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3-12-03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12-0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3-12-0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國際環境評論:國族身分與核電發展:日本經驗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12-03


■倪世傑


隨著時間的流逝,福島核災對台灣官方核電政策所造成的影響看來是越來越無足輕重了,但這並無法改變台灣仍有3座不斷延役且持續運轉中的核電廠、以及興建過程中施工品質嚴重低落的第4座核電廠鐵一般的事實。台灣民眾最後會如何面對核電問題,是在跟所謂的「機率」對賭,還是早已置不可知的生死於度外,先顧眼前的經濟利益要緊,現在看來仍不得而知。

其實,日本社會也是在遭遇福島核災才開始正視核能的「和平用途」這一項論題。在平成21年10月(2009),也就是福島核災發生的一年半前,日本內閣府大臣官房政府廣報室公布關於日本民眾對核電發展的態度指出,支持核電的比例為59.6%,應廢止核電的比例為16.2%,平成17年(2005)12月支持與反對的數據分別為55.1%與17.0%,支持核電的受訪民眾比率上升到6成(註1)。福島核災過去兩年半的今天,根據NHK於10月初公布的民調顯示,45%的日本民眾反對重啟業已被關閉的核電廠,19%贊成,但無意見的比例高達32%(註2)。

即便在二戰中遭遇兩枚原子彈的重創,日本民眾在戰後接受核能「和平用途」,與自民黨「五五體制」下對核電與新大和民族的國族身分進行連結,具有相當的關聯性。在1950年美國佔領其間的後期階段,當時是自民黨籍下院議員的中曾根康弘(編按:後為首相)就表示,日本必須加入美國原子能研究的計畫,站在全球能源革命的尖端,讓日本重新回世界舞台(註3)。原子能議題在戰後迅速地從大規模毀滅性凶器的角色,轉而為提昇日本國際地位的寶物。在保守派傳媒讀賣新聞的推波助瀾下,核能的和平使用一躍成為促進日本經濟、科技發展與國家地位不能或缺的。在之後,自民黨主政下日本不斷地歌頌核電在日本繁榮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甚至,當日本開始自主建立核電機組時,這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核電設施。

1980年代是日本經濟全球獨走一枝獨秀的年代,核電聯繫上日本的國族認同,經濟與科技發展提昇了日本民眾自我尊嚴感,即便自1950年代開始日本社會一直都不缺乏質疑核電的聲浪,但終究是被美國政府—自民黨—電力公司—保守派媒體所共構的核電安全無虞、推動日本進步的領導權話語所遮蔽。

當1986年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爆發當前文明階段人類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日本自民黨政府對該次核災事故的解讀是「人為操作錯誤」所導致,換言之,任何科技,只要人為操作不當,就會釀成災禍。這不是科技本身的問題,而是人為操作不當導致。這意思相當明確,「日本第一」意味著這種事情不會在日本發生,日本核電廠是安全的、是國家進步的象徵。這也是為何當驚天地震伴隨駭人海嘯侵襲東電福島核電廠時日本民眾大為震驚的主因。根據當初的工程設計,福島核電廠僅能抵擋5.7公尺的海嘯,但當天的海嘯高達15公尺,幾乎3倍於當時的設計,出大紕漏的日本設計以及東電屢屢竄改核安紀錄的劣慣習,現在的我們都相當熟悉,但把時光放回福島核災發生前5年,情況卻遠非如此。

2006年日本共產黨眾議院國會議員表示,如果日本外海引生大地震,在6公尺的海嘯襲擊之下,包括東電福島電廠在內的幾家核電廠的冷卻系統都會停止運作(註4)。2007年7月新潟縣爆發芮式規模6.6的強震(中越沖地震),東電所屬的柏崎刈羽核電廠3號機發生火災,6號機外洩出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的水,核電廠發生核燃料外洩。稍微驚慌之後日本民眾仍未正視,2009年的民調不是還有6成民眾支持核電嗎?

身分有其僵固性,但也具有選擇性。經濟與科技的強盛在二戰後打造了日本第一的國族身分,回顧這60年來的發展軌跡,核電在戰後國族身分建立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象徵著日本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繁盛。在強大的統治意識型態之下,縱使與日本核電發展相隨的否定的批評意見一直都在,但總是被當成馬耳東風,即便在福島核災發生之前的5年間紅色的警示燈已經亮起。民眾對其自身身分的僵固性,也使其有32%的民意在當前限於困頓,在核電發展的抉擇中不知究竟該如何是好。

反思台灣,「大有為政府」的神話早已破碎,72.1%的受訪民眾反對核電(註5),比日本還高!由於核電機組來自於美國奇異公司,在使用舶來品的情況下,也沒有什麼國族光榮感的投射,剩下的就是將核電與台灣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性徹底脫勾的話語建構,而且並不困難,政府在這裡都已經棄守了,經濟部對核四興建問題的官方說法是:「政府不能直接宣佈核四停建,因為這樣做違反了預算法並有違憲之虞。」(註6)論述層次之低,這對台灣廢核運動來說是樂觀的希望,剩下的,就看台灣民眾的行動程度,能將反核的力量推得多深遠了。(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圖說)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距離第一核電廠僅約6公里的浪江鎮民眾遭到撤離,圖為一所小學的黑板上寫有各種支持與鼓勵的話語,圖攝於2013年9月22日。(圖文/路透)


註1:「原子力に関する特別世論調查」の概要,內閣府政府広報室,2009。http://goo.gl/6QgvG

註2:Hixson, Luca. "Japanese government unable to persuade citizens of necessity of nuclear energy says former prime minister,"http://goo.gl/PnB5Qx

註3:Penney, Matthew, "Nuclear Nationalism and Fukushima,"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Japan Focus, 2012.http://goo.gl/PYMg0B

註4:同上註。

註5:該問題用語是「廢除核電」,而非「核四」。參閱台灣趨勢研究,〈2013公民心事大調查環境意識篇〉。http://goo.gl/8v6raS

註6:經濟部,核能問題問答集。http://goo.gl/bJ4Xhv

(回目錄)
環境前線:給零核時代的備忘錄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12-03


■趙家緯


福島核災後,藉由在此議題深耕20多年的反核團體在這兩年間的施壓,逼出行政院長江宜樺於2月底提出核四交付公投的決定,而3月9日全台20萬人的核電歸零大遊行,更展現全民的廢核意志。然而在官方鳥籠公投案因9月政爭而撤銷,以及護航作用高於實質改善的核四安檢,也因其工程品質的根本問題,最快到明年年中方能完成,而原能會最快也僅能在明年9月底方能批准核四1號機裝填燃料的許可。

此般情勢,亦將核四停建的首個決戰點,延長至明年年中的5百億核四預算追加案。貌似反核團體們一整年的辛勞,最終仍是原地踏步,無法扳動既有的核電複合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著龐大反核聲浪,在核安與能源政策上,均已逼使公部門面對前所未有的監督壓力而正面回應。而這些制度性的回應,若能妥善運用,則可成為台灣邁向零核時代的踏腳石。

壓力測試驗證核安疑慮

在核能安全上,今年一項重要的突破則是逼使原能會採行歐盟的核安壓力測試程序,邀請歐盟核能安全管制機構組成專家審查小組,檢視台灣現行核電廠在福島事件後採行的各項作為,是否可如台電拍胸膛保證的「福島核災不會在台灣發生」。

雖然歐盟核安壓力測試程序充滿諸多侷限,例如在評估範疇上,並未能將零組件老化以及核電廠所採用的管線、材料的品質問題納入考量,且又僅是採取進行書面審查。但藉由此程序,逼使原能會與台電撰寫核電廠國家報告,對大眾公開各項與核安相關的資訊,並凸顯出台電之前提出的各項核安方面的保證,僅是粉飾太平的宣傳。

例如台電強調可在46分鐘內,所有人員就可定位,啟動斷然處置措施,防止爐心燃料熔毀及放射性物質外釋。但實際上,於台電與原能會提出核電廠壓力測試國家報告中,通篇未有46分鐘此數字,顯見台電先前對外的宣稱,只是對全民的欺瞞。

更重要則是歐盟專家小組的審查結果,更印證了反核團體長久以來對台灣核安的質疑,並非危言聳聽與販賣恐懼,而是具有獨立性的諍言。首先在台灣核電廠的耐震與耐海嘯設計基準方面,反核團體在福島核災前就指出台灣核電廠的耐震係數不足的問題,此次歐盟專家小組不僅再次提醒台灣遭受天然危害例如地震、海嘯、洪水與颱風的機會相當高,於審查報告第17頁亦明白指出:「NGO對於地震、海嘯、洪水以及活火山等議題的質疑,與歐盟專家小組提出的應更新所有天然危害的設計基準事件,達到發生機率不應高於萬年一次,是一致的。」

另外針對馬總統、江院長最愛複誦的:「台電已規劃斷然處置措施,必要時可以摧毀核電廠,不會發生爐心熔毀的大規模核災。」歐盟專家小組的審查報告也認為台電現行在斷然處置措施規劃上,並未考慮到天然災害發生後,因為道路與橋樑受損,對緊急應變人員抵達廠址的阻礙,且也不應大量仰賴移動式設備,更未將大量的高劑量輻射廢水處理問題納入規劃。

最後歐盟專家小組亦對台灣的核安文化欠缺透明度與公共參與感到憂心,因此建議原能會應提出與國際最佳實務一致的利害關係人參與機制,並應將充足的公眾資訊納入原能會的決策程序。

依據歐盟例證,如法國的核能安全管制局既要求該國核電業者應遵循各項安全改善建議,若覺得安全升級的成本過高,不願採行,則需提前除役,沒有妥協的空間。因此在後續核安議題施壓時,可以前述審查建議為基礎,要求原能會跟台電就每一項改善措施的成本提出分析,以便讓全民理解,若須避免核災在台灣發生,邁向零核時代才是真正無悔的選擇。

打開黑盒子的能源模擬器

面對能源政策討論時,因著官方長久的知識封鎖,導致民間團體提出的諸多進步的能源政策,諸如用電需求零成長方案,均被輕易的貼上昧於現實的標籤。而工研院於11月中旬發表「台灣2050能源模擬器」此線上模擬軟體(http://2050.twenergy.org.tw/pathways/),提供對台灣能源政策有興趣的民眾,可針對在不同的經濟成長率、能源效率提昇幅度、再生能源發展之積極度、核能政策之走向等不同假設下,理解其對未來能源供需穩定性、發電成本之變動、國家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之影響。此能源模擬器的發展,對於後續能源政策溝通上,具有「揭開能源政策評估模型的黑盒子」的效益。

民間團體於參與能源政策論辯時,均多次強調「台灣的能源政策並非命定,而是種選擇」。然而於過往論辯中,常發生官方採用「黑盒子般」的評估模型,宣稱台灣的能源政策只有一種路徑,如台灣能源與電力需求一定會持續增加,故亟需增建燃煤火力電廠且須拋棄非核家園的目標,否則台灣將會陷入龐大的限電危機。

而此次工研院所發展的台灣2050能源模擬器,則是首次能源政策智庫將其能源模型中所採用的種種參數,多向全民揭露,包括各產業能源效率的提昇幅度、各類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等,有助於讓社會理解,能源政策之走向,並非只有官方或台電所宣稱的單一路徑。

工研院所研發的台灣2050能源模擬器,雖意欲建構全民可參與的能源政策討論平台,但目前模擬器因有其限制,仍未能反應於能源政策討論時,所應重視以下三大因子:

1.缺乏環境外部成本:目前模擬器中於各類能源技術的成本分析上,僅納入狹義的成本,而未能將各類能源技術所衍生的環境與社會外部成本納入考量。故使用者若欲比較以燃煤與核電為主的集中式發電系統,與以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分散式發電系統之優劣時,僅有狹義發電成本漲幅多寡此資訊,而缺乏後者在削減環境外部成本上可帶來的效益。

2.仍以GDP為依歸的經濟成長與產業結構假設:經濟成長規模與產業結構,乃為影響未來能源需求的關鍵因子。然而本模擬器中,其對未來經濟成長規模,雖提供了高、中、低三項GDP成長率的選擇,並在產業結構上,提供了服務業與工業不同佔比上的模擬選擇。然而模擬器中,並未考慮到未來附加價值率的提昇,故將高估未來經濟體的成長規模,進而高估能源需求。此外,在此採用GDP為經濟成長幅度以及經濟衝擊的指標,其不但忽略了此指標社會福祉進步程度,亦忽略了國際上倡議要發展綠色經濟之時,強調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的投注,是有助於經濟成長,而非以「發電成本較高,就會導致經濟成長受損」此線性思維。

3.未充分揭露的核電環境衝擊:目前模擬器中,於環境面向的衝擊上,僅有排碳量以及土地佔用兩項目,且在排碳量上,僅考慮發電階段,未考慮完整原料開採以及廢棄物處理等生命週期。在此假設之下,將導致核電環境衝擊的低估,且未能反映國際文獻所指出若考量完整生命週期以及機會成本之下,以核電替代燃煤火力發電的減碳效益,遠不如再生能源此現象。

若進一步檢視模擬器中目前提供的資訊,其所內建的基準情境,則是基於政府現行能源政策所進行的規劃。從該模擬器提供的結果既知,既使興建核四,依據當前規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將大幅增加,發電成本亦會增加70%,進口能源佔比,也僅能降低至93%,並無政府宣稱的核四續建可以減碳、平抑電價或增進能源安全等正面效益。

面對此工研院所發展之能源模擬器,民間團體可參考英國地球之友應用英國發展的能源模擬器,建構出低碳非核路徑的經驗,後續運用此模擬器,細部量化用電需求零成長的達成路徑,進而向全民說明此能源願景,相較於官方既定政策,是更能兼顧非核家園與低碳社會的理想,並能削減民眾的電費負擔。

零核時代的新社會之夢

藉由壓力測試,拆解了核電複合體的核安保證;藉由智庫釋出的科學模型,印證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但這些僅是零核時代的起點。核能議題映照出各種不同的想像,運動團體如何引導不同屬性的民眾藉由對核安的疑慮,理解到當前將會衍生龐大環境與社會外部性的經濟模式,方為根本的問題,此乃議題倡議上的龐大挑戰。

就如同知名另翼經濟學家蘇馬赫(E.F. Schumacher)對仰賴核電的經濟體的批評:「無論贏得多大程度的繁榮,大量累積無人知道如何使之安全處理的劇毒物質,都是不正當的……,幹這種事是對生活本身犯罪,它比人犯過的任何罪行都要嚴重不知多少。以為文明在這樣的一種罪行基礎上得以維持下去的思想,是道德、精神和思想意識的畸形產物。它意味著處理人類的經濟事務,卻根本不把人當一回事。」

除了核電以外,此類的畸形產物還包括唯GDP增長是問的發展思惟、視貿易自由化與刪減勞動成本為競爭力來源的產業政策、只有價格沒有價值的國土規劃,這些都是邁向零核時代的過程中需被凝視的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圖說)2013年3月9日廢核大遊行,民眾在博愛區拉起封鎖線,象徵核災發生時,總統府也將淪為災區。(圖文/本報資料室)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除三害。讓教育進步!/2014教學創新教師營@【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航海安全@【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12-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