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0-03-31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3-3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0-03-3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美國柏克萊大學通識教育之借鏡李彥儀

■李彥儀

近日媒體再度討論國內大學通識教育議題,鑑於剛從柏克萊大學訪問回國,將觀察心得紀錄下來分享。

柏克萊大學除機械工程系新生可於大一入學時明確申請為主修外,其餘各系大都於大三時才讓學生申請主修。亦即新生申請學校時都是無明確申請主修系科(undeclared),即所謂的大一及大二不分系。因此柏克萊大學學生大一及大二有很多共同修課,大班教學情形十分普遍,其中,通識教育課程幾乎都是大班上課。

以歷史系教授Jonathan Sheehan所講授之歷史課程,可從中世紀海洋貿易到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甚至談及現代經濟貿易組織之分析等,課堂上約2、3百人選讀,每位學生仰頭專注聽講抑或奮筆直書,勤做筆記。沒有學生在課堂上聊天、睡覺、玩電腦或手機,更沒有人上課吃東西。大班教學且為選修之通識教育課程,為何能做到讓學生如此專注聽講?究其原因有二:

一、教師教學用心,教材新穎

Sheehan教授每次皆準時抵達課堂,上課前必定先撥放一首古典音樂,講台上投影機有一張投影片寫著這首曲子原作者、年代及其內容表達,有時會說明創作的故事。接下來,講授教材全以投影片呈現,但呈現的非文字,而是一張張藝術繪畫作品或圖案或照片或是某一本書作者之一段話。一堂歷史課程,有著音樂宴饗、文學、藝術、社會經濟、歷史典故及叢書之經典文章。教師對於教材之準備與應用,讓人佩服。也難怪學生都十分專注聽講。

二、大一大二不分系

由於學生入學時,尚未決定主修科系,所以大一及大二所選讀任何科目成績,都是決定未來申請主修之依據,是以,學生都很用心學習,並從中發掘未來主修的興趣與潛能發展。延後分流對於學生未來生涯準備與職涯發展有利。國內目前頂尖大學,如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已採取大一大二不分系,以學院招生的例子。

未來應加強鼓勵各校以學院為招生單位,學生在大一及大二時可以跨學院選讀,大三時由各系依據學生大一及大二學習情形選擇主修之專門課程,較符合學生職涯探索,以彌補中學階段職涯探索之不足,同時,可以強化通識教育功能,以利學生未來潛能之發展。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九五聯盟,何去何從(下)劉侑學

■劉侑學

九五聯盟開始運作至今,即將邁入第6個年頭,回顧過去也確實累積部分的成果,但發展到現在也面臨瓶頸,轉型是當下迫切的議程,否則具體組織化、工會化的目標必然難以達成。上一週我們談過外在環境的現實,本週視角拉回組織的內部運作,然而在找出問題之餘,也試圖描繪出我的的想像藍圖。

流動的成員 匱乏的資源

前幾天看了苦勞網的最新捐款徵信,部分內容好像就在描述九五的狀況一樣。聯盟自成立以來,主要工作都是由具備學生身分的執委負責,學生最大好處就是時間多,只要沒課,隨時可以上陣。然而,撐起九五聯盟的基礎,卻成為發展轉型過程中的障礙。未來的不確定,聯盟的工作畢竟只是人生規劃中的一站,來來去去的流動,短暫停留的時間被現有的工作填滿,導致目標無法作長期規劃,招募、傳承的焦慮感總與每年的畢業季結伴同行。毫無疑問,如何消除因學生身分而來的流動性,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另外,自願性加入的成員,更且在每個人都是義務付出的情況下,實在無法有效要求,更難以規範每個成員投入的程度,龐大工作量下的勞務分配問題,結果不是盡情付出,就是轉身離開。

不過,流動的身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問題其實來自於資源不足。台灣社會其實不吝於捐款,但是款項卻幾乎流向宗教或殘補性質極高的助人團體,社運團體總是統籌分配款下遺漏的孤兒。

再者,非會員式組織雖然可以隨心所欲地按運動者的理念進行,不需要背負來自會員使命必達的壓力,但相對就少了會員費的經濟來源。就拿聯盟來說,每月有7千多元的定期捐款,還會有不定期的大筆捐款相挺,而每位執委義務投入,也省去高額的人事成本,只是扣除辦公室的租金、電話費以及簡單的雜支後,所剩無幾。許多提議在資源有限的困境下動彈不得,很多活動在透支的考量下打消念頭。

組織必須長遠發展才得以看見成果,先決條件在於穩定的工作人員,而人事佈局的完整建立,則來自於資源源源不絕的投入。「聯盟有前景,但組織卻無法給幹部未來」,無法提供有給職的工作,讓原先有意願留下來的學生幹部必須離開,組織的發展議程就被迫擱置在人事流動的困境裡。

簡單地說,組織要持續打造名聲與信任度,資源才可能留進來,問題是要維持組織繼續存在與擴張,前提就是要有相當的存續基礎(資源),不過要在達到前提之前,卻又必須做出點成績來。

組織策略的想像

關於勞工團體的走向,一直以來都是論辯的焦點,以倡議起家的九五聯盟,也同樣遇到組織「基層」的建議/批評。但我並不認為現階段的倡議,與組織基層群眾之間是衝突的命題,也不涉及取捨或兼顧,只是時間先後順序的步驟。第一個理由來自聯盟現階段的客觀處境,談組織工作是實在太早。不過,即便具備小規模的專職與財源,我仍然不認為組織該是首要工作。

為破除就業型態零碎化、片段化的難題,組織策略的第一步,或可嘗試將九五聯盟現階段的工作擴大;簡單地說,就是積極扮演「勞工守護者」的角色。九五聯盟中期的目標設定,應該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目標。姑且不論我們是否認同消基會在消費者運動上的論調與作為,但其不斷地透過媒體發表食品安全的調查、公布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店家廠商,同時也在政策上提出建議,在打造「消費者守護者」形象上是成功的。雖然在基層佈局的表現上並不凸出,但不可否認,民間對於消基會存在著一定的支持與社會影響力。

具體而言,安排學生幹部接觸大量的勞資爭議個案,專職則主要承接議題倡議、政策監督、法律建議,全力爭取勞工階級代言人的位置,目的在於建立民眾的信任感、名聲,積極打造「隱形群眾」的支持基礎,取代過去數人頭、數字邏輯下的實力原則。

從「隱形群眾」到「實質基層」

九五聯盟發展至今,從基本工資、國定假日雙倍工資等議題上,順法鬥爭的策略的確獲得社會迴響;透過具體案例的倡議,迫使官方在修法議程上提出回應;「大專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等政策批判上,第一時間(去年3月底開第一槍)的反擊力道,也確實將社會對該政策的評價帶向我們主導的方向。如果可以擴大目前的成效與範圍,是有機會達到上述所說的中程目標。

中程目標的達成與否,將攸關組織發展能否順利踏出下一步。更進一步地說,是為下一階段的目標儲備能量。與台灣社會信任感的建立,將有助於資源的募集,這是聯盟拓展的重要基礎;再者,資源與名聲的建立有助於專職人才的甄補,同時,學生也會更有意願前來實習,而這將是義務性學生執委主要的進用管道。

更重要的是,這為前進基層打下良好的利基。無論過去或者現在,透過勞資爭議的「被動」組織手法,又或者選定對象、再透過問卷調查的主動組織策略,不斷在失敗的嘗試中找尋成功的身影,前仆後繼。在我的主觀認知裡,這兩種方式都得必須花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卻可能得到不成比例的效果,所以才會提出另一種組織策略的想像,也就是以爭取「隱形群眾」的支持作為起頭,將更有機會把無界限、高度流動的非典型、服務業勞工捲動進工人運動的隊伍裡。

共同找尋出路

面對不同特質的勞工群眾,或許需要新的回應途徑,我們一路從新式的運動組織談起,途中介紹九五聯盟的工作經驗,嘗試找出運作的現實困境,同時恣意妄為地說出心中對聯盟的中程期待。最後,我們仍然沒有忘記集體力量展現的重要性,以及要將非典型、服務業勞工組織化、工會化的初衷。筆者明白現實絕對比紙上談兵來得複雜甚多,但仍願意拋出腦海中的想像、願景,讓關心的朋友一齊參與思辯,共同找尋出路的方向。

漫漫長路,相信只要持續地走,終點必然會映入眼簾。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回目錄)
教育論壇:何不指導醫生開藥單──假期是否出作業應回歸教育專業考量羅德水

■羅德水

繼雲林縣蘇治芬縣長之後,台北市長郝龍斌日前也宣佈:兒童節3天連續假期各校不出作業,放假後也沒考試,讓學童快樂放假,媒體還以這是郝市長送給北市學童的兒童節禮物作為報導。消息一出,引起各界不同看法與討論,惟多數縣市並不考慮跟進。

針對此一事件,我們有以下看法:

首先,行政首長不宜動輒指導教育政策:

行政首長不是不能對教育事務表達意見,惟仍然必須在遵守教育法令、符合教育目的、尊重學校與教師專業的前提下為之。我們以為,即便蘇縣長與郝市長前揭說法真是出於減輕學童壓力的初衷,也只再次印證外界對台灣官大學問大的批評。

以過去幾年,部分民選縣市長對教育的干預為例,多的是為達特定政治目的,不惜破壞教育體制與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的舉措,比較起來,諸如兒童節不出作業等應景式的政治語言,充其量還只影響了部分唯長官之命是從的學校教育人員;然而,諸如台北縣以實驗課程為包裝,不惜公然違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定之每週上課節數的作法,更是嚴重侵犯教育法制與教育專業,影響層面尤其深遠。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這些行政首長表面上滿口重視教育與孩子的官話,但觀諸其所作所為實際上又充滿了對教育的傲慢。一方面,當為了營造加課的正當性時,每每以提升學生競爭力為名,全然不在乎因此增加學生負擔;一方面,到了兒童節前夕,竟然又帶頭大喊減輕學生壓力云云。試問,過去幾年究竟是誰在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呢?官員消費學童、消費教育,實莫此為甚。

再者,教師專業自主權應獲得確保:

教育有其專業性,為維護教育的專業性,教師法第16條第1項第6款明訂:「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在民粹當道的今天,台灣的教師與其感慨尊重教育專業的官員難得,不如自問:當大小官員一次又一次地踐踏教育專業時,教育人員又該如何捍衛教育專業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權?

就以此次事件為例,郝市長與蘇縣長說出兒童節不出作業的話來,其實並不讓人意外,重點是,台北市與雲林縣的教育人員如何看待首長的談話?當然,免不了會有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學校校長,說到底,最後所取決的還是教師對專業自主權的堅持,我們或許一時無法阻止大小官員動輒消費教育,但總該問問自己:這一次我是否願意以具體行動捍衛教育專業?

最後,假期是否出作業應回歸教育專業考量:

暫且不論外力對教育專業的干預,有關假期是否出作業與收假後可否考試一事,其實還是必須扣緊教育專業進行討論,基本上,教師之所以指派家庭作業與進行測驗,不外希望藉此達到讓學習者有效學習的教育目的,職是,具備教育專業的教師在指定回家作業時,均應兼顧:是否符合教育目的?是否超出學生能力?是否顧及學生差異?是否花費太多時間?是否促進學習動機?等教育原理。

可以確定的是,由行政首長等非教師強制規定,何時一定不能考試、何時又不能出回家作業,從根本上來說已經抵觸教育原理,進一步言,是誰說回家作業非得是紙筆形式的作業不可呢?兒童節連假正好也是清明節,學校教師如果指派一份讓孩子陪同父母一起掃墓,或者為家中長輩盡盡孝道的作業,難不成還要取得縣市長的同意?

(教師)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30@【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No.194】一校一書,全校瘋閱讀@【【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03-3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