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08-21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1》

本期內容
  ◎玩耍部落客:紐西蘭峽灣 永遠的世外桃源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6:獨立小橋風滿袖 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玩耍部落客:紐西蘭峽灣 永遠的世外桃源
  圖文■郭良文
紐西蘭給人的印象總是藍天白雲、風光明媚、農場綿延,以及牛羊成群。的確,紐西蘭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她位處於南太平洋一隅,距離各地都很遙遠。雖然離澳洲比較近一些,但搭飛機到雪梨也要3個小時左右,若從台灣搭直飛班機,則需要10到11小時。相較於許多其他國家而言,紐西蘭無論在觀光資源、旅遊資訊,以及旅遊點之間距離,優越性都是數一數二的。

紐西蘭素有「地理教室」之稱,是因為她的地質地貌相當的豐富與多元,深入旅遊,可以飽覽各種自然景色與人文風貌。除了遍佈全國的農、牧場之外,這裡有神木群(Rimu與Kauri原始林與紅杉木森林)、地熱與溫泉(間歇性噴泉、溫泉湖、火山)、雪山與滑雪場(最高峰庫克山、Tongariro國家公園)、冰河(南島Fox與Franz Joseph冰河),以及峽灣(Marlborough Sound與Fiordlands)等風景。

雖然相較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上述紐西蘭地理景觀的規模並不算大,如冰河規模比不上阿拉斯加或南美洲冰河,地熱景觀比不上美國黃石公園,峽灣規模比不上北歐挪威,雪山也無法與中國的世界屋脊相比擬。但是,能在同一個國家之內,擁有那麼多樣的地理景觀,紐西蘭堪稱世界第一。

此外,海裡的鯨魚、海豚、企鵝、海狗,以及陸地上原生種的奇異鳥(Kiwi bird)與恐龍蜥(Tuatara),是紐西蘭生態觀光的命脈。加上毛利原住民(Maori)所展現的波里尼西亞文化,在舞蹈、禮儀與食物方面,添增了許多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這種地理、族群與生物的多樣性,正是紐西蘭最大的觀光資源。

位於南島西南邊的原始森林與國家公園區,是紐西蘭最偏遠的地方,也是她最美麗的一塊淨土。這裡是「冰河峽灣國家公園」(Fiordlands National Park)所在地,是由億萬年前的冰河所切割出來的峽灣群。這裡有高山縱谷,有海洋相會,有斷壁、瀑布,加上擁有紐西蘭最原始、茂密的雨林,所以成為紐西蘭自然景觀之翹處,也因此被聯合國科文教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來過紐西蘭南島的人,許多都去過這個國家公園中最著名的「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這裡的峽灣雖短,但卻擁有陡峭的峽谷峭壁與高聳的麥特峰(Mitre Peak),創造出如圖畫般的美麗。米佛峽灣的遊船絡繹於途,航行時間約2到3小時,不過多數的遊客只能做短暫的停留,搭完船後就得驅車返回皇后鎮(Queenstown),由於單程的路途在5到6小時之遠,所以是相當長的一日遊。這裡有一艘過夜的遊船可以搭乘,2天1夜的活動包括觀賞峽灣景致、釣魚、BBQ與划船等,住宿型式是簡易的4人一間上下舖房,男女分開住宿,對於不講究豪華住宿享受的遊客來講,能在峽灣船上住上一晚,將可以充分浸淫在靜謐與神秘的峽灣海域裡。

由於米佛峽灣的景色獨特、交通與觀光景點的開發完整,幾乎已經成為冰河峽灣國家公園的代名詞,這裡有許多世界知名的登山步道,如Milford Track或Routeburn Track等,通常要4到5天的時間才能走完。事實上,冰河峽灣國家公園區域範圍很大,除了米佛峽灣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隱藏秘密」(hidden secret),如道佛峽灣(Doubtful Sound)與達斯奇峽灣(Dusky Sound)。

去達斯奇峽灣,是我的旅遊經驗當中,到目前為止去過最偏遠、最難到達,卻也最像是世外桃源的地方。紐西蘭南島的第一大城是基督城(Christchurch),國際班機主要降落在這個地方。從這裡要到達斯奇峽灣,還有「好幾條」漫漫長路要走。第一個據點是Te Anau,這裡是前往米佛峽灣與道佛峽灣的分岔點,從基督城到此開車至少要5到6個小時。由此再40分鐘車程,可以到達Manapouri湖。到此,公路已到盡頭,必須搭乘快艇橫渡湖泊,約50分鐘到對岸。到達後,轉乘四輪傳動車下山,約1個小時,終於可以到達道佛峽灣的入口。

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峽灣之旅才正要開始哩!我們一行7人包下一艘沈穩的平底船,吃喝拉撒睡全在這艘船上,由當地的一位船長與一位服務人員隨行,帶引我們這些台灣遊客展開6天5夜的海上峽灣之旅。除了前後在道佛峽灣裡各停留一夜之外,我們的船大多數的時間航向大海、前往更偏遠的達斯奇峽灣。

途中,幾乎沒有看到其他人,6天的期間也只遇到2艘船,而且距離遠到連招呼都無法打,我們彷佛身處在迷失的世界當中。碧藍的海水、高聳的峭壁、以及蔥鬱的森林……這就是我們有所有的一切了。這裡的生態很豐富,沿途可以見到海豚、海狗、海鳥等。當然,「海魚」是這裡最豐富的資源,峽灣裡的魚兒之多,簡直無法形容。相信嗎?即使沒有魚餌,只要放下魚鉤,魚兒也照樣會上鉤!在峽灣幾天當中,最難忘的回憶,就是每天有釣不完的魚、吃不完的魚肉。說真的,在這裡釣起來的石斑魚只是來作魚餌用的,我們天天吃的可是頂頂大名的「圓鱈魚」(Blue Cod)呢!

峽灣地形與水路複雜、風貌萬千,陸遊的詩「山重水複移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此地行舟的最佳寫照。在這裡,能充份感受到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寧靜的樂趣。也是遠離人潮、進入世外桃源的最高享受。

(交通大學教授)
(回目錄)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6:獨立小橋風滿袖 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宋國誠
於梨華被稱為台灣「留學生文學」的原創者,其作品都以留學生為主體,以他鄉遊子、故國難望為題旨,描寫他們的經歷和遭遇,他們的思想和生活,他們的事業與婚姻,他們的飄泊與失意。《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是於梨華的代表作,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以自己也是飄泊異地、離鄉背景的深切感觸,寫下了世代海外知識分子無根的心靈、飄流的歲月、認同的困厄、失土的蒼涼。

無鄉可返的返鄉之旅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句曾是 1960到7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生涯最佳規劃的口頭禪,一則道盡當時台灣社會崇洋媚外的心態,一則具實描寫了當時台灣學生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留學生,確切地說是指留美學生,在異地他鄉逐漸形成一個小型的「華人社會」,但說是「小型社會」,實則是離枝落花、滄海孤島,其中的辛酸與苦澀,可說是有口難嚥、乏人可訴。這群海外遊子,在異國備受歧視冷落,回到家鄉又高傲自憐;在白人社會裡寄人籬下也要強忍羞辱,返國安身立命又難忍鄉土的落後和粗鄙,這種矛盾與落差,寫在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小說中,可說絲絲入扣、如咽似泣。

小說以主人公「返鄉尋根」為起點,敘述曾是台大高材生的牟天磊去國十幾年後,從美國回到台灣。拿到新聞學博士的牟天磊,看見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幕,無不觸動了牟天磊記憶中從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到台灣的流離歲月。這段曲折的奔走和流轉,像似繞了一個圓圈,表面上看似虛擲時光、原地重返,但實際上卻是一場飽經風霜、曲折不平的心靈歧路,從浪漫懵懂的起點,轉向失望與覺悟的終點。

牟天磊期待一種返家的溫暖,但一到家門,卻有一種陌生過客的疏離感。因為,對久離而歸鄉的牟天磊而言,本是因為厭倦美國社會的冷酷無情、寄人籬下的日子,希望回家重溫鄉土的舊情和氣味,沒想到台灣如此悶熱、擁擠、髒亂和粗魯,在一片崇洋媚外、言必稱「美國好」的氣氛下,反而使牟天磊產生「此家是何家」的錯愕與迷惘,內心充滿「回家不是家」、「有家似無家」的憂思與愁悵。對照於當年在棕櫚樹下許下要在他鄉出人頭地的誓約,如今看來,既沒有失敗,也沒有成功,只是若有所失、似夢非夢。顯然,這是一場無鄉可返的返鄉之旅。

家鄉的過客

小說以複調式時空敘事為手法,並行著兩種敘事時態,一是現在進行式,一是過去進行式。於梨華的敘事技巧就在於,她運用一種「時空的弔詭性」來櫬托「認同的悖論性」,那就是,在地理時空上,現在進行的是結束過去離國多年之後的返鄉,但是在記憶時空上,卻是過去多年離國經驗在現在時態上重返和再現,於是,物理時空與記憶時空混成一團,家鄉與異國之間真假難分、虛實難辨。而認同的悖論性則在於:返鄉原本是為了治療鄉愁、停止流浪,但對家鄉的失望和疏離,反而加深了鄉愁的刺痛,勾起了無限的憂思和迷惘。

鄉愁只有在返家時格外清晰,飄泊的記憶在回鄉時特別地鮮明。天磊的學成歸國,引來了無數人的欽佩和羨慕,但他熬過的苦楚、流過的淚水,卻像一條綁在身後的尾巴,如影隨行,無力擺脫。

家中的傭人以「少爺」稱呼他,家人、親友以「衣錦榮歸」熱烈歡迎他,家鄉的女友以柔情和思念等待他。但如果他們知道他在美國,終日綣縮在寒冷的地下室裡,望著窗外的飄雪,想著一片空漠的未來,如果他們知道他一日兩餐以蘋果當飯,在飯館裡端過盤子、洗過盤子,甚至刷過女生宿舍的廁所,傭人是否還會以「少爺」稱呼他?家人親友們是否還認為他「衣錦榮歸」?在家人的擁抱和撫慰中,他的身體卻是麻木的、孤獨的,在親人的簇擁和熱淚下,他的心卻是冰冷的、僵硬的。天磊回憶著:

他現在記得那個夏天終於找到了事,每夜開運冰的大卡車來往於三蕃市和卡美爾之間,像一節火車那麼長的卡車,從夜裡十二點開到清晨五時。世界在平安地熟睡時,他卻絕望地醒著,睜著拉滿紅絲的眼,望著崎嶇的山路;……在他的背後,是幾千斤令人僵直的冰,在他的身前,是幾十層叫人心寒的峻巖,他心裡燒著絕望憤怒與不甘的火,慢慢的爬著,開著,行著人間最寂寞的掙扎的路。(註1)

對人未老、心已衰的天磊而言,別人眼中的天堂之地美國,卻是他親身體驗的地獄之谷;別人以為他這次是學成歸國,但實際上他是放棄在美國根本談不上什麼成就的事業,只想回台清清靜靜的找個糊口之處。人們以為他全身鍍金、滿肚洋墨水,實際上經歷10年的折磨之後,他只剩下辛酸、消沉和沮喪。人們不理解他,一如他自己也不理解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闊別多年的父親覺得他變了,變得冷漠、孤僻、不近人情;和他通信多年的女友意珊,一個已經把一生幸福和出國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天真女孩,一個讓他真正想回家的未來伴侶,不僅不懂他的不快樂、不開心,更不懂他的孤獨與失落。他只能淡淡地說:「我是一個島,島上都是沙,每顆沙都是寂寞」(註2)。天磊謝絕了報社的採訪,迴避友人的拜訪,拒絕了父親友人的人情請託,人們以為他高傲和冷酷,實際上,十幾年的留學生活早已使他習慣了孤絕、封閉和逃避,他不要人們像他一樣,終日痴做美國白日夢,回頭已是滿身傷。

唯一能讓他吐露心聲的,是他大學時代的教授邱尚峰,一位和他有著共同美國經驗的老師:

在那邊的時候我想回來,覺得為了和親人在一起,為了回到自己成長起來的地方,可以放棄在美國十年勞力痛苦所換來的一切。可是回來之後,又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不是我想像的那麼樣叫我不捨得走,最苦的,回來之後,覺得自己仍是一個客人,並不屬於這個地方。(註3)

最後,天磊決定留下來,留在這塊他生長的土地上。但這個「放棄美國」的決定,卻嚴重衝擊著他和意珊的婚姻。因為意珊,一個就像當年憧憬著美國、一心編織留學美夢的天磊一樣,她把留學寄托在婚姻的結合上,把婚姻視為出國鍍金的跳板;她雖然不能獲得美國博士,但只少可以做個「美國博士的太太」。但是對天磊而言,他不能因為婚姻再度墜入深淵。這場婚姻,對意珊來說是通往天國的門票,對天磊來說卻是重返地獄的賣身契。

認同的分裂下的文化孤兒

牟天磊實際上是戰後台灣經濟起飛時期「外省菁英」的典型代表,天資聰穎、品學兼優。對當時大陸移台的外省知識分子來說,台灣既是學習成長之地,又是陌生而疏離的他鄉。對這塊彈丸海島,既有深厚而美好的成長記憶,又夾身於深不可跨的省籍籓籬。於是,出國、留學、喝洋墨水,幾乎是那一代外省菁英另覓生命理想、另建事業高塔的唯一選擇。

然而,這種選擇,有多少是出自主體自覺的理性規劃?有多少是出自個人自由的選擇?實際上,這既是一種「急流抓木」式自救,又是離土失根的自我流放。牟天磊正是這種「尋夢—失根」的一代,生在自己的土地上卻又感到身不在此,遠赴異國尋夢卻又驚覺心非所屬。牟天磊就像無數「離土失根」的外省菁英一樣,異國的憧憬和家園的眷念渾成一體,夢想和失落交織於一身;既處於認同分裂又亟思回歸認祖,既是光宗耀祖的菁英分子又是異國主流社會下的邊緣人,他(們)成了認同夾縫中的文化孤兒。

台灣離散文學

天磊的一生,實際上是也是留學生、美國華人於梨華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寫照。於梨華以自己多年的美國生活經驗,以其對美國華人社會的細微觀察和華人生活的真實體驗,寫下了那一代台灣留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苦悶,撕開了中國人不切實際的「美國夢」。在小說中,於梨華具體呈現了留學生的三重困境,一是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二是無法進入各立門戶、自掃門前雪的華人社圈,三是無法歸宿於土生土長的家園,這三重困境,既是「台灣外省人」的時代宿命,也是所有海外華人共同的生命體驗。

作為一名教授型女性作家,於梨華不賣弄華麗的詞藻,不誇大驚奇的劇情,但作品中總是散發淡淡的憂愁、陣陣的隱痛、默默的哀傷。至今依然勤寫不倦的於梨華,以生活寫小說,以文學說歷史,她建立了一種「台灣離散文學」(Taiwanese diasporic literature)的風格,為台灣文學另闢一塊創作廣場,也為1960到70年代的台灣社會與華人歷史,寫下了優美動人的篇章。

註1: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台北:皇冠,1989,頁34。

註2: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頁132。

註3: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頁197。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