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11-1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企業欠缺「責任經營」的作為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13



台灣產業積極布局朝向品牌領域發展已有十餘年,如果要探究品牌發展歷史,甚至可以從數十年前開始追究起,但是從近來的食品安全議題,到電子業者在品牌經營出現狀況,都可以看到台灣的品牌經營已經出現瓶頸,而根源就在於,台灣的企業欠缺負責的態度,以及負責的機制。我們需要企業有「責任經營」的概念。

台灣的政治人物,在民眾的監督下,好不容易建立了一點點的「責任政治」概念,官員的錯誤政策、施政,就算沒有上級長官處分,在民意之下也會形成些微的下台壓力。但是獨獨企業界宛如不受監督的野馬,資本家可以對匯率、稅率等政策指東道西,然後獲得官員迅速而正面的回應,小老百姓可能要在部落格累積數十萬的打卡人氣才有這種能耐;企業霸主靠著經營成果就能說政府應該要考慮用CEO擔任官員,但是學者就算有專業加持,也往往會被質疑「學者未必適合從政」。台灣號稱是儒家社會、尊重知識,內在其實是資本主義,我們對於資本家的尊崇、寬容度遠勝於知識分子。

台灣的商人對於形象頗為注重,熱門議題幾乎都不會放過,品牌經營熱潮時,大老闆們幾乎都會談一些企業形象的理念,然後再以自身的「成功」例子來佐證;企業社會責任是焦點議題時,業者不只是暢談企業做為社會成員應該具備的良心,也會身體力行的從事環保、社會救助;當大部分人還困惑於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是不是兩個繞口令時,許多企業家也可以談一點這方面的概念。然而,企業家在談論概念性、跟台灣社會有一些距離感的議題,那種侃侃而談的優雅風範,一遇上食安議題就原形畢露。

台灣的食品業是台灣庶民對於品牌的最直接接觸,許多人對於品牌的理解不是從手機、電腦開始,而是始於飲料、糕點這些食品廠。然而從塑化劑事件到最近的混油風暴,食品業遇到問題後先是口頭道歉,然後用銀彈刊登啟事自清,甚至重金買下廣告密集播出,接著就是以降價表達懺悔。業界不斷出招讓人眼花撩亂,但是從企業形象的危機處理角度來看實在是不合格,刊登廣告、買時段、塑造形象的金錢,全是從消費者手中賺來的,其中更有許多廣告預算是來自於賣出有問題食品的獲利,而降價更是吃定台灣人的寬容,業界隱含的邏輯似乎是「犯了錯沒關係、只要給點甜頭吃就會被淡忘」。

業界有恃無恐,似乎從不對於犯錯而戰戰兢兢,也不擔心企業的信用破產,非常悠閒。畢竟,近百年內的台灣資本主義商業史當中,幾乎沒有企業因為傷害消費者、違反信用、標示不實、表裡不一而倒閉,反而是「大到倒不了」的例子比比皆是。資本家的黑心商品既沒有政府法令可以制裁,事後也容易被淡忘,只要還能賺錢就連股東都未必會去追究責任,儼然是「惡有惡報」的最佳反例。相較於商業界的悠遊,台灣的政治圈就坎坷得多,政治人物說錯話、做錯事要擔心政治事業終結;小老百姓更是戰戰兢兢,平日上班要承擔工作壓力,還要害怕不景氣這種外在因素會影響個人的飯碗。獨獨商人是化外之民。

從塑化劑、毒澱粉到現在的混油事件,平日看似精明的商人全都裝無辜,見不到任何業界內的自清作為,也沒有任何管理層負起責任。沒有責任、沒有制衡,企業就不會進步,具體的狀況就是,當初為了成本而買進有問題原料的管理層,還會繼續負責相關的產品開發、經營決策,甚至隨著年資加深而擴大負責的範圍,結果就是,一般人會再次買到問題食品而受到傷害。

如果企業沒有責任經營的概念,或許,該是民眾用拒買讓業界受到教訓、真正感受到制衡壓力的時候了。


(圖說)味全公司與頂新製油公司於2013年11月5日在各大報刊登聯合聲明,內容除了公開致歉外,同時表示未來所有油品原料將自行進口與管理。(圖文/中央社)

(回目錄)




左右看:在統計與統計之外

左看:「統計」唬人的知識與權力

不少人都看過網路上各類嘲諷朝鮮人民共和國的「趣味」宣傳畫。這類宣傳畫裡:景色優美和諧,人物笑容齊一,彷彿夢中仙境。這類畫作的出現,本身即為目的。在國內傳播,被視為洗腦,傳到境外,則為諷刺貧困、人權匱乏的現實。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我們,看那謎樣的金式王朝虛實不清的消息,這種「平行世界」的樣板畫展現,似是封閉國家的特有產物。

不過,「平行世界」不只仰賴圖像製造,被視為中立可信的官方統計數字也會唬人。例如:當前勞退基金缺口待填、國債已瀕上限,行政院主計處國富統計指出國人平均淨資產達634萬元,年增45萬元,7成來自「保值不跌價」的房地產,問題是,這是已僭越泡沫警戒線的虛擬資產。所得方面,2013年1到4月實質平均薪資5萬562元,實質所得倒退至16年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卻說法定工時調降、(根本領不到的)勞退提撥,已創造調薪16.5%。平行世界裡的透明天花板,縱是計程車運將劉進義與婦人管淑櫻跳樓、跳河死諫,也穿不破。

當前社運連線的萬人威鞋行動,與其說是民眾宣洩憤怒與無力,不如說是打破官方自我沉浸的虛妄政績,讓執政當局與民眾共同正視「兩個台灣」的矛盾。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欺詐性統計」應作修正

日前,不少房地產研究相關學者均紛紛提出台灣GDP統計隱藏的問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12年各產業產值與對GDP貢獻比例數據,其中不動產業產值達1.2兆元(佔GDP的8.67%),營造業占了將近4千億元,合計占GDP的11.5%。

但看似是貢獻極大的不動產業,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實際的不動產相關產業(例如建設公司、房仲、代銷業、估價與土地代書等)占GDP比重僅有1.3%。而在不動產業貢獻GDP的8.67%當中,極大部分是「住宅服務」,這是全國所有住宅設算租金的加總,國民的日常支出卻被當作是GDP貢獻。這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詐局。

正如花敬群教授進一步指出的,就連營造業這4千億的產值,其中有近8成是公共建設。同一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台灣中央政府瀕臨舉債上限僅剩1.9%的微幅距離。馬英九總統對此提出英明(?)的詢問:「很多國家舉債上限更高,人家能、為何我們不能?」但是,舉債來填補GDP成長,毋寧是去借錢來灌在自己銀行戶頭裡,假裝自己有錢,只不過是逞一時之富。債的噩夢,資產的泡沫化,不是不報,只是禍延子孫,時候未到。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省思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13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在去年12月6日在杜哈舉行的年度聯合國氣候會議上,菲律賓首席談判代表沙諾(Naderev Sano)看起來心煩意亂,當時強烈颱風寶發才以每小時282公里的速度橫掃民答那峨島,它是2012年的第16號颱風,導致數萬人流離失所,超過1千人死亡。沙諾和他的團隊深知,祖國有哪些地方遭到寶發颱風重創。

當時,沙諾在杜哈氣候會議上發表了一番感性演說:「每個毀滅性颱風季節會導致菲律賓損失2%的GDP,重建成本又得花上2%的GDP,這意味了我們每年因為颱風而損失近5%的經濟產值。我們從未收過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好讓我們適應或做好因應颱風及其他極端氣候的準備,我們也未看過富有國家出過半毛錢,協助我們適應……。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們不能老是過著躲颱風的生活方式。氣候變遷協商不能以目前我們衡量進步的方式進行,這是地球、經濟和環境失能的明顯跡象……。全世界,尤其是努力降低貧窮,以達成社會與人類發展的開發中國家,都面對同樣的事實。」

沙諾說:「我代表1億菲律賓人發言,而不是代表團團長,但作為一個菲律賓人……」說到這裡,他哽咽到無法言語。

現在無法連絡上沙諾,因超級強烈颱風海燕日前穿越菲律賓中部,造成首都馬尼拉的交通、電力和通訊全面中斷,但他照理應在前往波蘭首都華沙,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的路途上,這場會議預定在11月11日揭幕。海燕颱風的暴風半徑達40公里,時速高達322公里,為有史以來侵襲菲律賓的最可怕颱風之一。

目前還不清楚海燕颱風為菲律賓帶來的確切傷亡人數(譯按:根據菲律賓官方統計,截至11月11日為止,海燕颱風預估已造成1,536人罹難,但雷伊泰島Leyte仍有3/4的城鎮未呈報傷亡數據),但外界已知的是,像海燕或寶發這類熱帶風暴的強度與海水溫度升高有關。海洋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而變暖,這個體系因而有了額外的能量。風暴出現的頻率也許不會增加,但太平洋水域變暖的速度快於預期,科學界已有廣泛的共識,即颱風的威力將日益增強。

就像寶發颱風,海燕颱風在開發中國家將被視為未來可能災難的預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飲用水短缺等。但令脆弱和貧窮國家最感到恐慌的是,他們認為富有國家已失去以避開未來災難所需的速度,解決全球氣候變遷的政治意願。

僅在4年前,氣候變遷還是全球最熱門的政治議題,如今在倫敦、華盛頓、東京或巴黎政壇,政治菁英已很少提到這個議題。澳洲甚至沒派次長級官員去參加華沙的氣候會議。至於東道主波蘭,將利用這次會議來讚揚該國的煤炭產業。富有國家承諾捐出少得可憐的資金,協助菲律賓或孟加拉等國適應全球氣候變遷,到現在都沒有兌現過。在此同時,世界各國對石化業的補貼每年超過5千億美元,既定的商業利益對全球氣候變遷談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當人類引發的全球氣候變遷的負面衝擊程度越來越明顯,最脆弱和最貧窮的國家表示,他們沒有選擇餘地,只好單打獨鬥。好消息是,孟加拉、尼泊爾、太平洋與家拉比海的一些小島國、以及很多非洲國家,已開始改造他們的農業、漁業和城市。

但處理大型風暴、以及海平面上升和飲用水短缺,預料將耗費貧窮國家數兆美元資金,這是他們無力籌措的。如菲律賓首席談判代表沙諾在去年杜哈氣候會議上所說的:「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請讓今年被後人記住為全球找到勇氣,為我們想要的未來負起責任的一年。我想問在場的各位,如果不是我們,那會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要等到何時?如果不在這裡,那會是在哪裡?」

(圖說)菲律賓中部遭強颱海燕重創的塔克羅班市,一位女性因未能搭上菲律賓軍方協助撤離居民的飛機而哭泣。(圖文/路透)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九十一 期 2013.11.01 「公」眾授權讓「公」民科學不再「偏頭痛」— 路殺社的經驗談@【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11-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