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05-20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0》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校長遴選十週年 深化改革,正是時候 
  ◎面對青年貧窮化:經濟危機、勞動彈性化與政策回應 



教育論壇:校長遴選十週年 深化改革,正是時候
  ■羅德水
近日,中小學校長遴選的新聞廣為各界矚目。一來,少數立法委員竟無視社會觀感再次放寬現任校長轉任他校的資格;一來,國中小校長遴選實施10年後,好不容易出現優秀校長主動回任教師的正面案例,與行禮如儀的校長遴選形成強烈對比。

現行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自民國88年2月5日國民教育法修正生效迄今,正好屆滿10週年,此時此刻應該是徹底檢討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的適當時點。檢視各縣市近年來之國中小校長遴選實施情形,要言之,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候用校長不足:細數現行國中小校長遴選缺失,最受外界批評的莫過於候用校長不足的老問題,由於候用校長不足,大多數縣市之校長供需比接近1:1,這樣的結構,注定校長遴選只能淪為現職校長的輪動機制,注定論資排輩才是校長出線與否的關鍵。

二、教師參與不足:各縣市雖均依規定成立校長遴選委員會,惟校長遴選委員會之成員不僅皆由主管機關遴聘,其中具專任教師身份之委員比例尤低,以台北市之國中小校長遴選為例,在去年以前,校長出缺學校之教師甚至被排除在市府校長遴選委員會之外,教師參與之不足,可見一斑。

三、遴選委員會淪為背書單位:表面上,各縣市校長遴選委員會均為合議制之委員會,實際上,各種「有力人士」仍可透過各種形式之運作影響委員會決議,毫不誇張,各縣市熟悉校長遴選運作模式者,甚至可以在選前精準預估各校校長名單,若不對症下藥,遴選委員會有朝一日恐將成為「有力人士」的橡皮圖章。

四、喪失為校舉才之基本精神:校長遴選制度之核心精神在於,透過公開之遴選機制,為各校長出缺學校找到適任的校長,讓人遺憾的是,各縣市實際運作情形卻反而成為替現職校長安排出路。觀諸各縣市國中小校長遴選,甚至每每出現「小校校長遴選至中大型學校」、「偏遠地區學校校長遴選至都會地區學校」的現象,完全喪失為校舉才的校長遴選基本精神。

針對以上各項缺失,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擴大校長來源,重視校長教學能力:《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自74年5月1日公布以來,有關中小學校長之任用資格部分即未曾修正,檢視現行中小學校長資格規定,著重在校長的行政能力,我們完全同意校長應具備行政知能,惟再強的行政能力仍應回歸支援教學的根本目的上,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教學熱忱與教學專業的校長,要如何引領教師發展專業?

職是,「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應放寬中小學校長任用資格,例如開放教學年資10年以上之專任教師亦可參與校長遴選,以從根本導正目前中小學校長遴選重行政、輕教學的現象。

二、比照高中職僅規定遴選資格,不再辦理甄選儲訓:相較於國中小校長「先考後訓」之任用方式,長期以來,高中職校長則僅規定任用資格,並未辦理甄選儲訓,亦即,只要符合資格者皆可參加全國各高中職校長遴選,兩相比較,未進行甄選儲訓之高中職校長遴選,公正性與專業性鮮少受到質疑,反倒是層層資格限制的國中小校長遴選,不時傳出弊端。

事實上,由於牽涉到積分計算方式,現行國中小校長「先考後訓」之任用方式,明顯有利於兼任行政職的教師,專注於教學的優秀教師要出線,難度極高,長此以往,國中小校長遴選之行政導向將益加定型化。建議齊一高中職、國中小校長任用方式,讓更多優秀教育人員有機會參與校長遴選。

三、強化校長遴選委員會獨立運作:校長遴選委員會之公正性與專業性應受公評,當務之急係檢討校長遴選委員會之成員組成,建議應提高專任教師之比例,避免「有力人士」直接、間接左右遴選結果。其實,校長遴選制度之改革可謂環環相扣,如果可以放寬遴選資格,讓更多優秀教育人員參與,校長遴選委員會之獨立性與專業性亦可同步提升。

四、積極建立校長回任教師制度:台北市立吳興國小瞿德淵校長在校長任期屆滿後,選擇了一條與其他校長截然不同的路──回任教師,獲得各界高度的肯定與支持,問題在於:第二個瞿德淵在哪裡?為使校長回任教師成為常態,或可朝制度面修法,例如:增訂校長8年任期屆滿後應回任教師2年之規定,讓中小學校長更貼近教學現場。

馬總統就職迄今正好一週年,企盼完全執政的馬政府,即刻停止為特定人量身修法,並通盤檢討現行中小學校長遴選機制,為我國中小學校長遴選建立長久的制度。

(教師)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經濟危機、勞動彈性化與政策回應
  ■劉侑學
全球經濟危機對於勞動市場的衝擊持續蔓延、深化,暫時性不景氣過後,勢必改變國內的勞動市場結構及工作型態,即導向高失業率、工作貧窮(working poverty)和不穩定就業(vulnerable employment)等趨勢前進,具體反應在失業率的升高、工時縮短、勞動參與率下降、工資調降的壓力以及工作安全的流失等面向上,對未來即將踏入勞動市場的青年來說更顯嚴峻。

經濟危機加速非典型就業的普遍化

面對百年罕見金融風暴,企業最直接的因應作法就是「裁員」。不過由於勞動法令的介入,導致企業在與員工結束契約關係時,無法隨心所欲。即便在個體勞動法中,台灣解僱保護程度在各國比較中排名實屬後段,仍必須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1條各款事由進行資遣,同時「資遣費」補償義務的法律設計,都讓資遣員工的企業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另外,2003年立法通過實施的《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對於集體解僱必須符合程序要件,用以限制企業僱佣的自由度。再者,辭退員工通常會引發勞資之間的糾紛、衝突,重創企業的社會形象和信譽。

因此,景氣衰退帶給企業最大的啟示是,大量使用外包、承攬、派遣等更彈性化的人力運用,將雇主責任轉嫁至其他人力機構,才能夠在景氣惡化之際立即切斷與員工的關係,並且不需要負擔任何義務,自法律規定、勞資爭議中全身而退。所以我們也看到,在這波不景氣中,最優先裁撤的就是派遣人員。同時,未來景氣盛衰仍未見明朗,企業儘可能保持小而彈性的組織規模,降低核心員工的聘僱數量,以派遣工、臨時工來填補人力上的需求,所以不難想像未來就業市場裡充斥著更大量的非典型工作機會,經濟危機的後果將是加速非典型就業型態的普遍化。

國際勞工組織(ILO)在今年一月所公布的《2009全球就業趨勢》中指出,經濟危機造成亞洲勞工超過60%淪入不穩定就業中,也預估09年將有6千萬的亞洲勞工是屬於不穩定的就業型態。主計處在2008年首度針對統計非正職以外的臨時人員、派遣人力,約65萬人,占總體勞動力的6.24%,國內學者更預估台灣兩年內派遣人力將突破百萬大關。經濟危機不只影響「工作機會」,同時也對「就業品質」產生衝擊。

青年勞工處境堪慮

經濟危機後產生就業型態的變革,首當其衝的就是時下的青年世代。

高失業會使青年「低度就業」的情況增加,意即在失業期間容易投入低門檻的臨時性、打工、低薪資福利等非典型工作。工作貧窮與不穩定就業是風暴後所遺留下的產物,惡劣的勞動條件,隨時呈現岌岌可危的就業狀態,在「貧窮就業」與「失業」的光譜中來回擺盪,產生勞動市場風險擴大的問題。多數非典型工作的經驗、訓練,對於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提升、累積幫助不大,進而導致往後工作歷程的薪資所得停滯不前、失業機率較高、失業週期較長等後果。有論者以為非典型就業者代表著「彈性、效率、機動的競爭力」,但其實「不穩定、貧窮、無法向上流動」才是非典型工作者處境的貼切註解。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與非典型工作型態的出現,在在意味著當代青年面臨著比過去更高的就業難度與風險。問題是目前國家雖積極介入幫助遭勞動市場排除的失業者,卻也只是救急性的消極措施(短期公共就業方案、失業給付);而非典型就業者和低所得工作者因其尚有工作,是完全被摒除在就業體制、社會保障制度的協助範圍之外。

政府創造大量穩定安全的工作機會

勞動市場向來不是一個封閉、自律規則的體系,國家會有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政策工具介入其運作,以充分就業為目標來維持統治的正當性,在不景氣時期尤其如此。

當金融風暴蔓延全球,對於出口導向的國家而言,其貿易伙伴同樣深陷經濟危機當中,千萬別把希望寄託在工業化國家的消費者身上。所以支持內需產業有其必要性,能夠將資源投資在建構或修復基礎建設,是創造就業的直接途徑。如果目標是在提升環境永續發展的能力上,例如建構大眾運輸以減少污染,可以將經濟危機轉化為打造綠色國家的轉機;發展公共照顧產業也是另一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有效途徑。

當資本家必須以維持彈性作為全球市場競爭的策略,政府就有責任透過公共就業來創造、刺激安全穩定工作機會的成長。不過美國社會學者Arne L.Kalleberg認為,擴大公共就業所遭遇到的通常不是經濟的問題,多半是來自政治、意識形態的阻礙。

因應勞動彈性化的社會安全制度

從社會風險的角度來看,非典型就業確實是一群最需要被保障的人口群體。但由於傳統的社會保險是以全時全職、長期穩定、固定雇主等典型特徵的工作作為預設前提,即使失業也只是短暫的過渡現象。因此保險費用繳納、分攤,而給付金額亦是以年資作為計算的基礎,制度設計處處蘊含前提假設的痕跡。從過去所發展出來的社會保險形成非典型就業者無法被保險(uninsurable)或經濟不安全(職災、退休)的困境。因此,國家必須尋求必須尋求新的、多元制度管道來保障該群體及其家庭的生存條件和發展。無疑的,社會安全制度的革新、基本所得保障政策、勞動再生產領域的公共化等會是回應高風險社會的重要方向,才能避免社會排除和貧窮循環的惡果。

厚植政治實力的對抗運動

然而,保守主義政黨、雇主以及多數經濟學者都有著社會福利會扭曲工作意願的恐懼,也認為政府積極涉入到就業的結果,只會使經濟喪失均衡狀態,近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不斷地大聲疾呼:「失業救濟金要從嚴發放,才能夠讓年輕人放下身段從基層做起。」明白道出對於社會福利、集體分擔社會風險的抗拒。

面對保守、右傾力量的反抗、侵蝕,期望更多的青年學生、勞動者投身對抗運動的隊伍中,透過工會、社運組織的集結倡議,形成具有政治實力的階級力量,才有機會將國家導回公平正義的道路、扭轉日漸變形的就業市場,迎接美好和諧的社會。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No.194】一校一書,全校瘋閱讀@【【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