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08-31─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08-3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08-3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揭穿假的12年國教 | 本報訊 |
■林柏儀 政府推動的政策,理論上內容是什麼,名稱就叫什麼;然而,有些政策卻是「假的」,細探其內容,和名稱標榜的完全不同。用個「假名」包裝有問題的東西,不但有混淆視聽的效果;更麻煩的是,它往往讓不滿者陷入困境,反對「假的」、不小心也拒絕「真的」變革了。 當前教育部推動的「12年國教」,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說是「國民教育」,結果每個人接受各類教育的機會卻是不均等的。說是「免試入學」,結果卻是仍要考「畢業會考」、還加上「在校成績」、「服務表現」……拿來當入學超額時的比序依據。說是「適才適性」,實際上其實是逼學生要「十項全能」,才能夠就讀理想的學校。說要「降低壓力」,但卻逼得學生要「補體育」、「補才藝」、「被迫當志工」。 12年國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段漫長的奮鬥過程,而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教給學生面對未來社會的各項能力,但要真正做到提升學生的素質、減緩城鄉差距,才算真正成功。(本報資料室)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相關計畫,預定於民國103年開始實施的12年國教,其中的國中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其實不是真正的「免試」。一方面,規劃僅佔兩成的「特色招生」管道,將會讓過去的「明星學校」繼續維持外,但另一方面佔大部分的「免試招生」管道,倘若一間高中職的報名人數超過招生名額時(只要稍具名聲的公立高中職,可預期都會有此種狀況),則要進行「超額比序」來篩選學生。 什麼是「超額比序」?教育部規劃,要比較的,包括了一個學生的國中教育會考成績(考國、英、數、社、自5科)、獎懲紀錄(記大功加4.5分,記小過以上扣6分)、均衡學習(採計在校的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的加總成績)、服務學習紀錄(每學期服務滿6小時以上加3分)、志願序等。並且授權各地方政府選擇各類權重。換句話說,如果按照這個計畫執行,將來學生要「考」的,遠比過去的聯考或基測還多,不但「統一考試」還在(從「基測」換個名為「畢業會考」),而且從班上表現到課外服務,都要納入競爭。試問:這是哪門子的「免試入學」?又要怎麼「降低壓力」? 任何只要花些時間將政府政策說帖看完的人,都會知曉這完全是一個「高度保留升學競爭」的政策。而且教育部甚至要讓它越演越烈。諷刺的是,教育部稱這叫「免試入學」,還在各大報章雜誌買廣告,聲稱「12年國教將邁向免除升學競爭壓力的年代」……如同「戰爭即和平」式的宣傳。 而半年多來的12年國教「論戰」,似乎還真被政府的宣傳給影響了,竟是順著它們的「政策宣稱」來批判。排山倒海的聲音傳來,「12年國教將葬送下一代的競爭力!」、「不考試,怎麼能讓學生學習?」,最後再加上「改成這樣,不如不改,維持過去的基測競爭入學」(李家同教授可為代表)。但現實是,考試從來沒有要少,頂多是換個名字而已;這些保守派的聲音,恐怕是誤會教育部長了。 另一方面,真實了解狀況、長期主張推動「真正完全免篩選入學」的民間自由派教改團體、人士們,此時似乎也不易發聲,彷彿只能相對支持教育部,免得更反動的保守勢力奪權;訴求了20年,2009年更有數千人上街遊行,要求落實12年國教的理想,難道是要換來這樣的「假免試」政策嗎? 教育部規劃的維持升學競爭政策,明顯是和保守右翼站在一起的,只是表面上說著不同的話,實際上做一樣的事。理論上,官方也都知道,隨著少子化的來臨,國中畢業生的人數,已經少於目前高中職每年所提供的學額。要做到真正的「免篩選入學」、每個人都有學校念,根本沒有困難。 然而,官方目前硬要保留「特色招生」,並在免試裡面規劃一個「超額比序」,其實就是要讓人人都能升學的此刻,依然要爭奪先後,把競爭關係打造出來。教育部宣稱,這制度目的是要讓學生能「適性入學」,當一間學校有太多學生想進入時,讓學校能挑選學生。只是說,為何不是「學生選學校」,才叫適性呢? 其實,這種國中升高中職的升學競爭,根本沒有必要。有人擔心說,取消了升學競爭,這樣日後學校裡學生的程度差異太大,將會對教學有困難,想以此為由贊成「能力分校」的必要。但實際上,只要強化學生選課和選修自由,容許不同程度、需求的學生,能在同一學校中各自選擇自己想要的課程難度,根本不會是問題。除此之外,應該從國中階段開始,更深入地鼓勵學生發展社團活動,讓有不同興趣、學習動機的學生,能透過自我組織社團活動,來得到學習上的多元滿足。 或者有人擔心說:大家總是會想去擠「名校」,沒有設定競爭機制,怎麼決定誰能進名校?其實,一個社區的高中職被視為名校,想進去的人多,就「抽籤」解決即可,如同當前的許多知名國中一般,不需要有任何的篩選競爭。官方當前一再污名化「抽籤」,其實只是反映了其想維持升學競爭體制,沒任何正當理由。實際上,採取超額抽籤的制度後,久而久之,「名校」光環將隨著生源的「正常化」,自然褪去。也不再有人有必要擠破頭去念哪一間學校。 說穿了,當前大家拚命想念「建中」、「北一女」,其實也不是因為那兒師資好。常有人調侃,明星學校是「一流學生、二流師資、三流設備」。只是因為制度透過考試競爭把菁英學生集中在那,當然人們會想擠進去分享個「菁英」標籤。等到菁英學生自然分配在各個社區高中職裡,如同當前的國中狀況一般。當然,這要包括將私校完全納入管制,不能走了明星公立高中,結果來個明星私校。 走筆至此,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有個疑問:如果這麼簡單,究竟政府為何一定要維持升學競爭體制?自由派的觀點很難說明清楚。但從左翼的觀點來看,這還是牽涉到,整個由政府設計打造出來的升學競爭過程,真正的效果是規訓人民,將其從小就訓練為原子化、個體化、而且相互競爭的個人。表現好的施予地位和些許資源,表現差的則被貶低和要付出代價(例如私校的高學費),以維持體制的運作。而這樣打造出的準勞動力們,倘若習慣了這遊戲規則,甚至認為它極其合理的話,進入勞力市場後受到剝削與壓榨,也只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表現更好,就有爬上去的機會」,哪會有什麼反抗呢? 簡言之,升學競爭體制是再生產原子化溫馴勞動力的關鍵,資本主義國家當然要緊緊握住。重點不在「有無必要」,而在於它「發揮了什麼功能」。而當受到挑戰時,幫它換個名字、借屍還魂,也不令人意外了。 倘若真是如此,我們也會學習到,根本的教育改革,無法不處理背後的資本主義體制。12年國教會落得「假改革,真反動」,不能簡單說是政府昏庸、無能、搞錯了;或許恰恰相反,它清楚得很自己在做什麼,為了維繫什麼樣的體制而這麼做。但願批判的聲浪,能直指這背後的核心。要求改良,但這絕非是我們要的終點。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社會學博士生) | |
(回目錄) | |
誰說你有資格反核? | 本報訊 |
■褚士瑩 最近我第一次去了蘭嶼。 到達的第一天中午,我立刻就騎上事先跟民宿主人借來的自行車,從島的東方出發,逆時針繞了蘭嶼整整一圈。 蘭嶼的南方,是出名的核廢料貯存場,因此這裡反核似乎跟小學生做早操一樣,是項全民運動,不但本地人有話說,就連外地人都參上一腳。 但是光是在貯存廠的外面牆壁上噴漆「我是人、我反核」就夠了嗎?這些在核電廠外面拉白布條靜坐,在演唱會上掛著標語,在各式各樣場合自稱反核的各種運動人士,有多少人家裡的手機充電器用完沒有拔離插座?有多少人離開辦公室或旅館房間的時候電燈、冷氣、電腦沒關?又有多少人家裡的冷氣機、電視機、音響、印表機正處在待機狀態持續耗電?還有那些喜歡把冷氣開到攝氏15度,然後裹在厚厚的棉被裡,認為這就是小確幸的那些人呢?一個浪費電的人,這些人的加入其實是對反核運動的侮辱。 也就是說,大部分自稱反核的人,在我眼裡是沒有資格反核的。 在所有反核的眾多標語裡面,只有一句深深打動我的心。這個標語說:「浪費電給擁核藉口。」 反核團體在蘭嶼核廢貯存場外牆的標語。(圖/褚士瑩提供) 因為當我們做為一個熱情、正義的知識份子,努力教育自己,更深入去理解核電的種種優缺點時,只要擁核者說一句:「不用核電,我們立即就會面臨限電、斷電的窘境」,一想到炎熱的夏天夜晚沒有冷氣可以吹,冰箱裡沒有清涼的飲料,像日本所有的公共場所那樣,夏日空調規定設定在攝氏27度,這些「輕反核者」的理想很輕易就退縮了。 不浪費資源,才是反核的第一步。能做到不浪費電的人,才有反核的權利。 自行車環島的一整天之內, 除了有一個椰油村的小學生從巷口騎到街上買刨冰之外,我很驚訝沒有見到第二個騎自行車的人,無論是島上的居民還是觀光遊客。實際上,島上的自行車少得不得了,我借騎的那一台,還是鄉公所的同仁在鄉長生日的時候,合力買給鄉長的生日禮物,但是鄉長也很少騎,所以幾乎是全新的。 「我們蘭嶼人,都是騎車或開車,很少騎自行車。」鄉長的兒子,一面說一面將在我眼中只有汽車、卡車輪胎才用得到的打氣機插頭插上,幫浦頓時發出轟隆隆的巨響,就為了幫腳踏車的前輪灌一點風。 我瞪大眼睛看用牛刀殺雞的豪氣,感到有些驚訝,因為我們平常在國外騎車,都是隨身帶著一個手動的打氣幫浦,只有一支鋼筆大小,不到十塊錢美金,也不需要消耗電力,腳踏車輪胎那麼小,頂多也就多花幾秒鐘。 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可以輕易做得更好。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節能上(或更正確的說,「節能的觀念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後在蘭嶼的幾天,每天我也都看到另外一個騎自行車的人,但是也絕對不超過一個。雖然有些摩托車騎士呼嘯而過的時候對著我比著大拇指,我卻沒有辦法因此高興起來,因為對我來說,每一台多出來的摩托車,都是對著蘭嶼伸出來的中指。 若能夠鼓吹更多人像我一樣,嚮往騎著自行車在一個完全沒有交通號誌、紅綠燈的島嶼旅行的人,在蘭嶼進行低碳之旅,不用投資更多資源跟基礎設施,就可變出一套結合公益元素的「環保旅行(Sustainable Tourism)」。平時不浪費水、電、能源,或許才會有更多人有資格騎到480廢料儲存場前面打卡,理直氣壯地說:「我反核。」光是人,是不夠的。 如果島民表示對這些低碳旅行者的支持,那麼只要是騎自行車來消費的,店家就打個9折,或送個有意義的手製小物,民宿業者在客人不需要整理房間、更換毛巾床單被套的那一天,就送買一送一的優惠券,限買當地特有的林投果汁冰沙,或是蘭嶼自產的芋頭牛奶,既減少了浪費,又鼓勵在地消費──反之,如果送的是特地千里迢迢從台灣運來的可樂或罐裝飲料,就沒有了這個效果。 美國的喜來登飯店連鎖,最近在其中一些城市據點實驗一個新的做法,那就是客人每天早上都可以選擇需不需要打掃房間服務,選擇不打掃房間的住客,就可以獲得當天有效的5美元星巴克抵用券──當然,星巴克咖啡就「剛巧」附設在這些喜來登飯店的一樓。在減少營運成本、環境成本的同時,又刺激了消費,即使原則上不怎麼喜歡國際連鎖企業的我,都忍不住為這份巧思豎上大拇指。 一個人,先要對這個環境有很深很深的愛,才會對於核能發電感到切膚之痛,否則說得難聽一些,就好像沉溺在毒品的上癮者,卻理直氣壯對社會喊反毒,不過是打打嘴炮罷了,只要不真誠,任誰都看得出來。 想清楚,你真的有資格反核了嗎?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