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科學報 No.509】科幻服裝的神力大夢─科幻科學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01,2017幻影特區 ■ 科幻服裝的神力大夢
▌文/oeo
去年的通俗科幻片《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熱鬧上映,它算是早期我們所收看卡通影集《大英雄》的前傳,讓我想談談科幻作品中科幻人物的「服裝想像」,因為我想真要把《大英雄》在科幻作品定位中記上一筆,大概不會是在於它劇情鋪陳與故事設定,倒會是角色創造與戰鬥服的樣多量大!如果說《變形金鋼》是變形機器人設計的嘉年華會,那麼,《特種部隊》(《大英雄》系列)要算是科幻界「角色與戰服」想像的滿漢大餐了!
在科幻作品中,尤其以視覺為主的影視動漫,科幻人物的角色與服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和人類不斷追求力與美之穿戴科技的嚮往也是有關的,仔細想想,以識別度和功能性而言,如果出一道科幻急轉彎的題目:要羞辱、打敗超人、科學小飛俠和蜘蛛人的最好方法是什麼?我想答案會是:偷走他們的衣服!
嚴格說來,科幻人物的服裝定位應該會是一個從「不太可行、有些可行到相當可行」的漸變光譜。若從上位概念來粗分,科幻人物的服裝大致可分為三類:符號式服裝、擬機化服裝與超強性服裝。第一類「符號式服裝」的代表作品如《超人》,一般人喜歡拿來調侃模仿一番的鮮明藍紅內衣褲外穿與酷炫披風,卻是超人之所以為超人的重要行頭。坦白說,這類服裝的「實質意義」並不重要,它的出現實際上也可以用一小段「變身操」完全取代(不過可能嚴重影響主角的受歡迎程度),什麼材質與機制讓它可以飛天遁地根本不需贅述,重點在於它的「宣示效果」:看到衣服上的招牌「S」,你就該知道服裝主人開始是一個無堅不摧、無人能檔的「狠角色」了!這是一種太空的想像,是一種邏輯極限的挑戰,主角通常要不是外星人、異能者,就是距離我們非常非常遙遠的未來,你可以忽略科幻人物的身型,你可以模糊科幻人物的面容(像演《超人》的影星已經不知換過多少代!),但是你絕對不可以忘記他的服裝!
第二種是「擬物化服裝」,基本上,換上這種科幻服裝,角色就幾乎接近一個「人機一體」的狀態,或者說,著裝後,人物幾乎反而算是創造機械或象徵生物的延伸體,典型作品是《鋼鐵人》,即便有誇張的上山下海,來去自如,但它對各種服裝功能的來龍去脈都盡力地交代清楚,雖然稍微思考後馬上碰到地心引力、能源容量、尺度理論等等諸多問題,但作品全力以科技包裝或學理根據讓欣賞者,尤其非專業背景者覺得一切煞有其事,渾然成理!這是一種天空的想像,科技極限的挑戰!
最後一種就是《特種部隊》(《大英雄》系列)這類作品中的戰鬥服所代表的「超強性服裝」,這類服裝,科幻人物回到人類主體的身分,服裝往往是工具的延伸與極致化,甚至常是穿戴科技的誇張表現,在技術理論層面上是相當可行甚至已經存在的,之所以並未普及或問世,反倒可能是成熟度、產業、道德倫理甚至政治經濟問題。特種部隊一段主角穿著戰鬥服一面高速追逐,一面跳躍纏鬥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或者換個角度,這類作品若改採極為嚴謹保守的呈現方式,它可能就成為一種高科技展現的作品,到此,科幻與科技的界限將更顯模糊!尤其在運動科技與軍事科技領域,科幻片中呈現的服裝情節有時將比現實生活中「普通人」所熟知的狀況還要貼近「真相」!這類服裝,可以說是一種運動的想像,人體極限的挑戰!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在世俗的眼裡,連到法力無邊的「佛」了,都還要金裝,這麼說來,從科幻的角度,大千世界的服裝把戲應該還是可以玩個千萬年!
圖文:http://www.wretch.cc/blog/oeocaiv/6926575
科學小視窗 ■ 末日鐘19年來首度調慢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為了提醒大眾我們距離世界末日有多近,1947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期刊提出了末日鐘概念,不定時把時鐘調快或調慢,當時鐘走到午夜即代表末日到來。該期刊宣布今年末日鐘調慢1分鐘,使得現在距離末日的時間延長為6分鐘,是末日鐘19年來首次調慢。
負責調整末日鐘的委員會是由各國科學家組成,早期主要是以核武威脅作為距離末日的距離,1953年美蘇核子危機時距離末日只剩2分鐘,1991年冷戰結束後則距離末日鐘17分鐘。
近年新興國家發展核武、氣候變遷可能間接助長核武,使得末日鐘又不斷往前調,直到今年美俄關係緩和,中美又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同意減少碳排放,使得科學家決定把末日鐘稍微調慢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