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1》─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1》
══════════════════【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5-21》 |
本期內容 | |
◎巴西貧民窟成為經濟獨立的一盞明燈 | |
◎東南歐零售業以貧民為目標 | |
◎金融危機下的另一條道路 |
巴西貧民窟成為經濟獨立的一盞明燈 | |
& | |
在這個時代裡,大型金融公司被許多人痛罵是帶來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在巴西一處坑坑洞洞的街道上,一間搖搖欲墜的銀行,為大眾示範了經濟獨立這個新構想何以在全世界開始流行。 社區貨幣取代國幣 巴西東北部城市福塔雷薩的彭美拉斯貧民窟裡,有超過3萬2千名居民都在使用社區自營的貨幣「帕爾馬」(Palma),這套系統被眾人信賴同時廣泛流通。當地人已經很久沒有使用巴西的國家貨幣了。 在流通上,「帕爾馬」貨幣有社區銀行提供零利率貸款的支持;已經發行11年的帕爾馬貨幣在當地的各行各業都可流通;當地居民認為,帕爾馬貨幣的出現,改變了當地的經濟體系。它催生了30家相關的社區銀行,從亞馬遜地區到東南部的聖埃斯皮里州都有。2005年的時候,只有兩家相關的銀行。 而最近,彭美拉斯貧民窟的居民表示,「帕爾馬」貨幣提供了保障,讓他們不受經濟危機的餘波所影響。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在金融動盪之前,這裡就有上百萬窮人拚命想向銀行借錢。 「『帕爾馬』貨幣幫助民眾渡過了這次的金融危機,它所提供的貸款讓民眾得以維繫生活。」一家地區性超商店主璜‧皮耶拉‧德蘇扎表示。 這幾年來,多虧有帕爾馬貨幣的貸款,他的超商才得以擴大營業。 「它當然無法提供所有的保護,但是它十分重要。」這項地方貨幣和交易機制試驗的支持者表示,這套方式之所以能夠實行,是因為資金一直在社區中流通,強化了地方連結。這項實驗已經進行好幾十年了。 不過,這次的金融危機讓許多國家都開始對地方貨幣的經濟體系產生了興趣。 像是美國和歐洲等地的社區,都希望地方貨幣能讓他們絕緣於信用緊縮之境。 英國「英國人大結盟」地方貨幣交易網絡的秘書瑪麗‧費斯表示:「我想,這就像是一個防護網。當所有東西都失敗的時候,我們還剩下什麼呢?」她說,在英國,近幾個月來對地方貨幣感興趣的人迅速增加,其中包括了失業人士,和那些想要另闢途徑靠專長來賺錢的人。 同樣被危機所打擊的許多美國社區,也開始創造、或是說復興它們社區自有的貨幣。北卡羅來納州的匹茲柏洛創造了「Plenty」;某些產業陷入蕭條的底特律則採用了「Cheers」,這是經濟大蕭條時代當地所採用的代幣「Scrip」的還魂。 某些持懷疑態度的經濟學家表示,地方貨幣的好處主要是心理層面的,而非經濟層面。 提姆‧哈福特是《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一書的作者。該書解釋了日常生活軌跡之下的經濟學。他說,一個人選擇花在當地的商品,而非任何「進口」的貨物時,對當地社群所增加的財富,很可能一下就因為外來客減少到當地消費而抵消了。 「如果這讓人們感覺良好,讓人們能夠時時刻刻想到本地產品的話,這樣很好。」他說:「我只是好奇,人們如果拿花在這上面的力氣,從事其他的地方發展活動的話,那會如何呢?」 自外於銀行借貸 彭美拉斯貧民窟的居民,主要是1970年代流離失所的漁民。這裡似乎是地方貨幣成功的一個例子。 時至今日,當地很少再有懷疑聲浪。在普通的尋常日子,地方銀行有3個收銀櫃台的小攤前,總是排滿了顧客,等著要借貸或存入帕爾瑪幣。 就像在其他相似的貨幣系統一樣,帕爾瑪幣有與國家貨幣同等的價值,但是僅能在特定區域中使用。當地的零售商提供了5%的折扣給使用帕爾瑪幣的顧客,他們表示,現在大約有30%的交易都是以帕爾瑪幣進行。 「我們發現,我們貧窮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我們的錢一直在流失。每一件我們想要買的東西,都會讓我們的錢流到社區以外的地方。」帕爾瑪銀行的經理瓦昆‧德米婁表示。 「這次的金融危機顯示,沒有社會控制的大型全能銀行並不管用。因為它們排除了許多無法和銀行接觸的人。」 對巴西來說,特別是如此。因為巴西利率高達兩位數,同時在像是東北部和廣大的亞馬遜地區等貧窮地區,也缺乏銀行的分行設立。 根據巴西政府「應用經濟學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2007年,平均起來,巴西每8千人以上才有一間銀行分行,比1980年代的數字還要少。 德米婁表示,自從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侵襲以後,帕爾瑪銀行所提供的貸款服務已經增加了15%,因為居民開始失業,或是被傳統銀行給排拒在外。 地方貨幣助小企業發展 大約10年前,由於當地商業不發達,人們連要剪個頭髮都要離開彭美拉斯貧民窟。然而,地方貨幣系統和可供利用的借貸,幫助了當地數百間小型企業起步。 「外頭的人沒有像我們一樣的福氣。」53歲的莫姆‧愛爾維滋‧德蘇扎表示。德蘇扎與她生病的丈夫一同經營一家街角的小酒吧。她剛剛借到了1百帕爾瑪的最新貸款。 她使用帕爾瑪幣在社區裡買東西;而她的兒子則是向使用國家貨幣的銀行進行貸款,在酒吧旁擴展他修輪胎的生意。 整個社區賣的都是當地所生產的貨品,像是洗衣精上就標有「帕爾瑪銀行」的牌子。超商店主皮耶拉‧德蘇扎表示,地方發展製造產業讓許多年輕人不再惹事生非,也因為安全性提高了,讓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熱心的德米婁有一個野心勃勃的計畫,他希望在2010年結束時,在巴西能發展1千間社區銀行。「在巴西有廣大的需求。」他說。 至於他對華爾街的建議則是:回歸地方。「這次的經濟危機,銀行是共犯。」他說。「這次危機所帶來的教訓就是,你必須要去中心化,與人民更接近些。銀行越合併,就越容易會歧視和拒絕顧客。」 (路透) |
|
(回目錄) |
東南歐零售業以貧民為目標 | |
開設SOS商店新興經濟體國家的中產階級,因為經濟衰退而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一批專為窮人而設的特殊商店反倒趁勢而起,緊抓著這次的機會。 斯洛維尼亞和塞爾維亞等國,開設了SOS商店,僅供正式於政府登記為窮人、領有窮人證明的顧客消費。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零售概念。」塞爾維亞貿易部長米洛薩烏勒維奇3月在第一間SOS商店開幕典禮時表示。 在斯洛維尼亞,SOS商店的開設是以社會福利為出發點;但是,在塞爾維亞,扎布卡零售連鎖店的目標則在於,除了社會責任之外,也能像美國折扣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以及Target一樣,能夠從這些想要精打細算的顧客身上受益。 扎布卡零售集團的執行長米洛拉德‧米斯科維克表示:「我們所想的不是利潤,而是我們對窮人的社會責任。」 米斯科維克說,單單在貝爾格勒,就有5萬人領取津貼度日,靠著一個月50到100歐元(約新台幣2千2百元到新台幣5千元)過活,只能買得起基本的麵包、牛奶和家禽肉。 自從2003年開始,塞爾維亞的經濟每年以7%的速度穩定成長,然而這次的信貸危機和全球市場需求下降,讓塞國經濟緊縮,塞爾維亞央行估計,2009年第一季,經濟萎縮達5%到7%。 目前,大約有2萬名貝爾格勒居民領有特殊證明,可以用此在前銀行家尼可維奇旗下的零售店購買日常用品,有時價格是市價的一半。5月中,扎布卡零售集團即將開設旗下第4間SOS商店,未來還希望能擴展到塞爾維亞全國各地。 米洛薩烏勒維奇部長表示,SOS商店的顧客是那些「無法順利跳上轉變列車的人。這些商店給予他們安全感」。 「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有上百人到SOS商店來購買便宜的食物;你看到的這些人,對他們的未來感到很恐懼。」他說。 68歲的退休經濟學家莉莉亞納‧西明也是SOS商店購物群眾的一員。她對於變成現在這樣,感到憤怒比悲傷多些:「我的津貼只有2百歐元(約新台幣9千元),根本負擔不起任何比這個更好的東西。這實在是太丟人了。」 經濟危機正慢慢威脅到塞爾維亞的每一個居民。 「在每天工作結束之後,我們把所有剩下的糕餅和麵包放在塑膠盒裡,留在店的前面。」麵包師傅斯桑納‧詹傑維奇說,「每天早上塑膠盒都空空如也。」 為了避免民眾濫用這項福利,SOS商店對個人所進行的購物有所限制。任何月收入在2萬第納爾,或是2百歐元(約新台幣9千元)以下的民眾,方能進入賣場消費。賣場中商品的價格比一般的零售商店低了20%。 2百歐元的收入門檻是政府貧窮線門檻的兩倍。2008年,塞爾維亞有7.8%的人口落入此線下方。 1990年代,塞爾維亞的中產階級因為戰爭、經濟制裁和經濟管理不當而大量消失;然而,近年來經濟蓬勃發展,穩定之下讓越來越多人能夠負擔得起奢侈品,像是最新款式的車子和出國度假。 如果以每天能夠購買2,280大卡的食物來算,塞爾維亞有許多人脫離了貧窮的基本定義。 銀行界普遍認為,那些月收入5百歐元(約新台幣2萬2千元)的人可稱得上中產階級,他們的收入比全國平均收入要多了150歐元。 然而,塞爾維亞商業總會的一名分析師果蘭‧尼可列克表示,任何有一份穩定工作、一間公寓和一輛較新的車的人都可稱為中產階級。 他說:「這次的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了中產階級,他們主要以歐元支付的薪資在3月下跌了6%;同時他們還面臨失業、借貸條件低落以及整體社會網絡的降格。」 (路透) As recession squeezes the fledgling middle classes of emerging economies, special shops for the poor are seizing the opportunities. Slovenia and Serbia are among countries opening "SOS" shops that allow customers only from those officially registered as poor, who need special cards to access them. "We see this effort as a new retail concept," Trade Minister Slobodan Milosavljevic said at a ceremony in March to open the first SOS shop. The Slovenian initiative is primarily socially motivated but in Serbia, the Jabuka (Apple) retail chain also aims to make money just as such discounters as Wal-Mart and Target in the United States benefit from consumers seeking value for money. "We didn't have profits in mind, but rather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oor," Milorad Miskovic, Jabuka CEO, told Reuters. In Belgrade alone, 50,000 pensioners live on a monthly 50-100 euros ($68-136) and buy mainly bread, milk and poultry, he said. Serbia's economy has grown by a steady 7 percent a year since 2003, but the credit crunch and falling global demand have led to a sharp economic contraction, estimated by the central bank at 5-7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9. So far 20,000 Belgrade residents have received special cards to buy staples, sometimes at half price, from the stores owned by Djordjije Nicovic, an ex-banker who has moved into farms and construction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Jabuka will launch its fourth shop this week, and wants to expand across Serbia. Minister Milosavljevic said the SOS store's customers "are the people who failed to jump the transition train. Those shops give them a sense of safety. "I felt so bad because hundreds of people arrived to buy cheap food, the people you could see were scared for their future," he said. Ljiljana Simin, a 68-year old retired economist among those shopping at the SOS store, was more angry than sad: "My pension is only 200 euros and I cannot afford anything better than this," she said. "That's so humiliating." The crisis is taking a growing toll on everyone in Serbia."At the end of every working day we put all pastries and bread in a plastic box and leave it in front of the shop," said baker Snezana Janjevic. "It's always empty in the morning." The SOS shops impose limits on individual purchases to prevent abuse. Anyon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less than 20,000 dinars, or just under 200 euros, can shop at the outlets where prices start 20 percent cheaper than regular grocery stores. The 200-euro income level is double the official poverty threshold, below which 7.8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fell in 2008. A decade of wars, sanctions and economic mismanagement decimated Serbia's middle class in the 1990s, but stability in the boom years had enabled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to afford luxuries such as the latest cars and foreign holidays. Many in Serbia live above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poverty -- set at the cost of buying 2,280 calories of food a day. Bankers see thos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500 euros -- 150 euros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 as middle class but Goran Nikolic, an analyst with Serbia's Chamber of Commerce, said anyone with a steady job, an apartment and a relatively new car fits the bill. "The crisis has seriously hit them with a six percent year-on-year drop in euro-denominated real wages in March, job losses, deteriorated lending conditions and overall degradation of the social fabric," he said. (Reuters) |
|
(回目錄) |
金融危機下的另一條道路 | |
金融海嘯浪頭一掃,經濟相對弱勢的中下階級受害最深,承受減薪、失業,甚至負擔不起日常生活所需等種種壓力。東歐國家興起了專供窮人購物的商店,以低價商品保障他們日常生活無缺;而流通地方貨幣來刺激消費的社區經濟模式也開始在巴西發展。 這波經濟危機之下,興起了貧民經濟模式,大眾莫不希望利用這次機會,重建被資本主義侵蝕後生活以及價值觀。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