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4》─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4》
══════════════════【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4》
|
本期內容 | |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3:夜來風雨花落盡 古華的《芙蓉鎮》(上) | |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如何變出一場公益旅行(上) |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3:夜來風雨花落盡 古華的《芙蓉鎮》(上) | |
■宋國誠 | |
由於中國導演謝晉把《芙蓉鎮》拍成了電影,捧紅了大陸影星劉曉慶,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電影因此聲名大燥,但卻冷落了小說和作者古華。儘管小說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但對照於電影卻相形見絀。電影因「政治正確」而獲得官方肯定,小說則自有其藝術價值,但儘管如此,我依然把《芙蓉鎮》看成一部「政治史詩小說」,一部揉合了階級鬥爭與民俗風情於小鎮生活的歷史反思文本。它既是對「偉大政治」之失敗性的嘲諷,也是對中國封建舊習哀怨式的惋惜。 一首嚴峻的鄉村牧歌 小說聚焦於三個政治時期:土改、四清與文革,這是中國「毛主義」和「革命萬歲、領袖萬歲,無產階級萬萬歲」的瘋癲年代。作者古華以「唱一首嚴峻的鄉村牧歌」為題,說明了整部小說的主旨與核心,並以「寓政治風雲於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活鄉鎮生活的變遷」,來串連小說的劇情與脈絡。 然而,《芙蓉鎮》不是一首鄉村牧歌,因為那溫馨寧靜的鄉村之美,傾刻間被政治風暴摧殘殆盡,那純樸的村風民俗在教條主義的吶喊下被扭曲變形。小說既描寫了那個人妖雜處、是非顛倒的年代裡升斗百姓的淒苦與忿怨,更直書了當時「極左」路線橫行霸道、欺良害善的醜惡現實。對芙蓉小鎮來說,牧歌雖不遠,人事早已非。 芙蓉小鎮撲鼻香 小說以湖南湘西的「芙蓉鎮」為背景,這是一個景色秀麗、山川俊美的邊區小鎮。一開始,濃郁的鄉土氣息已撲鼻而至,以清新、秀美、婉約的姿態騷首迎來,給人一種草木皆四季、鄉居不識愁的幽美之感。此地充滿桃源仙氣,老人河邊擺渡,綠水傍居,煙波緲緲;少年靚女,山崖對唱,情生意動。鎮內阡陌交通、雞鳴犬吠,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古風猶存的田園之美。 小鎮居民的生活相當親切而緊密,一戶若聞喜事,全鎮恭喜之聲遠近相傳;一家若有醜事,一夕傳遍百門千窗,笑談有之,非議有之,和事佬趕來息事寧人者亦有之。這裡的人和千萬個中國鄉村一樣,粗爌中帶著樸實,悠閒裡夾雜幽默,生活雖平板無波,但也充滿傳奇和野趣。 芙蓉鎮街面不大。十幾家舖子、幾十戶住家緊緊夾著一條青石板街。舖子和舖子是那樣的擠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滿街聞香氣;以至誰家娃兒跌跤碰脫牙、打了碗,街坊鄰裏心中都有數;以至妹娃家的私房話,年輕夫婦的打情罵俏,都常常被隔壁鄰居聽了去,傳為一鎮的秘聞趣事、笑料談資。偶爾某戶人家弟兄內訌,夫妻鬥毆,整條街道便會騷動起來,人們往來奔走,相告相勸,如同一河受驚的鴨群,半天不得平息。不是逢圩的日子,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晾曬一應布物:衣衫褲子,裙子被子。山風吹過,但見通街上空「萬國旗」紛紛颺颺,紅紅綠綠,五花八門。再加上懸掛在各家瓦簷下的串串紅辣椒,束束金黃色的包穀種,個個白裏泛青的葫蘆瓜,形成兩條顏色富麗的夾街彩帶……人在下邊過,雞在下邊啼,貓狗在下邊梭竄,別有一種風情,另成一番景象。(註1) 夜半陰風遮明月:李國香與王秋赦 小鎮生活原本平靜無波,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先是一場「私營」與「國營」的生意之爭,後是「文革—四清」運動襲捲而來,小鎮陷入了一場階級鬥爭的陰風慘雨之中。 女主人公之一的李國香,是國營飲食店的女經理,剛從縣商業局調來鎮上。因為身上有個幹部頭銜,自然是昂首挺胸、威風凜凜。「她特別關注各種飲食小攤經售的形形色色零星小吃的興衰狀況,看看究竟有多少私營攤販在和自己的國營飲食店爭奪顧客,威脅國營食品市場」(註2)。 李國香有個「死對頭」,那就是「米豆腐」店的女老闆,人稱「米豆腐西施」,又叫「芙蓉姐子」。這位鎮上第一美女的長相,「就是一張招攬顧客的廣告畫!」來到米豆腐攤上的男子,「一個個就像饞貓一樣,總是圍著米豆腐攤子轉」。顯然,表面上是一場「私營」與「國營」的商業角力,實際上是女人之間的色相較勁。兩個女人擺在一起,李國香頓時黯然失色,這「芙蓉姐子」成了李國香的首要威脅與頭號勁敵。 然而,這場「醋桶子戰爭」還只是小鎮風波的序幕,從此,「兩個女人」的戰爭演變成了「兩種階級」──興無滅資──的戰爭……。 古華塑造了李國香這一具有時代特徵的樣板人物,是以嘲諷加調侃的筆調來描述的。李國香22歲就參加革命工作,但作者顯然對其革命事跡了無著墨,倒是對她的「戀愛史就是她的青春史」給予極盡的挖苦。 李國香的初戀對象是「肩章上有一棵『豆』的少尉排長」,第二次戀情是一個「三顆豆」的上尉連長,第三次戀情是一個「眼鏡先生」,雖然兩人先上車、後補票,沒想到眼鏡先生被打成了「右派」,兩人的「百日之恩」就吹了。 李國香決定不惜代價,發誓要成為一個人事幹部,這樣至少可以找到一個「科局級」以上的好對象;殊不知,此時的李國香,既非「國色」也無「天香」,只剩「皮肉鬆弛,枯澀發黃」,成了一個人醜心冷、眼黑面紋的老女人。這位古華筆下的「革命女青年」,大半個年輕歲月沒幹出什麼偉大事跡,倒是豔事不斷、風流不止。如今,來到了芙蓉鎮,「她政治上越來越跑紅,而在私生活方面卻圈子越搞越窄,品味級別也越來越低了」(註3)。 另一個與李國香匹配的男主人公則是王秋赦,他與李國香屬於同一類:紅五類,一個成色十足的無產階級。「查五服三代,他連個父母親都沒有出處,不知知是何年何日從何州縣流落到芙蓉鎮這省邊地角來的乞丐孤兒」(註4)。但是這種紅得發紫、亮得刺眼的階級成分,並沒有讓他一步登天,反而是墜入花叢。「工作隊派他到本鎮一戶逃亡地主去看守浮財(註5),他卻失足落水,一頭栽進象牙床,和逃亡地主遺棄的小姨太太如魚得水,彷彿這才真正嘗到了『翻身』的滋味」(註6)。古華運用「翻身」這一雙關語,巧妙地嘲諷了這個「土包子無產階級」,本來可以在政治地位上翻身,卻在床舖上把人家的小姨太「翻了身」! 對共產黨來說,犯了錯,悔個過,一切當作沒闖禍。王秋赦向工作隊認錯悔過,工作隊念其「苦大仇深」,給了他一個「悔過獎」: 一家妓女戶──當地人稱「吊腳樓」。 然而,「秋赦」這一名號,充分表現了作者古華通過諧音以表達「語意諷刺」的技巧和趣味。王秋赦像似「王秋賒」,一年四季靠著賒賬度日;又像「王秋奢」,意指散財敗德、吃盡家產;又像「王秋蛇」,「秋天的蛇在進洞冬眠前最是忌動」(註7),意思就是「懶蛇」一條。 芙蓉仙子胡玉音 在人物塑形上,與李國香、王秋赦站在對立面的,正是人稱「芙蓉仙子」、「豆腐西施」的胡玉音。胡玉音是一個外柔內剛的農村婦女,內心充滿著豐富情感,處事圓融周到,既有嬌美外表又兼具刻苦精神。然而,花不當季、生不逢時,一朵含苞待放的紅花,卻遭逢政治狂風的摧殘,以致一生坎坷,經受了從情滅到喪夫、從守寡到入獄的悲慘命運。 胡玉音經歷了三段愛情,初戀情人是青梅竹馬的黎滿庚,兩人雖然情投意合,但只因為胡玉音在政治身分上是個「小業主」,竟遭到區委書記楊民高棒打鴛鴦、刻意阻撓,胡玉音忍痛把情侶關係硬是改成了兄妹關係。在這裡,小說道盡了政治權力對男女愛情的蠻橫干預和粗暴破壞,也說明了所謂「階級立場」的荒誕與冷酷。 胡玉音的第二個男人叫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一聲,三鎚砸不出一個響屁」(註8)。儘管小屠戶比不上滿庚哥,但是胡玉音甘願降格以求,全心相愛,只希望圖個清靜度日。婚後雖不能生育,胡玉音把心力放在經營豆腐店,因此賺了一點小錢,修起了新樓屋,不料在「四清」中被打成「新富農」,丈夫自縊身亡,年紀輕輕的胡玉音淪為寡婦。 胡玉音的第三個男人,是州縣派來一組歌舞團的領隊秦書田,在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後精神失常,人們稱他「秦癲子」。他是一名歌舞編導,他為小鎮編寫了一首風俗歌舞劇──「喜歌堂」,一種在婚娶中多人輪唱的慶祝歌舞。在掃青石板的過程中,胡玉音與秦書田產生了真正的愛情。沒想到,後來升任鎮黨委書記的王秋赦,以管制勞動期間非法同居為罪名,指其為「兩個狗男女,一對黑夫妻」,指控兩人是「對無產階級專政猖狂反撲」,把兩人分別判處了10年和3年徒刑……。 (下週續) 註1:古華,《芙蓉鎮》,台北:聯合文學,2007,頁20。 註2:古華,《芙蓉鎮》,頁26~27。 註3:古華,《芙蓉鎮》,頁29。 註4:古華,《芙蓉鎮》,頁42。 註5:浮財是指中國土地改革時期,地主和富農所擁有的金錢、糧食、衣服、什物等動產。看守浮財就是清點這些地主富農階級的不義之財,以揪出這些腐敗的土豪寄生階級並予以鬥爭和打擊。 註6:古華,《芙蓉鎮》,頁43。 註7:古華,《芙蓉鎮》,頁45。 註8:古華,《芙蓉鎮》,頁47。 |
|
(回目錄) |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如何變出一場公益旅行(上) | |
■褚士瑩 | |
我在飛機上看到墨西哥導演Alonso Alvarez Barreda拍攝一個非常短的短片,當場非常喜歡,連看了十多次。 陽光下的瞎子 場景是晴天的下午,廣場上有個盲人坐在角落乞討,身邊有個紙板,上面寫著:「可憐可憐我吧,我是瞎子。」可是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這時有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走過,看到這個情形,於是拿起紙板,反過來用他的萬寶龍在背面寫了幾個字,也沒有掏錢,拍拍盲人的肩膀就走了,結果說也奇怪,駐足的人多了起來,生鏽的空罐頭,也很快就裝滿了錢,這時年輕人辦完了事又經過,盲人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好奇地問他說: 「你在我的紙板上寫了甚麼?」 「沒甚麼,不過是同樣的意思,只是換個講法。」 最後一個畫面,帶到地上那張紙板,上面寫著: 「今天多美麗,而我卻看不到。」 我覺得這個短片,彷彿為一個別人時常問我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註解: 「甚麼是公益旅行?」 公益旅行跟慈善活動最大的不同,是公益旅行提供了一個不是用同情心,而是用同理心去看人世間不幸的珍貴角度。 我喜歡公益旅行,因此從過去以來,參加過各式各樣的公益旅行,地點從蒙古沙漠到苗栗的農村,但是作為NGO工作者,多年來卻從來沒有機會自己從頭設計一套心目中理想的公益旅行。 機會終於來了。 自從2006年開始,設立在美國紐約的國際NGO組織GFLP,想要落實多年來在國際上進行和平對談的理念,將對話付諸行動,地點選擇無論是種族或社經背景都最為複雜,即使許多當地人也視為「化外之地」的緬甸北撣幫弄曼村,向世界證明透過尊重、包容、對話,即使是表面上毫無希望的土地,也能透過社會企業的理念,不靠施捨而自給自足,終於從無到有,逐漸開花結果。我接受委託,進行農場的經營管理,也實現了小時候想要當農夫的夢想。 隨著這個位在緬甸山區的永續農場逐漸上軌道,實現公益旅行的夢想也更加殷切,考慮一陣子,決定開放2010年8個梯次由我親自帶隊的公益旅行,讓外界有機會首次親自接觸農場的成果,透過與當地農民肢體的勞動,喚醒沉睡的善念,體驗有機生活的豐饒,讓無論是身經百戰的NGO工作者,或是夢想跨出行動的上班族,都能進行一生難得體驗一次的公益旅行。 時間及規模 我開始設計時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要去?」第二個問題則是:「跟誰去?」 從參加旅遊團的經驗,我們都知道如果跟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塊旅行,可能是一場災難,因為一個只想著shopping的貴婦,跟想要好好拍照的攝影達人、努力想要省錢的學生,還有行動不便的老爺爺,即使勉強一起湊團成行,每個人的經驗想必都不會太愉快。所以我預計一年內共分成8個梯次進行。兩梯次開放台灣跟中國大陸各一個NGO組織的工作者組團參加;兩梯次開放給願意用有薪假形式,鼓勵員工參加公益旅行取代傳統的員工旅遊的機構;一個梯次開放甄選有海外服務經驗的大學生,希望未來成為公益旅行的種子;一個梯次是藝術跟媒體的工作者,希望藉著他們的感受性,將感動傳播出去;還有兩個梯次開放給來自歐洲的農會以及工會組織為主的國際代表參加。 每個團體可以為自己量身訂作旅程,讓這場公益旅行更貼近心靈,所以在農場實作3天為基礎的基本行程外,可以從幾套自選行程裡面另外搭配組合,可以選擇另外花4天觀光,也可以選擇在農場多工作幾天,或是到一個當地學校去訓練英文老師教學,或是跟小朋友互動交流,因為自主性高,聽到這個計畫的好感度也大大增加。 每梯次限制8到11個員額,除了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小團體的親密性,住旅館或車票方便,主要也是考慮在落後偏遠的地區,交通的變數大,國內線一周才飛一班的小飛機,人多的話恐怕很難通通訂到位子,另外萬一遇到車船故障,山路又無法通行巴士,還可以機動地雇3、4輛吉普車,繼續完成旅程。 我們會看到甚麼? 到農場3天的工作重點內容,是合力收割0.25英畝面積的檸檬香茅,並提煉成約6到8公升的有機純精油,提煉成果由團員自行分配,將物超所值的高品質純油,帶回台灣自用或分送親友。 農場佔地將近3百英畝(約75公頃) ,2003年開始整地規劃,2006年起正式營運,由留俄農業專家U Mya Lwin帶領當地團隊開發經營至今,由上到下共同學習生態平衡的理念,以永續農業為原則,營造社區,不使用化學肥料,不噴灑殺蟲劑,不過度開發土地,不過度使用水資源,不使用大型農機具,強調水土保持,自行水力發電,製作有機堆肥,維持生物多樣性,避免外來品種入侵,保持有機的傳統生活方式,以及永續的土地經營。農作物包括有芳香作物(香茅、檸檬香茅、岩蘭草)、經濟作物(玉米、黃豆、油菜子、蜜棗、狗仔果、稻米),以及能源作物(ipil-ipil、痲瘋木、巨竹,以及其他柴薪用灌木)。 過去冒險種植罌粟花等非法作物,或蜜柑等消耗地力水力甚鉅的貧窮佃農,逐漸能夠規劃長期未來,在農場安家落戶,結婚生育,飼養牛雞,經濟上逐漸達到自給自足。黃昏下工後,踢傳統藤球為樂,讓外來者也不禁羨慕他們自然知足的生活方式。 員工旅遊的都市上班族,體驗到簡樸知足的農村生活。 精油芳療的同好,看到便宜又有機的好產品。 NGO或是農會的工作者,看到自然農法、直接關係交易、可持續性發展的環保農業、碳中和、社區發展、以工代賑、國際發展的各種元素。 (下週續) |
|
(回目錄) |
|
長期徵稿啟事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