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2-1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謝長廷參選主席的三個意義

謝長廷參選2014年即將改選的民進黨主席,撇開其黨內政治派系的勢力消長和算計,無論勝選與否,至少有三個重要的意義值得吾人深思及肯定。首先,謝長廷參選黨主席是落實他在2011年提出的「憲法共識」,並開展其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憲法路線,這是政治路線之爭,遠超越黨主席和派系角力的勝負。

憲法共識強調的是台灣內部絕大多數民意的「重疊共識」,是要對中華民國憲法捨異求同,作為大家認同的基本規範,團結多數的民意,促進朝野和解,在內政與治理能力上競爭,台灣社會才會穩健進步。換言之,部份獨派人士對憲法在領土、主權範圍有不同見解,一直耿耿於懷,其實這部份尚待與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皆能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正式的政治談判來解決,否則即使台灣片面宣布自己的領土和主權範圍,卻缺乏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和支持,反而會讓台灣陷入孤立的窘境。面對台灣社會,當務之急是在絕大多數民意認同的平台上,朝野進行良性競爭,讓台灣不再原地踏步,穩健發展,而絕大多數民意具體的展現,即現行之憲政體制。

其次,謝長廷參選黨主席也有助於打破「以黨領政」、「黨政不分」的惡例。一直以來,台灣的總統包括蔣家父子、李、陳、馬歷任總統,都是現任總統兼黨主席,一方面容易控制黨及黨員,另方面容易經營政治獻金,所以有意角逐2016的蘇貞昌和蔡英文也亟欲取得黨主席的位置。問題是參與公職選舉的候選人往往有太多選舉考量的利害算計,一方面想要討好基本盤,另一方面又想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所以在黨的政治路線及黨務改造上多有掣肘,無法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民進黨自2012年大選落敗後,聲言要進行兩岸政治路線的改革,卻一直不能滿足人民的期待,以致當國民黨執政令人不滿時,民進黨的聲望亦未有起色。謝長廷若能堅定的參選到底,那麼蔡英文除非是想成全蘇貞昌參選2016,否則必然不會自己參選。

第三,謝長廷參選黨主席仍高舉兩岸和平、交流的路線,即使飽受獨派人士批評,亦未見其有退怯、討好的跡象,反而勇於為自己的主張和政治路線辯護,可見他也認知這是路線之爭,絕非單純一屆黨主席位置之爭。縱然民進黨主席選舉是由黨員投票直選,外人無從插手介入,但謝長廷能否參選到底、能否勝選?卻是攸關民進黨兩岸政治路線轉型;以及朝野政黨能否在憲法路憲之下良性競爭,帶領台灣向前的關鍵指標。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高中課綱微調

左看:公民審議

教育部於2014年1月逕行通過「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綱微調草案」預計104學年度上路,輿論譁然,正反雙方爭議焦點在於是否「去台灣化」。

修訂內容雖可謂隻字片語,但指涉台灣如何看待自身歷史,尤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最為敏感。背後固然牽連一時難以釐清的民族情結,但教育部如此輕描淡寫,可謂故步自封。

台灣歷史教育長年服膺於執政者意識形態,或以中華民族或台灣主體之名,都可見背後的政權考量,又如本次課綱修訂公聽會倉促粗糙,卻見各級官員只謹遵上意,閃躲輿論。台灣將再度錯失公民社會的重要學習機會。課綱審議不僅體現教育自主、審議式民主這些公民社會的理念,而不只是僵化的官僚程序。更遑論,台灣歷史情結的矛盾長年痼疾,往往輕易被兩黨操縱,作為政治籌碼,這是缺乏共同正視歷史的過程。

進一步論,讓教師充分參與課綱審議僅為第一步,接續委託相關研究單位展開史料資源,進而培力教師擁有帶動學生自主思考、審視歷史的能力更至關重要。

否則,歷史教育課綱仍只是大人的權力遊戲,而無法讓下一代建立屬於自己的歷史視野,仍任由大中國或大台灣的幽靈迴盪在所謂台灣主體的空殼裡。
林子暉/世新社會發展所碩士生

右看:謹小慎微

日前教育部拍板通過「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綱微調草案」,引起諸多爭議,甚至民進黨執政之6縣市教育局發起抵制。爭議焦點集中在歷史課綱,正反雙方在修改內容是否去台灣化各持己見。雖言教育議題不應政治化,卻也不應無視其中政治因素。

細究爭議始末,本次修定實為微調,對於日本、荷蘭等殖民政權的歷史定位並無改弦更張,僅在字詞上愈加明確。

造成軒然大波的關鍵應在於教育部的便宜從事,既知可能遭遇本土意識激進言論攻擊,對於程序就更應審慎處理,不落人把柄。然而,教育部從公聽會公告時間過短、提供與會者審議內容不充分,甚至未將與會者建議對外公告。

蔣偉寧部長明言課綱微調合法合憲,教育部雖依法就理可有所堅持,但若在此前提下甚為荒謬。只因行政怠惰而造成政令不彰,為政者難以取信於民,惡性循環。

教育部應深知台灣歷史教育諸多煩擾,若不能謹小慎微將寸步難行,課綱微調己已沸沸揚揚,面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敏感歷史課題,何以更積極的重建台灣全民的歷史共識,何以透過教育替下一代建立更開闊的歷史視野與省思。

為政者不可劃地自限,卻也因此,更須步步謹慎。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唯神能訴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0


■陳真

瑞士哲學家Peter Bieri在他的小說《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裏這麼說:「每當我閱讀報紙、聽收音機,或坐在咖啡座留意人們的談話時,心中常湧起厭惡感─對那些一再重複的措辭、空洞的言詞或譬喻感到厭煩。最糟糕的是,當我聽到自己的言談後卻不得不承認,我自己也一樣。言詞已被徹底使用和毀壞。破損的言詞還有意義嗎?……我彷彿走到沙灘上,伸直脖子迎著風,滿心希望那風冰涼,遠超過本地的風,吹走體內所有已然損壞的言詞和空洞乏味的說話習慣。如此一來,我便能帶著淨化過的心靈回來。可當我必須再次開口說話,一切卻又和從前一樣。」

除了特定那幾個人的東西外,我幾乎不看任何白紙黑字了。這不光是對他人言詞的厭惡,更包括對我自己的。也許就像一種病,我始終在文字裏打滾,只是我已放棄痊癒的希望。特別是過去十多年,日夜不休,千萬文字始終隱藏地下,羞於見光。我想,我這輩子大概寫不了一本像樣的書了。我甚至從來不曾看過、也不敢看自己寫的文字印刷在書籍報刊上的模樣,就猶如我從不想看見鏡中的自己。每天來到梳洗台前刷牙洗臉,我始終閉著眼,避免看見自己。有人送我自己的演講錄音帶,我光聽一秒鐘就覺得羞愧難當。

我想說的,始終說不出來,而被說出的卻不堪入目。我需要一種表達方式,卻從未找到。維根斯坦在《TRACTATUS》卷頭引用十九世紀奧地利作家Ferdinand Kürnberger的一段話做為全書座右銘:「扣除吼叫和抱怨,一個人不管他懂得多少,一生所能說出的話不會超過三個字。」然而我們卻訴說了千言萬語。

我約莫能想像為何卡蜜兒不斷創作卻不斷敲毀自己的作品。天才尚且無法說出,何況凡夫俗子?一個有著巨大痛苦與豐富感受的生命,卻只能像貓狗一樣反覆發出同樣叫聲。忘了是誰說的了,也許是大仲馬吧:「人類承受痛苦,唯神能訴。」痛苦者無法言語,唯有苦樂主宰方能說出。再繁雜深邃的悲歡,透過天才之口,到頭來也不過幾行詩句。維根斯坦說:「最好的藝術就是什麼都不說。」因為越說離「那不可說的」越遠。可是人們還是忍不住想說出。一條狗僅管了解其叫聲之單薄貧乏,可牠依然訴說。

除了想錢和想著一些難言之隱,飄洋過海的這十七、八年來,我腦海始終就想著這麼一件事:也許有這麼一種方法,to say something by saying nothing。我想藉著什麼都不說的訴說方式來說出那些我們真正想說卻說不出來的,但我知道這事永難成就,因為唯神能訴。
(醫師)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看守台灣:世代合作 面對未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0


■謝和霖

十多年來,拚經濟一詞屢屢成為政治人物口號。無論是總統就任、新春賀詞,或者行政首長發表施政願景,常常離不開這個口號。然而拚了這麼多年的經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是每況愈下,生態環境也不見得好到那:產業只會外移、擴張而不見升級轉型;年輕人薪資水準倒退,房價與物價卻一直上漲;而具生產力的土地卻因為債台高築的政府為搶錢或政客為炒地皮而逐年減少,轉變為建地或空蕩的工業區。

其實就政府與大眾媒體最在意的GDP而言,從1970年來,只有2001年與2009年曾經倒退,每人平均GDP已從1970年的393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萬423美元。因此問題不在於經濟成長不夠,而在於經濟果實分配不均。

曾在捷運上聽到兩個初入社會工作的年輕女生對話,兩人均背負著數十萬元學貸,月薪兩萬初頭,其中一人家裡還要她每月匯回一萬元,她眉頭深鎖,嘆道不知如何償付學貸。反觀一些高官退休後,還能到學校授課,每個月領個十來萬不是問題;而藉由炒地皮或者壓榨勞力與環境賺錢的人,更是吸食經濟成長果實的大戶。

除了分配不均問題外,其實人類面臨的最大難題,在於我們已經超越成長的極限,可用資源將日漸枯竭,同時必須解決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快速發展而治理制度發展遲緩所帶來的環境生態危機,比如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毒性物質與廢棄物散佈的威脅。縱觀漫長的人類發展史,這些問題是新興的問題,是人類社會在百年前未曾碰過的問題。科技的發展加快了人類物質文明的擴張,社會制度與文化卻未能隨之快速調整以遏止擴張主義所帶來的問題。我們一下子就瀕臨文明存亡邊緣。

然而科學不是禍首,禍首是人類不能將科學進步所帶來的知識應用於問題的根本解決,而是用於金錢物慾與權力的追求。我們拚的經濟不是以經世濟民為核心,而是利潤第一,只要能賺錢,那管所生產的產品有無必要,那管線上遊戲、媒體、手機、食品等皆一一如鴉片要令人上癮。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轉變整個社會的注意力,結合年長世代的財務資源,引導年輕世代不再從事惡化問題的工作,而是投入解決問題或避免問題的志業,將創造力與科學知識用來建立以節約主義為基礎、可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經濟模式,發展再生能源與友善環境的事業,淘汰危害生存基礎的產業。

在節約主義的經濟模式下,產業規模將以實際需求為度,以使用最少資源為目標,不再為利潤刺激市場而擴張無度;技術進展所帶來的勞力需求降低,將因勞力平均分配而不會造成失業危機,反而使得人人得以減少工時,有閒以養生與修身。這才是我們應該享受的科技福祉,我們必須拚的經濟。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圖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研究生張文華說,學校100學年度調漲學費,3萬元增加至3萬5千元,已經使不符合申請學貸資格者,仰賴工讀維生,申請學貸者,生活壓力大增。(圖文/姜林佑)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四 期 2014.02.07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下)@【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