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4-01-23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1-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素溪之冬】素溪民族壓迫史 蒲亭盼世人遺忘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


策劃、編譯■劉耘


日前,北高加索地區的伊斯蘭武裝團體透過影片,威脅將攻擊素溪冬奧,並聲稱他們就是去年12月伏爾加格勒市(Volgograd)兩起爆炸案的主謀。多數媒體將他們描述為「恐怖組織」,但伊斯蘭研究學者威廉斯(Brian Glyn Williams)指出,暴力攻擊及恐嚇影片背後,隱藏著俄國19世紀壓迫及屠殺少數民族的暴行。

1800年代早期,俄羅斯帝國不斷擴張。他們進入北高加索山的森林,殘暴地征服當地數個小型穆斯林民族,並將車臣人及達吉斯坦人(Dagestan)自他們長久以來生活的土地驅離。

由於車臣族和達吉斯坦族相當分裂(達吉斯坦族內部又細分為30多個種族),他們一開始無力抵抗俄羅斯帝國的武力,直到被達吉斯坦族視為聖者的夏米爾(Imam Shamil)出現。他在北高加索山東北部帶領深山游擊隊與這些入侵者抗戰30年,但最後獲勝的俄羅斯帝國仍焚燒村落、屠殺人民並實行種族清洗。

離開家園的最後一站

同時,俄羅斯帝國的軍隊也入侵北高加索山西北部的索卡西亞族(Circassian)領土。由於索卡西亞族的傳統信仰屬於萬物有靈論(animist),一直到近代才轉而信仰蘇飛神秘伊斯蘭主義(Sufi mystical Islam),因此他們當時並未因聖戰的概念而團結一心、展開抵抗,最後被俄羅斯帝國擊敗。

《索卡西亞種族滅絕》(The Circassian Genocide)一書作者康明斯(Walter Richmond Commins)寫道,索卡西亞族被驅逐到土耳其帝國,當年至少有60萬人因大屠殺、飢餓及惡劣天候喪生,另有數十萬人遭驅逐。

康明斯指出,1864年有將近3/4的索卡西亞族遭消滅,這是近代史上第一個失去國家的民族,也是歐洲近代史上首個種族屠殺事件。如今,索卡西亞人散居於中東及土耳其,而今年距離1864年他們被驅離的那個冬天,正好滿150年。

索卡西亞人被逐出家園的最後一站,正好就是坐落在黑海旁的素溪。威廉斯指出,他1992年參訪素溪時,已完全不見索卡西亞人的蹤影,當地歷史課本也抹去這段歷史。

1944年2月,車臣人經歷了類似遭遇。當時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將車臣民族全數驅逐到西伯利亞及中亞,1/3人遭屠殺。1999年,俄國現任總統蒲亭攻打車臣,數萬人在戰爭中喪生。

10多年間 武裝行動頻傳

自此之後,車臣人開始以殘酷的武裝攻擊行動做為回應,例如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以及2004年的貝斯蘭(Beslan)校園攻擊案。

2006年,車臣武裝組織領導者巴薩耶夫(Shamil Basayev)被俄國政府殺害,但他的反抗軍很快地結合達吉斯坦民族,形成車臣地區的分離主義政權高加索酋長國(Caucasian Emirate),並自稱擁有高加索地區的主權。2013年秋天他們就曾發布消息,表示將阻止俄國在這塊他們祖先遭屠殺的土地上舉辦奧運。

威廉斯表示,近日的爆炸案及恐嚇影片除了警告可能發生的暴力攻擊,也是要提醒世界,150年前,素溪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駭人聽聞的種族壓迫;而這也是蒲亭不希望世界想起的一段歷史。(整理自《哈芬登郵報》)


(圖說)素溪地區(Greater Sochi)一名索卡西亞族男性站在索卡西亞戰爭紀念碑旁談話,圖攝於2013年10月15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素溪之冬】賽事期間控管嚴密 媒體自由成挑戰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


策劃、編譯■劉耘


俄國去年通過的反同志宣傳禁令,讓國際間相當關切冬奧期間的人權議題;然而,在政府控管嚴密的俄國,新聞工作者有辦法自由的進行報導嗎?

儘管國際奧會及俄國政府承諾將支持新聞自由,但保護記者協會(CPJ)的馬索茲(Jean-Paul Marthoz)點出幾點顧慮。

首先,俄國政府已於去年8月表明,為避免恐怖攻擊,當局將嚴守素溪邊境,但這些控管措施也可能用於阻擋異議人士,很可能阻礙媒體報導。

再者,賽事期間所有媒體將受到俄國聯邦安全局(FSB)嚴密監控,這個單位的前身就是前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據俄國知名調查記者索達托夫(Andrei Soldatov)及博羅甘(Irina Borogan)表示,俄國當局能任意監視、監聽素溪的每個人。

除了媒體 一般公民也受管制

此外,馬索茲表示,俄國本來就是個沒有媒體自由的國家。2013年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的媒體自由度排名中,俄國排名148。保護記者協會的資料也指出,1992年來共有56名新聞工作者在俄國遭殺害。眾多人權團體指出俄國的言論及媒體自由在過去2年間嚴重退步,原因為政府加重誹謗罪、制定新網路規範、反同志宣傳禁令,還有一項箝制公民社會的法律。這項法律規定,所有與外媒合作、甚至只是與外媒談話的俄國民眾都可能受懲處。

冬奧準備期間,俄國當局對媒體自由的壓迫已然顯現。部分俄國及國際媒體刊登了諸如工程延宕、預算超標、勞工遭虐及俄國政府的地理政治企圖等報導,目前已有兩名外籍記者因這類批評報導而受懲處。土耳其記者塔斯特金(Fehim Tastekin)因報導19世紀索卡西亞族(Circassian)遭種族屠殺一事而遭驅逐;與范布根(Arnold van Bruggen)共同執行「素溪攝影計畫」的荷蘭記者何恩斯特拉(Rob Hornstra)也被禁止進入莫斯科一場文化活動。

對於冬奧準備期間民眾遭迫遷、移工遭剝削、官員貪污或環境破壞等議題,大部分俄媒不是避而不談就是相當被動。人權觀察及保護記者協會都發現,素溪及莫斯科都出現媒體老闆勸告記者不要批評冬奧的情況。

官方資料 經篩選才公布

只有與國營頻道緊密相關的機構才能取得冬奧建設及準備的官方資料,再由他們將影像分享出去。馬索茲表示,這些圖片很顯然不會展現冬奧準備期間的種種弊端。

這樣的情況下,俄國人權及環保運動者肩負起獨立媒體的重責大任,透過部落格、YouTube及臉書等管道向外界報導當地的真實情況。不過一位經營部落格的環保運動者表示,真正的困難是,即使他們發表了報導,俄國主流媒體仍默不吭聲,除非等到問題已變得極為嚴重、蔓延到俄國境外之時才會報導。

保護記者協會表示,他們將於28日公布一份報告,證明俄國政府恐嚇國際媒體並收買小型媒體。他們呼籲國際媒體在賽事期間合作捍衛新聞自由,尤其是在報導素溪的同志議題上。(綜合整理自外電)


(圖說)俄國警方在素溪一間東正教教堂外,對一位記者進行安檢,圖攝於2014年1月19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素溪之冬】冬奧帶給環境諸多負面影響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


策劃、編譯■劉耘


正當工人馬不停蹄趕工,要讓素溪這個黑海旁的渡假勝地成為冬奧場地時,他們並未注意到這些工程對下方村落造成的影響;直到佛洛契科娃兩層樓的房舍倒塌、裂縫悄悄爬上當地房舍。


(上圖)素溪艾克塔村附近的採石場一景,圖攝於2013年10月13日。(圖文/路透)


房屋傾倒 正進行賠償官司

這位58歲的家庭主婦現居於一棟鋁製陋屋中,一邊和奧運承包商打著賠償官司;她認為這些破壞是奧運包商造成的。

素溪附近村落也出現類似抗議,民眾抱怨住家傾倒、周遭出現非法垃圾掩埋場,政府也違背當時說建造工程不會毒害他們生活的承諾。

俄國總統蒲亭預計將花費逾5百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在素溪冬奧上,企圖展現俄國現代化的一面。當局曾承諾,要為奧運工程設立「環保新標準」。

然而,對於建設工程的種種抱怨,伴隨著國際間對同志權益及安全問題的顧慮,讓蒲亭想透過冬奧改善俄國形象的努力飽受威脅。

2014素溪冬奧籌辦委員會表示,建設工程已將有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低,執行工程的公司也表示,他們遵守承諾,在保護環境的措施上符合國際標準。

然而,部分生態學者說破壞才正要開始;建設工程可能已讓當地面臨潛在的生態災難,包括飲用水污染及水災。

井水乾涸 沙塵漫天

在艾克塔村,自從俄國國營鐵路公司開始挖掘一座緊鄰高加索山麓丘陵上的採石場後,村民數世紀來使用的水井便乾涸了。

自此之後,鐵路公司幾乎每天都得載送桶裝水給艾克塔村的居民。

這座採石場提供了冬奧場地建設所需的石材。卡車每隔幾分鐘就隆隆駛過,將石塊運往下方的工地。

村民科洛波夫表示,當地政府在建設開工時集合村民,表示他們不久後將享有天然氣網絡及區域水系統。

「我們以為他們能帶來文明及發展;但相反的,我們現在的生活比2百年前美國保留區的印第安人還要糟。」科洛波夫說。

村民說,這些卡車也從其他工地帶來垃圾,傾倒在步行可達的山谷中,整個村落更籠罩在漫天沙塵中。

俄國鐵路公司表示,他們已支付了非法傾倒的罰款,之後也停止這項行為,但居民表示,卡車仍持續將垃圾倒到掩埋場中。

工程垃圾污染飲用水

當地環保人士表示,這些垃圾本身或許不會造成直接危害,但那些滲入土地、流入鄰近米契塔河的雨水,就有遭垃圾污染的風險,而米契塔河正是素溪居民的飲用水來源。

「這些物質累積在水中,有可能造成有毒污染,因為根本沒有人確切知道掩埋場中的垃圾是什麼、又從哪裡來。」位於素溪的俄羅斯地理學會發言人納比惠贊那亞表示。

紐約的人權觀察指出,納比惠贊那亞是素溪數個因工被騷擾的環保人士之一。

其他環境運動者則因公開反抗當局而背負刑事訴訟,環保人士加扎爾揚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面臨刑事指控後獲得愛沙尼亞庇護,並稱這些指控是受政治驅使。

排水系統損壞 飽受水患威脅

環境專家表示,奧運建設工程包括將土壤填進低地沼澤中;這讓此地更易遭水患侵襲,例如去年9月的緊急狀況,此外也升高未來水災發生的機率。

「那場降雨可說是在測試我們對一個相對普通的事件做好多少準備。而那次經驗顯現出奧運建設失敗的程度;當局在移除舊排水系統後裝上的新設施並不管用。」專精於環保法的律師蘇契科夫說。

水災過後數個月,居民們抱怨,就算是在晴天地板也是溼答答的。

對大部分居民來說,他們將可能伴隨著奧運而來的國際關注視為最後的發聲機會,但有些人已經沒有繼續奮戰的力氣。

「我真的好累,負擔好重。」佛洛契科娃說,淚水在她眼眶打轉。她關上鋁製小屋的門,這棟房子就坐落在她的舊家廢墟上。「我現在只想睡覺而已。」她說。(路透)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

▲艾克塔村一位村民壓著已乾涸水井的把手,圖攝於2013年10月12日。(圖文/路透)


As builders worked feverishly to get the Black Sea resort ready for winter games, they failed to notice the effects their work was having on the village below. Until the walls of Vorochkova's two-storey home fell. Tell-tale cracks snaked through neighbouring houses.

The 58-year-old housewife now lives in an aluminium shack and is fighting a legal battle for compensation over damage she blames on Olympic subcontractors(1).

Other villages near Sochi offer similar complaints of ruined homes, illegal landfills(2) and broken promises that their lives would not be poisoned by construction.

Putin is expected to spend more than $50 billion to show off Russia's modern face at the Games in Sochi. Moscow promised to set "new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n Olympic construction.

Complaints about construction, along with international concerns about gay rights and security, threaten Putin's efforts to improve Russia's image through the games.

The Sochi 2014 organising committee says construction has minimised harmful carbon emissions, and companies carrying out construction say they are sticking to their promises to mee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ut some ecologists say the damage is only the beginning and that construction may have put the region in the path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disasters, including poisoned drinking water and flooding.

In the village of Akhshtyr, the wells used by villagers for centuries have dried up since Russian Railways started digging a quarry(3) in the adjacent foothills of the Caucasus Mountains.

Since the wells dried up, the company has delivered almost daily barrels of water to Akhshtyr residents.

The quarries have provided rock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lympic venues(4). Trucks rumble past every few minutes, carrying stones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s below.

One villager, Alexander Koropov, said that when construction started, local authorities gathered villagers to explain that they would soon be linked into a natural gas grid and a regional water system.

"We thought they would bring us civilisation, development, but instead we are now living worse than the Indians did on American reservations 200 years ago," said Koropov.

Villagers say the trucks bring in trash from other construction sites, dumping it in the gorge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A dust cloud covers the village.

Russian Railways says it paid a fine for the illegal dumping and has since stopped the practice, though residents say trucks continue to haul trash into the landfill.

While the trash itself poses no direct danger, rainwater flowing into the ground and into the nearby Mzymta River, which is used by Sochi residents for drinking water, is at risk of being contaminated by the waste, say local environmentalists.

"When the substances accumulate, it can have a toxic effect, because no one knows exactly what those materials in the landfill are comprised of, where they have come from," said Yulia Naberezhnaya, spokeswoman for the 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 in Sochi.

Naberezhnaya is one of many Sochi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who New York-based Human Rights Watch says have been harassed over her work.

Other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have had criminal cases opened against them, including Suren Gazaryan, who received asylum in Estonia after facing criminal accusations which he called politically motivated.

Environmental experts say that Olympic construction which has consisted of pouring soil into lowland swamps helped cause the flooding that created a state of emergency in the area in September and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for more flooding.

"Those rains were a test to see how prepared we were for a relatively normal occurrence. And it showed the extent to which our Olympic construction failed after getting rid of old drainage(5) systems and installing new ones that don't work," said Valery Suchkov, a lawyer specialising in environmental law.

Months after the flooding, residents complain that the ground even on a sunny day is still damp.

For most residents, they see the attention that the Olympics will bring as a final chance to be heard, but some barely have the strength left to fight.

"I'm just tired, it's too much," says Vorochkova, with tears in her eyes, closing the door to her aluminium shack that sits across from the ruin of her old house. "All I want to do is sleep," she said.(Reuters)

關鍵字詞

1.subcontractor(n.)承包商

2.landfill(n.)垃圾掩埋場

3.quarry(n.)採石場

4.venue(n.)競賽場地

5.drainage(n.)排水系統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世界各地過新年@【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No.200】歲末年終,溫暖大回饋PART 2~@【【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