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8-0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充滿政治操作的軍審制度修法

立法院6日完成軍事審判法修法的三讀,就算不是創下修法最快速的紀錄,也是修法速度名列前茅的案例。儘管事後各方對於修法結果各種批評,甚至認為有草率、民粹之嫌,但是此事並不能單純看成網路鄉民影響力的展現,反而是標示了台灣政治形態並不是嚴格意義下的民主制度,而是近似於菁英、卻又不是菁英的政治運作型態。

事件的政治背景是兩黨都急於化解洪仲丘案所造成的政治潛藏負債。執政黨在面對不斷上升的洪案所引發的抗議,即使採取了公布起訴書摘要、更換國防部長、由總統親自拜訪家屬等作法,都沒能化解民眾的質疑,從政治運作的角度而言,近一個月的處理等同於無效,甚至讓抗議能量不斷聚集。民進黨則是幾乎錯失了洪案的議題,民進黨在臨時會將核四續建的公民投票、兩岸服務貿易議題,設定作為主戰場,甚至動員黨籍立委進佔立法院議場,結果是,號稱由群眾運動起家的政黨卻幾乎在洪案引發的自發抗議行動中缺席。

在週日的凱達格蘭大道的群眾聚會之後,各政黨如果沒有妥善因應,幾乎就注定要承受洪案所帶來的政治負債。因此,前日下午立法院朝野協商,外表看似群眾自發的力量對政治產生影響,實則是政黨為了「止血」所進行的危機處理。軍事審判法的修正,是在凱道大遊行之前開始醞釀,原本是在上周由立法院委員會進行內部討論,當時行政院在政務委員羅瑩雪的主導下已提出方案,而各政黨對軍事審判制度的變革方向也有不少討論,激烈程度甚至讓討論難以形成共識,然而情勢在6日逆轉,才有了軍事審判法修正案在半日之內的迅速定案。

軍事審判法的修法迅速定案,絕對不能視為是「政黨快速回應民意」。「民意」是個模糊概念,在全稱式的標籤下應該有各種不同的團體,立法院的民意代表、受害者、嫌疑人、法院、軍方的意見都是民意。「軍事審判制度」原本就是抗議民眾從洪案所延伸出的一個議題方向,然而,群眾雖能進行自發性地集結,但是要提出具有力道的議題論述卻有存在相當的困難度,而立法院在一日內的火速三讀,卻抑制了所有的討論。

從事後各界的反應就可以看到,三讀通過後定案的修正方向,幾乎只能算是一小部分人的決定。週日在凱道抗議的群眾、相關的行政部門,完全沒有參與。這樣的政治決策類型,與近日在中東發生的民主革命頗為類似:群眾對於議題的不滿,透過網路等新媒介迅速的集結,然後形成波濤洶湧的抗議能量,然後,議題在政治化的過程,卻在群眾力量的最高峰時將主導權讓給既有的政治團體,然後群眾力量的影響力快速的止步,政治的局勢改變極為有限。

以軍事審判制度變革的修法模式,就連最低標準的資本主義式民主政治的門檻都沒有達到。立法院由朝野協商達成修法共識,形式上可以解釋為民意的集中,但是嚴格說來,是近似於披上民主外衣的少數菁英決策模式。

近幾年網路廣泛作為群眾力量集結的媒介,從十餘年前的多次WTO抗議現場開始,一直到近兩年的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甚至是國內多起的抗議場合,自發性群眾運動的集結速度、集結規模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然後相對應的影響力,卻始終被描述成「群眾訴求被迅速回應」,而沒有去深究議題改變的「質」。這是網路世代的群眾運動,仍需要仔細思考的議題。

(回目錄)




左右看:還地於民?看地產霸權復興

左看:是誰允許政府假公益行集體賄賂?

近日連續數樁不動產相關新聞消息連番放送,個別讀來只覺詭異,只有併列新聞閱讀,才能窺得玄機。

其一,馬英九總統近日宣布推動「防災型都更」決心,內政部部長李鴻源與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接連跟進:李部長頂著防災專業,堂皇指出「防災型都更不打算花錢,還會賺錢」。一項重大公共政策的推行,非但未見內政部提出地震、洪水平原、建物構造資訊等等地理資訊系統,秉公分析;僅見公然鼓吹貪婪的政策賄賂,已率先澄清了防災型都更的實質動機。而朱立倫市長更離譜地率先放出「微型防災都更」消息,鼓吹一般建物改建也能拿容積獎勵15%。

其二,行政院金管會自2012年11月祭出「金八條」,企圖杜絕大型壽險業者之間獵地競標再轉賣的炒作歪風之後,今年5月、8月,「地產新聞」充斥壽險業龐大游資無處去、景氣蕭條的消息。接著,行政院金管會一波人事大洗牌後,被禁的資金即將全面解禁。

昔日「金八條」的種種缺失改進了嗎?土地作價風潮平息了嗎?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一般市民以勞動掙得的保險費,可用作土地炒作的利器。反正保險本身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發現炒作或違反利益迴避之缺失,只需繳納台北市地價1坪不到的罰金。真可謂民眾的「自產自銷,自作自受」矣。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面對鼓吹集體掏空的國家與媒體機器

資本主義國家裡,政府存在的目的,在於宏觀調控金融資本積累與社會福利穩定發展之間的關係。而新聞媒體存在的目的,在於媒介大眾理解政令資訊的真相。

觀諸近一年來的房地產與住宅相關新聞,只能以「集體掏空」4字作結。當時壽險業被禁就是由於炒作風氣過剩,商辦不動產的競價炒作惡風阻擋了一般中小型企業覓地生存門檻,如今隨著行政院金管會人事洗牌,似乎過往的掙扎是船過水無痕。土地作價增資的惡行紀錄亦消失在一般大眾眼目以外,歷史自身只會不斷重複而後敗壞。

桃園林口A7合宜住宅預標售案,從居住正義的良善美意出發,如今已從全民投資炒作的現象中,揭穿「合宜住宅」制度設計潛藏不合宜的「圖利財團與投資地主」動機。但憾事仍然延續,近日浮洲合宜住宅的徵收案說明會中,火爆的公聽會場外衝突,直指的不再是民眾私利,而是在一個「居住正義」的謊言破滅之後,如何再繼續圓謊下去的問題。

顯而易見的是:政府不再是為了宏觀調控金融資本與社會發展的關係,而是為了引渡資本,「依法」或「悖法」找流向缺口;媒體也不是社會公器,而是商業資本的公器。面對鼓吹集體掏空的國家與媒體機器,「人民」除了自立自強,別無他法。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媒體如何扭曲美國的外交政策

節譯■葉興台

美國當前的軍事支出經過實質通膨調整後,仍高於雷根建構冷戰、越戰和韓戰時期,美國似乎處在永遠的戰爭狀態下;最近美國人又獲悉,政府對自己公民展開大規模監視,即便美國人的實體安全威脅已經減少。

自2001年911恐怖攻擊以來,美國僅19人被美國境內的恐怖行動所殺,這些境內恐怖行動幾乎都與外國恐怖份子無關,目前也沒有敵對國家會對美國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產生這種不一致的其中原因在於,絕大多數的媒體提供極度扭曲的美國外交政策觀點,媒體呈現的美國外交政策,比世界所知的帝國事實更加良性和合理。在一篇由美拉丁美洲人大會(NACLA)出版、經過仔細研究和紀錄完整的文章中,奇尼.巴特(Keane Bhatt)就提供了媒體扭曲的絕佳案例。

巴特聚焦在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一個受歡迎的有趣節目《這樣的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該節目更因一集節目拿下皮巴迪獎(Peabody Award)。皮巴迪獎是頒給有傑出成就的電子新聞,是個知名的獎項,因此使這個案例更有參考性。

這集節目是有關瓜地馬拉1982年的軍隊屠殺事件,節目提供令人信服的目擊者,陳述杜斯艾雷斯村(Dos Erres)逾2百村民遭可怕屠殺的經過,婦女遭強暴後被殺害,男性被射殺或被鐵槌打死,包括兒童在內的很多村民被扔進一座乾井裡,等於被活埋。這個節目對這起犯罪展開英雄式調查,最後提供一名屠殺生還者動人的陳述,當時他年僅3歲,目前住在麻州,而經過30年後,他因為這次調查發現自己的根和生父。他的父親失去了妻子和其他8名小孩,卻僥倖逃過屠殺,因當天他剛好出城。

該節目在結語中強調,這種大屠殺是司空見慣的。它說:「大屠殺發生在超過6百個村莊,有上萬人被殺,真相委員會發現,瓜地馬拉被政府殺害或失蹤的人數超過1.8萬人。」

但該節目有一個驚人的遺漏:聯合國1999年成立真相委員會調查美國在大屠殺所扮演的角色。聯合國特別點名美國的角色,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還首度公開道歉,這是美國總統唯一一次就美國涉入大屠殺公開道歉。美國提供瓜地馬拉軍隊武器、訓練、彈藥、外交掩護、政治和其他協助,已有完整紀錄,最近因瓜地馬拉前軍事獨裁者孟特(Efrain Rios Montt)受審,有些紀錄更被曝光。

如巴特在文章中所說的,該節目說,美國駐瓜地馬拉大使館當時曾聽聞大屠殺的報導,但未加理會,但這是在誤導,因有外交電文顯示,美國大使館清楚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事實上,參與杜斯艾雷斯村大屠殺的其中一名士兵平美泰爾(Pedro Pimentel,後被判處6,060年有期徒刑),在大屠殺後被運送到美洲學校(School of the Americas),這座美軍設施過去以訓練拉丁美洲獨裁者和傷害人權者聞名。

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殘忍的屠殺,在距離國美國本土幾小時航程的地方,任其達到高峰,幾乎沒有媒體報導,這實在令人震驚。美國曾有調查記者奈恩(Allan Nairn)在1982年訪問一名瓜地馬拉士兵,該士兵描述他和同僚如何殺害杜斯艾雷斯村全村村民。但美國主流媒體都忽視這段訪問,讓雷根總統去推崇孟特為「最正直的男人」。《這樣的美國生活》故意略過這段歷史不提,實在很諷刺。

該節目的主持人葛雷斯(Ira Glass)很清楚美國在瓜地馬拉大屠殺中所扮演的角色。1980年代他曾前往中美洲旅遊,強烈反對美國贊助的戰爭和戰爭犯罪。在與巴特的電郵通信中,葛雷斯坦承,撇開美國的責任也許是個錯誤。但這樣的回應還不夠。因為對一個在全美廣播的英語節目而言,瓜地馬拉大屠殺的真相是美國人必須知道的。

這裡不是要譴責葛雷斯。他也許會臆測,若他在節目中提及美國的角色,並質疑負責的一些美國官員,可能為NPR帶來麻煩,也不會拿到皮巴迪獎。但這種態度也凸顯出美國媒體如何自我審查。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57(黎智英出售壹電視)@【目擊者電子報】
第 八十八 期 2013.08.02 設計行動 X 開放參與@【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8-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