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體驗式瑜伽
報主:Monica
創刊日期:2005-03-09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3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體驗式瑜伽報
體驗式瑜伽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體驗式瑜伽
發報時間: 2010-01-13 11:00:00 / 報主:Monica
本期目錄
二氧化碳造成腦部鈍化
Monica新家

Monica最新課程資訊改在「昆達里尼之光」部落格。http://kylover.blogspot.tw/

 

Monica的網路廣播節目「非典型瑜珈」 網址:http://nowradio.tw/course/yoga1/
每週四上傳新廣播節目 。歡迎收聽。



Monica信箱:2012monica@gmail.com 歡迎來信討論。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體驗式瑜伽
深長呼吸能消除「酸水」聚積,減少水腫喔~
二氧化碳造成腦部鈍化
這個題目看來有點恐怖,但根據前兩年出版的「水的漫舞」作者王唯工的研究,我們因為身體的二氧化碳太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狀態。身體會水腫,腦部也會。但是,等到我們一般人認知的水腫的情形,已經是作者認為的第四級了,是比較需要處理的狀態,但事實上,身體早就在二氧化碳過多的情況下了。
 
 
二氧化碳很容易在細胞間游走,而腦部又是一氧化碳產量最高的地方。一般人常常會腦部二氧化碳過多,只是自己不知道已漸漸步上「水腫」(酸水聚積)之路了。前兆是什麼呢?就是經常覺得累,精神不濟、頭昏、頭痛等。而我們一般認為的打哈欠是缺氧的反射動作,事實上是我們後腦比較緊,藉由打哈欠,可以將後腦放鬆,讓更多血液進來,它所代表的,也是腦中二氧化碳偏高的含意。
 
 
若是長期處在腦部氧氣不夠的情形,經常的頭痛是少不了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失眠、腦壓偏高,也都會常相左右。仔細看看上述這些狀況,其實和緊張、壓力大的症狀相近,可見壓力大與腦部氧氣不足,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所以,要改善上述的情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做呼吸練習。而且是有意識的呼吸練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人問我,「我有在練呼吸啊~可是為什麼我還是會經常覺得頭昏不舒服?」是的,一般人在練習呼吸法時,沒有刻意注意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一些細節,通常是吐氣時沒有把氣吐光,造成吸氣時,進氣不足的情況。
 
 
這就像是,一個瓶子裡的水沒有先倒乾淨,就想再加入新液體,能裝的容量就有限了。一定是要先「空」,才能確實地「實」。半瓶水,最多只能再裝另外半瓶進來,全空的瓶子才能裝進最多的容量。
 
 
所以,經常保持有氧的深呼吸,是改善腦缺氧的最好方法,而且是隨時可以練習的方法。
 
 
另一個釋放腦壓的好方法是:靜坐。
 
 
Monica知道:靜坐對大部份上班族而言,不是不知如何開始,就是不知道呆呆的坐在那裡做什麼?或許您曾試過幾次,但感覺自己腦中非常紛亂,一直「靜」不下來。再不就是「坐」沒多久,就陷入沈昏想睡的窘境。事實上,初學靜坐,不必抱著自己馬上能進入佳境的意圖,您可以把靜坐當成一個在忙碌的生活中,讓自己的身體,尤其是頭腦,能有片刻休息的機會。
 
 
因此,初學靜坐,真的只要「靜」「坐」就好。保持自己是上半身挺直、但不緊張的情形下,安靜地坐在不受電話、人群影響的地方,即使是短短的五分鐘,去感覺自己從身體各個部位一部份一部份的放鬆,一直到呼吸緩慢、平順,再到腦波逐步放緩,這樣就算是成功的靜坐了。
 
 
因此,在初學靜坐的過程中,腦中仍會出現一些意念、甚至是畫面….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保持平常心,持續保持身體、心理的放鬆狀態即可。單是這點,對於減輕壓力,以及減少腦中的二氧化碳,都有很大的助益。此外,靜坐同時能平衡我們左、右腦,且修護我們長期使用過度的腦部。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長期靜坐冥想的人的一些「特殊」狀況,但一直沒有更大突破的地方。事實上,靜坐真的是預防醫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呢~
 
 
但對於初學者,Monica永遠建議您,就從今天開始,從晚上睡前的5分鐘著手,有耐心地持續二、三個月以上,您會體會自己在精神提振、集中力提高、睡眠變少等的改善了。
推薦訂閱
搶救生命對抗菸癮 即刻戒菸擁抱健康@【0800-636363電子報】
連續兩週出現本土病例,登革熱攻入台北市@【快樂好元氣 電子報】
轉寄『一般人也會「腦水腫」?』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