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09-12-07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7》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7》

本期內容
  ◎世界傳真:中國博碩士滿街跑,世界新奇蹟 
  ◎英國高等教育改革箭在弦上 
  ◎英國學校開班教授掘墓課 



世界傳真:中國博碩士滿街跑,世界新奇蹟
  譯寫■葉興台
根據英文亞洲時報等媒體報導,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快速成長被世人喻為奇蹟,但世人卻忽略中國所生產的大批博碩士人數,也是另一個奇蹟。

在今年或明年,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就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但在2008年,中國生產的博士人數已超越美國,居全球之冠,距離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的騷動後,於1978年恢復研究所課程,才不過31年的時間。

不像中國經濟的成功令人稱讚,外界對中國博士滿街跑持懷疑態度,主要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腐敗,學術標準已出現折扣。

根據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委楊玉良公布的統計,中國在1978年首度推出博士課程時,只有18名博士生,1982年畢業時,只有6人獲頒博士學位,這是中國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培養出的第一批博士。

然而,由於中國頒布將大學產業化的政策,1999年中國快速擴張高等教育,研究所課程呈指數般地暴增。中國政府認為,提高入學人數將能培育一個世代受過教育的都會人口,提高國內消費,並降低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對出口的仰賴。

根據統計,中國碩士生招生數從1982年的1萬778人增至2007年的36萬590人,平均年增幅為15.07%,博士生招生數則由302人增至5萬8,002人,平均年增幅23.41%,大於碩士生招生數的增幅;截至2007年為止,中國累計已頒發24萬個博士學位、碩士學位 180萬人,但博碩士班的合格教授人數並未同步增加,令人擔心中國的博碩士生人數雖然增加,品質卻未上升。

根據楊玉良的統計,每個合格的中國教授平均必須指導5.77名博士生,遠高於國際的2至3人。上週安徽省的12名教授致函中國教育部,詢問教育體系為何未能培育世界級的科學家和學者,10月過世的中國太空之父錢學森也曾問過這個問題。

中國大學院校與政府官員和商人的關係也令人質疑,很多政府官員和商人都在攻讀博士學位,但不少教授指出,這些政府官員和商人經常用金錢、權力或影響力,避開取得博士學位所需的研究工作。

重慶西南大學的消息來源指出,本區和重慶市政府近半數官員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重慶市的情況絕非個案。中國大官擁有博士學位者比比皆是,因此令媒體驚訝的是,最近剛被任命為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的張平,僅有中學文憑,他沒有虛報學歷的作風贏得各界好評。

中國官員對博士學位的需求上升,主要因為北京當局通常僅根據官員的教育程度做為擢升的依據;對很多官員而言,高學歷也很有面子。

中國官員視大學院校為他們的禁臠,得接受他們的管轄。同樣的,中國官員對高學歷的需求,對大學院校而言也成為千載難逢的生意。很多大學院校(包括外國)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有招生辦公室,有些學校,官員甚至不必考試,在家就可以拿到學位。

對多數中國民眾而言,攻讀博士學位仍是艱辛的過程,但權大勢大的官員從入學到畢業都獲得特殊待遇。入學考試通常由大學院校獨立舉行,為了吸引有政治影響力的學生,若干大學院校甚至讓官員免試入學。一但錄取後,這些特權學生不必每天上課,有時候會派秘書上課和考試。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表示,很多中國官員拿到的學位都是有問題的。

今年2月因涉嫌收受賄賂而被捕的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王益,就是一個案例。王益的履歷表上說,他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但他拿的大學學位是歷史,且只花2年時間就拿到博士學位。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就挖苦王益的學歷。他說:「王益有辦法攻讀搶得很兇的經濟學博士班,令人印象深刻,他不僅是個天才,而且也應該是個無敵超人,可以在2年內就能上完課、通過考試、完成論文和通過口試。」

葛劍雄表示:「王益在拿到博士學位的同一時間,還能繼續當官,如果不是天才,就是聰明絕頂。」葛劍雄呼籲對王益取得博士學位的過程進行調查,但中國政府並無回應。

鄭州一所大學的副校長表示,中國多數大學院校仰賴政府的經費補助,尤其是研究案、專案和大學發展計畫,如果一所大學膽敢不招收權大勢大的官員,另一所大學就會同意,官員會把被拒當作是一種侮辱,可能會展開報復。

對於這些中國大官的博士班指導老師而言,這種師生關係讓他們有吃又有拿:不僅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拿到研究專案和資源,他們也能依附這些官員拿到上述資源。

中國多數的大專院校是國立的,校長由政府指派,經費多半也由政府分派。就某種程度而言,大學校長就是政府官員,可以隨時由某個部門轉來轉去,因此有機會與其他部門的官員搭上關係。

在中國的大學院校,教職員的影響力和地位與學術頭銜無關,而是他擔任的行政職位,行政職位愈高,權力就愈大,因此,教職員通常會追求更高的行政職位,而非爭取更高的學術頭銜。

諷刺的是,這種現象引發了以下情況:政府官員排隊拿高學歷,而大學教職員則努力爭取更高的行政職位。學術界的腐敗勾串官場上的腐敗,在中國已成為尋常現象,因此,中國大學院校難以培養偉大學者,中國也缺乏偉大的政治家。

哈佛大學知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在南開大學的一場演說中抨擊,學術界的腐敗是中國之恥。中國學術界的腐敗和諸多問題已令民眾感到不滿,溫家寶總理最近就開除教育部長周濟。

中國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最近發表「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呼籲對高等教育進行一次徹底整頓。他指出,西方國家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約30%,而中國則是零淘汰率,要嚴格整頓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至少應砍掉2分之1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
(回目錄)



英國高等教育改革箭在弦上
  ■胡樂樂
近日,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推出其組建後的首份高等教育改革計劃《更高的雄心——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未來》,將高等教育置於保障國家經濟復甦和長期繁榮的重要位置。

最近,大學入學機會、學費上漲及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在英國社會引起了高度關注。英國媒體稱,高等教育改革已經箭在弦上,即將通過新一輪大變革,使高等教育為英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公布高教改革新計劃

近日,接手高等教育事務不久的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正式公布了高等教育改革新計劃《更高的雄心——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未來》(Higher Ambitions: The Future of Universities in a Knowledge Economy)。這份改革計劃是英國政府對當前英國高等教育焦點問題的一種回應,也可視為英國工黨執政者為備戰明年大選拋出的一份高等教育藍圖。

在這份新的改革計劃中,大學被置於保障國家經濟復甦和長期繁榮的重要位置,重點是使大學擴大入學機會、提高科研能力、培養更多經濟競爭所需的高水準技術人才和科研人員,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份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鼓勵大學之間進一步競爭,給那些滿足高水準技能的專案以更大的優先權。

◎鼓勵商業資源進一步參與大學專案、學生資助和學習、教學與科研場所建設的投資和規劃。

◎創造更多非全職的、基於工作需要的學位,使成年人更加容易進入大學。

◎鼓勵大學在招生錄取時考慮學生的各種背景,特別是來自落後地區和困難家庭的學生,以確保高等教育為所有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提供學習機會。

◎大學應該提供更加高質量的課程與教學,並向學生提供有關課程的詳細資訊。

◎把研究資金集中於關鍵領域,保持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

◎鼓勵大學在世界一流的科研領域,特別是高投入領域展開合作。

招生標準應更靈活

對於大學招生時應將學生的社會背景及經濟因素考慮在內的規定,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大臣曼德爾森勳爵近日表示,大學在選拔學生時不應只關注考試成績,否則將會把有能力的學生擋在校門之外。

按照政府新政策的指引,即使學生未能在大學入學考試(A-Level)中取得優異成績,如果其具有學術潛質,學校仍應該將其錄取。對於年紀較大的學生,學校應該優先考慮錄取,不應抱有任何偏見。

同時,英國政府希望通過制度改革為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曼德爾森強調,學校應該在錄取時靈活掌握標準,尤其將「背景因素」考慮在內。他舉例說:「利茲大學有一位名叫娜蒂亞的學生,她在入學考試中表現平平,甚至低於利茲大學錄取的最低標準,然而考慮到她是家中第一個可以進入大學學習的孩子,以及她此前就讀的學校教學水平較差,最終利茲大學接受了她。」

對於一些公眾普遍認為只有富人才能上得起的英國頂級大學,政府希望它們能夠調整標準,努力接收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曼德爾森鼓勵他們在入學之前盡可能地獲取有關大學及師資力量的資訊。他再三強調,沒有人應該為自己家庭因素的缺陷或之前就讀的學校不夠好而被迫接受不公的待遇。

學生是大學教育消費者

為了讓申請英國大學的高中生能像消費者一樣獲取「產品資訊」,政府將向學生提供更多與課程相關的資訊。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計劃使用一個類似食品標籤模式的系統,標出各大學的教學時間、就業前景以及研討會頻率等資訊。

曼德爾森相信,採取向學生收取學費的政策就應該使學生像消費者一樣擁有選擇的權利。政府和教育行業必須為保障學生利益而密切關注大學的課程設置,鼓勵學校間的競爭,從而提升課程質量。此前,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已經發佈了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相關統計數位,並計劃將畢業生收入、師生聯繫時間、評估辦法和考試頻率等全部資訊彙集到一起供學生參考。

曼德爾森表示,學生應該對學校的課程更加「挑剔」,如果學校欲向學生收取更多的學費,那麼學生也有權從這個系統中獲益更多,不僅僅是課程,而且應包括更多高品質的體驗。同時,政府和行業也應該對高等教育提出更多要求,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高等教育進行監督和管理。

曼德爾森認為,學生才是改變英國高等教育現狀的關鍵因素與動力。高等教育政策是一項長期事業,也許在教育體制中的任何改變所帶來的進步與收益無法立竿見影,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慢慢顯現,也許其中商業利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英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一定可以更加完善,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暗示學費可能上漲

在強調學生權益的同時,英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計劃再次暗示了大學學費上漲的可能。此前,不少英國高校曾多次要求政府提高現行大學收費標準,部分院校甚至要求取消大學學費不得超過每年3千英鎊(16萬台幣)的規定,並呼籲政府不要對大學學費設定最高收費標準。英國各高校的學生和教師則對學費漲價表現出強烈反對。

曼德爾森表示,英國政府將對高校學費進行評估,但評估結果要等到明年大選前才能對外公布。保守黨影子內閣大學事務官員戴維‧威利茨表示,任何關於教育收費標準的改革,都必須考慮到學生貸款、非全日制課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感受等多種因素。

關於大學的資金問題,曼德爾森表示,高等教育機構都將根據「可預見的日益緊縮的政府財政制約」作出相應的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教育質量一定會受到影響。大學要通過課程及學術研究專案發展多樣化的非政府資金來源,以更加專業和有效的方式籌集資金。

高教產業經濟潛力大

高等教育不僅能教書育人,還能為國家經濟創收--最新研究報告稱,高等教育每年給英國帶來超過330億英鎊(1.76兆台幣)的巨額收益。

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對英國166所大學進行的這項高等教育經濟影響力研究稱,大學在2007年至2008年對英國的經濟貢獻是590億英鎊(3.15兆台幣),較4年前增長了25%,總體經濟貢獻占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其經濟規模超過制藥業和廣告業。

英國大學正日益成為英國經濟中重要的雇主和盈利者。因此,英國政府計劃進一步增加大學在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以使其為經濟復甦發揮更大作用。

研究顯示,英國大學在諮詢、知識產權以及舉行會議中所獲得的收入與英國印刷和出版業相當。僅外國留學生的校外開支一項就達到23億英鎊(1,227億台幣)。同時,英國大學還購買了價值190億英鎊(1兆台幣)的英國本土產品和服務。該研究報告充分肯定了英國大學在英國經濟結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英國大學還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60多萬個工作機會,解決了2.6%的英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在很多地區,高校往往是當地最大的勞動力雇主。大學不僅為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提供了高薪工作,同時也為各行各業創造了就業機會。

曼德爾森表示:「在未來的十幾年時間裡,英國大學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英國政府正在就高等教育在未來如何更好地促進經濟繁榮作出規劃。」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中國教育報11月24日9版
(回目錄)



英國學校開班教授掘墓課
   
位於英國英格蘭省東北部的東杜倫學院(East Durham College),最近決定將在明年1月重開一堂原本已經停開的課程:掘墓。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杜倫學院4年前就開設這一堂課,由於沒有學生選修,最後停開。掘墓是一種有好幾世紀歷史的技術,涉及到下葬前為期一週的準備工作,以及葬禮後對於墓地的維護和修繕。

東杜倫學院校長珍‧普林格(Jane Pringle)表示,杜倫郡彼得里鎮(Peterlee Town)議會與該校接洽,詢問能否為其環境服務局員工開辦掘墓課,校方決定由園藝系負責。

彼得里鎮議會公園監管主管布藍丹‧阿乃爾(Bredan Arnell)指出:「由於不少員工退休或離職,我們覺得有必要訓練現有員工了解掘墓技巧,不然這些員工可能千里迢迢地跑到格拉斯哥受訓。」

掘墓課程授課教師、負責東杜倫學院校園管理的大衛‧米勒(David Miller)表示:「掘墓是一門專業的技術,比人們想像中的挖個坑要複雜得多。優秀的掘墓者對墓地的每一寸都瞭如指掌,在正式下葬之前,需提前一週做準備,在回填土後,還要花6星期的時間維護墓地。」米勒表示:「這確實是一門讓人背脊發冷、但需要堅忍不拔精神的工作,我對學生非常感佩。」

當地合作殯葬服務(Co-operative Funeralcare Service)公司的經理道格‧柏茲(Doug Potts)特地捐了一副棺材給東杜倫學院,供教學時使用。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12-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