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2-09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9》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9》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環境的人格分裂 
  ◎歲末話社運的停滯型循環:從美牛事件談起 
  ◎2010年世界溼地日 強調溼地與氣候密切相關 
  ◎塑膠恆久遠 海洋垃圾濃湯永留存 



環境前線:環境的人格分裂
  ■崔愫欣
本月最重要的環境新聞,當然非爭議已久的中部科學園區三期基地開發案莫屬。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中科三期的環評結論,判決書中,法官認為該案有重大影響環境之虞,未進入二階環評審理,程序上不符《環評法》規定,因此判決撤銷原處分,堪稱環評史上最重要的司法判決,為政府強力開發科學園區的政策投下一顆震撼彈!

歷經4年本案終於判決定讞,讓環保界額手稱慶,認為台灣的環境與社會正義終於有了一絲希望,期盼政府終於能審慎面對大型開發案的環境健康風險,正視台灣長期遭受高科技產業對土地與河川的污染問題。但不料本來該為環境把關的環保署,卻第一個跳出來為政策大力辯護,宣稱中科三期的開發不受《環境影響評估法》規範,即使環評結果被法院撤銷,廠商不須停工或受罰,可以繼續營運,中科管理局只要補件重審即可。

此言引得一片嘩然,政府機關竟然毫不避嫌,自行曲解法令、駁斥法院判決,立下了最差的法律示範;也讓人質疑政府機關的角色分工是否出了問題,經濟部這個老大還不用說話,身為小弟的環保署就趕緊出來圍事,該保護環境的部會卻站在前線為產業解套,自失環境把關的立場,豈不是人格分裂!

話說台灣社會這種人格分裂的情況還真不少!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不知道這句話在這裡用適不適合?現在可說是環保抬頭的時代,媒體上地球暖化議題當紅,救地球的口號這幾年似乎站在浪頭上,不再如過往一般被視為經濟之大敵,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連時尚消費都要沾點綠色才算跟得上流行。天下、遠見出版社以高規格邀請美國知名記者與作家湯馬斯‧傅利曼(Thomas Loren Friedman)訪台,會見政界領袖及媒體,大談「綠色革命」帶來的生產思維將是未來國際的競爭力,更是人類下一波新經濟時代的藍海。10年前誰能想到,環保議題竟然可以讓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坐滿3千人,讓產官學各界趨之若鶩?這似乎是台灣的光明一面。

但是在台灣的陰暗一面,我們看到的是台灣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世界第3位;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的成長量,甚至是世界第一名。即使是這麼高的排名,但政府與產業界仍然持續推動高排碳工業,如六輕五期擴建案、國光石化案;政府說核能可取代燃煤的火力發電,但奇怪的是要新建的火力電廠一座也沒有減少;政府說要推動綠色能源,但投資在核電上的國家預算,卻遠遠大過節能設施與再生能源。台灣環境政策10年來進步不大,當初民間推動環評機制是為了抑制不顧環境後果的開發,但施行至今,環評變成虛應形式,甚至是開發單位排除抗爭的合理藉口,時間過去,空氣與河川仍然污染,只是換了科技更加高明、污染更難察覺的另一批產業而已。

與這場演講同時舉行的,是第一屆遠見雜誌「環境英雄獎」贈獎典禮,幾位致力於氣候變遷政策推展與研究的民間人士獲得了鼓勵,敝會的代表也榮登榜上。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令人不解的是,政界也上榜得獎,政務官為所應為只是盡職的表現,哪來英雄可言?更何況如台北縣長周錫瑋、環保署長沈世宏,從上任以來一直是被民間批判詬病的主要對象,在他們主政期間,排碳量真的減少了嗎?難道憑著減碳雙熊還是低碳旅遊,就可以稱作政績,美化他們在其他政策上的失職?

我坐在號稱是能源大師傅利曼的演講現場,卻忍不住坐立難安。奇怪!這些話不過是老生常談,環保界不知已建言了多少次,但同樣的話在去年的全國能源會議中是充耳不聞,請到外來的和尚念經,下面聽講的產官學人士就正襟危坐,頻頻點頭,一轉身就在媒體上大肆宣揚自己做的與大師並無二致。我只覺得一場荒唐。這些菁英領袖們怎能不人格分裂?台上的傅利曼是否知道台灣這幾年的經濟政策明明就是背道而馳?還是這些冠冕堂皇的環保辭彙,不過是產業的另一個賺錢之道、政客的另一個形象謊言?環顧現場,我忍不住感嘆,這些人的人格分裂導致台灣社會的好與壞,危機與轉機都同時在我們眼前,而台灣要朝向哪裡走,難道我們還要再由這些人掌控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回目錄)



歲末話社運的停滯型循環:從美牛事件談起
  ■倪世傑
己丑牛年即將謝幕,庚寅虎年即將到來。在過去一年,其實也如同往年一般,社會運動嚐到的苦痛,似乎遠多於成果。

我們先來談談美牛進口事件。雖說到最後,帶骨美牛進口案以相當妥協性的方式在立法院得到了一個初步的結果,那就是明文(食品衛生管理法)禁止內臟、絞肉、頭骨、腦、眼睛、脊髓6個高風險部位不得進口,而帶骨牛肉則可進口。美牛事件讓馬英九總統威信掃地,但過程卻與2001年的「84工時」案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後者是利用兩大政黨的矛盾突圍,前者則是國民黨內立法權不滿進而對抗行政權下的傑作,皆是源於主流政黨間或內部矛盾下的產物,遠非人民意識之覺醒或是社會力量動員迫使國家政策改弦更張,其過程迥異於2008年5月間南韓李明博政府重新開放美牛進口後,引發的40萬人群眾運動,即便最後的政策產出是雷同的。

這當中有兩點地方值得討論。其一是未來在談及美牛事件時,絕對無法忽略的「牛糞博士」朱政麒。即便先前已有綠黨等團體反對美牛危險部位開放進口,但引發媒體興趣以及民眾關注的無疑是《台灣立報》專欄作者、台大社會學所博士候選人朱政麒吃牛屎漢堡以及之後的絕食3日事件。作為反對美牛政策中重要的社會輿論轉捩點,朱政麒獲得的社運支持其實微乎其微,不僅如此,冷嘲熱諷作秀者亦有之,甚且在事件過後,扔擲牛糞成為某些團體的抗議表達形式,然而,其抗議標的往往與美牛事件無甚關連。

在這些現象的背後,筆者想要問的是,社運團體在美牛抗爭中的漠然以對,是覺得這個問題壓根不重要呢,還是非我群體所辦的活動都不重要?就前者而言,如認為不重要,那的確是政治判斷上出了問題,民進黨民調結果顯示72%的民眾認為美牛決策不當,81%的民眾支持重起美牛談判即可說明一切;如是後者,則無疑是宗派主義作祟的表現(註)。

美牛事件確實是一樁台灣政府媚美、美國政府施壓下增加台灣民眾健康風險的政策,充分凸顯美國霸權以及台灣政權的親美性格。這就牽涉到我們要談的第二項問題:這個問題能不能談?為何在南韓,反美牛議題可以動員40萬民眾街頭抗爭超過一週?反美帝侵略為何可以成為動員的號召?癥結在於抗爭的話語權結結實實地在南韓社運界與民眾之間生根,而在台灣,相關的話語僅存在於勞動黨的抗議活動中,其他團體的抗爭,則是基於各種緣由迴避、拒絕這一類的政治抗爭語言。也因此,在反對藍綠綁架的前提下,社運還真找不出另一組可以充實「人民作主」內涵的社會動員語彙,這反映了社運抗爭長久以來的非政治化以及個案化的傾向。

政治化的傾向與非政治化的傾向長久以來都存在於社運界,但前者往往以投效兩大黨告終,不是分得一官半職就是為其鷹犬,後者則是堅信基層會長出力量,但實際上經過20年了卻什麼也長不出來。與政黨保持等距、批判主流政治,與運動的政治化完全是兩回事。三鶯部落自救會「無名英雄,明年再鬥陣!」一文充分反映了去政治化的邏輯:「對於即將到來的新北市選舉,變幻莫測的政治情勢將如何對待三鶯部落,我們難以判斷,也不會把心力置於此上……但我們清楚地知道,只有憑藉自己的力量才能兌現支票。」這當中的邏輯線路相當清晰:誰未來在新北市主政都一樣,我們要自立自強。

但誰主政真的都一樣嗎?如果這是對政治的大拒絕,那是否表示無須對既有政治進行分析,社運能夠放棄對民眾進行政治教育的機會嗎?大拒絕是否意味拋棄基進政治的想像?缺乏想像力與大目標的社運,又是否自絕於各層級國家機器的爭奪戰中,也因此根本無須發展出一套具有特定內涵的運動/鬥爭話語,從市民社會的陣地戰中根本地卸甲投降?

李普塞和馬克斯(Seymour M. Lipset & Gary Marks)認為美國社會主義運動失敗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社會主義黨的宗派主義,使其愈來愈自我孤立終至消亡。台灣社運界的宗派主義傾向不能說不嚴重,這不僅讓運動知識成為一家私產,也阻礙了運動政治化的想像,而代之以依附(非結盟,因力量太小)兩大政黨或是根本的大拒絕,拱手將政治領域還給兩大黨,失去了爭奪鬥爭話語權的制高點,而以運動挫敗或是個人生涯錯誤選擇譜下終曲,這樣的循環,還要持續多久呢?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註:筆者並不是認為,凡自己參與的社會事件就必須給予無上至尊的重要意涵以凸顯其社會意義,這的確是相當幼稚且個人主義的不良習氣。
(回目錄)



2010年世界溼地日 強調溼地與氣候密切相關
  編譯■王茹涵 審校■蔡麗伶
歡慶一年一度的「世界溼地日」(2月2日),非洲第四大湖查德湖(Lake Chad),在2日當天成為完整的國際重要溼地,也彰顯出共享該湖泊的4個國家,實踐了他們10年前的共同承諾。

擁有部分查德湖的喀麥隆共和國2日宣布,根據拉姆薩溼地公約,該國擁有的查德湖領域成為國際重要溼地。同樣擁有該湖泊的查德和奈及利亞分別已在2001年和2008年作出此聲明。

拉姆薩公約秘書處表示,氣候變遷、上游灌溉用水需求和不當管理決策,使得查德湖在過去40年來,規模減少了90%。

這片新的國際保護溼地──查德湖,是非洲薩赫勒乾旱區(Sahelian Africa)充滿生命的重鎮,對瀕危水獺、瞪羚、大象、河馬、尼羅河鱷魚和許多鳥類的生存皆非常重要。

查德湖是2千多萬人賴以漁獵和耕牧為生的家園,然而整個查德湖盆地受到氣候變遷、沙漠化、非永續的水資源管理和漁業威脅。這也凸顯了2010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

拉姆薩公約秘書處秘書長帝野加(Anada Tiega)2日表示:「今年的主題為『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口號是『關愛溼地:氣候變遷的解藥』。這兩者都反映了我們感到需要儘快解決全球變遷潛在災難的緊迫感,尤其是在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後。」

他還說到:「我們不僅想強調,溼地是解決全球變遷議題的必要元素,且氣候變遷議題必須以全面性、跨部門且以生態系為本的方式來看待。」

在南美,巴西政府已指定多賽河州立公園(Parque Estadual do Rio Doce)為該國第10處國際重要溼地。座落於巴西東南部的這片雨林湖泊生態系,是米納斯吉拉斯省(Minas Gerais) 瀕危的大西洋雨林區最大部分。

該溼地孕育了10個不同的植被群落、325種鳥類與至少77種哺乳動物。這裡可見到原生瀕危的巴西玫瑰木及其他瀕危物種,如美洲豹、角鵰,和南美洲最大的靈長類北方絨毛蛛猴。

外來種也是該溼地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特別是入侵魚種導致了魚類社群的生態變化。不過,目前已有相應的經營管理計畫在進行中,整個查德湖受到完整的保護,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西洋森林生物圈保留區」的核心區域。

時至今日,全世界共有1,886處溼地指定為國際重要溼地,總面積達1億8,515萬多公頃。

(ENS)
(回目錄)



塑膠恆久遠 海洋垃圾濃湯永留存
  編譯■謝雯凱 審校■蔡麗伶
加州海洋科學家夫妻檔馬庫斯‧艾立克森博士(Dr. Marcus Eriksen)與安‧庫密斯(Anna Cummins)2月4日起自百慕達啟程,紀錄北大西洋環流受塑膠污染的範圍。北大西洋環流是北大西洋中洋流所構成的渦流。研究團隊將會搭乘72英尺長的單桅帆船海龍號,橫越馬尾藻海(Sargasso Sea),抵達亞速群島。

此研究團隊率先對全球5個大洋環流中逐漸累積的塑膠物質進行研究。環流由風與洋流所形成,分別位於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與印度洋。

棄置於陸上或海中的食物與飲水塑膠容器、玩具、塑膠袋、釣魚線與網具,在這些大洋環流中永無止盡地漂浮並打轉,碎裂成愈來愈小的碎屑,但永遠不會完全消失。

「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塑膠顆粒表面上的化學物質是否會藉由攝食而進入魚類身體組織,進而進入食物鏈中,最終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艾立克森夫婦說道。

艾立克森說:「塑膠顆粒在海中會如同吸引化學物的磁鐵,吸引如DDT、多氯聯苯、阻燃劑與其他污染物」。

「塑膠顆粒可吸收無法與水混合的『疏水性』化學物質,而不能吸收『親脂性』物質,意即吸引油性物質,如以石油為原料的塑膠物。」艾立克森解釋。

「諸如DDT、多氯聯苯、阻燃劑、殺蟲劑與其他疏水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會被塑膠顆粒吸附,達到高濃度──相當於周遭海水濃度的1百萬倍」。

「這是塑膠污染物能影響人類之所在。我們在魚隻腹部發現塑膠顆粒,魚類可能把塑膠當做食物,又或者垃圾堆吸引魚隻前來產卵、藤壺成長其上」。

研究團隊目前正航行於馬尾藻海,冬季風浪較大,但夏天會有颶風將更危險。

艾立克森夫婦於大西洋上,首次將採集拖網放入水中,不久便蒐集到塑膠廢棄物。她們採集到碎裂的塑膠膜、一個牛奶罐瓶蓋邊環、幾段塑膠彩帶,以及塑膠粒(nurdle),意即塑膠產品製程中的細小塑膠樹脂顆粒。美國一年至少生產2千7百萬噸的塑膠粒。

海洋塑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仍屬未知數,科學家預估近半數海鳥種類、所有的海龜種類,以及22種海洋哺乳類均遭受塑膠廢棄物的危害,或因此致命,不管是經由攝食,或是在塑膠垃圾分解成微小碎末之前遭到纏繞與勒斃。

此計畫相關訊息請參閱http://www.5gyres.org/。

(ENS)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No.194】一校一書,全校瘋閱讀@【【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世界知名博物館巡禮@【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0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