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嘉義大林 人文‧自然‧慢風景─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6,2025台灣光華電子報─嘉義大林 人文‧自然‧慢風景
文‧鄧慧純 圖‧林格立 連續幾天的落雨,讓空氣溼溼的,夜間的竹林裡,一連串「滴─滴─滴─」清脆高亮的叫聲,傳入耳膜,這是在台灣才能聽到的「諸羅樹蛙」的鳴叫。 攀附在竹子上,諸羅樹蛙身長僅4至8公分,淺黃綠的背部,腹部全白。小小的身軀,圓鼓鼓的眼睛,鳴叫時身軀先膨脹,鳴囊再像吹泡泡一樣鼓起,那模樣讓人看一眼就愛上牠。 這裡是全台諸羅樹蛙棲息密度最高的地方,是被暱稱為「Darling」、「米蘭小鎮」的──嘉義大林。
位居嘉南平原北端,大林擁有美麗開闊的平原風景,盛產稻米與地處交通要地,讓大林曾是嘉義的首富之區。曾有兩座陸軍新訓中心駐紮於此(目前僅剩一處),人潮南來北往,絡驛不絕,帶來了商機。但昔日熱鬧的城鎮因產業變遷工作機會減少,人口外移,小鎮因此沒落了。 但小鎮不沉寂,仍有各路人馬努力著。有一群人想把大林的故事傳頌下去;一些人想讓大家吃得健康、無毒;有批人努力節能減碳救地球;一些人著手復育孩提時期蛙鳴鳥叫的生活環境。 社區努力的方向:重視在地文化、推行健康飲食、保護自然環境等,跟國際慢城的精神是一致的,鎮長黃貞瑜看到這點,她努力讓小鎮跟國際接上線,申請加入國際慢城組織。2016年7月,她遠赴葡萄牙參加慢城年會,親手接過這份國際榮譽,讓大林成為台灣第二個慢城。 整修戲院 漫見原鄉風華 「國小三年級在『萬國戲院』看了《報告班長》後,決定當一位保家衛國的職業軍人。」2015年TEDx嘉義年會上,大林子弟江明赫以此開場,然而他和萬國戲院的緣分還不只於此。 6年前,他舉家南遷,想讓孩子在他摯愛的故鄉長大。讓年輕人願意回鄉,並能留在此安身立命,成為他當前最關心的議題。利用周末的時間他投入大林文史的研究,而決定從「大林人共同的記憶著手」,選中了讓他投筆從戎的「萬國戲院」。先跟屋主溝通,取得使用權,再撰寫計畫書申請經費,先恢復外觀,再整建內部。這間已歇業二十多年、荒廢殘破的戲院在2012年又再現往日風華,重新點燈,也開始獲得社會矚目。 遶巷弄 見文化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大林曾經的繁華美麗,江明赫利用自己的假期,南北奔波,每月定期在周末舉辦「大林小旅行」。 早年繁華的大林老街上,中西藥行林立。藏於巷弄間的「泰成藥行」,當地人稱「當歸樓」,乃因第二代老闆靠當歸發跡蓋起透天厝。第三代老闆許開興,在經營的藥單上加入「文化創意」一帖,讓遊客DIY自己抓藥調配茶包;門口還展示了各種切碾藥材的工具,供民眾實際體驗。 「十信鐘錶眼鏡行」是大林第一家眼鏡店;第二代老闆莊翰林、蔡毓雯夫妻接手後,拆除了舊有的裝潢,保留老房子天花板與石灰牆面的老痕跡,減法的空間設計,希望讓客人感覺輕鬆自在。端上一杯咖啡、手觸中島木桌的質感,店家希望建立起人與人的美好互動,一如眼鏡能協助人們看見美麗世界一般。 「大十咖啡店」隱身在巷弄間,吧台手曾嬿竹從軍中退伍後,在自己的老家開了大林第一間咖啡店,簡約的空間,只有10個人的位子,周末常是高朋滿座。曾嬿竹搬回老家,最幸福的是可以每天回家吃媽媽準備的飯菜,為在地的大林煮一杯好咖啡。 每間小小的店面,都有自己的故事,小旅行舉辦至今已經五年多了,不靠宣傳,只在臉書上公布訊息,目前少說已有一萬人次參與,也頗獲好評。 在生活中見環保 位在大林鎮西南的明華社區是有名的環保社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江志弘引領我們參觀黃家古厝,這古厝不簡單,灶腳(廚房)的屋頂留了三個透光點,位置剛好在餐桌、大灶和水槽上,白天外部的光線就能提供室內的照明,是先民祖輩節能減碳的案例。還有稻草達人詹清傳,用廢棄的稻草編織,不僅無師自通還創意十足,更將環保的理念徹底實踐。 江志弘開著太陽能發電的高爾夫球車進行社區導覽,社區許多房舍屋頂也都裝設太陽能板,不僅自用,還把生產的電能賣回台電,取得收益。 明華溼地公園是人工溼地,可收納社區50%的家用廢水,藉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濾除水中的雜物和氨氣,再將淨化後的水排放回溪流,為農地灌溉之用。 社區種種的努力,友好了自己的環境,也為大林在國際慢城評分上大大加分。 為社區爭淨土 上林社區內6.7公頃大的上林埤塘是國家重要保護溼地,也是台灣鬥魚、彩鷸、諸羅樹蛙、老鷹等等保育類物種的棲地,早年也是居民生活用水的來源。 日前因有業者想承租附近的土地建置大型養鵝場,居民擔心造成環境汙染而組成自救會,掛起白布條向鎮公所陳情。 上林社區總幹事蘇榮上,留著短短的平頭,笑起來帶著靦腆的孩子氣。訪談間,他一會兒若有所思的望著埤塘遠方,又一會兒笑著分享兒時與一群死黨在這邊打鴿子的荒唐往事;心中念茲在茲,時刻擔心這個收藏了他兒時美好時光的埤塘要受傷了。 他略為感傷地說:「這個水域滋養了我們的生活,現在它有難了,輪到大家站出來捍衛它。」 所幸,養鵝場紛爭經鎮公所出面協調後和平落幕了,業者允諾撤銷計畫,一起推動綠色產業。 從這一事件可見多年來社區營造的成果,河川巡邏隊最早發現業者的申請案而通報社區,而民眾凝聚的共識引起鎮公所的重視,公部門居中協調尋求解決方案,讓此次事件不僅捍衛了慢城的精神,也實踐了一次成功的公民溝通。 從小處見風景 投宿三角社區的「禾樂居」,最能體驗在地生活的步調,劉炯意律師和夫人謝媛玲老師一起經營著民宿,也是大林鎮社區營造的先驅者。 早餐請您DIY,民宿養了雞,早上剛下蛋,可以撿拾做成水煮蛋;田裡有自種的青菜,自己摘取;女主人提供許多當季水果,早餐吃得再健康不過,從產地到餐桌零距離,全然慢食精神。 民宿房間不裝冷氣,因為夏夜的涼風就能伴君舒眠;夜間青蛙們會在窗外練合聲,為您的夢境伴奏。早起,窗外的竹林映在簾上的影子,美得像幅畫。 晚上,跟著北勢文化發展協會的劉易錩出門尋找諸羅樹蛙。走在鄉間小道上,居然就遇見零星漫舞的螢火蟲。 諸羅樹蛙,是台灣特有種,由於首次發現的地點在嘉義,故用其舊名「諸羅」為之命名,在地人又暱稱牠為「綠色小精靈」。諸羅樹蛙對環境也很挑剔,但幾乎在大林各個社區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就可想見大林環境保育的成果了。 找樹蛙要聽聲辨位,一片寂靜中,突然蛙聲大響,頭燈一探,淺黃綠的身軀攀在竹上無不可愛,鳴囊像吹起的泡泡一般,可愛得讓人驚奇。 劉易錩說,想探訪諸羅樹蛙要不畏泥濘,一腳踩進竹林裡,探到他的棲地,才有機會看到可愛的樹蛙;靜心等待才能捕捉到樹蛙鳴叫時鼓起鳴囊的剎那風景。 就像嘉義大林一般,要慢步、慢遊、漫旅,駐足下來生活,才能見到非凡的「美」。 人生亦如此。 (本文選自光華雜誌八月號) 用太陽能高爾夫球車載送訪客 參觀導覽也成了明華社區的特色之一。 大林曾是嘉義的首富之區,2016年獲得國際慢城認證,成為台灣西部第一個慢城。來慢城, 要慢步、慢遊、漫旅,駐足下來生活,才能見到非凡的「美」。(大林鎮公所提供) 店家也參與導覽,主動而熱情地說自己的故事。「大十咖啡店」 店家也參與導覽,主動而熱情地說自己的故事。「十信鐘錶眼鏡行」 大林鎮上有一棵逾五百年的茄苳樹,枝幹茂盛,綠意盎然。 江明赫以個人之力號召,修復荒廢歇業的戲 院,再現往日風華。 民宿禾樂居一隅,藍天免費欣賞,附贈滿眼的 綠意,主人歡迎喜歡「大林在地生活步調」的人來 住宿、聊聊。 大林鎮鎮長黃貞瑜以諧音「My Darling」打響 「大林」的名氣。 明華溼地除了休憩的功能外, 更重要的是它處理明華社區50%的家用廢水, 藉由水生植物淨化後再排放回溪流,為農地灌溉之用。(大林鎮公所提供) 江明赫每月定期舉辦「大林小旅行」, 帶訪客了解老巷弄、新店家的故事,圖為他解說在地藝術家簡源忠以西方馬賽克拼貼的土地公壁畫。 |
|