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6-2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教官退出校園,歷史的終結?

轟轟烈烈打了一架後,立院隨即交出張成績單,朝野協商同意:8年後,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之後軍訓教官全面歸建國防體系。

今夕是何夕?教官繼續進駐校園,舉世罕見,連大法官都在1998年依據大學法宣告教官在大學內執行勤務為「違憲」。立法院也好,教育部也好,其實都只是反映了長期不作為的政治奇觀罷了。

但教官退出校園,也讓歷史成了照妖鏡。更先於大法官解釋,提早10年,台灣的「學運」就是以此訴求進行校園民主的衝撞,甚至拉高批判黨國體制,今日乍聞教官退出校園終於大功告成,猶如民國創立已久,直到今天才終於下定決心剪掉清朝的辮子,能不讓人啼笑皆非?

僅就此點,應該責怪的倒非教官,而是所謂的「學運世代」。打著教官退出校園的口號竄起,學運世代更多是變成早熟的政客,所謂中生代的民代、官員,個個搶著自我標榜是學運世代,掌聲連連,但試問,民主貢獻幾何?當年反對教官退出校園,又有幾人記得?

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這是歷史對學運世代的恩寵,更是台灣社會對學運世代的錯愛。

最令人費解的,無疑是所謂學運世代的學者。若是從政當官,尚可推說轉戰其他領域,只能請同志繼續努力;但學運世代的學者不然,他們當年唸書就在教官存在的大學校園裡,現在教書,教官依然就在左右,卻早就視之為平常,「和平共處」,甚至還能向學生大談台灣民主轉型的當年勇,這難道不是最嚴重的人格分裂?

說穿了,僅就教官退出校園一事,所謂學運世代並無堅定的政治信念,更多是機會主義者。

這個機會主義傾向,在學運世代的學者身上最明顯。為何他們可以昨是今非,能與教官共處多年?心照不宣的是,教官早就沒有戒嚴時代的「殺氣」,而是轉型成專揀別人不碰的頭痛麻煩事、專做碎事雜項的「保姆」,有人服務代勞,何樂不為?在現今大學的金字塔結構裡,教官其實是底層,往上都是程度不一的既得利益者,學運世代的學者長期悶不吭聲、沒作為,理應汗顏。

教官退出校園,似乎了了一樁歷史「共業」;實際上,未了的是學運世代這個歷史產物,還沒被人用放大鏡檢驗。

(回目錄)




左右看:網路自由與國家安全

左看:惡質的國家安全手段

近日被美國政府全球追捕的史諾登,其事件反映了攸關全球資訊政策、個人隱私權與國家安全、言論自由等重大議題。

史諾登之所以做出這與美國政府為敵的舉動,據他宣稱是因為「美國政府利用他們正在秘密建造的這一龐大的監視機器摧毀隱私、網際網路自由、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的行為讓他良心不安」。他的良善動機應是可以確認的。

那麼,史諾登所極力維護的個人隱私、網路自由可以無限上綱、絕對不可侵犯嗎?一般保守分子就質疑,在這種個人自由至上的價值觀下,國家安全又致於何地呢?沒有國家安全,又哪來個人自由呢?

這種質疑,其實是顛倒了自由與法治、個人與集體的應有關係。個人必須在社會中生活,所以個人自由就必須有所限制,也必須接受基於集體安全所必須有的規範。但對個人自由的限制與安全利益的規範等,都只是都是為了培育更大的個人自由而來的手段,所以掌握國家大權者對於監控個人隱私的種種行徑就應是萬不得已下的手段而已。

以此來看,史諾登所揭露的美國政府對全球各國、人民肆無忌憚的監控,豈僅是不合法而已,而更是徹底破壞人權法治的陰謀暴力行動。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國家安全優先

近日,史諾登有意收集美國情治機構對全球各國政府、人民的網路、電信通信等秘密監聽行為與資料,而刻意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並在掌握相當資訊後,脫逃至香港,且主動聯繫媒體,暴露美國政府非法監聽的作為。

史諾登的行為與另一位以維護網路自由而自居為鬥士的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如出一轍,都是當代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標榜個人自由至上,而無視於國家安全的底線。

即使美國政府,真的在監控網路的手段上逾越了法治規範,但個人隱私、網路自由如果為了更大多數人的安全利益,為了及時掌握恐怖份子的陰謀行動,美國政府為何不能在一定程度內,侵犯少數人隱私權?況且這些被監控的少數者都是與恐怖主義行動有關聯者,為何不能侵犯呢?正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所說,你若為了有百分之百的國家安全,就不可能同時有百分之百的個人自由。兩者若能兼顧當然最好,但兩者有衝突時,則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家安全又豈有個人自由呢?

亞桑傑為澳洲人、史諾登則為美國人,兩人都是中產階級家庭長大,長期在先進國內享有高科技資源,而這優越的社經環境難道不是建立在強力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嗎?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出城西去

■吳忠泰

該是自己告別此專欄的時刻,這是對本報讀者最負責的態度。

蠶能吐絲要吃桑葉,近日檢視自我的生活,除了從歷練中考驗之外,自發性的長進和閱讀太不足了,已經到了面目可憎的狀況。這是騙不了人的,感動不了自己的文字就不要佔用資源,是最起碼的內心準則。

6月初某日清晨,搭區間車到東北角雙溪,這是個人初任教職的所在,那時曾和學生從樓上看溪中魚影和波光,討論此地「煤業衰而河清、河清而人去」的沒落命題,我也走進一家一家農戶山居,嘗試「以採人礦取代採煤礦」的轉變,我真的碰觸到關鍵了嗎?結果有起任何漣漪嗎?

6月底再度從三貂角走基福公路(基隆到福隆)回台北城,看見雙溪鄉間休閒蓮田更見普及,由於有微微高差,所以更為可觀:遠在山邊的民宅恬靜,近處才是蓮田,不爭豔、不奪目,錯錯落落,有咖啡館長在蓮田邊,一切只是靜好端立,而我難以筆代言,因為已無法述說其間人心的轉折前進,我已是過客。

春霧三月,讀到美國年輕作家何偉的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第一部是「江城」,寫烏江與長江交口的涪陵小鎮(白鶴梁的所在),在1996到1998之間的故事,作者是和平志工團成員,以兩年時間到當地師範學院教英國文學)第一部我去年才拜讀,晚讀了至少10年,感動卻沒有折舊;第二部「尋路中國」就更特別了,作者蹲點在北京遠郊的懷柔區三岔村(有點像我們的金九地區)和當地人共同經歷生活演變,也到中國南方金溫麗(麗水)的新開發區田野觀察,看著從炸山為原到民工流離,庶民悲歡,筆下人生有如映畫。

一個年輕人到異鄉,只有熱情不會成事,背後倚靠的是人文素養和學術基礎訓練,以及必須的沉澱。何偉不只看到特殊觀點下的中國,也讓我看到他完成年輕夢的努力,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是從第一年就存在的。我自問:難道自己對雙溪的熱情,少於何偉對變動中的中國嗎?不是的,是滾石不生苔的流轉,讓自己現在對雙溪、對年少都有著深刻的愧欠,既沒有做到從小觀大,也沒有返璞歸真。

不要以為有人遞麥克風,就代表自己有資格講話,這社會天天需要有人供給消耗,文字語言也是消耗品,看成經國大業、不朽盛事,那是魏晉風流的品味,做為媒體朋友的合作夥伴,我理解了這個社會的法則,也熟練的配合了多年,但我應該去做的事,應是做成年輕的自己沒有做的事,就像何偉回到美國撰寫時的全心全力,朝夕以赴。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

(回目錄)
貓眼的世界:麥當勞與唐寶寶

■黃懷軒

台灣麥當勞的一家分店報警驅趕唐氏症顧客,我隔了幾天才看到這新聞。上網搜尋後續相關發展,目擊者的說法不同,但麥當勞卻也不敢公布錄影帶;一開始麥當勞拒絕道歉,還說處理沒有不妥,但最後麥當勞還是由台灣區最高負責人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了。事件看來似乎沒什麼,像是鬧劇一般,但其實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姑且先不論事件細節的真相如何,光是報警驅趕唐氏症顧客的處理方式,背後所憑藉的其實是一種很深的歧視──因為你非我族類。

歧視這東西一向都來自於優越感,一方自詡在人格、精神、財力、地位…等等各種表象事物之上高於對方,所以我比你強,比你高,所以我可以看輕你。但這種優越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社會風氣所塑造出來的假象:例如當社會崇尚金錢與物質,有財力負擔奢侈品的人就更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當社會普遍崇尚學歷時,高學歷人的就普遍覺得自己是菁英份子;當大多數人崇尚花美俊男或爆乳辣妹時,長得美的帥的身材好的,自然會斜眼看那些長得媽都不想認的;更深沈地,當社會普遍對生命的認知為人類是萬物之靈時,身在這環境裡的動物們就慘了。

在許多立法完善保障基本人權的西方國家,台灣麥當勞及那位經理肯定會被告到傾家蕩產,但是可以想見,在台灣他們肯定道個歉就會沒事了。因為號稱重視人權的台灣社會,其實不論是法規面及社會意識層面,其實對歧視這件事情無感。

台灣社會的自我優越意識之強大,我想世界上少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擬。我們喊東南亞國家來的勞工為「外勞」,卻稱在台灣工作金髮碧眼的西方人「外籍人士」,這其實就是歧視。因為我們普遍認為東南亞國家經濟落後不如我們,殊不知不論是曼谷或是雅加達都已比台北先進不知凡幾;我們瞧不起大陸人,逢中必反,殊不知不論在科技、經濟或其他外在條件上,中國的二線城市也早已比台北優越。

我敢肯定麥當勞趕人這事在台灣社會上其實一定到處都有,只是今天剛好是麥當勞這大企業趕了相對弱勢的顧客,所以被媒體給爆了出來。歧視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視而不見。不論生理或是智能上的不同,改變的只有生命表現的形式,其他如物種、財力、學歷、帥度或是爆乳指數這種外在條件更不用說,絲毫不會影響生命的本質。只有當人們的群體意識普遍瞭解到生命這東西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壓根沒有優劣高低的分別時,歧視才會消失。
(展示設計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57(黎智英出售壹電視)@【目擊者電子報】
第 八十六 期 2013.06.07 當著作權遇上虎頭鍘—從公眾領域的本質論著作權刑罰@【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6-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