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應該是什麼文化?─師大社區生活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01,2014巷弄應該是什麼文化?
不知何時開始,「巷弄文化」成為台灣對外推廣旅遊的魅力所在,但究竟什麼是「巷弄文化」?師大社區中的巷弄,究竟應該呈現出如何的文化?
談到師大社區,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師大夜市」本來是都市非正式經濟的一環,是台灣都市長期的特性,如果台北市政府依法強硬清除所有違法店家,那麼忠孝東路後面的巷子、永康街等特色巷弄也要清除,台北市的「巷弄文化」將隨之瓦解,倒退為一座沒有魅力的城市。在這段表述中,熱鬧的夜市,是夏鑄九認定的台北「巷弄文化」一環。
但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不以為然。他認為,師大社區的現狀是一種「商圈」,而商圈本來就不等於巷弄文化,甚至商圈中的惡質競爭和房租炒作,把創意工作者趕走,還是巷弄文化的破壞者。
至於台北的巷弄文化,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中山北路的台北光點,結合了設計、服裝、餐飲、電影文化等多項特色,民生社區、富錦街一帶,不但有綠蔭扶疏,還是全台灣創意密度最高的社區,集結了從事設計、導演、文化創意方面的工作者。他說,這些是台北的精采之處,這是台北的「巷弄文化」。
我們可以說,夏鑄九重視實然面,他看到的是台北住民自然形成的夜市文化,並將之列為台北巷弄文化的一環;劉維公強調應然面,他期望發展出的台北巷弄文化,是比較布爾喬亞、比較高品味的。這本身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個人看法不同,問題在於兩人基於巷弄文化的不同認定,發展出解決師大社區居民抗爭問題的思維因此截然不同。
對於師大社區受害居民,夏鑄九表示「同情」,但他認為,社區規範應該交給居民和店家共同找出來,政府不該站在高人一等的角色指導。他說,店家應該「自制」,有些店不能開、有些店不能開得太晚,政府可以委請第三方團隊參與居民及店家之間的協調。
夏鑄九尊重現實的結果,讓人無法接受的部分包含:一、我們是一個法治的社會,這種作法,置法律於何地?二、如果沒有法律禁令及相關處罰,店家如何自制與自律?而這樣的自制與自律,靠何維繫?
由於身涉其中,台北市政府提出的解決思路較為周密。以法律、處罰為手段,逼迫違法商家逐步退出,另方面透過文化局開展社區營造,希望以社區深度訪談的辦法,了解社區居民、商家的想法,找出最大公約數,並組成一個創意工作者團隊,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市府的解決思路,問題之一,這樣的「巷弄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創造,而不是台北巷弄的實際狀況,果真發展成功,師大社區會是一個典範、還是一個特例?問題之二,如果居民與商家存在衝突性的利益與價值,公部門如何能夠找出最大公約數?問題之三,對多數師大社區居民來說,最在乎的是逼迫違法商家逐步退出的實際執行。市府應該知道,這一套計畫走完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對師大社區居民來說,如果讓違法商家遷出住宅區的第一件工作,都不能在這任台北市長任期內完成,未來改朝換代之後,居民還能有何期待?
吾人同意,這是一場公民運動、創意運動、生活運動,師大社區居民與店家之間的對抗,問題本質是居民意識抬頭,再也不願意忍受住家附近的吵雜及安全隱患,師大社區並非特例,全台北皆是,甚至全台灣皆是。其解決之道,識者何不從巷弄文化的內涵討論起?何不從師大社區目前的爭議開始參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