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4-01-15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1-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傳學鬥編輯室報告】2013年度媒大事精選(上)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
身障者爭取資訊與文化平權


■田育志


2013年11月30日,在千障聯盟與身心障礙團體的號召下,上千名身心障礙者自台北車站、經文化部遊行至國家通訊委員會,要求政府正視身心障礙者文化參與權利及資訊權被忽視的問題。


(上圖)千障權益行動聯盟與聽障、視障等團體102年11月30日在台北車站前集結遊行,訴求資訊文化平權,盼政府落實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圖文/中央社)


遊行訴求提供無障礙形式的網站、電視、電影內容,同時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需盡可能方便身障者進入,並承認身障者文化(如手語),鼓勵其發展藝術創造力。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恒豪(2013)也在遊行前夕撰文,指出身體損傷並不會形成障礙,社會文化才是造成障礙的原因,制度層面的探討有其必要。

可惜的是,政府仍未對此有具體回應,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2014)批評總統元旦文告不僅無手語翻譯,也沒有逐字字幕,對於促進身障者參與公共事務、保障資訊文化權毫無作為,更有違兩國際公約精神與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2條的規定。(責任編輯)

參考資料:

1.千障權益行動聯盟(2013.11.18),〈11/30日資訊與文化平權遊行連署書〉。

2.張恒豪(2013.11.28),〈我們還在為上公車抗爭:制度歧視與障礙者文化資訊權〉。

3.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2014.01.02),〈歧視聾人與聽障者資訊權的國家元首〉。


4G競標爭議


■張嘉真


4G標售絕對是2013年台灣電訊傳播界大事之一,自9月開始競標,起標價為359億,10月底的結標價則是1,186.5億元,共有7家廠商得標,分別為:中華電信、遠傳、台哥大、亞太,以及頂新、鴻海旗下設立的公司,其中又以中華電信的390.75億為最高價,但也同時也拿下最佳頻寬,身為消費者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如此天價的執照費是否轉嫁於消費者身上。

依據NCC提供資料,大部分國家4G上網費均高於3G,並訂定公平使用量(註1),以避免網路過慢,但消基會則指出台灣網路覆蓋率及網路建設基地台不足才是上網龜速的元凶,而NCC出於自由市場競爭角度,認為業者不會訂定過高資費,並表示競標所得經費會用以補助弱勢族群上網、鼓勵開發4G應用。

中華電信研究所報告指出,4G LTE服務具高頻寬、低延遲率、扁平化網路、彈性頻率使用等特色,簡而言之就是上網速度將越來越快,是數位匯流趨勢下的重要環節。目前中華電信希望能在今年下半年進入商轉,據了解其內部以30萬LTE用戶為目標,但鴻海旗下的國碁電子所標下的頻段仍有使用中的2G用戶,因此至少2016年才能開台。

台灣4G尚未開始運轉,日韓都已傳出5G進行測驗的消息,在如此急迫的腳步下,資費訂定問題和數位落差仍是重要課題。(責任編輯)

註1:日本 NTT DoCoMo:最低約993元(3GB),最高約1156元(7GB);香港 3HK:991元(5GB)。

參考資料:

1.〈4G無線技術發展〉,中華電信研究所。

2.〈消基會憂4G天價標金轉嫁消費者 〉(2013.11.20),自由時報。


公廣集團派遣員工議題


■蕭宇軒


公視派遣工議題源自去年11月,董事長邵玉銘上任後,表示將承諾「人力盤點」,並將「盡可能納編」派遣勞工,但部分員工卻於11月29日,因原住民電視台將於2014年脫離公廣集團,無業務需求而遭資遣。

公廣集團目前員工數約1千多人,派遣員工高達2百位,2014年原視獨立後,仍有157位派遣員工,平均年資為3年,有些甚至高達7、8年,此次資遣人員中即有高達8年資歷的員工。去年12月19日,公視基金會第5屆召開第7次董事會議後,邵玉銘宣布未來3個月將執行「派遣合理化」專案,針對所有派遣員工逐步面談,原則上盡量全數納編,解決公廣集團派遣員工的問題。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

▲公廣派遣工會代表許純鳳表示,公廣集團派遣人員占總員工人數20%,大多從事記者、主播、助理導播與行政人員等,負責經常性業務,明顯違悖「公視派遣人員管理辦法」規定。(圖文/姜林佑)


公廣派遣工會卻對此表示失望,工會代表許純鳳表示,派遣問題已是既定問題,應當立即停止「假派遣、真雇用」之問題,何須再進行面談?相同勞動狀況,應當給予合理薪資。從法律角度來看,根據《公視派遣人員管理辦法》第1條指出派遣是「計劃、階段、非核心人員所需的人力資源」。但多數派遣員工負責新聞採編、節目製作等長期需求的工作,而非一般派遣所認定的工作。(責任編輯)

資料參考:

1.陳韋綸(10月10日),〈不被承認的公廣派遣工〉,苦勞網。

2.陳韋綸(11月30日),〈人力盤點未完 搶先砍人?公視資遣派遣工 緊急喊卡〉,苦勞網。

3.陳韋綸(12月19日),〈派遣納編?公視再「談」3個月〉,苦勞網。


【評論】憑一口氣,點一盞燈:金馬獎50周年


■林昱


2013年適逢金馬獎50周年,從早期由國民黨的統戰機器沿革至今,逐漸在體制歸屬與意識形態上擺脫鮮明卻乏味地政治色彩,一次次令人欣慰或驚奇的得獎名單,再再彰顯出金馬獎紮實地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聚焦香港電影、傳達特定香港電影產業價值取向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仍在中共政治界線內運作的中國金雞獎的路線,真正成為華語電影的指標性獎項。

相對而言,金馬獎的價值正在於其作為體質獨立而健康的電影藝術觀點的角力平台,隨著每年每位評審團員背景、特質與美學信仰的不同,會透過得獎名單來聲明出一份連結起觀眾、評論者、電影工作者與電影本身、堪稱「一期一會」的美學價值角力成果,除了難以預測的頒獎結果總是能讓各方期待並經驗真實的感動與鼓舞外,更獨特而寶貴的是,一些因為政治問題、市場問題、文化問題而無法在他國受到票房或藝術獎項肯定的華語電影作品,在金馬的競技場上也都能享有平等的一席之地。如此美好的價值完全是奠基於台灣目前尚稱民主自由的政治環境,就國內而言,金馬獎無疑是一種言論與創作自由的美好體現;而放眼國際,金馬獎更是華語電影世界與歐美電影藝術話語權力抗衡的重要發聲場域。

極具指標性與紀念意義的金馬五十,參展作品完全沒令影迷失望,尤其是蔡明亮、杜琪峰、王家衛、賈樟柯等知名導演於台灣、香港、中國等地拍攝的新作皆盡展大師風采,影迷們也再度得以透過金馬獎這個平台見識、認識到多元的電影敘事手法與審美價值。然而,縱使大師巨作毫無意外地盡皆入圍最佳劇情片獎的角逐,「最佳劇情片」的殊榮竟大爆冷門歸屬於同時獲得「最佳新導演」肯定的新加坡導演陳哲藝,以及其首部長片作品《爸媽不在家》。呼應前述,金馬五十獎項作如是頒固然令人驚訝,卻也頗具承先啟後,開啟新局的深刻含意。尤其陳哲藝在新加坡這個對藝術電影創作不甚友善的環境,首部作品就能堅持著承襲自台灣新電影的電影美學的熱愛、尖銳的社會觀察及精緻細膩的電影語言,執行出這般看似平實日常實則複雜深刻的當代社會寓言,頒獎嘉許《爸媽不在家》對電影工作者及嚮往電影藝術創作的年輕世代可能造成的鼓舞,或許較為其他藝術成就已不待言說的一代宗師們錦上添花更具文化意義。

金馬五十精彩的入圍名單與頒獎結果,達成並彰顯了獨立評審團的角力結果與使命主張,陳哲藝導演從4位大師級前輩手中取得獎座,這般華語電影世代交替、薪火相傳的美意,更是金馬獎50周年的完美轉身。值此,也期許看似迷失於市場想像與在地認同的台灣電影能繼續存一口氣、點一盞燈,能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找回觀眾之際,也能不忘台灣電影曾有的人文與反思傳統。(責任編輯)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教育論壇:如何看待校長評鑑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


■羅德水


新北市教育局1年前試辦國中小校長評鑑,評鑑結果日前出爐,參加試評的24校國小、12校國中校長,評鑑結果全數通過,新北市教育局並公布最新評鑑指標,除對部分指標內容進行修正外,未來校長評鑑結果確定取消「未通過」,僅設「通過」與「改善後通過」,對此,各界評價頗不一致,或許反映相關人等對評鑑的看法,箇中緣由值得深入分析。


(上圖)立法院2013年5月16日舉辦「中小學教師評鑑」公聽會,場外支持、反對雙方都有團體到場表達訴求,圖為台南1名國中教師特別北上到場舉標語反對教師評鑑。(圖文/中央社)


寬以律己的校長評鑑

針對本案,承辦官員龔東昇表示:「未設置不通過,主要是評鑑宗旨為提高教育品質,並非撂倒校長。」而言必稱實施教師評鑑以淘汰不適任教師的校長協會與家長團體,對校長評鑑結果一律通過,似乎沒有表示反對意見,不免讓人質疑,這些團體支持校長評鑑,究竟是為了達成加速推動教師評鑑的目的?或是真的相信這種評鑑模式能提升校長辦學品質?相較之下,有不少中小學教師聞訊卻反應激烈,咸認這樣「寬以律己」的校長評鑑根本毫無作用,且有虛應故事之虞。

校長協會對教育專業與評鑑究竟有無符合專業的一致性看法,檢視其歷來作為與發言,實在難以得知,至於中小學教師之所以如是反應,反倒在情理之內。要知道,前揭新北市政府試辦中的校長評鑑就是一種「形成性評鑑」,目的在於「提高教育品質,而非淘汰不適任校長」;但教育部委託學者規劃中的「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卻是「總結性評鑑」,依照研議中的草案,未來中小學教師定期評鑑之評鑑結果分成「值得推薦」、「通過」、「需支持成長」(即未通過)3種,不同的評鑑結果並且各有不同的對應獎懲:

一、「值得推薦」者:附有獎勵措施,例如,納入優良教師表揚、校長主任甄選、教師界聘、超額教師比序加分,並可優先參加評鑑人才之培訓(亦即從被評鑑者翻身成為評鑑者)。

二、「通過」者:需擬定「個人專業成長計畫」,以「專業增能」。

三、「需支持專業成長」者:必須在「擬定個人專業成長計畫」、「接受學校安排專業輔導」後參加「複評」,如未通過複評則要「接受縣市教專中心安排專業輔導1年」後參加「再複評」,若還是未能通過,依目前教育部草案規定即提交學校教評會予以解聘。

為何反對校長評鑑

一樣是官辦評鑑,相較於條條框框、苛刻森嚴的教師評鑑,試辦中的校長評鑑確實和緩人性許多,也難怪教師要發出不平之鳴,教育行政體系必須說明:何以同樣是評鑑,對校長與教師卻有不同的思維與作法?否則,哪裡還有強制教師接受總結性評鑑的正當性?

必須承認,確有不少老師要求在教師評鑑實施前先行進行校長評鑑,老師提出這樣主張,不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者藉此反對實施教師評鑑的用意,然而,值得深入討論的是,我們之所以反對官版評鑑,難道只因為教師評鑑遠比校長評鑑嚴苛?難道實施的是形式主義、行禮如儀的教師評鑑制度,我們就不加以反對嗎?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

▲立法院2013年5月16日舉辦「中小學教師評鑑」公聽會,教育部規劃教師每4年評鑑1次,結果分「值得推薦」、「通過」、「需支持成長」。(圖文/中央社)


就正如筆者反對教師評鑑不是出於評鑑有損教師權益,而是評鑑必將擾亂正常教學,根本得不償失一樣,同理,我們之所以反對進行前揭校長評鑑,也不是因為校長評鑑未比照教師評鑑標準淘汰「不適任校長」,而是深信無論校務評鑑、校長評鑑、教師評鑑,都將嚴重干擾正常校務發展,甚至可能危及教育品質,遑論這樣由上而下的官式評鑑模式,即便是缺乏辦學理念、聲名狼藉的校長都可以輕易通過,試問,這樣的評鑑模式除了虛耗有限教育資源,到底哪裡可以提升教育品質?

再清楚不過,評鑑背後的績效主義與競爭力迷思,以及因此引起的強大副作用,並不會因為評鑑對象為校長,就突然不出現問題,如果我們是出於教育專業而反對教師評鑑,就沒有理由去支持同樣有著嚴重副作用的校長評鑑,或以此做為實施教師評鑑的前提與交換,這才符合教育專業人員對專業規準的堅持。

檢驗校長不必大費周章

新北市教育局之所以推動校長評鑑,表面上是為了增加校長辦學能力,實際上不無化解2011年校長午餐弊案後巨大社會壓力的用意,問題在於,無論出於防弊或興利,要監督校長辦學,難道只有實施校長評鑑一途?

再次重申,與其大費周章進行成效甚微、副作用甚大的校長評鑑,不如從根本檢討中小學校長儲訓、遴選、退場制度,唯有增加候用校長人數、推動校長回任教師制、真正落實校園民主,才是確保學校辦學品質的正確作法。 (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世界各地過新年@【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教學方法這門課;地震國告別核電座談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1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