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06-12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6-1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6-12》

本期內容
  ◎玩耍部落客:世界最古老 亞歷山卓拉圖書館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2:繁華似夢愛如煙 王安憶的《長恨歌》(上) 



玩耍部落客:世界最古老 亞歷山卓拉圖書館
  圖文■郭良文
在埃及最北邊的地中海旁,有一個不算知名,但卻具有魅力的城市「亞歷山卓拉」(Alexandria)。這個富有埃及文化歷史傳統的古都,在西元前3世紀初期,由亞歷山大大帝所興建,由於位居地中海交通要津,很快就成為埃及當時往來歐洲與亞洲的商埠。在羅馬帝國時代,亞歷山卓拉盛極一時,成為埃及的首都。同時,這裡也受到很深的多元文化洗禮,激盪出思想的火花。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都在此推廣,土耳其人、猶太人、希臘人、義大利人與地中海族群都先後來到這個城市。

比較特別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在2千3百年前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圖書館,後來被稱作「亞歷山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成立,不但是圖書館界的里程碑,更在人類知識的發展上跨出重要的一步。這個圖書館在當時擁有50萬冊藏書,相當具有規模。也因為重視文化,使得亞歷山卓拉知識水平的發展與經濟表現一樣良好。亞歷山卓拉慢慢發展成為聞名的科學、哲學、文學思想與教育學習中心,也吸引了一批當時最優秀的藝術家與學者來到此地發展。

然而,好景不常,一個城市或國家的興衰,往往可以從許多歷史的教訓中窺知。西元第4世紀時,暴動、內戰與疾病席捲了亞歷山卓拉,破壞了它所奠定的基礎,縱使這個城市後來成為基督教中心,但它過去的榮耀卻已一去不返。再者,西元第7世紀時穆斯林軍隊入侵埃及,統治者忽視地中海城市的重要性,將首都往尼羅河南邊遷移,使得亞歷山卓拉的沒落成為定局。

不過,也有時來運轉的時候。西元1798年拿破崙入侵亞歷山卓拉,由於拿破崙重視這裡的策略性位置,於是開始復興這個城市。接著下來的統治者是埃及的改革者穆罕默德‧阿里(Mohammed Ali),他積極重建這個城市,在舊址上建造了一個新的市鎮,並鑿通了一條連接到尼羅河的運河。此後,亞歷山卓拉就逐漸朝著都會化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1940年代,這裡擁有30萬人口,其中大約40%是外國人!現在,由於許多農村居民移民進來這個都市,使亞歷山卓拉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百萬人的大都市。曾幾何時,這裡從極盛而衰,現在又逐漸復甦。

讓亞歷山卓拉重新回到文化之都的推手是大學的力量,「亞歷山卓拉大學」(University of Alexandria)提出圖書館的催生計畫,並協助取得亞歷山卓拉圖書館(Bibliotheca Alexandrina)建址所需的土地。在聯合國科文教組織(UNESCO)的支持之下,由一位挪威籍的年輕設計師進行圖書館的整體規劃。圖書館在1995年開始動土,歷經7年建築工程,終於在2002年10月開幕,讓這個古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如浴火鳳凰般獲得了重生,並以嶄新的面貌呈現給世人,將亞歷山卓拉市再度推向世界的舞台。

亞歷山卓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海邊城市,從東到西共20公里長,寬3公里,圖書館就建在都市的中央、海的臨界點。主體建築的造型非常具有創新性,整個建築是以圓形、桶狀、屋頂一高一低的概念進行創作,圓桶建築的高牆面部分刻有各種裝飾用的古文、楔形文字與象形文字。由於圖書館地下室低於海平面,又與海面很接近,使得這個40度角傾斜的館舍,看起來像溜滑梯般地鑲嵌入海,外型之美麗實在令人驚豔。

亞歷山卓拉圖書館的室內空間也是世界一流,挑高的空間感、自然採光的概念,以及豪華舒適的閱覽環境,在圖書館的設計中無與倫比。與兩千多年前相比,那種知識殿堂的尊榮感與開放性精神是傳承不變的。圖書館內部周遭牆面的設計兼具美感與實用性,遍佈在牆上一個個黑色的長方形格子,裡面放置著70萬卷文稿,是由埃及早期使用的紙草(papyrus)材料所製成的,是珍貴的埃及歷史手稿(manuscript)與檔案紀錄。

重建後的圖書館可以儲藏8百萬冊書,提供藝術、影音與多媒體、視覺障礙者、兒童、青少年、微膠卷,以及稀有與特殊蒐藏等6個特殊圖書館藏區。除了藏書功能與圓弧形的主體建築之外,周邊還有幾個其他的建築物,設有網路檔案館區、9個固定展覽空間、4個臨時用藝術展覽區、7個學術研究中心、科學探索館(Exploratorium)、3D科技應用與互動體驗館、由9個投影機構成的360度環景歷史劇場(Culturama)、天文台、以及與作者分享討論區等。此外,亞歷山卓拉圖書館還設置古董、文稿與科學歷史等3個博物館,功能一應俱全。

亞歷山卓拉圖書館每年約有80萬遊客造訪,進入者必須付費。埃及民眾一張門票4塊埃及幣,非埃及人10塊錢。館方每天都提供許多場次的團體導覽,約進行30到45分鐘,以阿拉伯文、英文、法文、義大利文、與西班牙文等5種語文進行解說。另外,也有提供特殊導覽(special tours),以75分鐘的時間深入介紹亞歷山卓拉圖書館,英語導覽一天只有一場,於每日午後12:45進行。

這是我一生中看過最美、最雄偉,最能結合現代化設施、後現代設計與傳統意境的圖書館。能如此重視公共圖書館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更不要說,這麼棒的圖書館竟會是出現在埃及這個國家。可見得對埃及人來講,亞歷山卓拉圖書館的重建,象徵著這個古老國家強韌的文化召喚力量與歷史使命。

現在的亞歷山卓拉圖書館不只是一個圖書館,還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展場、科學體驗館與博物館。我看到了這個古老的圖書館獲得了重生,也深深地體會到,亞歷山卓拉因為有海港而使得經濟富裕,因為有書而使得心靈富貴。圖書館對一個城市的知識發展與文化傳承而言,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視的。

(玄奘大學與交通大學教授)
(回目錄)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2:繁華似夢愛如煙 王安憶的《長恨歌》(上)
  ■宋國誠
在繼承「張愛玲文體」和海派文化的框架下,當代知名作家王安憶以《長恨歌》建立了中國都市民間文學的新潮流。小說以20世紀40年代一位「滬上淑媛」王琦瑤為人物主軸,通過一個女性生命史為線索,寫出她一生的男女情愛、都市生活和悲劇下場,形成一部集都市風味、欲望糾纏、人性虛實與空留餘恨的現代個體生命史記。

上海:風月中的欲望碉堡

話說1946 年,年僅17歲的王琦瑤,基於女性獨立與自主意識,參加了上海小姐選美。初選結果,獲得了第三名,從此,俗稱「三小姐」,一個帶有資產階級情調和美女貴婦的雅號,就在上海市里名傳遐爾。在王安憶筆下,王琦瑤具有一種東方女性的典雅之美,一種既高雅又入俗、既平凡又神秘、既古典又現代的女性之美。

成名之後的王琦瑤,雖三千寵愛集於一生,雖榮華富貴近在眼前,卻依究難敵權勢男人欲望征服下的「妾小」命運。她先搬到「愛麗絲公寓」,成了國民黨軍官李主任的情婦,過著「望月待歸人,孤枕擁寒被」的日子。李主任意外死亡後,王琦瑤開始與不同的男人交往,情海漂流、浮沉擺盪。然而,每段戀情都是身不由己,每個生命機遇都是時不湊巧,每個男人都是逢場作戲,即使骨肉也未必情深,她唯一的私生女薇薇對她愛薄情淡、形同陌路,乃至遠嫁美國,不再相見。最後,王琦瑤孤獨地在一場竊盜案中絕望地死去。

小說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上海這個古老城市,以及王琦瑤從鄰家少女到滿城知悉的「名女人」,以及和第一位情人李主任隔夜露水般的短暫愛情。正如王安憶自己所言,她原本要把《長恨歌》寫成一部城市小說,一個關於上海的歷史印記和風月碉堡。首先映入眼廉的,是王安憶以「弄堂」(註1)、「流言」、「閨閣」、「鴿子」四個主題,來映照上海這個有如「中國古畫」的現代都會。王安憶把上海印象化為一座「女性化城市」,「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的」(註2),這是一個從女性歷史意識和小市民視角所透視出來的意象化空間。在王安憶筆下,上海像一個由成千上萬的「弄堂」堆積而成的立體圖畫,像一個歷經無數傷痛而留下的大型疤口,上海又像個流言四布、說長論短的「粗心城市」。這個在流言中成長的東方巴黎,人性的虛實與真假,早已弄不清楚。因為這裡的居民,人人都有一顆「粗鄙的真心」,像一顆珍珠,裡面包果著粗糙的沙粒:

這城市裡的真心,卻惟有到流言裡去尋找的。無論這城市的外表有多華美,心卻是一顆粗鄙的心,那心是寄在流言裡的,流言是寄在上海的弄堂裡的。(註3)

閨閣與鴿子,則是淑女的象徵,也是用來形容上海女子的隱喻。閨閣與鴿子的對比,是上海女子心境的表露,它象徵著一種解放的渴望和展翅待飛的野心。「櫥窗裡的好衣服向她們招手,銀幕上的明星向她們招手,連載小說裡的女主角向她們招手。她們人在閨閣裡,心卻向了八方」(註4)。而故事就是由一個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王琦瑤──開始的。

弄堂閨秀,情寄無方

從「滬上淑媛」到「上海小姐」,王琦瑤的成名與崛起,實際上就是一條擠身都市名流、晉階上層社會的歷史。依靠李主任的關照提攜和王琦瑤的情感給付,王綺瑤踏入了上海的十里洋場。集溫柔與野心於一身的王琦瑤,在半推半就之中做了「愛麗絲公寓的女主人」,一個當權人物李主任的「外妾」。然而,王琦瑤與李主任之間,並不是一種生死與共的至情真愛,而是露水鴛鴦的欲望遊戲。

一場情愛一場空。李主任沒有也沒有留下,只留給王琦瑤一個「西班牙風雕花的木盒」,然後便罹難永別了!這裡的「雕花木盒」,正是華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象徵。「上海灘的事情就是這樣,再大的熱鬧也是一瞬間」(註5),正如露水不敵朝陽,繁華只是欲望的想像,真情卻只能在暗巷中低泣。女人的青春和美豔,就像那風情萬種、波濤連天的上海「弄堂」,在表面的飛紅走綠中,捲藏的卻是粉臭與煙霉。青春與美豔,可以展露於一時,卻不能在歷史的時間中久駐。就像春天的花蕊要在夏日的陽光下枯萎,李主任既然是戰爭年代的產物,就要在戰爭年代的終結裡逝去,隨著李主任的一場意外──墜機身亡,即使千嬌百媚的回首顧盼,也撥不開那歷史車輪的滾滾黃煙。

小說中,王安憶塑造了一個負情、寡恩、貪色的權力男子——李主任,一個「權/色」交易者,一個女性欲望的投射場。小說中,與其說李主任是一個實體型的男子,不如說是個輕飄飄的幻影。對於他的「偉大事蹟」,只被交代為一個顯赫一時的軍政界要人,神氣威武,除了一個「主任」職位,還擔任百貨樓的股東,「上海小姐」選美的評審。李主任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是簽公文、忙交際、辦大事,他一舉手、一投足,有如牽一髮而動千鈞。顯然,李主任是權力與金錢的象徵,但實際上卻是個玩世不恭,既無責任也沒有擔當的空殼男性。

在小說中,李主任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印像體」,一個空洞無力的能指,指向一個青春嬌媚、投懷送抱的美女佳人——王琦瑤。但實際上,這個作為男性欲望之客體的女性,卻是個「無體意識」,她不過是男性酒足飯飽下的一杯漱口水,夜裡充飢裹腹的清粥小菜;在王琦瑤這裡,嬌媚的女性身體下包覆的卻是虛弱無力的依附主體。顯然,這種「男性空殼/女性虛體」的脆弱關係,反映了王安憶對現代男女不可信、不可靠、不完美的虛無立場,也反映作者對於都會生活既愛戀又嘲諷的悖論心態。

回首蒼蒼,前路茫茫

失去了三小姐的榮光與嬌貴之後,王琦瑤回到上海,寄居在「平安里」,她成了一名幫人打針的注射護士。在這裏王琦瑤結識同病相憐的富太太嚴師母,由此認識了嚴的娘舅康明遜,以及康的朋友、中俄混血兒薩沙。這四個男女,處在這城中小巷裡,十足湊合成一群太平結俗緣、寒夜送噓暖的閒男散女。白日溫黃酒,閒來打骨牌,一台收音機,傳來你儂我儂的浪漫滬劇。此刻,歷史正在上演東方紅太陽、偉大新中國的大戲碼,但在這群避世潛居的小人物這裡,卻在細語哼唱舊情綿綿的小清唱。時間在這上海小巷裡,像似迷了路、失了足,歷史在這裡像似離了軌、錯了位。這群男女,回首既蒼蒼、前路也茫茫。既然黎明不知從何升起,那就只求一夜的溫存和酣熱:

幕色流進窗戶,像是溫暖和稀薄的液體,一切都蒙上了一層膜。物體、空間、聲音和氣息,全變得隔膜、模糊、不確定。惟有那爐膛裡的火,陡地鮮明起來,熱列起來,激勵人的身心。這是火爐邊最溫情脈脈的時刻,所有的欲望全化為一個相偎相依的需求……。(註6)

與已有妻室的康明遜的愛情儘管是一種解放的歡愉、無奈的越軌,但依然以失望和落空告終。康明遜出身於一個舊家庭的二房之子,因為舊式規範的羈絆和軟弱的個性,使康明遜像似一個愛情世界裡的夜行動物,晝伏夜出、戒慎恐懼。對王琦瑤而而,儘管隱藏了曾是「上海小姐」的光環,但依然逃不開躲在陰暗角落裡的寒冷和淒涼,在她身上,感受到的是一個遲幕美人的落漠和妥協。康明遜對於這種非份之愛,雖然充滿激情與幻想,但他卻是個「越是沉醉就越是清醒」的人。「康明遜知道,王琦瑤再美麗,再迎合他的舊情,再拾回他遺落的心,到頭來,終究是個泡影。他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註7)。於是,愛情成為一種一日承諾下的當下行樂,成了離開了眼眶就風乾硬化的淚水,成為逃難求生時的一塊浮木。

王安憶將康明遜與王琦瑤的愛情形容成一種「捉迷藏」,但卻是一場捉者無意擒拿,逃者無意隱蔽的假遊戲。同病雖然可以相憐,但憐憫卻不能拿來治病。因為,宿命與無緣,像是一種精神之癌,腐蝕著兩顆頹廢的心靈。

王琦瑤意圖將她與康明遜的一場情緣轉嫁到混血兒薩沙身上,試圖混淆腹中女兒的真實父親的身分,但卻被薩沙所識破而逃回了蘇聯。最後,康明遜以去香港做生意為名離開了王琦綺瑤,王琦瑤只好懷著與康明遜的私生女,在歧曲難行的人生道路上踽踽獨行。

(下週續)

註1:「弄堂」是指小巷子,北京人稱為「胡同」。弄堂,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築特色,它既是成千上萬上海市民日常的生活空間,也是所謂「海派文化」孕育的溫床。

註2:王安憶,《長恨歌》,海口:南海,2003,頁5。

註3:王安憶,《長恨歌》,頁9。

註4:王安憶,《長恨歌》,頁13。

註5:王安憶,《長恨歌》,頁72。

註6:王安憶,《長恨歌》,頁167。

註7:王安憶,《長恨歌》,頁175。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27@【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6-12》』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