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1-09-15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人本台北、台中及高雄辦公室聯合徵才─校園申訴專案人員〔各一名〕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9-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09-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教育論壇:為什麼推動親職假修法?羅德水

■羅德水

全國教師工會日前提出「親職假」概念,主張修正《勞動基準法》第37條,賦予勞工家長公假出席學校日的權利,對此,教育部表達了樂觀其成,但應進行跨部會協調的意見。

▲為解除家長因上班而無法參加學校日的問題,全國教師工會2008年9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修法讓勞工以帶薪公假方式參加學校日,落實教育公共化,推動「親職假」。(圖文/本報資料室)

惟勞委會官員則初步表示,《勞基法》僅規定,逢紀念日與政府認定之節日應予休假,國中、小「親職日」明顯與法條所指不同,且勞資雙方對親職日列為「有薪假」一事,尚未達共識,言下之意,本案應再作斟酌。

誠如勞委會所指,關於「親職假」,難免有人要質疑,教育子女是個別家長的責任,因此家長應自行吸收出席子女學校日的成本,豈可轉嫁給國家或雇主?面對這樣的質問,教師工會應進一步說明修法推動「親職假」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親職假的教育意義

「學校日」原本就是中小學重要的校務活動,在親師溝通日顯重要的現在,尤其成為學校與社區的大事。

早年的學校日或親師日,相對偏重學校單方向家長說明重要校務與教育理念;時至今日,為尊重家長參與教育事務的基本權利,學校日活動均以親師雙向溝通為主軸,不僅家長可從中獲悉重大校務資訊與教師班級經營理念,學校在安排重要活動時也能廣徵家長意見,教師則能記錄個別家長提出的學生狀況,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管教時的重要參考,無論之於親師溝通、或學生的學習與管教,學校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有效的學校日與親師溝通,消極來說可以減少親師的輔導管教紛爭,積極而言,更可增進彼此理解,強化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為依歸的共識。也正基於此一重要性,目前多數學校業將學校日安排在假日或晚上辦理,目的即出於家長能踴躍參與。

儘管如此,在雇傭關係與工作形態日趨多樣化下,總還有勞動家長在學校日當天必須為生計奔忙,如何有效提升家長出席率,值得正視。

國家應確保教育公共化

相當程度而言,家長的階級屬性與勞動強度,決定了其出席學校日、參與其他校務決策的比例,而這無疑強化了階級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社經地位較高的優勢階級,藉由積極參與,得以營造相對較佳的親師關係,至少在掌握教育政策動向上是遠較弱勢家長具有優勢;一方面,那些必須為子女溫飽奔波以及家庭失能的家長,其與學校的關係則容易處於疏離甚至緊張的狀態,遑論勞動家長能在子女的求學路途上提供什麼經濟資助。

進一步言,受薪階級與弱勢家長的學校日出席狀況,僅僅只是階級與教育關係具體而微的一個展示,《教育基本法》、《教師法》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雖有明文規範,教育局處、教育部相關政策研擬也有家長組織代表參與,問題是,勞動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比例並未因此而稍有提升,遑論被選為家長組織幹部,或代表家長組織出席教育決策會議,而這樣的態勢無疑又回頭鞏固了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偏態化的家長參與,不僅意味弱勢勞工家長難以在教育決策中有效發聲,更全面的影響是,由強勢階級主導的教育決策就現實面而言很難兼顧弱勢者的需求,優勢階級鼓吹倡導的競爭、自由化、使用者付費、不適者淘汰等概念,更全然不利於弱勢家庭的受教權保障。我們以為,基於教育的公共性,國家不能只是保障優勢階級家長對教育的參與,甚至必須致力消弭弱勢階級參與教育事務的不利因素,以確保教育作為促進階級流動與實現社會公平的功能。

平權對待全體家長

準此,全國教師工會除召開記者會外,業已擬具《勞動基準法》第37條修正條文,明訂:「紀念日、勞動節日、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及勞工出席國民教育階段子女之學校家長日,均應休假。」俟立院開議後即可啟動修法進程。

依學校日辦理現況,目前必須以公假出席的勞動家長其實不多,卻是國家保障各階層家長平權參與教育的重要一步。

至於有關必須由個別家長負擔學校日請假成本的說法,不妨看看「育嬰留職津貼」係由勞保基金與公保基金補助的例子,當知國民的生育與教養,相當程度而言不僅是企業的公共責任,更是國家應盡的義務。

在完成修法之前,學校教育人員應以更為平權、同理心的態度對待全體學生家長,以確保弱勢家長參與教育事務的基本權利,讓不分階級背景的孩子都有在學校教育中自我實現的可能。

(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回目錄)
10年之後:質疑戰爭後果 911遺孀提出和平想像本報訊

策劃、編譯■李威撰、謝雯伃

自911事件爆發之後,

許多人的生活發生徹底改變,

有人因此成為堅定的和平捍衛者,

但卻有更多人被捲入戰爭的暴行當中,

無論美國人或反恐戰爭下的受害者,

暴力一直是過去10年揮之不去的陰影。


安卓雅.勒布朗克的丈夫是 911事件發生時,不幸喪生的遭劫持班機乘客之一。美國在2001年攻擊發生之後選擇以戰爭來應對,但她卻提出有別於戰爭的替代方式。

Andrea LeBlanc, whose husband died aboard one of the 9/11 hijacked planes, speaks out about alternatives to war -- the path taken by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2001 attacks.

在911事件發生後1個月,美國出兵阿富汗,當時阿國的塔利班領導者窩藏主導911事件的蓋達組織。隨後,美國在2003年又入侵伊拉克,美國軍隊目前仍持續身陷在這2場戰爭中。

The United States went to war in Afghanistan, whose Taliban leaders had harbored the al Qaeda network responsible for 9/11, the month 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and then invaded Iraq in 2003. U.S. troops are still engaged in both wars.

67歲的勒布朗克表示,她確信,她的丈夫絕不會樂見美國在911攻擊事件後的報復行為。

LeBlanc, 67, said she is certain of one thing -- her husband would not have wanted retaliation (1)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應對方式應取決於我們想要塑造何種文化,如果我們想要孩子們思考、能夠關懷人類,那麼他們就需要被給予能夠發想其他應對方式的工具。」勒布朗克這名退休獸醫在她位於新罕布夏州李依縣的住家中表示。

"It depends what kind of culture we want and if we want kids to be thinking, caring, human beings, then they need to be given tools to imagine other ways," LeBlanc, a retired veterinarian (2), said from her home in Lee, New Hampshire.

「戰爭並不會帶來和平。」勒布朗克補充。她的丈夫羅伯特.勒布朗克在新罕布夏大學教授文化地理學35年。「隨後發生的許多事都是以人性為代價而換來的。」

"Wars do not bring peace," added LeBlanc, whose husband Robert LeBlanc taught cultural ge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for 35 years. "So much of what's happened has been at the expense of our own humanity (3)."

勒布朗克的丈夫所搭乘的死亡班機是聯合航空175號班機,蓋達組織的劫機者讓這架班機一頭撞進紐約世貿中心南塔。

LeBlanc's husband was aboard United Airlines Flight 175 that al Qaeda hijackers crashed into the south tower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New York.

與其說是感到憤怒,她表示反倒是對美國隨後無可避免的報復行動,感到絕望和信心全失。

Rather than feeling anger, LeBlanc said she felt hopelessness and despair over the inevitable retali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她說,丈夫過世後不到1年,她在「追求和平未來的911事件家屬」的團體中,找到了擁有類似想法的人。

It was not until more than a year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that she said she found like-minded people in the form of the group September 11th Families for Peaceful Tomorrows.

在加入該團體之前,勒布朗克從不是個行動人士。而加入該團體之後,她前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原爆遺址、以色列及巴勒斯坦領地、華府及紐約等地,宣揚和平的理念。

LeBlanc was never an activist until she joined the group and traveled to Japan's World War Two atomic bomb sites,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Washington and New York advocating for peace.

當美軍今年5月於巴基斯坦擊斃蓋達組織領袖賓拉登之後,大批美國人在紐約、華府以及其他各地慶祝賓拉登之死;勒布朗克表示,她「再次感到與911事件發生後雷同的情緒,覺得自己與整個世界不能同步前進」。

When U.S. forces killed al Qaeda leader Osama bin Laden in Pakistan in May and crowds of Americans in New York, Washington and elsewhere celebrated his death, LeBlanc said she "again felt very much like I did on 9/11 -- out of sync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我並不是一直知道要如何面對911事件,但這件事就發生在我身上了,當然有些時候我放不下。」

"I don't always know what to do with 9/11 but it has been handed to me and sometimes I cannot put it down."

(路透Reuters)


關鍵字詞
Key Words

1. retaliation

(n.) 報復

2. veterinarian

(n.) 獸醫

3. humanity

(n.) 人性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從何時開始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呢?@【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35】一位基層老師的懇求@【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9-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