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0-07》─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0-07》
══════════════════【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0-07》
|
本期內容 | |
◎教育論壇:退休改革應回歸社會安全體制 | |
◎面對青年貧窮化:危機時刻:社會安全制度的價值 | |
◎大學評鑑重點:教學品質及改進機制 |
教育論壇:退休改革應回歸社會安全體制 | |
■羅德水 | |
在立法院預算中心公布首批「雙薪肥貓」之後,有關退休高官與高階將領在坐領高額月退俸後,又轉任公股事業領取動輒十幾二十萬高薪一事,引起社會許多關注與討論,輿論一致要求政府相關部門應採取積極性作為,遏止此一行之有年卻嚴重違反社會公平正義的現象,對此,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已明確表示:「如果在政府部門退休後進入體質是政府投資的單位,領兩份薪不符社會公理和社會觀感。」 另一件同樣引起關注的退休金議題,則是勞委會、銓敘部齊聲反對私立學校教職員的退休制度轉軌設計。問題的背景是這樣的:在國民年金上路以後,為了不讓私立學校教職員成為台灣的年金孤兒,立法院於是在民國98年6月12日完成《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例》之立法,並通過附帶決議要於半年內修訂《公教人員保險法》、《勞工保險條例》,讓目前隸屬公保的私校教職員之投保年資與給付標準回歸勞保,以提升私校教職員之退休所得替代率。詎料,勞委會與銓敘部竟然反對前揭附帶決議,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強調:「勞保基金的缺口高達1.2兆元,勞保有自己的規劃與制度,無法接受別人年資由勞保基金支應。」 雖然「雙薪肥貓」與私校教職員退休金議題之性質明顯不同,但要釐清爭議,仍須回歸社會安全體制進行討論。何謂社會安全制度呢?要言之,即是國家保障國民安全的措施與制度,其中,退休年金制之目的正是為了保障國民退休之後的經濟安全,係總體社會安全制度之重要環節。 而「雙薪肥貓」之所以犯眾怒,也正是因為其嚴重悖離社會安全制度學理,這些退休高官一方面領取遠超出退休保障所需的高額月退俸,一方面又退而不休至公股事業單位以全職身分領取高薪,不免教人質疑:這些高官既然尚有工作熱忱,何必辦理退休?政府安排退休高官轉任事業單位肥缺,使得退休肥貓的所得替代率動輒超過200%,要說不是酬庸、圖利,如何能杜悠悠眾口? 回歸社會安全制度本質思考,我們以為,已經領取月退俸之公部門受僱者,若轉任政府投資之事業單位,任職期間即應停領月退俸,以符社會公平正義。以此而論,目前檢討中的雙薪肥貓顯然只是冰山一角,包含公立大專院校教授退休後又到私校專任,同樣領取雙薪的現象,亦須一併加以檢討,並限期改進。 兩相對照,有關私立學校教職員之社會保險轉軌,就顯得急切且必要。 其一,台灣的退休制度幾經沿革,以私校受僱者為例,私立學校教職員在民國69年以前即是參加勞保,其後則單獨加入「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一直到民國88年又被併入公保,職是,將私校受僱者之社會保險由目前的公保轉軌至勞保,不僅是立法院制訂《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例》之配套修法措施,更是回到民國69年以前的常態而已。 其二,目前私立學校教職員雖然已有職業年金的保障,惟其所得替代率仍然偏低,加上所參加之公保係一次性給付,實有必要轉軌至勞保,藉由勞保年金以補強其替代率至合理水準,方才符合社會安全制度所揭櫫之經濟安全保障。 至於有關勞保潛藏負債部分,則是本來就存在的問題,無論私校教職員是否加入,都是政府必須嚴肅以對的事實,難道拒絕私校受僱者轉軌勞保,政府就不用處理勞保的問題嗎? (教師) |
|
(回目錄) |
面對青年貧窮化:危機時刻:社會安全制度的價值 | |
■劉侑學 | |
2007年美國次級(Subprime)房貸預告金融風暴的來臨,緊接著隔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投資公司的倒閉,點燃了災難的引線,在全球化的經濟整合模式下,各國都收到刻印著「美國製造」(Made in the USA)標籤的黑心禮物,開啟繼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 經濟危機打斷全球經濟自1990年代以來的擴張時期,許多先進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和美國都已經在2008年經歷經濟的負成長,而國際貨幣基金(IMF)隨著先進國家預期今年GDP將下滑,再次下修經濟預估。劇烈的衰退也同樣發生在多數新興開發中國家,預估經濟成長將從2007年的8%降至2009年的5%。再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評估,今年的貿易成長率僅成長2%,較先前的預測整整降低4%,顯示出依賴貿易與外資的開發中國家受創甚深。 社會安全制度的穩定力量 金融市場管制失靈的成本,卻完全由政府、正式(非正式)的工人及其家庭來買單。面對不景氣,社會轉移就扮演著協助重傷的工人度過難關、維持總需求穩的重要角色,例如失業給付就具有防止「次級失業」的效果,因其維持失業勞工的購買力,與其有直接交易的企業,旗下員工就不至於發生失業。 然而,一個可悲的事實是,原本國家可用來對抗風險的制度,卻錯誤地將它去除。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近10年來進行「改革」削弱重要的自動穩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所謂「改革」的內容包括稅制逐年調降、退休制度從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變革成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美國經濟學者Joseph Stiglitz就認為,這是再一次弱化經濟的自動穩定器,甚至轉化成為自動去穩定器(automatic destabilizers)。 多數的美國人會發現,他們的退休帳戶同時間也如同其房屋價值一般驟降約20%到30%,有些甚至達50%。社會安全制度變革與金融風暴的雙重影響下,美國人發現存款與退休帳戶的金額一直減少,就會開始意識到必須減少消費並增加儲蓄,長年以來美國家庭儲蓄率趨近於零,現在卻高達5%。同時,日益升高的失業率(9.8%)也為消費者支出與全球經濟的復甦蒙上陰影。國際貨幣基金第一副總裁John Lipsky就表示,經濟復甦需要個人消費、企業投資等私人支出恢復成長,但美國的儲蓄率增加,將限制對亞洲出口品的需求。 社會安全納入復甦政策 因此,危機時刻,社會救助與社會安全等給付即作為經濟與社會的穩定器,不單防止失業者淪入貧窮,也有助於止住總需求的下滑,縮短經濟危機衝擊的時間長度。在第8屆國際勞工組織歐洲區會議上,參與者不約而同地同意社會安全制度在經濟復甦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部分國家如澳洲、巴西、中國、加拿大、南非以及美國,都將社會安全體系視為經濟復甦包裹方案裡的重要核心。國際勞工組織(ILO)社會安全部執行長Assane Diop就認為,危機時刻應該增加社會安全制度的資源,並將其包含在經濟刺激方案的一部分。 2008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工作創造與失業舒緩法》(The Job Creation and Unemployment Relief Act),主要目標放在創造或維持就業、投資基礎建設,以及提供經濟與能源的協助,其中延長失業給付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將現行失業給付延長7週,此外針對失業率較高的州如密西根則延長20週。而歐巴馬政府上台後則認為該方案不足,開始計畫擴張失業保險的涵蓋率,預計將部分工時工作者納入,並且增加給付額度。 比利時在2009年的預算中動用0.6兆歐元來增加失業給付與其他社會安全方案,丹麥也計畫增加短期的社會津貼;義大利額外支出2.5兆歐元來支持低收入家庭與失業給付;荷蘭也挪用總預算的0.2兆歐元來增加失業給付,而德國則針對部分失業者延長其在職津貼的期間,同時決定如果衰退持續,將再度延長給付的時間。 安全網下的不安全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全世界有高達80%的人口擁有極少、或者根本沒有資格進入正式的社會安全體系,反倒是依賴家庭、親屬網絡或社區來保障其生活條件。而在這80%的人口當中,有20%處於極端貧窮的困境。 失業保險制度多數存在於高所得的國家,然而,即使在已發展國家,很多失業者也不在涵蓋的範圍內。在半數OECD的會員國中,超過半數的失業者沒有領取失業給付的資格,也無法獲得其他協助求職者方案所提供的津貼,如職業訓練與社會救助。 可惜的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通常要等兵荒馬亂之際才會想到建構或修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部分國家如南韓、泰國透過立即開辦或擴大現有失業給付,成功克服因危機而來的長期失業問題。同樣地,日本近來也針對未符合失業給付資格的失業者,開辦新的津貼。 邁向全球平等的長期目標 今年2月10日,國際勞工組織的歐洲區會議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舉行,該組織秘書長Juan Somavia在演講中指出,在金融風暴之前其實就已經存在著全球失衡的危機,全球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足夠的合宜工作(decent work),不公平的情況存在國家間(內)擴大,市場的角色被過度評價,國家的價值卻被低估,而工作的尊嚴則完全被去價值化。 危機讓我們尋求短期、快速的措施來修正貧窮與不安全,卻忽略建構長期的制度來解決全球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是在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下,存在著必然的危機與不平等風險,而社會安全制度具有保護弱勢群體與經濟體復原的重要功能,所以此刻我們應該重新去思考社會安全的設計,並且彌補過去社會安全制度的破壞、漏洞。更重要的,是將其建立在普遍式原則上,給予基礎給付的保障,才足以回應「安全」與「公平」的目標。 台灣政府因應金融海嘯同樣推出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方案,但對於社會安全制度、弱勢直接補助的經費實在不足,且如「工作所得補助方案」、「馬上關懷」,無論在內容或執行過程、成效與補助對象上都飽受各界批評,都是應急未周延思慮的結果,卻成為內政部經常性辦理的業務。 再者,在台灣存在著太多不同人口群體的就業促進、福利方案,特別是景氣衰退時期,但多以方案而非制度出現的後果,導致各方案間缺乏整體性、連續性,又常以行政首長的個人意志、偏好信念為動機,短暫應急性的措施太多,而良好的方案卻未能有效整合進社會安全制度當中,效果明顯大打折扣,對於案主來說更有著支持中斷的風險。 在後經濟危機時期,台灣應開始著手打造出長治久安的社會安全體系,不只為下一次經濟災難而準備,更是為了追求尊嚴生活、公平社會(或世界和平),就如同國際社會安全協會(ISSA)祕書長Hans-Horst Konkolewsky一再重申的那句話:「There is no peace without social justice, and there is no social justice without social security.(沒有社會安全就沒有社會正義,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和平)」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
|
(回目錄) |
大學評鑑重點:教學品質及改進機制 | |
■李政翰 | |
外界一直以來,誤認教育部委託相關評鑑單位辦理之大學評鑑,僅關注教師SCI及SSCI之期刊發表數,因而抹煞了教師多元研究能力的展現,以及影響學生之學習。然仔細檢視相關評鑑之精神與指標內涵,發現相關的批評與事實有極大的出入,有其必要加以說明及釐清。 首先,教育部93年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辦理之大學校務評鑑,旨在協助各校自我改進、確立發展方向,並鼓勵各校發展自我特色與強化優點,並無特別強調學術研究表現之獨尊性。 檢視大學校務評鑑之項目,分為校務項目與專業項目,校務項目係針對學校之辦學特色、教學資源、國際化程度、推廣服務、訓輔、通識教育及行政支援等指標進行評鑑;專業項目則針對師資、教學及研究等指標進行評鑑。 評鑑機制乃希冀藉由進行各校自我檢視及實地評鑑,以瞭解各校在校務及各學門之辦學情形。其中針對研究之評鑑僅為諸多評鑑項目其中之一,且評鑑指標包含了「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與企業界情況」、「研究成果對學術研究的創新及貢獻程度」、「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從事研究之相關措施及其成效」、「具審查機制之各項展演、創作、競賽等舉辦情形」、「與業界交流情形及鼓勵措施與辦法」等,指標可謂相當豐富,亦著重相關制度的建立。 其次,教育部95年度起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所辦理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最大特色係以確保教學品質為主,重視系所性質差異,不採統一固定評鑑指標,不做校際、系際比較,改以系所自訂的辦學目標,檢視系所的辦學措施是否符合辦學目標、有無建立與落實自我改善機制。 系所評鑑項目共計5項,包括「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研究與專業表現」及「畢業生表現」。而在「研究與專業表現」評鑑項目中,係就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成果之品質;系所師生參與國內和國際學術或創新活動之情形;教師申請和獲得研究計畫獎(補)助情形以及系所產、官、學、研合作之成效;教師參與整合性計畫之情形;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與社會、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需求之相關性;教師指導研究生的情形(含人數、方式及成果);系所碩博士生之數量與品質;研究生的研究與專業表現之成果或出版狀況等加以檢視,爰對於「研究與專業表現」之評鑑,係採多元之方式,著重師生之互動及廣泛的社會參與,並非侷限於SCI及SSCI的論文發表數量。 另為提升大學教學品質,除藉由前揭相關評鑑落實品質管控外,教育部亦自94年起推動「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競爭性經費獎勵機制,從校內整體制度面及組織面之變革,並藉由提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強化學生學習成效及就業競爭力、改善課程結構符應產業需求等教學改進措施,營造優質學習環境,提昇大學教學品質及學生素質。 承上,茲因大學負有教學、研究及服務之責任,爰觀察目前教育部委託相關評鑑機構辦理之大學評鑑,並無侷限於教師學術成就之評比,甚或SCI及SSCI的論文發表數量,而是以提升各大學整體辦學品質為目標,協助各校發現問題所在,透過檢視各校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師資質量及圖儀設備建置之情形,協助各校發現問題所在,並積極思考改善之道,終而建構我國優質之高等教育環境。是以,希冀社會各界對於大學評鑑能有正確的認識,以催化評鑑良善精神及正向影響力的發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生) |
|
(回目錄) |
|
長期徵稿啟事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