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2-12-28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12-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給教育部長的信:談師培與教育本報訊

■一名憂心於教育的教師

教育部長:

您好!我是一名從師範體系畢業的教師,有教師證,未取得正式教職。我曾以代課教師的身分任教於國民小學3年,深深體會並發現師培、教育體制上的重大問題!因深感「教育」對人才培訓、對國家的重要性,故冒昧來信。

在小學教育中,幾乎所有老師都無法發揮專長!為何班級導師非中文或數學專長,卻負責教授國語及數學?而有體育專長的老師,卻在學校教授社會、美術?

我畢業於語文教育學系,專長為中文,卻曾教授社會、自然、音樂、體育……。雖然小學課程不困難、有教師手冊、備課用書,但缺乏專業背景的我,沒有融會貫頭的腦袋,便容易「照本宣科」,甚至無法立即回答孩子的疑問。當老師不夠專業時,我們又怎能期許孩子們能真正有所學習?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28

1111人力銀行2010年6月13日發布針對合格儲備教師進行調查結果,指出現行教師甄試的困境,其中有22%的合格教師表示後悔選擇師範體系或教育學程。(圖文/本報資料室)


現代的環境背景和以往已大不相同,孩子們能輕易獲得更多的資訊;而現代的師培,卻依循著舊時代的制度,忽視了嚴重的問題,忙於表面的改革(升格大學、師培普及、減少師培生),治標不治本!以前,師培體系畢業的老師,什麼都要會教,因為以前的孩子沒有那麼多資訊、沒有滿街的補習班;現在,師培制度下的老師,面對會彈琴、會mpm數學、會英文的學生,又會教什麼?沒錯!老師們只能照本宣科,因應時代運用數位教材,看似新穎、符合潮流,事實上革新的,只有教材!近10年來,時代環境驟變,而我們的師培制度,有跟上嗎?

小學教育是基礎,但絕對不是任何一位大人都可以勝任「老師」這個角色。很不幸地,現在的學校裡,有多少老師不具教育專業背景?有多少老師在講台上說著連自己都不太會的學科(我教過,很心虛)?更可怕的是,有多少老師只把「教育」視為「工作」?我曾深入現場,看過太多「只求與家長、與學生相安無事」的老師;犧牲的,是無辜的孩子。

一個國家要強盛,教育是最根本的方式。我們必須正視台灣基礎教育的問題,若是沿續著舊觀念、繼續傳統師培制度,不能因應時代改變作調整(不是只有少子化),我們的老師只會越教越無心力,學生不斷地往補習班跑……,我們的國家,怎麼可能強盛?

我只是一名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熱愛語文的老師,因為熱愛,所以我和夥伴老師們正在努力地做些什麼,努力成為更專業的教師。我們見證了好多孩子因為老師而重新喜歡語文,深信教育的影響力;期望,我們的教育,能有所調整與改變,真正的對老師、學生有益。

一名憂心於教育的教師 敬上

(回目錄)
台灣躍進:無能總統還是無能選票本報訊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當人民投票選出的國家最高領導人,被他自己提名的監察院長直言,其歷史定位就是「無能」時,我們不禁要問:「是選票決定了無能的總統?」還是「選票本身就很無能?」其實,這兩種提問皆不準確,因為這是用結果來否決過程的提問,若是這兩種提問成立,那麼多數決──此一簡單的民主規則也可能沒有正當性。所以,探索選舉過程就意謂著選票的實質內涵,顯然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問與探索的。

那讓我們從一張選票的生命史開始談吧。

選票絕不是誕生於選民拿到的那一刻,也斷然不是死亡於唱票的瞬間。選票其實開始於候選人發表其第一次政見,因為那時你心裡開始凝聚你的投票意願,隨著選舉過程候選人彼此的攻防,腦海裡逐漸明確了抉擇的意向,直到投下所謂「寶貴的一票」。但即便選舉結果出爐,選票卻尚未壽終正寢,因為你時常掛念著你投下的那張選票:它到底有何功效?一直要到你再一次開始新的投票意願時,你的那一張選票才算真正斷了氣。

所以我們似乎可以這樣理解,選票的生命始於政策的提出,它衰老於政策的執行,在新一波政策提出時死亡。倘若我們不這樣認知選票的生命週期,我們便會因為我們所支持的候選人敗選而恐慌,便會因為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但施政無能而感到萬念俱灰。

但真正的問題來了,既然選票的生命和政策息息相關,那為什麼我們通常在凝聚我們的投票意志時,又如此不在意政策的具體內容呢?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28

2008年1月8日,立委選舉推薦連線舉辦記者會,指出藍綠兩大黨在國會的惡性對峙使許多法案無法正常推動,也導致年輕族群對政治漠不關心。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陳柏謙(左)呼籲初次投票的青年應該用手上的選票來抵制藍綠惡鬥。(圖文/本報資料室)


我們常聽到「選人不選黨」或「選黨不選人」的投票原則,但卻從未聽過人說「選政策不選人」,因為我們真的不在意政策。我們關心候選人的形象、操守,以致於他的統獨意向;通常候選人所謂的政策,不是所謂原則性的口號宣示,就是讓人見獵心喜的政策牛肉,這些都不是具備實質性的施政策略。那什麼是政策?就是現在那些影響巨大的施政內容:包括油電雙漲背後的能源政策、證所稅背後的財富分配政策等等。為什麼選前你不知道?因為在爾虞我詐的選舉硝煙中,你只看到一陣又一陣茫茫白霧,根本看不到政策。

政策不僅需要有前瞻性,還要有可行性,最重要的,它需要透過嚴苛的辯論,才能顯示出它的堅實性。以總統大選為例,在所謂的電視辯論中,我們只看到空泛濫情的政治宣示,只看到為攻破對手道德底線的唇槍舌戰,真正的政策辯論似乎從未發生。是故,若我們不以政策辯論作為選舉真正的主軸,不以巨細靡遺的相互政策檢視作為理性思考的基準,那麼我們的選票就不具備實質的生命內涵,不論任何人當選,都只不過是一張「無能的選票」而已。

關於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選舉制度,既然維續了現有資產階級專政、藍綠壟斷、地方派系及一切令人們批評、厭惡但無力改革的現狀──多為長期沈痾弊害,所以,選舉制度就是台灣一切問題的根源。台灣所有矛盾,無不與選舉制度相互鞏固、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選制改革,是台灣一切改革的總開關,開啟,一切改革也隨之大步前進。「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之成立,即是為選制改革運動的發韌,為台灣改革力量開闢一條康莊大道。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技職教育的願景何在?本報訊

■曾翔

「是學生同時也是勞工」的學生勞動者權利保障議題,在這一兩年來不斷發酵,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斷發現號稱以勞動進行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已經淪為以學習之名的勞動剝削。學生勞動者從事許多毫無技術能力的工作,非但對於學習無絲毫幫助,更加因為法制真空而被校方或機構不當壓榨。經過社會團體極力推動,並不斷地揭發建教生被不肖廠商與校方聯合剝削的各種案件,日前,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總算是遲來的正義。

整部法律從無到有,已是一大進步,惟仍有許多問題,例如規定學校與建教合作機構間,不得支付任何名義之報酬或回饋予對方,但坊間卻有以學校、建教合作廠商以外的第三機構進行仲介,並由仲介機構給予回扣的現象,故僅以學校與建教合作機構雙方之間作規範對象,似仍有空間供業者上下其手;另外,其爭議處理機制並未以勞資爭議處理法中的調解,而是以協調方式進行,且未課以罰責強制雇主進行協調之責,同時也未明訂遭遇爭議期間或是建教生遭解/停職的處理方式。對於本身就屬於「過客」性質的建教生,筆者認為即便遇上爭議,多半仍會以隱忍作收。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28

5月16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草案」,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呼籲儘速完成建教生權益的專法。(圖文/中央社)


我們要怎麼樣的技職教育?

除了筆者列舉的一些問題點,更容筆者再次提醒,本次《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涵蓋範圍僅止於高等中學,尚有大專院校中的兼任研究助理、教學助理以及各種產學合作下的學生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亟待各界加以重視。

從法案回到整個技職教育,我們要不斷重新思考的是技職教育的真正願景。當然,這已經是老掉牙中的老掉牙,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技職教育出了問題,卻也不見有甚麼新的想法能加以處理。面對這數十年來技職教育不彰,政府、教育界與產業界認為問題出在學而無用、學用落差,因此他們強調技職教育應該符合業界需求,學生於在學期間便要建立職場經驗,如此一來學生能立刻進入職場,免去許多空窗期間,同時增加產業競爭力。

當然,提出這種主張時常會挑起勞工團體的憤怒情緒,勞工團體多半攻擊這種主張僅只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的說詞,要求企業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與成本,有趣的是,勞工團體在反擊學用落差主張時,甚少能提供較為具體的建議去處理技職生取得職業能力與工作的問題,我想這初步反映的是我們鮮少以技職生做為主體去思考與主張。

筆者的弟弟也是技職體系出身,高職餐飲科畢業,當他剛畢業時,不可否認地的確存在著勞工團體嗤之以鼻的學用落差的情形,從他的案例當中,我不得不承認業界的主張有其理由。當然,這種學用落差似乎是必定存在,只能隨著經驗的積累加以消弭,因此實際上企業不可能完全將問題全數推給學校,也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我們以同個邏輯仔細一想,其實勞工團體要求企業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與成本這種主張,也未觸及技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過是與資本就訓練成本分攤上面進行集體議價;更進一步,這些主張根本不是「目標」,根本不是在討論技職教育應該如何。

Why?為什麼要有技職教育?

Simon Sinek於2009年時在TED發表了一段演說,講述成功的領導者的思考邏輯是以「為什麼(Why)要做這件事」為核心,先有理念才推展出如何(How)做到以及要做甚麼(What)。

筆者借用他的思考邏輯來看技職教育中學用落差、鼓勵學生累積職場經驗的正反兩方主張,卻發現吾人只停留在如何作以及做甚麼的層次。反推回去最核心的「為什麼?」──「為什麼要有技職教育?」,似仍模稜兩可。

但是最為根本的理念與目標,怎麼可以模稜兩可呢?

筆者從弟弟的職涯過程清楚的了解到,就讀技職體系的目標不只是要建立當下足以工作的職業能力,而是一生的職業選擇。筆者認為,技職體系核心的目標與願景從不應該建立在暫時性的產業界需求,而是以技職生本身為主體,所產生的需求。我們要建立的是職業能力,而且是擁有技術門檻的職業能力,使他們擁有足以壟斷勞動市場供給的能力,筆者以為,這種想法與一般的「競爭力」主張在主體與意識形態上有些許不同,這才是真正處理了技職生職業生涯工作權與薪資所得的問題,而非短線處理一時之間的企業需求。

此際,我們再回過頭來以技術門檻檢視建教合作,如果技職教育的目標是建立技術能力門檻,我們又怎麼會去推行低技術性、甚至是無技術性的服務業,製造業生產線的建教合作呢?

(政大勞工所碩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5】野ㄚ頭,愛冒險│台灣女生.勇闖埃及@【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2-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