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2-05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5》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5》

本期內容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6:歷史的斷索與迷航──張煒的《古船》(下)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從多背一公斤開始:安豬的公益創業(上)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36:歷史的斷索與迷航──張煒的《古船》(下)
  ■宋國誠
《古船》最具象徵性與代表性的人物是隋家第三代繼承人隋抱樸。在象徵的意義上,他是中國民族性格理想化的代表,確切來說,他是民族苦悶與精神困境的代言者;而在代表性上,他既是一個特定時代政治荒誕下的受難者,也是歷史理性遭受人性欲望扭曲變形後的贖罪者。綜合而言,他既是家族主義的顛覆者和解構者,也是歷史磨難的詮釋者和超越者。

階級與家族的雙重原罪

一開始,隋抱樸是以一個遁世、離群、苦思、冥想的孤獨者形象出場的。他像一個隱藏在礁岩夾縫中脆弱的卵石,試圖避開大海浪潮的拍打和衝擊,他像一個遺世忘年的孤獨者,蜷縮在那間祖先遺傳下來的小磨坊。作為資本家的後代,他背負著時代政治的「階級原罪」,必然成為政治亂箭的活靶心,他經歷過極盡羞辱的政治批鬥、尊嚴掃地的審問,他遭受妻子慘死於大饑荒、數度感情失落等等著沉重的冤曲和磨難。

作為家族產業的繼承者,社會的突變摧毀了隋家人尊貴的自信和昔日的風光,使一個家族從社會的貴族地位淪為群眾踐踏的草根階層。妻子的死去、叔父的落魄、弟弟的失意和妹妹的疾病,形成了他強烈的家族原罪感,換言之,災難深重的家族歷史給予他巨大的恐懼感,幾乎成為流在血液中的罪惡元素,而當對這沉痛的家族史進行反思的時候,卻又出於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將自己視為家族罪惡的承擔者。在歷經家族恩怨的多重打擊之下,特別是祖傳的粉絲廠遭到趙多多以政治鬥爭手段奪走之後,他面臨究竟應該扮演「復仇中興」的人物還是「自拔超越」角色的矛盾之中。雙重的重擔壓在他的肩上,使他注定成為一個集「代罪」與「革新」於一爐的綜合體,以及集沉淪與超拔於一身的統一體。

精神的去血與脫殼

在張煒筆下,這一連串的折磨和苦難,是通過對隋抱樸心路歷程的描寫,藉由隋抱樸內心的沉思與冥想來表達的。在小磨坊裡,隋抱樸陷入了一種深長的苦思,苦思著這時代悲劇的緣由,冥想著家族主義的陳腐與衰敗。正是在這種反思性的自我解剖中,隋抱樸解剖了苦難,也超越了苦難。他躲在陰沉而凝重的磨坊裡,一呆就是好幾年,他整天像一塊石雕般蹲在老磨坊裏,久久地沉思,像一個「坐著的巨人」,任憑沉甸甸的思想把他壓住,即使頭腦依然靈活,但下肢孱弱,不能站立。

在小磨坊裡,他苦讀《天問》、《共產黨宣言》,儘管在這裡流露出作者對主流話語的順從和靠攏,但依然無損於努力尋求對時代困惑的解答。最終,他從一種行屍走肉式的逃避主義、從執著於個人恩怨的報復主義、從封閉的家族主義和狹隘的農民愚昧主義中走了出來;這種苦思與冥想,實際上就像一種「精神的脫殼」,他進行了一種認同的自我剝離和血緣的自我解構,在經歷去血脫殼之後,因而也實現了一種自我拯救的過程。

以民族寓言張顯人道主義

在象徵的意義上,隋抱樸的自我拯救不僅具有個人自救的意義,同時更是一種「民族轉型」的隱喻。然而,這種轉型既是希望的,也是殘忍的,既是迎新,也是一種長痛。在張煒筆下,民族的新生是以「苦難作為一種生存形式」來描寫的,思想的革新是以「悲劇作為一種必然規律」來表達的。雖然他不像的父親隋迎之那樣一味地謙卑自責,也不像他的弟弟隋見素那樣個性剛烈、冤冤相報。但是在漫漫的孤獨與失眠中,他已無法區分昏迷和清醒,面對悲劇迎面而來,卻無力阻止或逃避。他努力忘記家族的仇恨,他壓抑復仇的意識與激情,他甚至對隋見素隱瞞了母親茴子的死因,婉拒隋見素力邀進行剷除趙多多的建議。他眼見鎮人的人們勾心鬥角、相互廝殺,但就是無力起來抗暴。隋抱樸的痛苦與怯懦,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民族無力感」的縮影。

這種以個人心路與思想昇華來襯托民族心理與命運的敘事模式,正是詹明信(F. Jameson)所說的「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的概念,亦即關於個人命運的故事總是包含著第三世界的大眾文化和社會衝擊,並總是以民族寓言的方式投射作者的政治抱負。在此意義上,張煒所託付於隋抱樸經由詛咒、自責、贖罪以至懺悔性超越的歷程,正是作者不僅針對「階級鬥爭」這一歷史荒誕的譴責,更是訴諸於更高層次「人道主義解放」的理想。換言之,隋抱樸通過「苦讀共產黨宣言」而獲得解惑這一提法,只是一個「顯詞」(它實際上是作為政治上可獲准放行的代名詞),它不只是一種個人式初級共產主義的思想覺悟,而毋寧是希臘式的「普羅米修斯」精神的隱示。換言之,隋抱樸個人冥想式的自我超越,儘管富於烏托邦的色彩,但從塑造一個「受難者靈魂」的意義來說,作者所寄托著不只是「撥亂反正」的政治批判,而是對人道主義之生命自由的嚮往。

隋抱樸在愛情之路上的顛簸與徬徨,也是一種「民族寓言」的文本表現。隋抱樸與小葵之間青梅竹馬的戀情原本是純潔可貴的,但是在封建權力、家族專制與道德規訓的多重制約之下,一段美好的感情終告幻滅。儘管兩人曾經產下沒有公開的私生子,但是當小葵無法忍受隋抱樸舉棋不定、曖昧不明的感情態度之後,她決心告訴隋抱樸,在李、趙兩家私相受授和四爺爺趙柄的「批准」之下,她含淚嫁給了兆路。

民族無力症

一時之間,隋抱樸終於有如千年沉睡的火山一夕爆發,憤怒的血液佈滿他的全身。一天夜裡,震耳的雷聲驚醒了隋抱樸,他無法入眠,在炕上折磨了幾個時辰之後,頭顱劇痛起來。突然之間,他紮上布條、披上衣服,從廂房狂奔而出,在泥濘和雨霧中拚命奔跑著。他來到小葵的窗下時,奔騰的血液讓他用力拍打小葵的窗子,但小葵伏在窗口上哭泣,就是不肯開門,因為她無力抵抗宗法體制對一個女性的情感管制。在這裡,封建專制對一個女性婚姻自主的壓迫如此深重。然而,隋抱樸酒神狂醉式的抵抗,只維持了一個晚上,天亮以後,他又重回緘默失語的狀態。一如他不敢與趙多多爭奪原本屬於隋家的粉絲大廠一樣,即使後來小葵的丈夫死了,他也不敢向小葵吐露積壓已久的婚姻願望,在這裡,道德規訓對一個男性的強大制約也表露無遺。

隋抱樸在傳統道德防線上的退卻,正是民族心靈無力症的反映,也是宗法力量硬如頑石的表現。但是這種退卻終究不是完全的失敗,而是走向精神成熟的第一步。張煒以長達兩章共計一萬多字的篇幅,層層又細細地描述了隋抱樸精神的自我解剖,一種靈魂拷打和贖罪式的懺悔。這是一種「精神解碼」的手法,從深處解開了隋抱樸性格上軟弱無力、行動上魄力不足的心理密碼,那就是隋抱樸一次目睹土改時鬥死的一個地主家少爺,在他童稚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恐怖與慘烈印象。但無論如何,這種懺悔終究不是放棄,而是從自我鞭打中走向個體自由的世界,因為這種自我鞭打和審視,是一種「痛悟」的過程,它因此徹底打開了塵封久閉的心靈世界,揭下那自我維護的面具。

告別古船的悲劇

一如「古船」寓意於民族傳統和社會良心的堙沉和埋沒,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趙炳一干依附家族意識、封建宗法和政治暴虐的惡勢力,終究退出了歷史舞台。趙多多意外死於一場撞壁車禍,趙柄被隋含章用剪刀刺成重傷,象徵了黑暗歷史的終結。隋抱樸終於從老磨坊走了出來,他終於重新接掌粉絲廠的總經理,上任之後,粉絲廠很快就擺脫困境,不僅生產力大為提升,供曝曬的粉絲廣場也不斷擴大,一輛輛滿載粉包的車子在街道上轆轆駛過。新粉絲場像似一艘「新船」,隋抱樸成為新船的舵主。在告別以「古船」為意象的民族悲劇之後,他「看到了那條波光粼粼的寬闊河道上,陽光正照亮了一片桅林」(註2)。那曾經污泥淤塞的河道,又重新恢復活力與生機,船桅滿滿的景象再度重現,陽光照亮了河道的遠方,「新船」就要蓄勢待發。

註2:張煒,《古船》,北京:人民文學,2000,頁404。
(回目錄)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從多背一公斤開始:安豬的公益創業(上)
  ■褚士瑩
首先介紹一下名字:「安」是房子裡頭有女人當家,「豬」呢,以古人的思維來說,房子裡頭有了這種動物,就是一個家了,這種可以安家的動物,古代叫「豕」,現代話就是「豬」囉!

從事公益旅行四海為家的安豬(本名是余志海,也就是「我志在四方」的意思),若把一個女人拴在家裡,反而會良心不安!所以還是「安心做豬」就好!

安豬是中國倡議公益旅遊的組織「多背一公斤」的發起人,在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公益創業的經歷。

先發現社會問題

「公益創業」是一個新興領域,我是一個實踐者。在網站上,看到許多人都期望聽到我的實踐經歷,所以我把自己這幾年公益創業歷程和總結出來的幾個步驟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通過我的經驗來更容易了解,怎麼去進行一個公益創業。

公益創業第一步,就是發現一個社會問題,但這個社會問題並不是很隨意的、任意選擇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這個社會問題必須和你的個人經歷、經驗和興趣是要緊密聯繫的,這個感覺有點像談戀愛一樣,雖然好女孩很多,但是你喜歡的、你娶的就只是那一個,也就是最適合你的人。回到公益創業上,就是你所做的事情一定是你最喜歡做的,也最擅長去做的,這樣才可能把事情做好。

我所做的公益創業項目,就是跟我自己個人的愛好密切相關。

我非常喜歡旅行,自己經常一個人背包到全國各地旅行,從廣西的龍勝,到雲南的德欽,梅裡雪山、雲南羅平都有我的足跡。在旅行的過程中,除了能夠看到非常漂亮的風景外,也同時看到當地的教育情況非常落後,很多破爛的校舍,還有當地的小朋友,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教育狀況,不是都市人能夠想像的。

我在2007年的時候,在雲南徒步旅行時遇到兩個小女孩,她們很開心也很漂亮,但是她們的腳下卻沒有鞋子可穿。

另一次我在貴州碰到的一個苗族的小女孩,非常漂亮,非常可愛,我在村子住了3天,跟她聊了兩天,最後給她拍照的時候,她就拿起一個風箏,擺在自己面前。小女孩長得很漂亮,但是她為什麼要拿一個風箏遮住自己呢?我猜,是因為她的衣服非常髒,跟我在一起的那幾天,她都穿同一件衣服,全年也就兩套衣服,一套是冬天的,另外一套就是平時,春、夏、秋穿的服裝。我給她拍照的時候,她不好意思把那個很髒的衣服露出來,於是就把風箏放在前面。

還有另一個也是貴州的小女孩,當時她才5歲,還是讀學前班,我在教室的後面拍她,她回過頭來看我,也是非常可愛的一個小女孩,但是細看她的皮膚不是特別好,因為當地的衛生環境比較糟糕,她手上都長了癬。

就是在這樣的個人經歷中,通過旅行發現,原來在旅途中我所經歷的、所路過的這些鄉村、這些學校、這些小孩子們,他們是非常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幫助的,這就是我個人所碰到的、我所面對的一個社會問題。

確定社會問題後,下一步就是提出一個創新的解決辦法。

為什麼要去創新呢?

我很強調創新這一點,因為對一個創業者來說,不管是商業創業還是公益創業,你的創業要能成立,必須要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解決你所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是新問題,也可能是老問題。創業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不是以前有人用過的方法,因為以前有人用過的方法已經是舊方法,但顯然既有的方法不能夠處理既存的問題,所以問題還在,又讓我給遇上了。社會上需要找到的新方法,必須是更有效,或者有更低的成本,或者是更有效率,或者是更有效果,所以要有一個創新的方法。當時我想的一個方法就是把公益和旅行結合在一起。

為什麼叫「多背一公斤」?

當時我想到了,我所看到的這些鄉村,所看到的這些情況,實際上絕對不是個別的情況,不是一所、兩所,不是只有我所走過的這幾個學校,它是廣泛存在的,實際上只要簡單地在網路Google或者是百度上搜索一下,就會發現,現在中國的農村有6千萬的鄉村兒童,這個數量是龐大的,而且大概有3分之1的學校位於貧困地區,這些人群對教育的需求,第一是非常龐大的,第二因為地域的遼闊,它的分布非常廣泛,如果單憑我們個人的能力,或者是靠我們一個小團隊,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所以當時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方法能夠讓社會大眾都參與進來,讓每個人去發揮力量,於是就想到了這樣一個群體:就是所有喜歡旅行的人。

就我個人的經驗,我身邊的朋友,像我這樣的同齡人,包括比我年輕的,像1980後、1990後出生的年輕一代都很喜歡旅行,這個群體是很龐大的。也託了Google和百度之福,這些數據都能搜出來,2004年當時的數據是每年中國鄉村旅行者的人次超過3億人次,現在是超過5億人次,這個數量非常龐大的,於是在這兩個數字的之間就產生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這3億人次的旅行者去為這6千萬的鄉村兒童提供服務,就是所謂的「多背一公斤」,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讓每人在旅行的時候,背上一些圖書或者文具,帶給鄉村的小朋友。這是我最初在2004年旅行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最初的想法,就是當時所謂比較新的模式或者說比較新的方法。

接下來的第三步是要儘快開始去行動,去測試自己的方法,然後根據測試的結果不斷地進行調整。我在2004年的4月份提出多背一公斤的想法,在2004年的4、5、6、7月份和很多朋友進行了一些交流和討論,這些討論也記錄到了我們的博客上面。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看一下當時是怎麼討論的。

之後到了2004年的8月份到10月份左右,我就開始進行了一些實地的走訪和調研。記得2004年那時候我正好辭了職,我經常在辭職後、找新工作之前去旅行。2004年8月份去了廣西和貴州,廣西陽朔、桂林、龍勝然後黔東南一直到凱里這樣一條線路,沿途就和當地一些志願者還有當地一些老師進行交流,我慢慢就發現中國的鄉村教育,一個需求的真實情況,當時我在城市裡可能考慮得更多的是,當地真的很貧窮,所以他們需要一些鉛筆、本子這樣一些物資,但是當我跟鄉村的這些老師面對面交流時發現,其實鄉村的同學更需要的是外界的信息和知識,這也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源。

(下週續)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