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科學報 No.529】記憶之塵─科幻科學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01,2017科科書介 ■ 記憶之塵
▌提供╱貓頭鷹
那些我們最珍貴的,全都埋藏在廢墟裡……當塵埃被拂去,就要照亮整片被遮蔽的天空!
二十二世紀,地球資源耗盡,征戰不斷。只有少年英雄朱利安能夠拂去記憶上的灰燼,他決定背水一戰,做一件永恆不滅的事,召喚被遺忘的一切!
在這個時代,沒有石油,電力不普及,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蓋房子的建材,得從廢墟中拆來用。一車車的圖書也從瓦礫中被挖出來,和各式各樣的雜物一起堆在垃圾場裡,廉價賣給前來尋寶的顧客。朱利安和亞當必須趕在政府清運查封之前,把想讀的書帶走,因為思想與知識是一種禁忌,一但人民藉由閱讀擁有知識,政府的權力就會受到威脅……
攜帶著知識火種的兩人,能否逃脫政府的追殺,讓這場革命的火光,照亮被遮蔽已久的天空?
讓威爾森別無選擇的題材,一齣極為真實的荒謬劇,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威爾森中斷了暢銷系列《時間迴旋》的寫作計畫,在2009年寫成了這部史詩巨構《記憶之塵:朱利安戰記》。當宗教信仰成為獨裁手段,財富與資源依照社會階級配給,連思想都必須受到嚴密控管,嚮往自由、追求真相的人,會面臨什麼樣的嚴酷情境?要如何掙脫層層枷鎖?而這些早已被視為「美德」的制約,真的能被破除嗎?
威爾森透過生花妙筆,鋪寫政治的專橫與教會的保守,交織成恐怖迫害的黑暗鐵幕。想遠離這一切的朱利安,和他的摯友亞當,卻在一次次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陰錯陽差被推上浪潮的最高處。他要在人類記憶的塵埃裡奮力抓住一個光點,做一件永恆不滅的事,召喚被歷史遺忘的一切。
作者序-是記憶之塵選中我,我別無選擇
不只一次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暫停未完成的《時間迴旋》三部曲(《時間迴旋》、《時間軸》與《時間漩渦》),跑去寫這本截然不同的小說《記憶之塵:朱利安戰記》。
我的答案是我覺得我別無選擇。有時候是作家寫一本書,有時候是一本書選中作家代為執筆。這本書選中了我,帶給我的靈感如此豐富完整,又如此迫切急促,我覺得一定要寫出來才行。我對寫作的成果很滿意,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問世之後,也找到一些知音。不過這本書畢竟和我以往的作品不同,我覺得我還是應該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緣起與目的。
這本書是一個關於美國的故事,描寫以前的美國,也描繪未來的美國。我在寫作之前也參考了一些美國文獻。很久以前我就埋首研讀十九世紀美國文學比較不為人所知的部分,研究了很久才開始寫這本書。我發現不少文學瑰寶,其中一個是兒童文學作家威廉.亞當斯,他以「奧利佛.歐普提克」的筆名發表了將近一百本小說。現在大家可能聽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不過他曾經是名滿天下的大作家。他在一八九七年過世的時候,出版的書籍已經超過一百萬冊,他當時在美國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敘事風格獨特又迷人,筆下的主角天真無邪又真誠到令人動容。他諷刺當時的時事,下筆一針見血,毫不迂迴。動人的文筆讓我深深著迷。我寫這本書也借用他的敘事風格,描寫一個浩劫過後的大國。
很多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把美國比做古羅馬。我在書裡也借用這個比喻,以羅馬皇帝「叛教者朱利安」的故事為藍圖寫作這本書。這位皇帝想在全面基督教化的羅馬恢復異教,因此宗教也是本書探討的主題。我很清楚在當今的美國,基督教福音基本教義派已經是政壇的主流勢力。這本書的時空背景設定在二十二世紀,浩劫過後的美國。最激進的福音教派政治運動人士要的就是一個神權政府,以耶穌基督的名義統治國家。我在書裡就打造了這樣的政府。當然現實世界裡這樣的政府運作起來不可能像他們想像的那樣乾淨善良。理論和現實之間難免會有差距,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探討這個差距,這個趣味無窮的差距。
讀者要是想看現今趨勢直線前進的推斷,那恐怕要失望了。我寫這本書之前做了研究,我發現真實的歷史其實是變幻莫測的,完全無法預料,常常是一連串的意外匯集成的長河。一個典型的十九世紀美國人如果有機會看看現在這個世界,一定會覺得五味雜陳,讚嘆、反感又不可思議。我想把這種文化演變引進我所想像的二十二世紀美國。在這本書裡,美國與荷蘭為了爭奪拉不拉多州而戰。難道我真的覺得這場戰爭會在一百六十年後上演?不是的,但是我真的覺得不管未來發生什麼事,如果我們能預知,一定也會覺得不可思議,荒誕無稽。這才是歷史的真相,我真的覺得用直線推進的敘事手法會辜負歷史,也會辜負科幻。我覺得本書是沒有向量的,不是一個線性的科幻小說。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是從破碎的鏡子看美國的歷史,那也無妨,因為這是我刻意營造的效果。讀者要把這本書當成地理政治的幻想曲,我也覺得無妨。
這本書裡很多的反諷與幽默是針對當今的北美政治局勢,我不曉得外國讀者看了會作何感想。我希望這本書的冒險故事夠精采,幽默片段夠傳神,故事主題與言論自由的精神夠普遍,能衝破深厚的文化藩籬。至於這本書有沒有做到這些,當然就留給你們來評斷了。
小檔案/
書名:記憶之塵-朱利安戰記
作者:威爾森(Robert Charles Wilson)
譯者:龐元媛
出版:貓頭鷹
科學小視窗 ■ 新研究:火星曾有1/3是海洋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35億年前火星可能有超過1/3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蘊含的水量是地球整體水量的1成。
根據法新社報導,科羅拉多大學的Gaetano DiAchille和Brian Hynek分析大量影像資料發現,火星上有52個三角洲沉積地,超過半數是在同一海拔高度,推測是巨大海洋的邊界。這些古老海洋佔據火星36%面積,水量是1.2億立方公里。
這是首次學者把所有火星地表數據放進電腦模型運算,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