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1-26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1-2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1-26》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低碳潮流下的反核社區營造 
  ◎氣候殺手17:來自滾石雜誌的評論(上) 
  ◎聯合國信託基金破局 鑽油將危害南美生物多樣性 



環境前線:低碳潮流下的反核社區營造
  ■羅敏儀
上星期日本「非核亞洲」組織的佐藤大介先生,與新潟當地反核組織幹部武本和信先生來台,召開記者會與座談會。當現場媒體就著武本先生提出的核電廠因大地震停機事例,與李昭興教授提出活斷層延伸與海底火山等地質新證據,振筆疾書時,這幅景象,卻勾起了我另一時空的記憶……。

時間是2005年農曆年節後,在貢寮鄉澳底舉辦「非核社區國際交流工作坊」。有另兩位日本反核團體朋友與會,台灣朋友包括核一、核二、核四廠在地反核民眾,和當時被選為核廢料儲存場之一的烏坵島居民高丹華女士,還邀請了參與台灣各地社區營造的「星火燎原工作室」成員。希望合眾人之力,在共同關心反核運動之餘,也探討各個非核社區面臨的困境與契機。

反核之外的地方願景與出路

說「非核社區」其實名不副實,眾人皆是來自「有核」或「將有核」,卻懷抱「非核」理想的反核社區。除了交流1999年日本東海村JCO臨界事故核能災變(兩人死亡,6百多位民眾受到輕重輻射曝露,事故現場半徑350公尺內居民緊急疏散,半徑10公里內居民在屋內掩蔽)的切身體驗與法律訴訟經驗,和2004年日本美濱電廠因機件老朽,高壓蒸氣及熱水噴出,造成5名員工死亡事件,更警惕台灣核電管理也有可能因種種人為疏失,而發生嚴重事故。

而不同語言、不同社區,背後的故事與故事裡的一張張面孔,卻顯得如此相似。台灣/日本、農村/漁村,各種核廢料場、核燃料處理工廠、貯藏設施,都位於經濟條件差的偏遠農、漁、牧業地區。根據日本友人觀察,雖然部分居民可以依靠在核能設施內工作謀生活,但是整體社區並沒有因核能建設而繁榮。甚至,封閉的核能產業還會對其他產業產生排斥性,畢竟誰要吃核電海鮮、住核電民宿?反核之外,地方願景與出路何在,是所有與會朋友縈繞於心的關注面向。

深深記得,一位與會的貢寮自救會長輩說,自己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簡單的道理還知道一點,如果貢寮鄉要反核成功,就不要用台電的電,自己來發電,用事實證明可以不需要核能電力。而這個反省並非空想,在國外,已是實踐過的經驗。

社區再生能源成為反核資本

德國第一個對外銷售再生能源的社區,當初也就是在同樣的想法之下,透過各種節能方式及開發水力和太陽能電源,成功擊敗核能發電廠,並且將他們的經驗分享給數百個社區(註1)。素樸的想法往往蘊含無限大的潛能。

人口只有兩千多人的德國小城鎮薰瑙(Schonau),因為31位鎮民在蘇聯車諾堡核災後組織尋找未受核污染食品的資訊交換團體,進而認知反核必要性,開始以遊戲競賽方式節電(核電廠生產的電),效果卓著。而後進一步要求電能供應商「萊茵電廠」(Stromversorger Kraftwerk Rheinfelden)停止核能發電遭拒絕,轉而說服居民發展自給自足的能源系統、成立公司,成為一個再生能源社區,更兩度公民投票擊敗核能發電廠,也成為德國第一個可以銷售電力至全德境內的再生能源社區電廠。

社區將電廠盈餘用來推廣再生能源,協助各地成立超過6百個再生能源發電廠,電力供給遍佈全德,「讓每一位支持反核運動的民眾,都有機會以具體行動扶持生態電廠的發展,終結核能低成本發電的神話」(許逢麟語)。薰瑙經驗於是成為環保運動與綠生活城鎮的最好教材,除了無數觀摩學習研討會特地到該地舉辦,有機農業也蓬勃發展,小鎮收益增加,人才逐漸回流。

任誰讀了薰瑙的例子,都會喟然而嘆、心嚮往之吧!但是讓我們再多想一想,發展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供應的生態選項問題。畢竟在全球競相討論實踐節能減碳,甚至擁核勢力也藉機炒作核電復興是減碳良方的此刻,社區也必須考慮到低碳經濟的社區責任。被迫接受核電的「反核社區」只能正視內外不利條件,設想更具前瞻性的替代性區域發展政策。

改變能源消費的總量與型態

2000年後,拍攝《貢寮你好嗎?》紀錄片導演受邀赴日本社區放映,發現日本家庭有DVD放映機的並不多,大家仍普遍使用VCD甚至是傳統影帶機器。而當時台灣幾乎已無人使用錄影帶,許多家戶也早已採購最新型DVD放映機了。

一位貢寮朋友老家只剩長輩居住,年輕子女都離家在台北都會工作,每月寄錢回家分擔房屋貸款等家計花費,雖然貸款吃緊,仍是硬撥出錢來分期購買萬把塊的新型家庭卡拉OK伴唱機。

街上一間間經營數十年的雜貨店鋪,不敵新進駐的大型連鎖超商,紛紛關門或改營小吃店。連鎖商店裡販售來自各國工廠生產的便宜貨品食物,商店附近空地是慈濟資源回收廠,可以撿到各式堪用傢具甚至家電用品。

有限的環境資源經不起人們無止境的榨取。如果城市的(美式的/資本主義式的)消費與生活方式,也是台灣所有鄉鎮的消費與生活方式,我們將有無止境的、被創造出的消費需求等待滿足,生產運送這些消費品的能源當然也必須不斷增加供給,無論火力發電、再生能源或核能發電。

反核社區積極進入低碳世界的召喚

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與(石化)能源短缺的狀況,家家戶戶裝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以外,迫切的任務還在降低過去由大型電廠提供的能源消耗總量。「我們是否建立了應對石油高峰(peak oil)和氣候變遷的恢復力?」羅布‧霍普金斯(Rob Hopkins)撰文提問(註2),在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之間,社區面對不斷出現的挑戰,是無奈地崩解還是能主動改變因應?霍普金斯提出具有「多樣性」生活基礎、土地使用、企業與能源系統;「模組化」在地糧食生產和分散式能源系統;並「緊密回饋」社區,使居民無法忽視此等改變的社區,才具有永續生存的本錢。

如何最有效的走向低碳社會,此刻正引發新興的不同技術領域的全球爭奪戰,也將使反核社區的經營面臨新的質疑。反核社區經營不易,除了串連, 還需要進步性的策略來鞏固團結!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註1:參見《從社區主義看全球化與國家競爭力─薰瑙(Schonau)》許逢麟著,http://www.wretch.cc/blog/tepu/4006897。

註2:參見《城鎮恢復力及過渡運動》http://www.lohastraveler.com.tw/node/345。
(回目錄)



氣候殺手17:來自滾石雜誌的評論(上)
  ■倪世傑
全球氣候變異來勢洶洶,先是溫室效應的地球暖化,未料2009到2010年間北半球溫帶地區爆發低溫雪災,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則是不斷在攝氏40度上下的酷暑中汗流浹背。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的政治評論員迪克遜(Tim Dickson),於今年年初選定了17位重要美國政商人士為「氣候殺手」(climate killer),其中不乏台灣耳熟能詳的大人物。

讓我們來瞧瞧這17位氣候殺手究竟是合方神聖,以及他們為何膺此「殊榮」。

第一名: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巴菲特是誰?在台灣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身為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恐怕是綠色投資的反對者。此話怎講?首先,巴菲特反對美國國會審查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因為他認為替代能源會給貧困家庭帶來更大的支出。這與共和黨內極右派的主張如出一轍。此外波克夏投資公司在去年的投資也頗令環保人士非議。他大量購入美國最大污染源:愛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同時也投資了260億美元於波林頓北聖大菲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Railroad),該公司每年運送的煤礦可供美國10%的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巴菲特的投資標的顯示他仍看好化石能源產業,他會反對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的政策一點也不奇怪。

第二名:梅鐸 Rupert Murdoch

梅鐸本身雖然在2007年表示要正視全球暖化這一項嚴肅的問題,但是他旗下的媒體似乎並不這麼認為。10月,福斯商業台的節目中請到的科學家表示碳排放對環境是好的;華爾街日報認為歐巴馬的溫室氣體法案像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稅;紐約郵報更誇張,他們表示,哥本哈根峰會是一群騙錢的演藝人員,想從發達國家騙一大筆錢到發展中國家腐敗的政客手中。看來,梅鐸影視帝國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態度,只有惡劣兩字可以形容。

第三名:杰拉德 Jack Gerard

美國石油業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總裁杰拉德,曾經於哥本哈根峰會召開時提出的聲明中指出,「強調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上,協會與歐巴馬看法一致。但從一些流出的內部文件來看,他曾暗地動員4百個會員公司下屬的員工,參加在美國20個州舉辦的「能源公民」(Energy Citizen)遊行反對對碳排放設上限。身為美國石油協會總裁,他表面上支持溫室氣體減排與碳交易,杰拉德的確是個玩兩面手法的偽君子。

第四名:蒂勒森 Rex Tillerson

即便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蒂勒森曾表示要對碳排放課稅,但這看起來的確像是個天方夜譚。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美排放總量6.5%的埃克森美孚,光是2008年就花了2千9百萬美元在反對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等相關立法的遊說上,同時,繼續資助像是傳統基金會等右翼團體,進行反對人類行動造成溫室效應的研究計畫。

第五名:蘭德魯 Mary Landrieu

來自路易斯安那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蘭德魯女士,其家鄉在卡崔娜風災中受創頗深,但她卻是民主黨內少數反對溫室氣體減量相關立法與支持能源產業的民主黨籍參議員。在2008年,參議院在審理給予大石油公司120億美元的減稅優惠中,蘭得魯投下關鍵的一票促其過關,而她隨後也收到這些能源企業提共的27萬美元的政治獻金,高居民主黨第三位。環保團體「保育派選民聯盟」(League of Conservation Voters)的馬沙洛(Tony Massaro)表示,蘭得魯保護大石油公司利益,更甚於關心路易斯安那的人民。

第六、七名:馬瑞諾 Marc Morano殷霍夫 James Inhofe

殷霍夫是奧克拉荷馬州選出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馬瑞諾之前在殷霍夫手下辦事,之後離開他成立網站「氣候車站」(Climate Depot)。氣候車站由右翼富豪出版人史凱非(Richard Mellon Scaife)資助,該網站專門提供反擊溫室氣體減量相關的資訊,馬瑞諾並指稱研究氣候變遷的專家是在推銷一筆製造恐懼的生意,這些專家都想從中撈油水。他的前老闆殷霍夫也是資深右翼健將,曾在布希任內擔任參院環境與公共事務委員會副主席,他否認二氧化碳是污染物,面對氣候變遷引發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他的見解是「如果真有東西因此沈了下去,上帝還在那兒」。殷霍夫一直是參院內阻擋溫室氣體相關立法的重要代言人,他並揚言要在2010年期中選舉中拿回更多的席次,阻擋溫室氣體減量法案通過。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下週續)
(回目錄)



聯合國信託基金破局 鑽油將危害南美生物多樣性
  編譯■王茹涵 審校■蔡麗伶
來自厄瓜多、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在研究葉蘇尼國家公園內的各式生命形態後,19日於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認為位於厄瓜多亞馬遜核心地帶的葉蘇尼國家公園,是南美洲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然而,這13名科學家提出警告,葉蘇尼地區規劃中的石油開採計畫,將可能摧毀這個世上僅存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荒野地區。

之前厄瓜多政府和聯合國達成一項協議,即成立30億美元的信託基金,用以補償厄瓜多停止鑽油以保護這片脆弱區域。然而這項協議已開始瓦解。

研究共同作者之一的馬里蘭大學詹金斯博士說:「南美洲的兩棲類、鳥類、哺乳類和維管束植物都在葉蘇尼這個小區域的中心達到最高的多樣性,我們將這片區域稱為「豐富度的四維中心」(quadruple richness center)。然而,這個區域只有一個嚴格的保護區,即葉蘇尼國家公園,佔地只有豐富度中心14%的地區,而使用中或規劃中的石油開採區卻占了79%。」

葉蘇尼公園內居住了列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28種瀕危脊椎動物,包括了大型靈長類動物,如:白腹蜘蛛猴、銀絨毛猴,和水生哺乳動物,如:巨水獺和亞馬遜海牛,以及數以百計僅見於該地區的生物。

葉蘇尼公園中,平均每2.47公畝的區域就有655樹種,超過美國大陸和加拿大原生樹的總數。

著名昆蟲學家歐文(Terry Erwin)博士表示,葉蘇尼每公頃的森林大約包含10萬種昆蟲,估計是世上任何植物或動物群中,每單位面積的多樣性最高。葉蘇尼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及世界遺產。

該研究論文最後以科學基礎的政策建議做結,建議暫停公園內新的石油勘探或道路建設,並且在毗鄰的秘魯北部劃定禁止大規模開發的區域。

科學家們警告,開採石油無法避免重大的且不可回復的負面生態影響。特別是在對偏遠且石油含量相對豐富的葉蘇尼東北部。

厄瓜多政府一直在推動「葉蘇尼-ITT倡議」計劃。根據此倡議,價值60億美元的9百萬桶石油將不會被開採,以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但是,該倡議已開始瓦解。厄瓜多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的官員本來預期去年12月,將於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時簽署信託基金的文件,但最終沒有簽署任何文件。

厄瓜多總統柯利亞於上周六的全國廣播中透露,他下令該國的談判小組拒絕簽署聯合國發展計劃的信託基金詳細的條款,因為信託基金中列有他所謂「可恥」的條件。他表示,某些國家的捐款帶有許多附加條件,而這些條件傷害厄瓜多的主權和尊嚴,因此「無法接受」。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1-2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