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6-10─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6-1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06-1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面對青年貧窮化:窮忙如何喚回就業光景 | 劉侑學 |
■劉侑學 發言總是備受爭議的台大校長李嗣涔,最近又因為主動寫信給即將踏出校園的畢業生,提醒找工作時應該「別太在乎薪水」、「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再度遭到社會輿論的撻伐。 不過李校長並沒有因此收起話匣子,這一次透過畢業典禮告訴同學「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格局」,事後再次引來批評的聲浪,甚至有同學要校長「去撞牆」。 校長大概無法理解,一番苦心孤詣的想法何以得不到多數大學生的領情,反倒被認為職場環境已經極度惡劣,這樣的言論無疑是火上加油。 ■台灣大學5日舉行98學年度畢業典禮,校長李嗣涔(中右1)、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中右2)與各學院師長參加典禮,李嗣涔期勉畢業生立志做世界級的卓越人才。(圖文/中央社) 事實上,校長耳提面命的言論似乎隱約透露出背後的心態:只要秉持「犧牲奉獻」的「革命精神」,就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換句話說,處於失業或低度就業的青年,勢必是因為高姿態、斤斤計較,不然就是低抗壓的草莓族,這意味著個人要為後果負上最大的責任。 但是,我們卻也不斷地從媒體看到過勞、窮忙的消息,許多年輕人每天在社會的邊緣掙扎著,只為捱得三餐溫飽,對於未來不敢有任何的想像。 只是,當我們辛酸地發現,原來賣命工作無法與功成名就劃上等號的時候,他們又會說:這代年輕人普遍能力不足。 問題是,很多頂著高學歷文憑、語文資格、技術證照的青年,仍舊在勞動市場裡不斷流浪,頻繁進出於失業與就業之間,即便幸運找到穩定的就業機會,超長的工時讓每天的生活壓縮到只剩睡眠,工資卻低到連養家餬口都出現困難。隨著時代的變遷挪移,這一代的青年在「餓死」或是「累死」的勞動處境中不停流轉。 顯然歸責於個人的觀點過於偏頗,「努力」、「能力」的檢視路徑不僅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恐怕連輪廓都搆不上邊。 我們從整體數據可以發現,台灣的勞動市場在過去的30年出現明顯的質變,特別是青年的就業狀況。根據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1979年15到24歲青年的失業率僅3.25%,10年後為4.06%,增長速度十分有限;但1999年失業率竄升至7.34%,2009年更高達14.49%,30年的光陰,青年失業率總共跳增4倍餘。 此外,青年失業率與整體失業率的差距亦有逐漸擴大的趨勢,1990年代初期平均差距為3.24%,千禧年後雙方的差距已拉大至6.35%,顯示青年失業惡化的速率是高於整體就業市場的。 然而,台灣青年面臨的挑戰不只來自失業風險的威脅,以及逐漸明朗的非典型就業現象。以2008年為例,15到24歲的就業青年中,非典型就業的比例高達19.21%;而15到19歲就業的青少年中,在2009年時有高達43.79%是從事非典型工作。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學者劉梅君在檢視統計資料後指出,擁有較高學歷之青少年,從事非典型的比例也遠高過學歷較低之青少年,2009年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從事非典型的人數為10萬2,022人,佔該年所有非典型工作的青年人數(16萬8,625人)之比例高達60.5%,也就是說,10個從事非典型工作的青少年,就有6個是擁有大學以上學歷。 另外,薪資報酬的縮水也反應出勞動市場結構變遷後,所帶來台灣當代青年的就業難題之一。1999年初任人員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萬4,098元,一路下滑至2008年才反彈至2萬4,061元,其中擁有大學學歷的職場新手,薪資從2萬7,462元降為2萬6,563元,若考慮通貨膨脹率的因素,實質工資無疑是更加縮水。即便是研究所以上的學歷,雖然近幾年來有微幅增加,但2000年後的4、5年內平均月薪竟掉到3萬元以下甚多。 主流社會不斷老調重彈著眼高手低、競爭力不足的論調,但其實這樣的觀點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更會輕忽青年就業在結構變遷下的深遠影響,以致於耽擱、錯估回應問題的時機與方向。 舉例來說,美國在柯林頓政府主政的期間,深信失業的主因是來自於技術水準與產業間的落差,因此大力投入推動職業訓練、實習機會等措施,但事實卻是出在需要高階教育、訓練的工作機會十分有限;另外一份來自北美國家的數據也顯示,多數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不是失業,就是處在低度就業的狀態;相反地,雇主則十分輕易找到符合資格條件的求職者來填補空缺,印證柯林頓政府在處理失業問題上確實存在許多盲點。 我們並不反對在職場上應保持敬業、專業的態度,但實在很難同意把工作態度與勞動條件混為一談的歪理。更重要的是,整體勞動市場的條件已經大不如前,與其不負責任地將成敗推託給年輕人,或者天真地以為窮忙就能喚回就業光景,還不如認真找出青年失業、窮忙的真正原因,準確診斷、對症下藥才是正道。 (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