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3-25─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3-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03-2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面對青年貧窮化: 名牌大學與獨裁政權 | 林柏儀 |
■林柏儀 從今年2月開始的「茉莉花革命」,在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等北非世界逐一爆發後,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至今仍屹立不搖。然而,其子賽夫格達費(Saif Gaddafi)和倫敦政經學院(LSE)的捐款爭議,則是引起了學術界的一場大風波。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的知名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民主理論大師黑爾德(David Held)等人也涉身其中。倫敦政經學院校長戴維斯(Howard Davies)日前已為此辭職下台。 ■前倫敦政經學院校長戴維斯於4日接受電視及廣播專訪後離開的畫面。由於戴維斯與利比亞的格達費家族有所牽涉,包括接受來自格達費慈善基金會的捐款,因此在3日辭去校長職務。(圖文/路透) 這起事件源自於格達費之子賽夫至倫敦政經學院攻讀碩、博士,並於2007年取得了倫敦政經學院的政治學博士;畢業之後,賽夫透過主持的「格達費慈善基金會」,向倫敦政經學院「全球治理中心」捐贈了150萬鎊(約7千萬新台幣)。居中穿針引線、收受捐贈該中心負責人,就是國際知名的民主理論家黑爾德(David Held)。 然而,近日學界傳出當時倫敦政經學院錄取賽夫,是一項倫敦政經學院和利比亞當局的檯面下交易。一方面倫敦政經學院藉此能取得巨額的捐款;另一方面利比亞則能透過和倫敦政經學院建立關係,為其接班人取得學位,以及營造國際上的開明形象。 批評聲浪指出:賽夫的論文《全球治理機構民主化中公民社會的角色》有抄襲、他人代筆的嫌疑,而倫敦政經學院則被批評為了謀取利益和經費,降低學術標準錄取賽夫。其間甚至是由當時擔任院長的紀登斯,建議招生組特別錄取。而黑爾德則是安排賽夫的指導教授和審查委員,方便他取得博士學位。校方並且讓賽夫於畢業後,擔任紀念倫敦政經學院的米利班(Ralph Miliband)講座主講者之一。 消息爆發不久,倫敦政經學院學生會發表了「倫敦政經學院不該拿利比亞獨裁者的髒錢」聲明。在校方遲遲未正面回應下,十多名學生於2月22日佔領了校長室,上百名學生於外聲援。隔日,校方承諾了抗議學生的多項訴求,答應將不再收受利比亞當局的任何捐款,並將在未來設立妥適程序(包括引入學生代表)審查捐款,以及設立獎學金給予北非學生。隨後倫敦政經學院校長也為此捐款爭議表示「令人尷尬」,決定辭職負責。 爭議至此,表面上告下了段落。然而,仔細思考此一事件背後的「結構原因」,該事件恐怕不會只是件個案醜聞,我們也無法樂觀未來此類事情將會減少。 首先,大學經費私有化的浪潮,早已讓各大學在自籌財源的壓力下,要和各大企業、捐獻者營造千絲萬縷的不當關係,成了見怪不怪的風氣。 更有甚者,在2010年年底英國布朗(Browne)報告的規劃下,未來英國政府將僅補助各大學「策略性與脆弱性的學科」(如基礎科學、數學、實驗性學科)的教學預算,其餘由學校以學費或其他方式自籌。這對英國各大學造成了一項極其強烈的震撼彈,不少學校已被評為有被重整、合併、甚至倒閉的危險。在強烈的存亡壓力下,各大學無不朝強化產學合作、經營海外分校、擴大招收外籍生等多角獲利手法下功夫。 根據英國大學教師工會(UCU)在2010年12月的《大學在危機之中》(Universities at Risk)研究報告,該調整將導致各大學有70%的教學補貼遭刪減;而以社會科學與管理為主的倫敦政經學院,其更是100%的教學補貼都將會被刪減! 倫敦政經學院作為和英國政權有著緊密連結的一所名牌大學,當然要尋求特別出路來維持其發展。強化招收負擔高額學費的非歐盟學生,是一條蹊徑。目前倫敦政經學院即有著高達30.1%的學校經費,是來自收取「非歐盟學生」的學費而來(英國各大學平均是9%)。另一方面則是鼓勵各研究單位取得外界的贊助或合作,自負盈虧。也因此,會出現諸如和賽夫等有錢有權人士的特殊交易,可說是其來有自。 這絕對不單單是倫敦政經學院一所學校發生的單一事件。BBC中文網即指出:2010年,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宣佈與利比亞的黎波里大學(al-Fateth University)簽署了一筆利潤可觀的協議,在那裡教授金融碩士課程。可預期地,只要大學經費私有化的態勢繼續發展下去,類似的高教歪風,只會越來越多。各種程序、監督,也都阻擋不了。 再者,進一步說,倫敦政經學院和利比亞的這段爭議,也不過是暴露了英國政府和諸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帝國主義關係──扶植獨裁政權、獲取政經利益──其中在高教領域的一項合作罷了。要完整理解,還是要回頭分析英國政權的帝國主義性質。 BBC的一篇評論文章即指出說:賽夫之所以受到西方社會歡迎,是因為他始終站在利比亞「改革者」的一邊,似乎是要和他的父親展開激烈交鋒,發展新興的利比亞私營部門,並完全開放行將萎縮的利比亞媒體。並且,賽夫影響了西方的商界,學術界和政界,也是因為西方急於獲得利比亞的石油財富。 ■圖為格達費之子塞夫於2009年12月7日前往義大利米蘭的史卡拉歌劇院(La Scala)欣賞《卡門》。(圖文/路透) 很明顯地,石油、新興市場……這些對跨國資本來說實際的經濟利益,才完整說明了賽夫對於西方的關鍵角色──能讓新自由主義的邏輯長驅直入利比亞,積累跨國資本。為此,西方帝國透過名牌大學與媒體為其化妝為「改革派」,也不令人意外了。 只不過,為了掩飾這些跨國的經濟剝削計畫,英美帝國主義仍會要求利比亞此類國家維持「政治穩定」,以及應朝向「自由民主」改革做些表免功夫(例如發展所謂的「公民社會」)。無怪乎,當賽夫聲明「將戰到一兵一卒」,撕裂了此一計畫的表面正當性後,媒體報導著「在他公開捍衛父親政權後,已不再是西方社交圈的寵兒,被倫敦上流社會拒於門外」。或許,不是賽夫現出原形,而是原來的遊戲暫時玩不下去,否則將被大眾看穿。 歷史已經一再說明,這些所謂「第三世界的獨裁者」,之所以能夠維繫政權,和第一世界的領袖們基於發展帝國主義的利益,而予以長期支持,脫不了關係。伊拉克的海珊,其興起和沒落是如此;甚至反身看到台灣過去威權政權與美國的關係,也是如此。對帝國來說,儘管這些國家厲行獨裁,只要能配合其利益,就是合作的對象。儘管如此,帝國也不忘在口頭上保留著「自由民主/獨裁威權」的區隔,等到這些國家不好利用時,則譴責為「獨裁威權」,甚至以「自由解放」之名,發動戰爭。 在這之下,此一捐款換學位、替獨裁政權擦脂抹粉的高教歪風,也不過是帝國主義的一環計畫罷了。反對的對象,還得追溯到帝國主義本身才行。 或許,如果大學能在邁向世界正義或人類解放上扮演什麼樣的積極角色,應當的作為,將不只是如同倫敦政經學院佔領學生所訴求的「大學應當採取一切行動,和格達費的名字劃清界限」(we urge the university to take all actions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Gaddafi name)(取自倫敦政經學院佔領學生的聲明)──這一彷彿過河拆橋、繼續神聖化自身代表自由民主的說詞。 相對地,大學應該分析清楚:是誰讓格達費的獨裁政治能持續維持?這和整個世界體系的帝國主義霸權有何關係?並且批判地反身質疑:宣揚自由民主論述不遺餘力的當代歐美大學,是如何在擁抱「自由民主/獨裁威權」的廉價分析中,和歐美帝國同謀,維持霸權利益(對國家機器或許是石油、廉價勞工、新興市場,對大學則是源源不絕的「朝聖學費」)?把這分析清楚,才是此一事件能帶給人們的積極啟示,也是大學真正能和獨裁政權劃清界限的可能所在。 (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社會學博士生) 註:倫敦政經學院的爭議在其校長辭職道歉後,逐漸落幕了。但隨即在短短兩週之後,法、英、美即派出了空襲部隊,以保衛利比亞人民為名,轟炸利比亞。這究竟是一場「捍衛民主」的戰爭?還是一場如同美軍侵略伊拉克、謀求石油利益的「帝國主義」戰爭?還值得所有進步人士的持續批判觀察。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