」差一字卻差很多,在釣魚台一事上,台灣與中國共同宣示釣魚台主權,迫使日本聯合次要敵人台灣、來打擊主要敵人中國,故簽訂台日漁業協定。這即是成功聯中但卻不親中的高段外交手腕。

可惜,這成功過程台灣幾乎處於被動,而是日方主動。相對的,如果台灣能積極主動激起中美雙方在南中國海的矛盾,迫使美國不得不策略性聯台以制中,從而出面約束菲律賓,向台灣道歉、賠償、逞兇、談判。如此台灣才有可能化被動為主動,爭取到最大的政治籌碼來打擊惡劣的菲律賓政府。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建築在科學認知侷限之上的一場豪賭

■王毓正


文化部長龍應台曾說:「核四是知識問題,不是道德問題。」諷刺的是,龍部長旅居多年的德國對於核能政策本質的理解卻是大相逕庭。雲科大科法所蔡岳勳教授於今年3月間投書之「看德國對核電如何講道德」,除詳細介紹德國聯邦政府如何重視核能議題相關之倫理問題的探討與處理之外,也直言不諱指出龍部長謬誤之處。蔡教授的真知灼見,對照出執政高層在核能政策方面視野之狹隘,以及過度迷信專家決策的另類「理盲」。

文化部首長是否正確認識核能問題本質,或可逕以忽略而無須過於在意,畢竟此問題非事涉其個人專長或任務職掌;但行政院長若執意將核能問題侷限於專業問題或安全檢驗的技術問題,並進一步藉由專家團隊提出之安檢報告,作為核四續建及運轉的正當性基礎或甚至影響公投結果,恐怕僅顯示出重蹈龍部長之謬誤罷了。

核能利用是否僅是安全與否、以及是否僅是專家決策的問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早於1979年著名的「卡爾卡判決」(Kalkar)當中即有定論,並對於今日德國聯邦政府處理廢核政策有深遠地影響。此判決指出,核能利用所伴隨的重大災害潛在風險,是屬於超越科技水準(實踐理性)所能掌握的不確定風險,此一風險是在利用核能時所無法排除的。核能風險的本質,即使在今日亦是如此,換言之,縱使核能設備通過各種所謂「安全標準」的檢測,但充其量僅是符合科技現狀標準的相對安全而已,而非保證絕對安全無虞。因此執政當局一再強調所謂「核四不安全,不運轉」,是否即意謂「安全即可運轉」?這恐怕有待商榷,因為執政當局一再所說的安全,充其量不過是保證現在而不保證未來的「安全」,不僅無法回應人民永保安康的期待,更形同以人民未來為賭注所進行的政治豪賭。

對於核能利用無法排除的重大災害風險,自「卡爾卡判決」以來,在德國一向被理解為「剩餘風險」,此一全民所承受之剩餘風險對於社會是否適當,是整體人民的價值取捨以及對於社會發展情境的取捨。此一決定不僅無法由政治頭人替代人民決定,當然亦非核安專家所能背書。因此目前輿論上沸沸揚揚的核四公投,到底應該決定的是核四安不安全,或是決定台灣社會要不要賭上這一把,答案應該不言可喻。其實更應該去思考的是,台灣的發展為何淪落到非豪賭這一把不可的局面?

此外,低階核廢料及高階燃料棒之貯存場址的選擇,同樣不僅是科學問題而已,對於周邊居民而言,是倫理的問題,更是環境正義的問題,在核四議題的探討上絕沒有被忽略掉的道理。
(成大法律學系副教授、環境法人協會常理)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你是會員嗎?

■陳真


沈從文從鳳凰來到大城市,感嘆都市人全長得一個樣,鄉下人卻各有風貌。馬龍白蘭度厭惡菁英之猥瑣蒼白,他說,資本主義社會啥都能賣,包括個性。在我看來,在這島上,「啥都能賣」的現象不光是菁英特有,而是一種普遍光景了。人不像人,反倒似乎到處都是會員;根據某種意見、立場或角色結盟,分屬某種社團,以之為榮,或以之為生活第一要務;所謂生活或生命種種,不過就是滿足或競爭有關會員的各項權利義務與競賽。

可是,這些人難道不是人?當然不是。人要有人味,可他們的人味卻被「角色」給腐蝕了;沒有「我」,沒有個性,面目模糊,猶如魚攤上併陳排列的各項魚貨,你幾乎可以用重量、大小及保存期限等定量指標來理解他們,各自擁有某種會員編號與積分點數,但會員之間卻無甚差別,頂多只是編號不同或會員權利地位高低不一而已;就如電腦功能再好,頂多也只是序號不同,品牌不同,電腦之間並無差別,要開要關,要跑何種程式,都不是電腦本身作主。

王爾德說:「成為一個人是世上最難的事。」在一個奉行「啥都能賣」的社會,想當一個「人」更不容易,那得忍受多少痛苦與羞辱。人得有人性,得有面目五官,得有一種個性,一種純屬個人而非關角色的東西。

維根斯坦對人的最高評價就是「他是一個『人』」。我喜歡人,但十分厭惡會員。我從任何「人」身上都能感受各種意趣盎然,但從會員身上卻呵欠連連,無可與言,頗感無趣,講的全是些輕薄空洞的無主言論或有關某種角色業績的基本對白,二次元的話語。尼采說,這群「烏合之眾」就像上了發條的鐘,在一定的軌道上發出一定的聲響,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乖巧得很。

資本主義講究工具性與高效能。人做為一種工具,面目越是模糊,目標、規格越是一致,效能越好。但人性卻非如此。有人問達賴有關修行的事,他說,科學是這樣一種東西,有一天,你死了,你沒做到或做不到的事,後人會接續把它完成,但求道卻純粹是你一個人的事,你就是宇宙的中心;有一天你死了,死了便死了,一整個宇宙就消失了,旁人無法接續,無法代勞。

人只有一個,彼此不同;會員卻有千千萬萬,難分彼此。獨一無二的東西免不了孤獨。孤獨就是當一個人走在街上,彷彿不是帶著一副軀殼,而是揹負一整個宇宙。濁世滔滔,眾聲喧嘩。如果你心裡還有著一份悵然孤獨,那或許意味著你還像個「人」。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觀電子報第259期-反置入校園講座-清大場和師大場!@【媒體觀察電子報】
手機王 2009 年 5 月新機月報@【SOGI 手機快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