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老校園新生命(2014/10/22)─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14,2024老校園新生命
文‧劉嫈楓 圖‧莊坤儒 山之巔、海之角,一所所偏鄉的學校在學生不斷流失下,難逃廢校命運。如今,地方政府、民間單位相繼投入,讓掩蓋在荒煙蔓草中的校園,重獲春天。 廢校改造計畫正在各地不斷上演,他們變身為生態園地、藝術創作場域或國際化的學習空間,再次充滿人聲與笑語。 7月下旬,台北景美一所安親班十多位師生來到前身為新北市平溪東勢國小的森林國小會館,準備下榻在這處蟲鳴鳥叫盈耳、溪水潺潺流過的空間。城市來的小朋友們興奮地交談,彷彿重回20年前,學校尚未關閉時,笑聲滿盈的時光。 位於新北市坪林區的闊瀨國小,同樣熱鬧非凡。七十多位中高年級國小學生,跟著美、澳、加外籍老師認識保育動物藍鵲、獼猴及自然生態。教室裡傳來的複誦聲,打破了廢校以來的寂靜。 「前輩」日本,有不少廢校改造的先例。根據「上下游新聞市集」報導,2000年,日本高知縣津野町床鍋聚落在政府「集落再生計畫」的推動下,由公部門和社區居民合作,將1984年廢校的小學,整建為一處結合民宿、市集與聚會功能的複合空間,重新凝聚了在地情感。 近來,台灣也有不少廢校轉型的案例。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台有185所國中小學投入廢校或閒置空間的活化利用,以藝廊展場、生態教室與特色遊學等多元的經營,復興校舍。 東勢國小重生,農村再生新據點 歷史悠久的平溪東勢國小,就在平溪農會與平溪國小的合作下,成功轉型。 今年五十多歲的平溪森林小學會館專案經理林苛竹,兒時讀的就是東勢國小。她表示,日據時代平溪與鄰近的十分、菁桐因礦脈豐富,加上緊扼通往九份、瑞芳的交通樞紐,曾經是人口上萬的山城小鎮。但隨著1960年代礦業沒落,青壯人口外移,平溪日益黯淡,邊陲的東勢國小,也因學生人數不斷流失,最終在1993年宣告廢校,併入平溪國小。 十多年來,校園人跡罕至,日益頹圮,直到2007年平溪農會進駐後,才起死回生。平溪農會推廣股股長陳欽黎即是當年參與東勢分校改造計畫的一員。他表示,平溪農會投入廢校改造,是為了開闢財源。 有別於中南部農會會員動輒千人,僅有七百多人的平溪農會,規模難以匹敵。加上位處基隆河上游水源保護區,山林限制開發,也影響放款營利的農會業務。因此,2006年年底,在時為平溪農會理事長吳清龍的力推下,以每月2,000元的費用向平溪國小承租東勢校區,希望以全新的空間營造,創造收益。 然而,首次改造校園,平溪農會不只全無經驗,荒廢許久的校區也僅剩一片水泥操場,修建的經費、人手更是毫無著落。負責的陳欽黎苦惱不已,在農訓學會企劃處處長,亦是荒野保護協會成員的王志文啟發下,決定結合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興建為農村生態館。 經過半年整修,2007年9月,平溪國小東勢分校以全新的森林小學會館問世。6間教室裝上班級門牌,寬敞的通鋪還有著黑板,讓遊客身處在校園氣息裡,賞螢、溯溪,體驗大自然。第一年在全無宣傳的狀況下,竟吸引了673人到訪。 森林小學會館的口碑漸傳,農會也趁勢推出「東勢景點搜密行程」、「平溪國小東勢分校攝影大賽」等特色行程,搭上時興的農業觀光熱潮,打響知名度。同時,平溪農會也以學校為平台,串連在地小農和社區。林苛竹表示,平溪人口外移嚴重,五千多名設籍的人口中僅有九百多戶實際居住在此,不僅缺乏工作機會,為數不多的農民也日益年邁。 因此,森林小學會館與居民合作,推出農業體驗行程,讓遊客走入產地採收綠竹筍、珠蔥等在地作物,並大啖現採農產佳餚。「讓遊客吃在地、玩在地,」林苛竹說。藉著森林小學會館的行銷,也促進地方就業。 經過七年多的經營,森林小學會館的營收從2006年的十多萬元,成長至2013年的三百多萬元,每年有上萬遊客到訪,成功推動了東勢國小的重生。平溪農會成為全台第一個投入廢校經營有成的農業單位,並以創新的農村再生模式,贏得農委會「金推獎」的榮耀。 闊瀨國小廢校30年,熱門戶外國際園地 而位於新北市坪林區的坪林國小闊瀨分校,則在校方與新北市政府的推動下,讓廢校近30年的校區,轉型為熱門的戶外教學地點。 1911年設校的闊瀨國小,歷史悠久,是坪林地區僅有的3所小學之一。但因坪林位處水質保護區,開發受限,缺乏工作機會的民眾大量外移至台北市,使得學生人數不斷下滑。1987年廢校前夕,僅剩下五、六名學童,只好併入坪林國小。 闊瀨國小因緊鄰北勢溪,有著原始豐富的自然生態,一度被用作台北縣童子軍露營營地,成為熱門的野外營地。後又因童軍社團陣地移往他處,沉寂多時。 2008年,時值台北縣(現升格為新北市)政府利用偏鄉閒置校舍,打造「英速魔法學院」,提供偏鄉學童在地化的外語學習空間。繼2008年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國小成立首座英速魔法學院後,2009年,坪林國小闊瀨校區也以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獨立的地理區位,獲選成立第二所學院。 參與改造的坪林國小校長劉鳳儀表示,由新北市政府推動的英速魔法學院,是為了提供偏鄉的弱勢學子學習外語管道。「讓少有資源的他們也能體驗海外遊學的氛圍,不再害怕說英文,」她說。 改建後的校區,不僅有現代化的透明教室,並融入闊瀨周邊的生態景觀特色,打造為一處既在地又國際的學習空間。初期即鎖定新北市中小型學校,提供3天2夜的戶外課程,讓學生浸淫於大自然中,學英語。 闊瀨英速魔法學院主打自然生態的探索營隊模式,獲得不少師生、家長青睞,爭相報名。為此,闊瀨還於暑期舉辦營隊,開放給更多學生參加。 闊瀨英速魔法學院從2010年開辦以來,每年有四千多位學生到訪,成為坪林到訪人次最頻繁的景點。同年10月,致力偏鄉教育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還特地來訪,觀摩校區活化後的創新教學。 闊瀨校園重獲新生後,甚至成為在地的新據點。劉鳳儀表示,早年闊瀨國小的成立,是仰賴在地善心人士捐地興學,與地方連結緊密。因此,校舍改造期間即與居民密切互動,並在空間設計納入社區的需求;建成後,不但成為闊瀨國小校友會定期聚會的場所,也提供給附近居民舉辦迎神、祭祖祭典之用。 四年多來,闊瀨國小由昔日的野外露營勝地,轉型為熱門戶外教學地點,成功的經驗也為面臨廢校的學校,指引出不同的方向。 少子化衝擊台灣,從偏鄉到都會,許多學校陸續吹起熄燈號。30年來,台灣有一百多所國中小廢校,如何讓校園重獲新生,將是廢校浪潮下另一波挑戰。闊瀨與東勢國小的改造案例,讓校園營造出現全新的實踐與想像。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4年10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