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4》─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4》
══════════════════【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8-24》 |
本期內容 | |
◎世界傳真:競爭力「泰」差 教育部門問題多 | |
◎印度中等教育不普及 尋求英國協助 | |
◎奈及利亞海外募款 改造教育部門 | |
◎德國大學學制改革在碰撞中開始衝刺 |
世界傳真:競爭力「泰」差 教育部門問題多 | |
譯寫■葉興台 | |
泰國教育委員會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Educational Council)日前舉辦「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研討會,多位教育專家認為,泰國教育部門的問題多多,包括教育內容無法反應現實生活需求、教育不平等等,將妨礙泰國的競爭力,有關單位必須進行改革。 根據泰國國家報報導,蘭實大學(Rangsit University)社會創新學院院長秦克爾(Witayakorn Chiengkul)在會中發布報告指出,過去20個月,泰國教育面臨了諸多問題,從缺乏受教機會到教學品質不佳,使得泰國的競爭力受到打擊。 秦克爾是從去年初開始分析泰國的教育部門,他說:「由於教育機會不公平和教學品質不佳,泰國民眾缺乏很多能力。」報告指出,很多泰國民眾不會說英語,電腦技能不佳,沒有修養,缺乏溝通能力,工作時缺乏熱忱。 報告指出,泰國目前的教育並未反應現實生活的真正需求,泰國教育部門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協助國家更好的發展;因此,很多指標顯示,泰國的發展能力落後其他國家。報告將泰國教育部門的問題,歸咎於政治和經濟不穩定。 根據這份報告,1997年上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中,僅47.2%還在就讀,意味了超過一半的兒童輟學。秦克爾表示:「泰國政府在提供免費的教科書或學生制服前,最好先關心如何降低輟學率。」 報告說,泰國3千7百萬工作人口中,2千萬人擁有小學學歷或連小學都沒讀完,82萬失業人口裡,有20萬人有大學學歷。報告指出:「這個數字顯示,泰國教育部門無法反應勞動市場的需求。」 此外,泰國皇家學院(Royal Institute)教授威薩拉波恩(Sermsak Wisalaporn)表示:「泰國必須處理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城市和偏遠地區的教育品質有很大的落差。」 泰國教育委會辦公室專家席拉恩(Amaret Sila-on)認為,應讓民間業者在教育事業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他說:「泰國的教育幾乎全由教育部提供,這很不合理。」目前,泰國政府和民間辦學的比例為80%比20%。 朱拉隆功大學講師吉特拉杜(Sompong Jitradub)建議泰國教育部,應給私校校長更大權力,並將權力下放給地方。 秦克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泰國教育部在管理教育時,應結合市民組織、專家和教師的力量,並呼籲泰國全國民眾積極參與教育、社會和教育改革。他說:「如果泰國民眾不積極參與,改革會失敗,泰國將難以迎頭趕上。」 教育專家也建議泰國政府,必須有效率地管理教育預算,改善教師品質,創造一個不僅注重資本主義,也強調道德的經濟。 黎宣大學(Naresuan University)教授諾帕拉克(Sombat Noparak)表示,泰國教育部應停止要求每個教師為學生設計課程。他說:「並非每個老師都擅長設計課程,如果讓有能力的教師設計出好的課程,將這個課程分享給每個教師,那樣會更好,並非每所學校要擁有自行設計的特別課程。」 |
|
(回目錄) |
印度中等教育不普及 尋求英國協助 | |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印度政府將尋求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協助,完成普及中等教育的遠大目標,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HRD)目前正與英國國際發展部協商,希望能簽署英國國際發展部參與普及中等教育(RMSA)的協議。 英國國際發展部從2003年起就參與印度的普及小學教育(SSA)計畫,隨著普及小學教育計畫5年後將步入尾聲,印度政府希望繼續仰賴英國國際發展部的專業,完成普及中等教育的目標。 普及中等教育計畫是印度執政的國大黨所發起的最大教育計畫,目的是希望在2014年前讓中學的粗在學率能達到75%,目前僅53%。國大黨政府希望在2017年時人人可以讀中學,並在2020年達到粗在學率百分之百的目標。 英國國際發展部從2003年參與印度政府的各項教育計畫以來,已支援了3億5千萬英鎊(約190億台幣)經費,其中的1億5千萬英鎊用於支援普及小學教育計畫,另外的3千5百萬英鎊用於協助印度偏遠地區婦女上學。 英國國際發展部支援印度普及小學教育計畫的經費,僅佔印度2009年度在此計畫所支出經費1,194億盧比不到10分之1;印度2009年度撥給普及中等計畫的預算為114.3億盧比。 印度政府官員表示,除了經費,英國國際發展部的最大貢獻在於專業,包括人員訓練、管理和其他技術性援助等。英國中學教育體系獲得各國教育專家高度讚揚。 |
|
(回目錄) |
奈及利亞海外募款 改造教育部門 | |
根據Allafrica.com網站報導,為了協助改造教育部門,奈及利亞民間組織「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USOSA)宣布,將在海外籌募1千5百億奈拉(約台幣329.5億)基金。 「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公關組組長艾卡帕比歐(Ini Akpabio)表示,該組織將扮演開路先鋒,為奈及利亞教育部門在海外籌募1千5百億奈拉的基金,儘管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的任務,艾卡帕比歐仍大膽宣告。 艾卡帕比歐表示,自從他上任以來,該組織已捐出10億奈拉,協助政府改善學校的基礎建設,並添購新設備。他說:「令人遺憾的是,奈及利亞的公私立大學中,沒有任何一所名列世界一千大,中學教育更是奇差無比。」 艾卡帕比歐表示:「『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過去以協助教育部門改造而聞名,但奈及利亞的教育部門問題叢生,顯示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過去我們深受奈及利亞各大學院校的栽培,目前擁有不同的專業領域,因此,我們希望用一切努力,協助改造教育部門。」 「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也點名造成奈及利亞教育部門問題叢生的原因,包括教育部門的貪污腐化、教育主管經常更換、教育政策不能一以貫之等。該組織也警告奈及利亞政府,在任命教育部長時,不要搞政治權謀,這是奈及利亞教育部門問題叢生的主因。 「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也指出,非教育專家或對教育沒有興趣或熱忱的人,不該被任命為教育部官員,因這些人無法抓住和解決教育部門的問題。該組織也不滿奈及利亞教育部長艾格伍(Sam Egwu)最近在大學教職員工會(ASUU)因減薪問題而舉行強硬罷工之際,還舉行鋪張的結婚派對。 「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強調,8月下旬將舉行教育高峰會,檢討奈及利亞教育部門的根本問題。艾卡帕比歐解釋:「這場高峰會將召集所有教育專家和國際捐贈人,討論如何改造教育部門,提高教育品質。」 艾卡帕比歐表示,在籌募1千5百億奈拉基金後,將撥給「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的每所學校10億奈拉,解決他們當前的需求,當然,投資在教育上的資經費永遠不嫌少。 「大學畢業生學校團結協會」向來以敢言著稱,該組織的4名成員目前擔任奈及利亞部會首長,但這些成員在當官後,卻沒有履行組織交付的任務。 |
|
(回目錄) |
德國大學學制改革在碰撞中開始衝刺 | |
■孟虹 | |
作為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的重要舉措,從明年起德國將全面推行新的高等教育學制。這意味著德國自威廉‧馮‧洪堡創建柏林大學以來歷經2百多年的傳統高等教育學制將被徹底改變。德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高教體制能否順利對接?在歐洲一體化浪潮下,德國的優秀教育傳統能否得以保存?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將為我們帶來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動態。──中國教育報編者 自2010年起,德國的高等院校將全面實施「博洛尼亞進程」,實行統一的學制、學分制以及學士、碩士和博士三段式的高等教育學位體制。由於這場改革不僅涉及課程、教學和學制的變化,更衝擊著德國曾經引以為傲的高等教育傳統及理念,因此一直伴隨著反對的聲音。不久前,德國各地反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呼聲再度掀起。德國聯邦議院在議院大會的「時事小時」辯論中,就高等教育改革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德國教育科研部部長沙萬女士明確表示,學生反對高校收費和學制改革等內容是「過時的目標」,德國已是歐洲高等教育區的一個有機部分,歷史的車輪不能阻擋。 搭乘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快車 長期以來,德國大學以洪堡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追求「教學自由」和「教研結合」,大學猶如象牙塔。在2007年以前,德國高校所有經費均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撥款提供。學位制度以二級制為特色,絕大多數學生獲得作為第一學位的碩士學位,平均學習時間長達7年,即使在應用科技大學,學生獲得第一個畢業文憑的時間平均也要4年至5年。博士學位作為第二學位教育,至少需要5年時間。這樣的教育體制導致的後果是教育經費開支過高,而學生畢業時年齡偏大,實際操作能力不強,不能直接為社會和企業服務。 隨著歐洲一體化從經濟領域擴展至社會和政治領域,歐盟成員國公民開始有權自由選擇居住地和就業國,歐洲國家之間高校文憑的互認成為當務之急。隨著外國留學生不斷流向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德國作為文化教育大國的地位受到質疑。與此同時,針對大學課程教學大綱結構性不強、學習時間過長、輟學率高等問題,德國國內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 面對種種壓力,德國政府開始全面探索解決方案,最終決定以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為契機,從學制入手改革德國高等教育。1999年6月,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29國在義大利博洛尼亞正式簽約,一致同意共同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至2010年全面引進學士、碩士二級制高等教育體制,此後不久又將博士生教育列入「博洛尼亞進程」。這樣一來,學生獲得第一學位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同時學制的變化也必然帶動更深層次的高等教育變革。 全面引入學士學位縮短培養時間 根據「博洛尼亞進程」,德國高校自2010年起將全面實施學分制和統一的本碩博三段式高等教育學位體制。目前高校學制轉軌已得到普遍實施。據統計,2009年夏季學期,德國高校已開設5,309個學士學位專業和4,201個碩士學位專業,占專業總數的76%,比2008年冬季學期增加了3%。其中綜合大學設立的學士和碩士學位專業分別有3,077個和2,852個,應用科技大學為2,108個和1,243個,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均為106個;目前尚未建立新學制的專業基本上為學生畢業後需參加國家考試和教會考試的專業,如醫學、法學和神學。 與以往傳統學制不同的是,新型的本碩博三段式學位教育將學士學位作為高校學生畢業的第一學位。就學習時間來看,本科學業時間為3年至4年,新型的碩士學位教育分為「3+2」和「4+1」兩種模式:學生完成3年的本科學業後繼續學習2年,或完成4年本科學業後追加1年,即可獲得碩士學位。根據課程的國際化程度,又有普通學士、碩士學位以及聯合辦學的國際雙學士、碩士學位之分。研究生教育根據專業內容設置及入學條件的不同,有本專業的繼續深造、跨學科學習以及繼續教育等3種模式;根據培養目的的差異,還有「研究型」和「應用型」兩大方向。 在博士生教育方面,學習時間由原來的5年縮短為3年至4年。同時,為了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綜合大學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德意志研究聯合會的資助下,嘗試改變原有的博士生導師一對一帶學生的「學徒式教育」模式,先後增設研究生院,創建國際博士學位專案,並將外國留學生招收比例提高到30%。此外,獨立的研究機構和各州也紛紛出資建立研究生院,如馬普學會現有52個國際研究生院,巴伐利亞州設立了11個博士生院,以提升德國在國際教育科研領域的形象,推動國際研究網的建立。 在大學傳統與時代要求的碰撞中前行 總的來看,改革後的德國高等教育學制呈現出四大優勢: 一是獲得學位時間的縮短。據統計,2009年夏季學期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多數僅需6個學期即可獲得學位,碩士學位一般用4個學期。不難看出,獲得兩個不同學位的總時間比原來一步到位獲得碩士學位平均少了近4個學期。 二是學業相對量化,畢業資格透明度提高。通過引進歐洲學分轉換系統,將每學期的學業量化為30個學分,一個學分相當於30小時的學習量(包括上課、自學和考試),一個學期相當於9百小時的學習量,學生積累180至240個學分(6至8個學期,畢業論文為15至30個學分),便可獲得學士學位;繼續深造2至4個學期,達到總計3百個學分,可獲得碩士學位。改革後,所有在校學生畢業時均可獲得文憑的補充說明,對其學習內容、專業特色、文憑層次和所在高校體制等進行詳細介紹,便於文憑在歐洲境內互認。 三是課程設置靈活並面向社會需求,有利於學生就業。通過引進不同時間長短和內容的模組式課程,將專業內單一的教學活動有機地組合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素質教育與專業教學的結合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是英語課程逐步增多,有利於提升學校和學生的國際化程度。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許多大學開設了國際課程,一方面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另一方面也聘請海外教師來校參與教學,營造國際學術交流氣氛和環境。此外,國際通用學位的引進以及國際課程的開設,有利於德國高校學生的國際流動及其國際化能力的提升。 然而,新型的學位制度也伴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要想達到最終目的,改革步伐還需加速。學制快速轉軌的同時,德國高校其他方面的改革力度卻很有限,教師對於新型學制尤其是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等一時難以適應,學校本身又缺乏相應的培訓和諮詢,因此給師生增添了許多壓力和難度。 一些學生反映,新的教學計劃過於具體、死板,讓人感到缺乏「學習自由」,擔心高等教育變成簡單的學位教育,而非全面的人才培養。同時,大量的必修課和學業時間的嚴格規定以及各州高校教學大綱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出國留學以及國內學生流動計劃的實施。 綜合大學學制三級化後,第一學位教育趨同於原來以學制短、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見長的應用科技大學的教育模式,從而使後者原有特色銳減。此外,更多人選擇在獲得學士學位後即離開學校,致使研究生人數迅速下降,使得一些企業和機構為德國作為「科學之國」所需的高級人才數量不足而感到擔憂。 目前看來,如何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改革教育體制,改進教學條件和環境,促進教育公平,有效地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才,並且讓近2百萬德國在校大學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將成為今年9月德國大選的熱門話題之一。 中國教育報8月18日3版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