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6-08-17 16: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體適能活動
本期目錄
台灣光華電子報-臺博擁抱新住民─導覽聽‧說‧話台灣
台灣光華電子報-臺博擁抱新住民─導覽聽‧說‧話台灣













文‧鄧慧純 圖‧陳美玲



「把手機設定成自拍模式,放在樓梯數過來的第6塊大理石磚上,這樣可以讓臺博館的圓頂彩繪玻璃一起入鏡,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湊近一點,就可以跟圓頂自拍。」身著紅色越南國服奧黛(Áo dài)的陳秀萍一邊示範,一邊用越南語解說,一群來自越南的朋友好奇的依著她的指示,與圓頂彩繪玻璃自拍。




這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館)於2015年推出的新住民服務大使導覽,培訓東南亞新住民為服務大使提供母語導覽服務。


化被動為主動


「來台十多年了,看到臺博館招募新住民服務大使的訊息,才第一次踏入臺博館。」四、五位新住民服務大使異口同聲的表示。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周末假日是許多新住民聚會的場所,他們在草坪上或坐或臥的野餐,或借用音樂台辦活動,但是館方觀察他們鮮少會走進位在公園內的臺博館。經館員粗略的田野調查發現,多數的新住民對於「博物館」只敢遠觀而不敢親近,臺博館恢宏的建築,反而形成距離感,以為博物館只服務本國國民,而不屬於新住民或移工。


如何能讓已成為台灣第四大族群的新移民及移工願意踏進臺博館來,成了館長陳濟民實踐博物館社會責任的下一步。


2014年,臺博館策劃的「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頗受好評。許多在台的印尼留學生參觀,還有雇主帶著家裡的印尼籍看護來看展。展場布置了一個禮拜堂,很多穆斯林朋友詢問館員可不可以在這邊敬拜,獲得允可後,大家帶著拜毯就地禮拜。「從他們的神情、交談可以看出,他們很高興台灣試圖用各種方式想了解他們的文化。」副館長林華慶說。


而館方也藉機招募有興趣成為新住民服務大使的志工,印尼籍的施鷺音就是當時的一員。


認識台灣的窗口


創立於1908年的臺博館是台灣現代知識的啟蒙地,典藏台灣豐富的生物標本與人文器物。生物多樣性和人文多樣性是臺博館重要的核心價值。


館長陳濟民定位臺博館為台灣人認識自己、國際友人認識台灣的代表性博物館,對於人數已近百萬的東南亞朋友,「臺博館更應該是新住民與移工認識台灣的窗口。」陳濟民說。


副館長林華慶闡述,台灣從日據時代後,出現幾次大規模的移民,包括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及近20年來透過婚配與工作移入的新移民。「我們都正經歷這段歷史,而作為一個關注文化多樣性的博物館,新住民文化對台灣文化的衝擊,更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因此,臺博館開始透過各種管道招募新住民導覽服務的志工。第一期於2014年底開始招募,經過2~3個月的培訓期後,2015年6月共有印尼、越南、緬甸、菲律賓四個國籍,共10位新住民服務大使上線提供導覽服務。


建立與東南亞的連結


成為新住民服務大使的首要條件需具備中文基本的聽、說、讀能力,「因為培訓的過程和參考資料都是中文,要有很好的理解程度才能夠讀懂文章,這是最基本的條件。」臺博館新住民導覽計畫負責人袁緒文說。


培訓中的新住民服務大使需先聆聽資深的導覽老師講述博物館的歷史、建築特色及常設展的內容。臺博館仿自古希臘神廟式的外觀,但內部的卻用了台灣在地的水果如香蕉、葡萄、鳳梨等做裝飾,讓姐妹們印象深刻。她們亦需見習多位志工的導覽,藉由不斷的聆聽,加深記憶與印象。不同的導覽模式,如手勢與圖片道具,也是她們觀摩的重點。


導覽內容的正確性是館方最重視的,碰到專有名詞,更會主動回溯英文用字,再比對母語中接近的辭彙,如台灣原住民住的高腳屋(干欄式建築),姐妹們乍聽之下以為是用橄欖做的建築,再三釐清,才發現是英文的stilt house,越南稱nhà rông,印尼文為rumah panggung。


接續上場的是導覽演練,新住民姐妹需先以中文講述,經歷2~3次的練習,再由她們以母語相互演練。


館方也常安排姐妹們見習中文志工的導覽,袁緒文說:「新住民姐妹們非常認真,在導覽結束後,會一擁而上把志工團團圍住,丟出許多問題,常讓志工們幾乎招架不住。」


2016年6月,臺博館新住民服務大使第二期的培訓課程正式開始。開課前,袁緒文諄諄跟這群服務大使說:「希望大家能夠找到一些台灣文化跟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關聯,比如說臺博館興建時,你的家鄉正好發生了什麼事。跟家鄉的連結非常重要,因為你們的文化也很重要。」


所以導覽中,越南的姐妹展示胡志明市博物館的照片跟臺博館的外型做比對;印尼的姐妹跟同胞分享臺博館大廳一樓原初的黑白相間的棋盤式地板與峇里島的神殿如出一轍。


此外,臺博館更開博物館先例,印製了印尼文、越南文的簡介摺頁,都是服務大使貢獻專長,協助翻譯的。


認真的姐妹最美麗


來自印尼的林達,曾在台灣學中文,隨後到英國取得碩士學位。回想起第一次的導覽,她感覺自己的聲音發抖,女兒觀察她幾乎要哭出來了。直到現在導覽的前一晚,林達都還要重新複習資料,個性認真的她深怕自己導覽的不足,導致遊客對臺博館的印象差了。


越南的黎于菲說,每堂培訓的課她都準時出席,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因為這不僅是自身的進修,更讓孩子看到媽媽努力學習的身影,是很好的身教,不知不覺,她已經愛上這份導覽的工作。


陳秀萍來台已經16年了,是3個小孩的媽,工作之餘,她利用周末在新北市永和區網溪國小擔任母語(越南語)教師,她不時請母語課的學生邀請媽媽在周末一起來參加導覽,除了做為母語課的實習外,也有助於孩子了解台灣文化,更希望能帶許多足不出戶的新住民媽媽出門來認識台灣。


印尼籍的施鷺音表示,在學生時代最不愛歷史課,參加了服務大使的課程後,意外的喜歡上歷史。


趙有學是第二期才加入的新成員,也是當中唯一的泰語導覽員,二十多年前來台依親,沒想到就愛上台灣不回去了。喜歡文化歷史的她,常看古裝片,她說,之前來過臺博館一兩次,不過都是走馬看花的繞一圈。她很期待透過導覽課程的訓練,有一天能夠跟泰國的友人分享臺博館建築之美。


新住民服務大使中以越南姐妹的人數最多,碰到越南語導覽的時間,有空的姐妹都會集體穿著奧黛來支援,因此假日的臺博館不時有幾抹美麗的身影穿梭在展廳。阮氏玉梅還分享著一回她與陳秀萍兩人在交互練習導覽時,遇到一對台灣夫婦執意要聽她們略帶越南腔的中文導覽,還詢問姐妹們推薦的越南美食,看完展要去品嘗。


周日下午三點,印尼語的導覽開始了,施鷺音身著一襲寶藍色的印尼傳統服飾Kebaya,在臺博館外介紹這棟已佇立台北城內達一世紀之久的美麗建築,來自美國的印尼朋友、台科大與政大的印尼留學生專注的聆聽著她的說明。施鷺音流利的說著印尼語,清晰的口條,舉手投足散發著自信,垂墜的耳飾,隨著她生動的解說搖曳著,這一幕讓人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這幢百年的博物館因為新住民的加入,讓文化平權的理想更邁進一步,並持續地訴說屬於「全體」台灣人民的故事。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6年7月號)

第二期的新住民服務大使培訓中,姐妹們認真的聽講做筆記。

第二期的新住民服務大使培訓中,姐妹們認真的聽講做筆記。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圍成圓圈,湊近一點,大夥兒跟臺博館的彩色玻璃圓頂自拍,是新住民服務大使在導覽中必定會分享的秘笈。

圍成圓圈,湊近一點,大夥兒跟臺博館的彩色玻璃圓頂自拍,是新住民服務大使在導覽中必定會分享的秘笈。

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出新住民服務大使導覽,培訓東南亞新住民提供母語導覽服務。

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出新住民服務大使導覽,培訓東南亞新住民提供母語導覽服務。

臺博館首開先例,印製了印尼文、越南文的簡介摺頁。

臺博館首開先例,印製了印尼文、越南文的簡介摺頁。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不管是培訓中的服務大使像泰國的趙有學(右),還是已經上線服務的施鷺音(左,印尼籍)、阮氏玉梅(中,越南籍),她們對這份工作都懷著熱忱,希望把自己所知分享給自己國家的同胞。

新住民服務大使陳秀萍為越南的朋友解說臺博館鎮館之寶「藍地黃虎旗」的故事。

新住民服務大使陳秀萍為越南的朋友解說臺博館鎮館之寶「藍地黃虎旗」的故事。

跟著媽媽來參加導覽的新二代,不僅能夠認識台灣文化,還能看到媽媽努力學習的身影,是極好的機會教育。

跟著媽媽來參加導覽的新二代,不僅能夠認識台灣文化,還能看到媽媽努力學習的身影,是極好的機會教育。





  1. 2014年,臺博館策劃的「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頗受好評。

    The NTM's 2014 exhibition on "Islamic Life and Culture" created quite a splash within Taiwan's Muslim community and earned excellent reviews.

    make a splash 受到矚目 
    John Doe's latest book was making a splash and is topping the best-seller list.


 



  1. 我們都正經歷這段歷史,而作為一個關注文化多樣性的博物館,新住民文化對台灣文化的衝擊,更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Since we're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is period of Southeast-Asian immigration, as a museum attuned to cultural diversity we should be paying a lot of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these new immigrants' cultures to Taiwan. 

    attune to 關注、調和 
    This shop is not attuned to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who use its services.

 

推薦訂閱
水資源的重要@【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助人者的心靈防護:認識「邊緣性人格」@【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臺博擁抱新住民─導覽聽‧說‧話台灣』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