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3─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2-1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終結總統直選 |
答案是:不重要。因為,選戰才剛熱身,媒體上最常出現的一個說法已是:2014是2016的前哨戰。意思很簡單,7合1只不過是總統大選的前戲,真正的高潮在兩年後的總統府主人爭奪戰。 顯然,台灣的民主制度設計是以總統大選做為最高決戰點。誰選上總統,誰就是政府的核心,是國家的代表,所有權力往一個人集中。我們習慣於把「總統直選」視為民主化進程的重大指標,似乎人民能夠直接選出國家元首,比起過去只能選出國會議員和地方首長,其手中的選票就更為「民主」,更為「神聖」!然則,台灣自1996年首度實施總統直選,迄今已有18個年頭,就整體社會民主內涵的轉變而言,究竟是利是弊,恐怕還有待分辨。將權力往一個人集中,究竟是強化還是弱化人民的政治能量,恐怕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若是從最簡單的實證分析來理解,過去18年來經由直選產生的總統共3位: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李登輝出身國民黨,任內對於國民黨卻先是拆解而後叛離,其殺氣騰騰的武士道,對於宋楚瑜、連戰、劉泰英等心腹也絲毫不留後路,可謂政治圈「無情」的代表性人物;如今還在大牢中的陳水扁,其任期則是以無止盡的貪婪告終,已被論定為「無德」之首;至於現任的馬英九,不必多說,「無能」已是其歷史定位。 這就是總統直選的成果:「無情」、「無德」、「無能」的國家元首,成為台灣的歷史標記。 台灣豈無英才?為何直選反而出現如是結果?也許該是我們反省總統直選制度的時候了!或者,將總統直選視為民主化之極致表現的觀念,也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 首先,從過去的實證經驗,我們發現,總統直選反而違反了民主的原則。直選讓權力往個人集中,集權、威權、濫權的現象反而更容易產生。尤其,當今的選舉大量運用媒體包裝和文宣美化,更容易凸顯私我,煽動選民的認同和情感的投入,彷彿民主就是可以簡單地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這種個人化現象,一旦牽涉到利益競逐,更容易導致道德權威的崩壞,讓人民對於體制的信心更加失落。 其次,有人認為總統直選促成選民往兩大政黨集中,有利於國家政治的穩定。事實上是,由於宣傳的需要,直選反而讓候選人的特質做最極端的表現,其形象必須與所屬政黨既定的、僵化的主張有所區隔,這其實反而弱化了相對穩定的政黨政治。於是,朱立倫必須不像國民黨,蔡英文必須有異於民進黨……,所謂「民主政治即是政黨政治」的原則於此破壞無遺。 綜上所述,取消總統直選何嘗不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圖為本報合成,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回目錄) |
交介面:別樣的目光 |
基隆車站周邊市府主打的亮點,除了廟口,便是甫退休的黃色巨鴨所在基隆港南側的海洋廣場。廣場右翼有稱不上美觀的五星級飯店,左面則是日式古蹟港務大樓。初初望去,這似乎是個既不繁榮又缺乏特色的港都。車站與港區更新的示意模型,以後現代式的龐大建築體盤據港區周邊,彷彿向市民宣告:基隆將揮別舊破缺貧,準備迎向現代與進步。 沿著鐵道的末端往港邊延伸,港西破落的街景猶如無人打理的後巷;然而,台灣近當代最豐厚也最爭議性的歷史開端,也都堆積在這後巷裡乏人問津。西安的友人慕廟口之名來到基隆,我站在看似空盪的港邊,徒手描指出蔣介石軍隊撤退、韓戰美援、228等歷史事件的發生場域,醒目的日式建物更將想時間的想嚮往殖民時期推移。原本目空無物的她,開始拿出相機記錄起隱匿的時空景觀。 港西倉庫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年華老去地堆放在基隆車站的後巷。這棟缺乏精緻雕工、看似平凡的舊倉庫,需要有別樣的目光,才能夠發掘出它的價值。這並不僅止於建築特色、工藝上獨特性或歷史意涵等既有的元素,而是它能夠被賦予何種別樣的創思,讓它被重新理解、設計、再利用,與爾後嶄新的建築設施共容並存。每當我經過那倉庫旁,抬眼觀望西岸倉庫中段,那20根修長的腳柱所撐起連接兩棟倉庫的廊道,此簡約的吊腳廊道即便無須歷史感,也足以引人駐留遐思。我無從客觀地衡量這極為主觀與想像的目光的產值。但是,若主事者缺乏此種從感知激起幻想的微目光,所謂「文化資產」不過是僵化的法律定義和空洞的歷史符號;那麼,西岸碼頭、其他老舊建物或廢墟,極可能因難以證明其「文化資產」的條件價值而遭到剷除。 別樣的目光,要有別樣的思維與異質的人才——這才是基隆最嚴重的貧瘠。工程訓練的文化局長是公務系統爬升的官員,歷任市長不是出身議會出身就是從地方派系出線的政客,根本缺乏別樣的目光,更難具備富想像與創造力的文化品味。基隆的勞力與腦力流向大都會,政府與政治勢力又無心無力鼓勵異質人才留駐。各政黨抬面上號稱有能力與遠見的戰將們紛紛擠進一線城市戰區,卻無人勇於在基隆證明其真正的實力。無怪乎基隆無論由何黨執政,均困陷在同質性的思維與治理框架中,長期覓不得出路。 港西倉庫風波只是冰山一隅。火吻的正濱舊漁會大樓、廢置的八尺門遊艇工廠、BOT廠商圈地的和平島海岸等等,尚有許多珍寶岌岌可危。基隆人期待改變,也需要改變。然而,我擔心基隆的底蘊在未來一波波亮麗的更新中遭受毀滅。 圖說:基隆港西3碼頭倉庫(圖)原定2月10日拆除,數十名文史工作者上午聚集在倉庫前,高舉布條標語要求保留,一度與警方僵持,所幸未發生激烈衝突。(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左翼視野:地震焦慮的政治性 |
12日凌晨,台北發生芮氏規模4的地震,劇烈的搖晃,著實嚇到了大台北的居民。此次震央就在陽明山平等里,因此引發大屯火山是否再次活動的恐慌,也再次喚起這兩年來討論熱烈的「都市更新」與「核四續建」議題,我們應該重視地震災害中的政治性。 近來各地只要有重大地震發生,與房地產利益息息相關的建商與名嘴,就會起身呼籲:只要台北出現6級以上地震,僅有1成房屋能夠挺住。這幾年因為台北市加速都市更新的政策,防震議題被重新正視,成了支持老屋拆掉重蓋的新論述。但是為何要靠拆房子才能防震災,為何我們只提防可能的震災,而不需提防其他可能的都市災害。這些問題,都不在這條「砍掉重練」的論述路徑中被解答。 於此同時,一樣因地震疑慮而讓北部居民不安的核四議題,在官方與擁核學者們的論述中,卻成了輕描淡寫的文句:因為核四抗震係數有0.4g,因此可抵禦6級地震。然而,為何核四抗震係數不能提高,如果大台北地區發生921大地震規模時,東北角的3座核電廠如何抵禦,這些問題也沒有出現在官方的說帖中。 以地震作為風險的政策辯護中,同樣的災難假設與科學數據,在掌握話語權的利益團體手中,透過圖文的篩選、擺置,出現不同的標準與因應。政府急切推動都市更新與核四續建的背後,至少讓我們看到,台灣日後的發展模式,仍要以房地產買賣來維穩經濟上的數據,仍要以拖字訣來回應能源危機與產業發展。 儘管不同政府部門分別提出美好的願景,但在不同利益團體的角力下,大部分可逆轉的政策工具只能被迫停擺,而讓共同分贓的現狀繼續維持。對地震災害的防治與態度,就跟方興未艾的全球暖化爭論一般,對商業利益團體而言,無論贊成或反對,都是不錯的好生意。關鍵在於,在不同領域中,擁有論述能力甚至決策權力的優勢集團,想要建構何種氛圍,以成全他們的利益。 地震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是個未曾發生的假議題,也可能是「只要不發生在我家」的問題。但是優勢團體一心只想帶領大家向「進步」西方看齊,他們所建構的社會機制,連帶地影響了我們居住與用電的機能與方式。對災難的焦慮,可以是優勢團體用以威脅的宣傳暗器,也可以是我們審視政策制訂的契機。我們不應該順著少數人的「理性偏見」想下去,而應該藉著對地震焦慮帶出的政治性,想想如何透過眾人的想像力與生活實踐,營造出日常空間的舒適、安全與活力。 圖說: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台北士林區2月12日凌晨發生芮氏4.0地震,是該區域26年來規模最大,但非大屯火山爆發的跡象。(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