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10-04─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10-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10-0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環境前線:水電低價 無能反映真實成本 | 傅恩過 |
■傅恩過 在選舉政治之下,多數候選政見或政治支票僅有「立即」面,難有遠見。不談財源丟出不同補助、津貼,企圖暫緩貧富差距下的部分人困境,例如選舉前,老農津貼加碼之類「福利政策」,成為主要政黨角力的議題。 在各樣開發政策的背後,則是不論資源分配與產業結構,「先求有,不見得求好」。例如國家政策一再強調核電廠、水庫就該繼續蓋,無視興建工程背後的損益,不問在我們有了核四廠,有了湖山等新水庫之前,台灣被歸類為缺電、缺水的本質;當有了電廠與水庫,我們解決了多少能源、水源的需求,又出現多少應承擔的損害? 能源與水資源,一向是國內民生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台灣是先天不足,現有主要能源來源,台灣幾乎都無;每年雨水約900億噸,但真正能留住的不過170億噸。也因此後天政策的周不周全,才是影響「勝敗」的關鍵。 有關能源與水源的政策辯論中,台灣現有不合理的電價及水價一再浮上台面。不過主其事者,顯然是用漲水電作為「恐嚇」,論述邏輯便是如果沒有了電廠、水庫,我們就得漲價,台灣經濟將失去競爭力,企業都得出走。在這些言之鑿鑿的邏輯下,環保團體或能源、水利專家要談水電價格應提高價格,「真是太不通人情了」。 當價格低於成本,沒有人否認,實際上就是「虧」。真要維持現有低廉水電價格,是誰賺到了呢? 台灣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相當低價,尤其是工業用電遠低於住家用電,電費在企業成本上佔率極低。不過相對而言,在全台能源中佔率極高、高達3分之1的高耗能產業,創造的利潤及產值佔率相對極低。 監察院日前糾正文清楚載明,台灣自來水平均售水價格從17年前幾乎未調整,不論民生、工業用水平均約一度10.88元,但成本則是11.01元。而用同一標準與鄰近國家比較,台北的水價不到東京、新加坡的5分之1,在惡性循環下,自來水公司經營困難,管線汰換率偏低,是造成嚴重漏水的主因,「每年漏掉3座翡翠水庫的儲水量」。 不少專家指出,台灣人感覺不出水資源、能源的珍貴,這倒不是難懂的道理。事實上,從個人角度出發,需要節約意識不高,而站在產業發展、企業競爭力的層次,水電低廉的另一個惡性循環,是無法刺激節能、節水機制或產業方向。 對個別企業或國家而言,「開源節流」是最簡單的方法。姑且不論在民主及知識匯流的社會,大型核電廠、水庫的興建案,反對的聲浪總形成一定的壓力;全球有限的礦產及水資源,注定是另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我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現有能源、水源的枯竭。或許,當持續以高汙染、高消耗的源頭,供應維持高耗能、高耗水產業的發展,我們面對資源枯竭的那一天會更早來到。 回過頭來看決策機制,為什麼台面人物推出的福利政策僅有「加碼」?卻不敢細究根本、檢討稅制的改革?因為增加稅收的來源,除了向一般國民加稅,還得取回國家稅制上給企業主或富人的優惠。 儘管近期興建的電廠、水庫,其安全疑慮及環境損害,遠遠高於其帶來的短暫效益,又無能改變現有產業結構,及未來資源耗竭的困境。台面人物仍不願面對問題,因為最簡單的方式之一,以真實的成本,反應在水電價格上,是要漲一般人民的水電費,還得取回國家給企業工業的優惠補助。 電費、水費漲價,不應是國家決策者恐嚇人民的工具,反而是該面對的真相,如果我們的選票,真的決定著我們的未來,那是應該選擇面對真相的台面人物,不是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綠黨與33個環保團體代表2010年3月3日前往總統府,遞交公開信給總統馬英九,提出徵能源稅、降所得稅,刪高碳產業,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3項訴求。(圖文/本報資料室)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