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9-04》─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9-04》
══════════════════【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9-04》
|
本期內容 | |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8:人間清水出芙蓉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 (上) | |
◎鄉村中的字典博物館 |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28:人間清水出芙蓉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 (上) | |
■宋國誠 | |
林語堂向來以其閒適文學和幽默創作為世人所樂道。但作為一名重要的文學家與翻譯家,在20世紀整個前半葉,林語堂曾被譏為不食人間煙火、心中不思革命的幫閒作家。實際上,在飽受左翼文壇的攻擊之餘,林語堂的代表作《京華煙雲》(英語版)卻獲得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從此人們在從誤解中翻醒,重新審定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超凡貢獻。 道家哲理小說 《京華煙雲》洋洋70萬言,堪稱大師之作。全書分為三卷,從家族小說的範疇而言,像似現代版的《紅樓夢》,但林語堂擺脫了傳統章回敘事的格局,而是以鬆散、隨性的傳記、對話、行動為串場,形成一部揮灑如雲、走筆如煙的「家族—歷史史詩」。 小說以主人公姚木蘭的半生經歷為主線索,以北京城內姚、曾、牛三大家族的興衰起落為背景,以義和團到「七七抗戰」的40年為時間跨度。小說聚焦於國家劇變下的家族生活,情節上至宮庭傳聞下至庶民疾苦,主題涉及哲學、政治、經濟、藝術、宗教、愛情、文學、傳統、民俗、禮儀,乃至封建陋習、革命新知和精神心理的分析等等。林語堂以道家哲學評史議政,以人文智慧寫人論事,評論家多以「道家小說」稱之,實則更是一部「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哲理史詩。 人們向來以「文以載道」定位《京華煙雲》,可說其來有自,因為莊周思想與道家智慧在小說中處處顯跡、燁燁如光,舉凡道家思想中的隱士、真人、遁世、達觀、閒逸、豁然、順性等等人生智慧,既穿透著小說中的老少人物,也散發在歲月流離的感悟之中,時而潛隱筆心,時而躍然紙上。 黃老修身,樂生安道 小說開始,敘述了義和團「拳匪」已準備進京鬧事,八國聯軍蓄勢待發、準備接戰。在戰亂逼臨城下之際,姚家決定舉家逃離北京避走杭州。對尋常百姓來說,兵亂在即、逃難避禍,人人莫不驚慌失措、恓恓惶惶,但姚家長者──姚老先生,儘管深知「也許拳匪會來搶,也許官兵來搶,也許洋兵來搶,房子也許會整個兒燒個光」,但他卻不慌不忙,從容以對,即使戰禍臨頭也視為平常小事,既不擔憂財貨家當,也不多問來日福禍。當逃難開始時,姚老太太叮嚀是否應隨身多帶一些金銀珠寶,姚老先生卻以逃難路上福禍難測、生死未料而放棄。對篤信道家哲學的姚老先生來說,生死有命,富貴如雲,又何必心慌意亂;成命定於天,謀事在於人,又何必牽掛身外之物,以致傷身害命。 小說第一卷題為「道家的女兒」(The Daughters of a Taoist),並以《莊子‧大宗師》的文字為卷首語,主要在描寫姚家這一「莊周之家」的處事原則與應變態度,描寫姚老先生不以金銅玉器為鎮宅之寶,反而以道家思想為傳家淵源,以身體力行、民主溝通的方式涵育自家兒女們。在這個家庭中,林語堂塑造了一對「道家父女」,一是父親姚思安,一是女兒姚木蘭。一個棄身外之物,行隱士之風;一個順天從命,符應自然之理。一對兒女體現了林語堂智者無慮的人格典型,表達了林語堂天理有命的人生理想,傳達了林語堂萬事平和的處事態度。 姚思安出身富裕世家,繼承了家族大筆產業,他本是一個紈褲子弟,「他喝酒、賭博、騎馬、擊劍、打拳、玩女人、養歌女、蓄娼妓、浪蕩江湖,交結公卿」(註1)。但是在娶了木蘭的母親之後,性格與思想一夕丕變。這種驟然幡悟,顯然是受到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出自對時代乖厄和和國難不休的一種傷感和體悟。「他同情變法的光緒皇帝,認為義和團的行動愚蠢無知,危險有害,不啻兒戲,……他也有他『反洋』的道理,那就是教堂是仗恃洋人優越的武力保護之下的洋宗教的表現」(註2)。當他的愛女不解父親何以把逃難前埋在後花園裡的古玩視為「分文不值得的廢物」時,他的回答是:「你若把那些東西看作廢物,那就是廢物」(註3)。在這裡,姚思安既表現了道家心寬豁達的思想,也表現出儒家允執厥中的中庸之道,這正是林語堂政治理想的最高表現。 在姚思安身上,林語堂闡釋了一種「黃老修身、樂生安道」的生活哲學。他對財富與名利素來不癡迷、不眷念,他把家務委由妻子和乾女兒珊瑚管理,對於家事,「全遵照道家哲學,採取無為而治的辦法」(註4);他把家業和店舖托給舅爺經營,自己則只與書籍、古玩、兒女朝夕相處。他從不不怨天尤人,也甘心逆來順受。他最愛的是大女兒木蘭,最疼愛的是二女兒莫愁,他不滿大兒子的愚魯和放浪,他積極撮合莫愁與孔立夫的婚事;他雖不贊成但也不干預小兒子阿非和紅玉的戀愛,對於阿非最終與寶芬結為連理,他也樂觀其成。他雖無力於救國圖存的民族大業,但也不是不關心時事與國政。這種政治疏離和無力感,並非懦弱或逃避,而是道家「無為」的另一種表露。 在自認兒女有成、了盡義務之後,姚思安便離家遠遊,一去就是10年。他遨遊江海,縱情山水,有如孤老放翁、閒雲野鶴。在放遊與浪跡之中,他體驗了自然之美、樂生之道。最後,他依然告老返家,此刻已是孫嗣滿堂,此刻,他體悟了個體生命雖有終老而死的一日,但子孫代代相傳亦是生命永續與不朽的傳承。在姚思安身上,人們看到的是道家「隱士」與儒家「君子」的綜合體,一種塵世中超凡入聖的生活哲學,一種亂局下自得其樂的人生藝術。 順天從命,近情明理 木蘭對父親十分敬仰,她自幼就承受父親的教誨:「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雖短短一語,卻是木蘭日後生活上的指南針,從中獲取人生的樂觀和勇氣,因為,「一個萬惡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就是一個使人樂觀奮鬥的美好世界」(註5)。在木蘭幼小的心靈中,很早就種下一顆「光明磊落」的生命種子,終其一生,銘記而受惠。 木蘭承蒙於父親之教養者,首重「德育」,但這裡的德育並非傳統禮教或舊式女德,而是處世的哲理與人生的智慧。當木蘭在逃難前憂心埋入地下的銅器玉寶是否會被盜匪偷走、來日是否能夠返家自己掘起時,她從父親那裡獲得的答案卻是:得失不在於處心積慮,不在於圖謀或運氣,而在於「有德者有福」。父親告訴她,人生的福氣不在於「外求」,而是在於「內生」: 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先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註6) 這種「順天從命」的思想,還影響著木蘭對愛情、婚姻與家庭的態度。木蘭與立夫彼此欣賞、情投意合,但正當木蘭對立夫愛苗初長、充滿甜蜜幸福之感時,基於姚、曾兩家素為友好,兩家商議結果,就理所當然地將木蘭許配給曾蓀亞。對於這場長輩們約定而成的婚事,木蘭以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態度來面對,她既無怨言,儘管她接受的是自由婚愛的新思想,她也沒有反抗,儘管她心儀之人並非終生托付的伴侶。正是這種「近情明理」的態度,使木蘭被形塑成「中國現代女性」的理想典型,也使木蘭在亂世與變局中,自得一份安逸與恬適。 木蘭生於新時代,自幼接受新思想,如果依當時流行的自由戀愛、自主婚嫁的思潮,木蘭會選擇氣盛才高的立夫,她會解除曾家的婚約,婉拒平凡溫雅的蓀亞,還她的自主之身和自由之愛。但是木蘭不願冒犯千古名教,她只是將自由真愛私藏內心,把婚姻之道顯露於外。 基於對和諧、中道的執著,林語堂給予木蘭的婚姻極度唯美和幸福滿滿的描寫。「木蘭的婚禮,莊嚴而肅穆。新娘,為萬眾注目的中心,美如滿月。……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樂美,她的身段兒窈窕,令人目迷心蕩」(註7)。對於木蘭略帶「殘缺之美」的婚姻,更表達了林語堂對愛情本是「心靈盟約」、婚姻本是男女互補、兩性增益的觀點。木蘭自己知道,她和立夫並沒有真正戀愛過,所以她嫁給蓀亞時良心上是一片清白,所以她決定在婚後再補修愛情的課。對於這種「先嫁後愛」的婚姻,木蘭正是以繼承於父親之「德教」—「順天聽命」的態度,坦然面對、誠心相許: 在這種愛裡,沒有夢繞魂牽,只是正常男女以身相許,互相敬重,做將來生活上的伴侶,只是這麼一種自然的情況。只要雙方正常健康,其餘就是順乎自然而已矣。(註8) (下週續) 註1:林語堂,張振玉譯,臺北:金蘭文化,1986,《京華煙雲》,頁17。 註2: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13。 註3: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19。 註4: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155。 註5: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11~12。 註6: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20。 註7: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371。 註8:林語堂,張振玉譯,《京華煙雲》,頁370。 |
|
(回目錄) |
鄉村中的字典博物館 | |
■石天強 | |
這是中國第一個由農民出資興建,並建設在一個具有獨特文化韻味的鄉村中的字典博物館。2萬多冊辭書藏品來到一個山區的小鄉村,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實屬罕見。迄今為止,山西陽城北留鎮對中華字典博物館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千1百萬元人民幣。 「現在建『中華字典博物館』的那個地方,就是我當年結婚的地方。我在那個屋子裏生活了不少年。」山西陽城北留鎮皇城相府總經理陳金勝,對此感慨萬千。與陳金勝經歷相似的是北留鎮的全體村民,現在的陽城北留鎮省級文物保護區曾經是他們居住的地方,但為了古建築保護,所有的村民都搬遷出來,在舊城附近重建家園。當被問及自己的舊宅被徵集作何感想時,陳金勝一臉自豪:「真的十分自豪!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好的建築,可以讓我們的文化流傳下去。」 這是中國第一個由農民出資興建,並建設在一個具有獨特文化韻味的鄉村中的字典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華字典博物館的收藏已經超過了2萬冊,其藏品就包括《康熙字典》不同時期的多個版本。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第十屆副委員長許嘉璐親自為博物館題寫了匾額,並捐贈了自己的藏書。國內許多從事古籍整理,從事訓詁學、字典學研究的學者也都將自己的收藏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如此多的辭書藏品來到一個山區的小鄉村,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實屬罕見。 這實際與山西陽城北留鎮的特殊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北留鎮坐落於山西省南部、太行山腳下,距其北部不遠百里,就是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的古戰場。而北留鎮古建築群則是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的重要輔臣陳廷敬出生、求學、從仕、養老之處,此建築群歷經明清兩代數百年建設,迄今保存完好。陳廷敬為康熙皇帝平叛內亂、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才有康熙「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評價。而陳廷敬作為內閣大學士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以總閱官的身份參與了《康熙字典》的編纂工作。而《康熙字典》,如眾多詞典學學者所公認的,是中國封建社會字典編纂的總結之作,並為後來的字典編纂奠定了基礎。 在北留鎮,至今流傳著關於陳金勝的一個段子。當年在北留鎮拍攝電視劇《康熙王朝》時,陳金勝過了把戲癮,飾演一名帶刀侍衛,對大臣周培公說一句台詞:「周培公,我要把你下油鍋。」誰知陳金勝一時興起,喊了一句:「周培公,我要下油鍋。」登時片場眾人暈倒。 而這恰恰是北留鎮得以名揚全國的引子,這個引子與北留鎮書記張家勝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了拍攝《康熙王朝》,北留鎮投資280萬元人民幣。這在1998年,無論對誰都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但北留鎮人幹了。隨後,北留鎮的旅遊收入飆升,2004年已經達到3千萬元;到了今天,北留鎮旅遊收入已經是1.5億元,在其年收入8.4億元中約占18%。這種經濟實力,為中華字典博物館落戶北留鎮提供了必要的支撐。迄今為止,北留鎮對中華字典博物館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千1百萬元人民幣。 「我們期望這個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字典收藏中心,一個字典展示和展覽中心,更是一個集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的基地。我們期望在不遠的將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能夠住在當地從事研究工作。」北京師範大學辭書研究和編纂中心教授朱瑞平說。中華字典博物館的建設,得到了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和北師大辭書研究和編纂中心在學術上的有力支援。朱瑞平認為,一座博物館的價值首先來自於藏品的價值,這就需要對藏品進行搜集、鑒別和整理。同時,藏品的範圍還應不斷擴大,所收集者不僅僅是成品,還應該有學者研究的手稿,這些手稿將展示學者研究思考的過程,並必將為後人的研究提供寶貴的借鑒。 但僅僅有藏品是不夠的,關鍵還要有對藏品的研究和利用,而這才是藏品最重要的價值所在。為了提高使用效率,中華字典博物館資訊化、網路化平台的建設已經在規劃實施中了。「網路化平台在年內應該可以開通。」朱瑞平說。 「我們希望中華字典博物館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級的博物館,並在中國當代學術研究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現在還僅僅是個開始。」無論是北留鎮的各級負責人,還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都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希望。我們也期待這個希望能早一天變成現實。 中國教育報8月16日4版 |
|
(回目錄) |
|
長期徵稿啟事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