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2-12-14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12-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公選校長:寓意深刻的制度中國教育報

■閻鳳橋

日前,教育部發有公告,面向海內外公開選拔北京科技大學等3所直屬高校校長。這是繼去年12月,首次全球公選直屬高校校長後,教育部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在過去30多年時間裡,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進步,在校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僅次於美國,在一些硬件建設方面也逐漸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這是任何一個有國際學術交流經驗的人,都能夠感受到的事實。但是,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仍然處於深水區。可以預見的是,公選校長這一新舉措和新嘗試,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加開放的姿態,將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的高等教育現代化必然經歷三個階段,即器物層面的發展、制度層面的完善,進而到文化層面的創新。我們現在正從第一個階段走向第二個階段。今後的改革需要在制度和文化建設方面下功夫,建立基本的學術規範,理順辦學過程中的重要關係,包括政府與大學、市場與大學、學術與行政、教學與科研等。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重視改造落後的文化觀念。

從理論上講,大學具有「有組織無政府」的特點,那麼這種組織靠什麼來維繫和引導呢?無形的文化可以作為紐帶,將在不同學科領域具有不同學術志趣的學者聯繫起來。目前,我國大學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都與學術價值觀的缺失或錯位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學風不嚴謹,學術浮誇與造假,學術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校長招聘體制改革是學術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變革對於嚴謹學風、匡正學術行為,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不同國家大學校長所承擔的職責和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有人戲稱,稱職的大學校長只要做好兩件事就行:一是為學校籌到足夠的款,二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運動隊。這實際上是一種過於誇張的說法。在成功的校長背後,一定需要有多年積澱的學術文化和規範作為支撐。校長既要是先進文化的捍衛者,又要敢於摒棄落後的文化,領導大學創新。我們希望看到,新的校長招聘機制可以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帶來一股新的變革氣息,改變過去那種眼界狹窄、官僚氣過重的校長選拔制度。

國際性是大學學術工作的題中之義,學術工作可以超越國界。自中世紀大學建立以來,國際性就是大學的明顯特徵之一,包括學者和學生的國際流動、知識的共享、制度的傳播,國際化更是當今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作為學術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全球範圍內選拔校長,本是情理中的平常事情,在西方國家更是普通慣例。只是由於我們過去將高等教育與意識形態密切聯繫在一起,不敢作為,才長期延續了封閉和保守的作法。在國家法律和基本學術制度的保證下,大學校長的能力可以得到放大,個人權力會得到必要的限制,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將達成動態平衡。

最後,公開招聘校長的作法還有另外一層積極意義,那就是改變我們國家過去長期形成的以組織任命為特徵的幹部制度。新的校長聘任制度建立在個人自願基礎上,其具有自下而上的特點。校長崗位首先是個人的主動選擇,其次才經過由多方參與的考核。通過這種制度選拔出的校長對於學校負責,如果學校認為合適,還可以靈活地確定校長的任期。這種新作法有利於形成一種特定的學術管理人員競爭市場,從而提升大學校長群體的專業化程度和專業水平。從社會文化角度看,有利於改變傳統中形成的只強調社會責任而忽視個人權利的文化,達到權利與責任的平衡。雖然目前校長的遴選辦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上面的說法,但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積極邁進。

面向全球公選高校校長的舉措和嘗試,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加開放的姿態,將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教育報12月12日3版

(回目錄)
台灣躍進:區域立委能不勤跑攤嗎?本報訊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在台灣有一奇特現象:區域立委,尤其是非台北市之區域立委,不能不於選區內勤跑攤。紅白帖、社團活動、廟宇活動、各式應酬及邀宴,凡是有人氣之場合,即便立委本尊來不了,也得派分身露臉,甚至還得掏腰包贊助,這一切,就是為了固樁、為了連任。

此外,在選區內設服務處,在國會辦公室聘助理,以專責處理選民服務,雖謂為選民服務,但所服務幾乎皆屬選民個人問題,而非關政策、法律、制度、公共事務、集體性民怨民瘼及權益,故也非立委職責職能所應為,甚至,嚴重瓜分了立委善盡公僕職責及發揮公共職能之時間、心力及所需行政/公共資源。但為了連任,選民服務才是區域立委每天必不可少之「日常業務」!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14

2008年1月15日,新黨台北市議會黨團表示未來仍堅持「只問是非,不分藍綠」的問政風格,將選民服務擴大延伸到大安、內湖、大同等選區,為更多市民服務。圖左起潘懷宗、侯冠群與王鴻薇。(圖文/中央社)


當跑攤及選民服務佔去了區域立委每天一大半的時間與心力,加上經常需要「善用職權的附加影響力」來為自己、為競選經費大金主、為大中小樁腳牟私利作為選舉活動之回報,試問,尚餘何心何力可用於立法、修法、審預算決算、監督中央政府施政及進行各種領域公共治理之調查研究?

何以跑攤與選民服務對區域立委(不分藍綠)之連任如此重要呢?有人認為,是單一選區兩票制所造成,然而,在此之前,實施大選區複數制之時期,跑攤與選民服務早已有之,頂多只能說於今為烈而已。所以,根本原因不在於單一選區兩票制,而在於大選區複數制與單一選區兩票制之競選遊戲規則存在著本質性一致──勤跑攤、搏感情,才是固樁的硬道理,選民服務件數愈多,才能換取競選連任時愈多之選票回報,至於競選政見,則是排名最末的事,如何善盡立委公僕職責、發揮最大公共職能,更是天方夜譚哪!

怎麼辦呢?選民們只能在含淚投票、乾脆不投票、選比較不爛的蘋果這三者擇其一嗎?

其實不然,三者之外,有更佳之選項,那就是推動選舉制度改革:三大公辦、零保証金、公民連署e化,當區域立委候選人皆須參與由選舉委員會所公辦之三種政策辯論,即電視辯論,報紙雜誌紙上辯論,網路辯論,競選遊戲規則就大為變化了。政策辯論必促使候選人所提出政見須完整、具體、嚴謹、縝密,否則於辯論交鋒中,就破綻、漏洞、錯謬百出,而為對手猛攻不休,而為輿論批評不斷,選情豈能不一面倒!

由是,競選政見,必從現在之邊緣位置進入中心位置,不論誰當選,兌現政見之壓力空前,因為,三大公辦政策辯論下可贏得多數選民認同之競選政見,絕不再是文宣口號,而是最具完整、具體、嚴謹而縝密者,當選者為求連任,只能卯足全力打拚,以求政見之最大兌現率,那時,何來餘時、餘心、餘力跑攤及選民服務呢?

關於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選舉制度,既然維續了現有資產階級專政、藍綠壟斷、地方派系及一切令人們批評、厭惡但無力改革的現狀──多為長期沈痾弊害,所以,選舉制度就是台灣一切問題的根源。台灣所有矛盾,無不與選舉制度相互鞏固、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選制改革,是台灣一切改革的總開關,開啟,一切改革也隨之大步前進。「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之成立,即是為選制改革運動的發韌,為台灣改革力量開闢一條康莊大道。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一場及時應景的「禮貌」課本報訊

■陳柏謙

近過去一個星期多以來,台灣上上下下彷彿成了「禮儀之島」。

因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的學生,受立委邀請至立院說明教育部涉嫌行文要求校方清查集會學生的名單之情形;受邀學生在備詢台上質疑教育部長說法明顯前後不一,批評部長「偽善」與「說謊」。其實,看來稱不上太過強悍的舉止,沒想到隔日卻引起部分媒體大作文章,擴大報導,一時間,輿論討論焦點就這麼從原本「誰有資格買媒體」、「如何才算壟斷」,硬生生轉移到「學生行為是否不禮貌」、「態度是否不尊重」的等等一場對「禮貌」的思辨之旅上。

特定媒體炒作「禮貌」,背後當然有其轉移焦點的「陽謀」存在,這一點沒什麼好爭議的,而實際上從後續發展來看,也證明了其效果頗佳。不過當「倫常」、「君臣父子」云云的禮教高帽紛紛出爐,連指責學生「搞文革」如此不動大腦就脫口而出的論點,附和者仍不在少數,甚至連筆者一些長輩竟也都表示,可以同意學生的訴求,但卻不能認同學生的「態度」,就這樣,無形社會壓力下竟也能壓得學生出面道歉,並呼籲重回運動本來焦點;在在顯見對所謂「禮貌」要求在台灣社會當中,似乎依然有著牢不可破的正當性。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14

教育部長蔣偉寧(左2)3日到立法院,就發文要求各大學「多加瞭解及關心」參與反媒體巨獸活動的學生,提出報告。會議休息期間,蔣偉寧和出席學生交換意見。(圖文/中央社)


只是,談禮貌,抽離時空背景脈絡來談是沒什麼意義的。

學生在立院例子也許不夠典型,畢竟,能在國會的殿堂中被邀請上台發表其意見,而部長在鏡頭前即便萬般不耐,卻也得乖乖耐著性子擺出一副「虛心檢討」的模樣,坐在台下聆聽;這大概不是社會運動中普遍能得到的待遇。

照表操課的「共識」

但就在筆者動筆此文的幾個小時前,外貿協會國際會議中心華麗的會議室裡,由行政院經濟部、工業總會與商業總會所主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剛剛落幕,滿屋子的企業主、工商團體代表們,在過去兩天時間裡,聚在一塊優雅地討論如何打造「優質的投資環境」,搬開「國內投資障礙」。最後,再由經濟部長代表產業界讀出了包括研議「環境評估虛級化」、「放寬企業進用外勞比例上限」、「延長加班工時上限」、「鬆綁工時、定期契約與資遣解雇規定」以及「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等等「大會共識」。

荒唐的是,這場被譽為近年來最重要的一場產業政策盛會,經濟部得意洋洋地強調籌辦期長達6個月,此前更已經辦了6場分區會議與會前會,但,上述產業政策每一項都直接影響到的生態環境與勞動環境,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相關團體知道這樣的訊息,當然更別提受邀;環保與勞工團體很有「禮貌」地被產業排除了。

經濟部長施顏祥在會場中面對記者的提問,神情自若地解釋:這是一場「產業發展會議」;不是「環評會議」、「勞工會議」或「能源會議」,因此,只邀集產業界的大老闆來討論是天經地義的事。

而因為擔憂環境及勞動等議題,在經濟部與工商團體刻意操作下,在完全缺乏反對聲音的情況底下,一些環保團體的朋友最後還是想出辦法進了會場。只不過,人是進場了,但,他們的聲音卻還是很有「禮貌」地被刻意消音了。大會除了在第一天象徵性地邀請了環保與勞工團體各一位發言外,其他時間依規劃照表操課。早在會前會與分區會議就已經整理出的「共識」,在現場少得可憐的環保團體朋友持續地質疑與反對之下,依然原封不動地成了第二天的「大會共識」。

禮貌成最佳武器

「禮貌」與「尊重」,成了在整個會議進行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字眼。

兩天的會議中,每當有環保團體朋友對大會強渡關山的「共識」發出微弱的質疑聲音時,立即可以聽到主席與場內產業界的參與人士很有默契地高喊「請尊重主席發言」、「請保持會場秩序」、「請尊重其他人的聽的權益」。在微弱的異議雜音下,部長、行政院長或是工商團體,則是維持著他們一貫優雅的姿態,依稿照唸的完成了任務。

「共識」,於是就這麼產生了。

休息時間,場外早已備妥滿滿的點心與茶水,一個個西裝筆挺、粧容典雅的參與者切換回宛如宴會模式般姿態,魚貫步出會場,即便沒有杯觥交錯,但依舊是個老闆們交際聯誼的好場合,幾位來自「產業界」老兄的對話,對場內的「雜音」擺出一副莫可奈何的鄙夷。

「台灣就是有這些人愛鬧事,社會才會這麼亂」、「又不是沒讓這些人有時間講話,講都講了還要鬧」、「明明有替他們準備發言單,卻還要吵」。很顯然,在他們的眼裡,這些「干擾」大會的雜音,想表達什麼內容其實根本不值一哂;剩下的,就只是不守秩序、沒有禮貌兼不尊重他們的態度問題。

會議結束後,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的呈現裡,場內微弱的異議之聲再一次成了沒有禮貌的鬧事者,在一家之前相對支持反媒體壟斷學生在立院發言的媒體的報導中,行政院長成了「脾氣一向溫和」的有禮貌人士,面對環保人士無理的挑戰,竟也「動了怒」,嚴肅地要求其「尊重他人」,據理力爭立刻博得全場(產業界人士)的滿堂彩。一場很可能決定台灣生態與勞動環境的會議,就這麼,成了一場教導人民什麼尊重的禮貌課。

如果說這場應景的大型禮貌課程教給我什麼的話,那大概就是,要求「禮貌」的聲音,一向伴隨著對既有的權力結構遭到(通常是微弱)的挑戰時,當權者手上既能抵抗又可攻擊的萬用工具。就是因為挑戰的聲音過於微弱,當權者才能夠輕易的將實質問題貶抑為態度問題,以「禮貌」解圍。一旦衝擊與挑戰既有權力結構的力量大到一個程度時,則反而上升到權力間實質角力與暴力/非暴力的爭論了。若果真如此,持續自我武裝並壯大挑戰當權(無論是來自既有政治勢力還是資本)的社會力量,很可能才是真正消弭這般「禮貌」魔咒的唯一之道吧!

(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