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2-23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2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23》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生存永遠是環境保護的初衷 
  ◎資本主義、民主發展與碳經濟(一)從太陽能到煤礦資本主義的誕生 
  ◎虎落平陽 保育團體誓言下個虎年要倍增 
  ◎印度以安全理由 暫緩首宗基改蔬菜商業生產 



環境前線:生存永遠是環境保護的初衷
  ■傅恩過
撇開政治、名人八卦外,不經意發現最近多數談話性節目、新聞專題圍繞兩個大方向,其一是如何賺大錢,除了個人層次的財運、投資外,總體層次就是未來經濟產業政策,特別是兩岸經濟,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A擱發」嗎?

另外一個方向也是談未來,甚至是更全面、全球的層次上來談,氣候極端的變遷,及其影響的糧食、水資源、疾病衛生、環境甚至於生存問題,從極地冰山的融解、移動,對洋流、海平面的影響,賴於生存的土地、物種消失,極端氣候帶來的災禍與資源匱乏。

兩種的「未來」似有交集、卻無共識點,恰恰是所有環保議題面臨的困境。

根據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一般民眾認同科學家們所提出的暖化證據,以及相關生存危機的影響,但在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期,人們對氣候變遷的關注也隨之下降,台灣民眾對氣候暖化的認知度也超過8成,但對部分解決之道,如能源稅、減少高排碳污染產業的贊同度卻不高。

對於未來,人們都是有期待的,因此希望能有好的投資、就業環境,經濟發展繼而帶動生活水準,相對的對於產業進駐創造就業,貿易障礙解除(自由貿易)發展經濟等關鍵字,不禁的丟出贊成票。

對環境的未來,人們也是同樣有期待的,然而眼光似乎更遙遠的,先談賺錢的未來、「再談」環境的未來。

產業進駐若帶來污染,解除貿易障礙對傳統農業、產業的危害,以及繼之而來環境管制的解除,鼓勵更多污染立基的產業,卻輕易的出現「我們要先有肉吃再談未來」的聲音。

例如中部科學園區環境影響評估爭議,農民及環保團體提出污染證據,儘管連司法都認定環評忽視光電產業廢水,實屬瑕疵環評予以撤銷,但不只環保主管機關以「現實」為由拒絕要求中科停工,不少經濟發展至上的支持者,也仍希望光電產業進駐當地,希望年輕人能因此回鄉、帶動發展。

在ECFA、FTA(自由貿易區)的種種討論中,也不見未來的產業發展規劃,是否有永續環境的概念。目前被賦予眾望的ECFA,期待透過這個過渡的區域貿易協定,讓兩岸能藉此減少9成商品的關稅,創造兩岸雙邊的自由貿易,無論支持或反對者都不能否認,一開始得利者是石化塑膠、鋼鐵產業,卻可能犧牲所謂弱勢的農業、傳統產業,恰恰是鼓勵污染為基、掠奪土地資源的產業。

「溫飽」當然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因此筆者向來不願意將經濟與環境一分為二來討論,因為「生存」正是環境保護運動的初衷,無論是談經濟、或論環境,都不能忽視「即見」的未來以及「遙遠」未來的交集點。

從「即見」的未來檢視中科新的開發案,目前有千餘職缺,中科提出將有上萬的就業人數,以及上千萬的產值;「即見」的未來也可見,中科新開發案的排碳量有一千萬噸,用水量龐大、排擠上萬農民的耕作水源,光電業廢水排放將污染大甲溪下游農作。

從即見未來的角度來看,有人定義,新開發案有利有弊,因此我們是否能從「遙遠」的未來來看,在數年後產業發展變遷下,我們還留得下多少廠區、多少員工,似乎難以預測,從全球經濟產業變遷的歷史借鏡,筆者難以樂觀。

然而,數年後清楚可見的,便是上萬的農民消失,大範圍的農地消失,我們的糧食、水資源基礎不再,而污染過的環境還能回饋、餵養我們多久呢?再論這個過程中獲利的是企業的老闆、下好離手的金融投資業,還有呢?

再談談「即見」未來與「遙遠」未來的交集吧!難道,我們給自己的真正挑戰,絕不是再續辯論經濟與環境孰重孰輕,而是是否有創造真正永續的可能。

環境主管機關所謂的「現實」,不外乎國家既定的經濟產業政策不可鬆動,因此即便連環評、司法,國家內部的制度都質疑時,仍無法決策變更,那建基於最不永續的發展思維,在政黨輪替之中毫無鬆動的思維,難道也是我們的思維、沒有遙遠未來的思維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回目錄)



資本主義、民主發展與碳經濟(一)從太陽能到煤礦資本主義的誕生
  ■倪世傑
在長達9天的農曆年假中,約有一週的時間整個中部以北的台灣幾乎是「泡在水裡」,不間斷的大雨降低了民眾出門遊樂的慾望,困坐家中。當遙控器的選台鍵已經按到彈性疲乏時,不禁讓人懷念起和煦的陽光。而這卻是我們當代維持兩個世紀以來的生活寫照。

此話怎講?如果是在2百年前,也就是1810年,這春節要怎麼過?至少沒水龍頭,水要去井邊、溪邊挑,或許,還要鑿冰取水;取代瓦斯爐、電暖氣的是直接從森林中砍伐的柴火,對一般農工民眾而言,肉類餐桌上是稀有的食材,蔬菜、穀類等依賴太陽能直接轉換為糧食能源的食品,幾乎是民眾熱量的唯一來源,與柴火一致。與太陽能轉換的類似的,還有對水力與風力的應用。那時,我們還在一個距離化石能源一步之遙的年代,但卻是現代與前現代、工業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社會、西歐北美民主政治與非民主政治的分界線。

這是一個轉接交錯的年代。到18世紀末,由於英國發明地下採煤的技術,煤礦開始大規模運用在生產性事業中,而在這之前,煤礦還是人用剷子與十字鎬敲挖出來的能源,產能不大。煤的高峰期約持續到1950年,但一直到今天卻都還是重要的能源之一,並對空氣污染、溫室效應負有重要的影響。

約略1850年左右,石油開始以現代技術被大規模開採。相對於木柴,煤以及石油蘊含的單位能量更高,也因為煤礦的開採與利用,工業革命下的英格蘭工人不需要再花時間去森林撿拾木柴生火,也因為化石能源使用的高效率,讓伯明罕、曼徹司特的工業化及都市化成為可能。這一點馬克思並未說錯,現代化的歷史就是鄉村都市化的歷史,現代國家在對落後國家展現自己未來的形象。繼英國後,法國、德國、美國在1860年相繼投入工業化的行列,柏林、阿姆斯特丹、紐約市相繼成為現代大都市。

伴隨著第一批國家的工業化同時,還有殖民地的開拓,然而此時對殖民地的需求遠不同於哥倫布時期—當時是以找尋貴金屬為主──那還是一個將金銀等貴金屬的有無等同於財富多寡的年代──他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以英國為例,因為國內的林地早已因為對煤礦的需求而排擠了農業的生產,而另方面,也是因為英國土地貴族早已習慣於國際貿易帶來的財富,而表現得更像個商業資產階級而非地主階級,獲取農業用土地、尤其是棉花產地,成為英國對外殖民的動機之一。印度因此成為英國棉紡織工業的原料來源,而棉紡織工業雇用了大量的勞動力,西方在19世紀的高速發展,從物質層面來看(相對於韋伯的新教倫理),可說是是殖民主義、發展主義、工業革命以及化石能源的綜合產物。在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所稱的「帝國的年代」中,工業化帶來了生產組織以及新的社會階級,摩爾(Barrington Moore Jr.)則將社會階級的聯合與鬥爭,視為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以及自由主義誕生的原因,也就是「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

哥倫比亞大學中、東亞文化與語言學系教授米歇爾(Timothy Mitchell)認為,化石能源的開採對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更重要的,對化石能源從開採、運輸到消費各環節的掌控,對資本主義國家與資本家階級而言,變成了發展與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大事。相較於中國從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開始鑿造的大運河,英國直到1777年開始才建了第一條「川特-莫塞運河」(Trent & Mersey Canal),其目的就是為了運輸煤礦。而煤礦工人惡劣的勞動條件與工作權的維護,則是貫穿了19世紀到1984年煤礦工人間續不斷的罷工歷史,而每一次的罷工都遭遇來自國家機器的強烈鎮壓,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命脈以及工運的象徵,只有讓煤礦順利地開採與運輸、並讓工人階級臣服,才是資本主義秩序「穩定化的關鍵」。

(下週續,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回目錄)



虎落平陽 保育團體誓言下個虎年要倍增
  編譯■特約記者廖靜蕙、謝雯凱 審校■莫聞
依照12生肖的順序,2010年是亞洲虎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順勢發表「世界十大虎落平陽地點」,以互動式地圖標示全球不同地點讓老虎備受威脅的各種因素。WWF同時發起名為「Tx2: Double or Nothing」行動(老虎乘二:倍增或滅亡),要在下一個虎年(2022年)讓老虎數量增加一倍。逢此老虎保育處境危急的虎年,已有13個國家響應WWF所提出的行動。

「我們可能不會再有類似的時機,讓如此多老虎分布國的政府表達對老虎保育的政治意願,以及匯聚全世界這麼多機構與人民的關注。」WWF美國物種保育專案主任克連真朵夫(Sybille Klenzendorf)表示:「老虎命運懸於一線,但若能把握現下,長期投入老虎保育,下一個虎年將讓我們有真正的理由可以慶祝!」

地圖中,老虎的困境並非只存在於逐漸減少的野外棲地,WWF也將美國的虎隻圈養狀況納入。據信亞洲野外只剩下3千2百隻野生老虎,並要面對種種的威脅,包括盜獵、棲地喪失或零碎化、非法販運以及因森林轉作為大型基礎設施場地或農地。

「世界十大虎落平陽地點」圖中所強調的議題包括:

* 紙漿、製紙、棕櫚油以及橡膠企業鯨吞蠶食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森林,危及兩種老虎的亞種,蘇門答臘虎與馬來亞虎。

* 湄公河流域數百件新建水壩與道路闢建計畫,使老虎棲地破碎化。

* 非法販運虎骨、虎皮、虎肉的需求持續存在於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為數眾多的老虎在美國遭到圈養,光是在德州估計就有3千隻以上,但幾乎沒有法規防止這些老虎最終流入黑市。

* 在黑龍江與西伯利亞區域,東北虎以及與其作為食物的動物遭到盜獵,加上當地樹林砍伐情況大幅增加,造成東北虎數量嚴重減少。

* 在印度,因老虎的棲地不斷削減,使得人虎之間的衝突也愈發頻繁。

* 孟加拉的孫德爾本斯紅樹林區(Sundarbans mangrove)這片孟加拉虎棲地,可能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減退96%的面積。

至今已有3種老虎亞種滅絕,包括峇里虎、爪哇虎與裡海虎,而華南虎也已有25年未有野外目擊紀錄。老虎現有的生存空間只有過去分布的7%。但若能落實棲地保育、防止盜獵,並確保充足的獵物,牠們仍有機會再度繁衍興盛。

「老虎在其活動範圍內遭受各種迫害,舉凡毒害、設置陷阱、捕捉、射殺,以及遭受驅趕。」WWF老虎計畫的主持人巴澤爾(Mike Baltzer)說道:「但牠們在虎年仍有希望。各國政府從未如此堅定、具有企圖心與高度承諾,願意支持老虎倍增行動。設下的標準很高,而為了老虎也為了人,我們希望他們能達成目標。」

在美國,政府未能追蹤境內有多少老虎遭到圈養,掌握圈養地點、飼主、死亡後對虎體各部份的處置。許多州對於老虎被當作寵物圈養一事毫無管制。目前估計全美有超過5千隻的老虎被圈養,比全世界現存的野生老虎還多。現在急需要為所有遭圈養的老虎建立登記資料,並設計方法以監測老虎屍體的處理,確保其未流入非法貿易。

第一屆國際老虎保育高峰會將於2010年9月在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舉行,由俄羅斯總理蒲亭和世界銀行總裁羅伯特佐利克共同主辦。在高峰會籌備期間,擁有老虎分布的13個國家最近也於泰國華新(Hua Hin)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中允諾,將致力達成2022年讓老虎數量倍增的目標,共同協助WWF、世界銀行與許多非營利組織參與的「全球老虎計劃」。

老虎命運正懸於一線,倍增或滅絕,除了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意願,端視人類意念態度的改變。

※讀者可到WWF網站下載相關資料:

◎Tiger Downloads虎落平陽十大地點,Top 10 Tiger Trouble Spots in 2010(http://www.worldwildlife.org/species/finder/tigers/WWFBinaryitem15297.pdf)

◎虎落平陽的現實:Tiger Factsheet(http://www.worldwildlife.org/species/finder/tigers/WWFBinaryitem9543.pdf)

◎虎落平陽現況報告摘要:Paper Tigers Report Summary(http://www.worldwildlife.org/species/finder/tigers/WWFBinaryitem15292.pdf)

來源/WWF - Top 10 Tiger Troublespots in 2010
(回目錄)



印度以安全理由 暫緩首宗基改蔬菜商業生產
  編譯■謝雯凱 審校■蔡麗伶
印度以安全考量為由,暫緩首宗基因改造蔬菜作物的商業耕種。印度環境部長蘭密施(Jairam Ramesh)9日表示,這項商業耕種計畫將暫緩6個月,以待更多科學研究確保這項基因改造的作物對消費者與環境均屬安全。

這種基改蔬菜作物是一種稱為「BT brinjal」的茄子品種,此品種含有BT細菌的轉殖基因,可抗特定害蟲。

此作物已於2008年進行完田間試驗,並在2009年獲得政府科學家的核准。然而輿論對種植基改作物的爭議一直十分激烈。

「民眾持負面觀感,而我的責任就是要採取謹慎、預警並符合原則的做法。」蘭密施說明,暫緩基因改造的「BT brinjal」茄子品種商業生產的決定,將會持續到試驗能做到「讓公眾與專家都滿意」。

施蘭密說道,需要有「獨立的科學研究」從「該產品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長期衝擊這個觀點」來進行研究,才能讓大家接受「此產品的安全性」。

施蘭密表示這是「困難的決定」,但他必須要「在科學與社會之間採取平衡」。他說:「這項決定暨對科學負責,也符合社會要求。」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茄子生產國,生產超過4千個茄子品種。

發展出BT brinjal品種茄子的印度種子公司馬哈拉什特拉雜交種子有限公司(Mahyco)為美國跨國公司孟山都的夥伴,該公司表示基改蔬菜更能抵禦自然的害蟲。

但是反對基改的團體說,基改作物仍有嚴重的健康疑慮,他們並稱聲食用基改作物甚至可能致癌。

印度政府所屬的基因工程審核委員會(GEAC)在2009年10月通過BT brinjal作為商業種植。此舉激起農民與反基改人士的忿怒,環境部長因而在印度各地舉辦國家諮商會議。數個種植茄子的省份已經表明反對BT brinjal品種。

永續農業中心執行長拉馬珍裕魯(Gangula Ramanjaneyulu)說:「這是印度食物自主性的勝利,保存種子與食物的控制權在我們的農民與消費者手裡,而不是讓給如同孟山都的少數跨國公司。」

但是部分科學家則感到失望,其擔憂這項決策可能暫緩印度科學家所開發的其他基改作物之核准程序,如抗蟲害或富含維他命A與微量營養素的稻米。

印度在2002年起便已允許多種基因改造種子種植棉花。

(來源/BBC、自然、英國衛報)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30@【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轉寄『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10-02-2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